某县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县文化体育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0年5月)为了深入发展我县文化体育事业,繁荣我县文化体育市场,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产业,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按照国家、省、市文化体育产业发展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我县文化体育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一、“十一五”时期我县文化体育事业和文化体育产业发展情况1、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增速最快的五年,也是我县文化体育事业和文化体育产业发展成绩最为突出的五年。“十一五”期间文化系统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狠抓管理,重点突破,精心打造文化品牌,全方位推进文体事业的发展,各项工作进步明显,获得了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省级文化先进县”等多项荣誉称号。——文体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十一五”时期我县加大了“两馆一站”建设力度,投资500万元新建了建筑面积1500余平米,集电子阅览、图书借阅、多媒体放映等功能于一体的县级图书馆;投资300余万元,新建了县剧团综合排练楼;建设面积1000余平米的室内标准体育馆1座;建设占地70余亩,内设塑胶跑道、人工草坪的城市运动公园1个;重新建设了鹿苑镇、泾渭镇、耿镇等乡镇文化站6个,每站建筑面积300平米,室外活动场地1000平米;建设农村文化活动室50余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60%;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4个;建设城乡全民健身广场100余个;建设农家书屋工程30余个;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服务站6个,行政村服务点80余个,覆盖率达95%以上。投资40余万元新建了县文体广电局机关办公楼,改善了机关办公条件;对县级博物馆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项目即将动工兴建。——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十一五”时期全县年均开展各类群众文体活动300余场次,年均放映公益性电影1200余场次,年均受益群众30余万人次。春节系列文化活动、重大节日文化活动、文化下基层、进社区活动和夏日纳凉文化活动等每年固定开展的活动形式深受城乡群众喜爱。举办了**市十三区县书画联展、大型报告文学《大棚之光》首发式暨**县文学作品展、**市第十五届“科技之春宣”传月启动仪式、陕西省首届农民戏剧节开幕式、**市新春体育大拜年暨国民体质监测车启动仪式、**县“香江杯”首届全民运动会等宣传力度大、影响范围广、参与人数多的大型文体活动,在最大限度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对外展示**文化体育工作的同时,提高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文化市场管理不断规范。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文化市场既有长足的发展,又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初步形成了演出市场、娱乐市场、网络市场、艺术品市场、音像市场等门类比较齐全的文化市场体系。“十一五”时期,共发展各类文化体育相关产品经营单位110余家,其中音响制品经营18家、书店21家、打字复印31家、印刷厂3家、文化娱乐场所9家、羽毛球馆1家、游泳馆2家、跆拳道馆1家,发展旅游农家乐经营户100余家。成立了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负责管理全县文化市场。针对全县网吧制定了分级动态管理制度,有效遏制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全面开展“扫黄打非”,有力打击文化市场违法乱纪事件,促进了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文化体育组织不断健全。“十一五”时期,全县完善了乡镇文化站管理机制,相继成立了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等文化体育社会团体,基层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均配备专职管理人员,文化站和社团在文化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为丰富城乡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推进城乡文体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文化服务周到全面。“十一五”时期,我县文体事业已初步形成了以县城文化馆、图书馆、体育场馆,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活动室、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为主的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体系,各类文体设施均实行免费开放、免费指导,年均服务群众总量达100余万人次。——文艺作品成果丰硕。先后出版了《泾河石韵》、《陈院书法作品集》、《华夏墨宝》、《大棚之光》、《耕植在民间》、《真情在民间》、《吼出的文化》、《雪落无痕》、《翻开泥土》、《人文留韵》等著作50余部,在各级刊物发表文艺作品300余篇。《论民间文化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竹马》、《胡道满洞箫艺术的生长与艺术探索》、《遮颜管窥吴振峰》、《媳妇回家》、《秦腔二六板》、《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等论文、文学作品和部分摄影、国画、书法、篆刻作品获得省、市艺术节奖项。——文保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得到较好落实。积极宣传和贯彻《文物保护法》等文物法规,加强馆藏文物和田野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积极开展文物普查工作,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加强对文物科学的研究,探索开展文物的利用工作,宣传、保护、开发好古文化遗产,发挥文物优势,为文化旅游经济服务。“十一五”时期,先后对三阳塔、三绝碑、隆昌寺、吕楠墓等一批文物古迹、文保单位进行了维修抢救,发掘、征集一级文物2件(组)、二级文物9件(组)、三级文物52件(组),拥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国家级文保单位3处。共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项,申报并公布市级名录7项、省级名录4项,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2、存在问题“十一五”时期,我县文体事业和文体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文体建设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相比还有差距,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城乡之间文化发展还不平衡,基层文化建设仍然薄弱;文化产业发展还不充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少知名的文化品牌;文化市场规模过小,对市场的监管手段和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形势还相当严峻;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相符合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二、“十二五”时期我县文体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幸福**的关键五年,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的关键五年,也是我县实施文化大县建设的关键五年。我县文体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是文体产业发展作为幸福**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二是随着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群众收入增加,文体产品消费量不断增多,有足够的文体产业市场需求量;三是随着**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战略的实施,我县具有发展文体产业的优越大环境;四是我县良好的投资环境、优越的投资政策和丰富的企业招商经验,为大型文体产业集团的引进奠定了基础。当前,我县文体产业发展存在的不利因素有:一是相关配套政策不到位,文体产业发展形势不明;二是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有影响力的品牌不多。现有文体市场产业结构老化、单一,缺乏竞争力,发展潜力严重不足;三是没有形成产、供、销一体的文体产业园,没有形成产业链;四是文化产业高端人才和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匮乏。三、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发展原则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统筹为总揽,以建设幸福**为主线,继续深化三大战略,牢牢抓住《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的历史机遇,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不断推进文化大县建设步伐,积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大力发展现代都市文化,努力繁荣特色群众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2、发展思路——产业聚集。建设文体产业园,形成产业聚集,拉长加粗产业链条,实现集约化发展。——科技创新。重视文体产业科技创新,大力培育高端创意,强化自主创新意识,促进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深度融合,运用高新技术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文化产业和服务的科技水平。——品牌带动。发挥资源优势,创建知名文化名牌,用名牌品牌效应占领市场份额,保持品牌活力和生命力。——项目引领。以重点文化项目为支撑,引进和发展有利于完善产业链的关键项目,着力引进产业层次高,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好的文化产业项目,吸引国内、国际知名文化企业(集团)、文化中介组织和研究培训机构来**发展。3、发展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坚持文体事业与文体产业相统一的原则,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体现文化的人文关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文化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和原创文化,增强我县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与核心竞争力。——坚持县城园区平衡发展、城区农村协调发展,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素质,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文明程度。——坚持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并重的原则。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发展文体产业和文体事业,多渠道、多方式探索文体发展新途径。四、发展目标到2015年,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以保证,各类公益文化设施基本可以满足群众需求,基本达到国家级文化先进县要求。初步形成以工业园区印刷复制生产型,人口密集区文娱消费型,昭慧广场及县城东南文化底蕴型,泾渭分明、无公害蔬菜基地和农家乐旅游观光型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建立以演出娱乐业、旅游休闲业和印刷复制业为主,网络文化、动漫影视、文化创意等高新科技产业项目为辅的文体市场体系,文体产业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十一五”时期明显增加。以泾渭分明为主题的**文化品牌基本形成,在周边地市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以洞箫、**曲子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发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以非遗项目保护、开发、研究为内容的**文化风情区和**特色文化。——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明显提高,质量显著改善,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服务优质、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体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全面完成全县10个乡镇(管委会)文化站,88个农村文化室、农家书屋以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任务。完成**博物馆、园区文体中心等公益文体设施。在县城和园区建设一批设备一流、特色鲜明的标志性文体设施,人均拥有文体设施面积和质量达到省级前列。——文化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门类齐全的文化市场,加强演出娱乐、艺术品、影视、音像等文化产品市场建设,培育和规范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文化市场。积极培育文化资本、文化人才、文化信息、文化科技等生产要素市场,大力培育和开拓农村文化市场。——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基本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文化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涌现出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广泛影响的文化名家和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文化人才群体,为文化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五、发展重点1、重点发展演出娱乐业加大演出娱乐市场的开发力度,积极运作面向市场、面向大众的休闲娱乐项目,引导文化消费。不断提升演出娱乐场所服务质量和档次,不断优化演出娱乐产业的类型和结构,引进文明健康、科技含量高的现代演出娱乐项目,在全县范围内有计划地建设5-7个品牌娱乐场所和娱乐超市,充分挖掘演出娱乐业在提高群众幸福感、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具有巨大潜力。2、加快发展工艺品经营业依托昭慧广场、鹿苑大道仿古一条街以及****奇石博物馆、祥顺博物馆、钱币博物馆等民间文博机构,建设具有影响力的文博艺术品交易市场,加强艺术品鉴定、估价、拍卖等中介机构建设,积极搭建艺术品交易的平台,形成中西部具有影响力的以地方传统手工艺、奇石、根雕、古玩及文物仿制品等为主的商品集散地。3、大力发展电影放映业进一步深化电影发行放映行业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和完善电影院线制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电影院建设与改造,在县城和园区主要商业街、人员聚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