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兹克奖是每年一次颁给建筑师个人的奖项,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1979年由普利兹克家族的杰伊·普利兹克和他的妻子辛蒂发起,凯悦基金会所赞助的针对建筑师个人颁布的奖项。每年约有五百多名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建筑师被提名,由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建筑师及学者组成评审团评出一个个人或组合,以表彰其在建筑设计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洞察力和献身精神,以及其通过建筑艺术为人类及人工环境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被誉为“建筑学界的诺贝尔奖”。2006年第二十八届保罗·门德斯·达·洛查PauloMendesdaRocha巴西2007年第二十九届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Rogers英国2008年第三十届让·努维尔JeanNouvel法国2009年第三十一届彼得·卒姆托PeterZumthor瑞士2010年第三十二届妹岛和世KazuyoSejima日本和西泽立卫RyueNishizawa日本2011年第三十三届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EduardoSoutodeMoura葡萄牙2012年第三十四届王澍WangShu中国2013年第三十五届伊东丰雄ToyoIto日本2014年第三十六届坂茂ShigeruBan日本2015年第三十七届弗雷·奥托FreiOtto德国弗雷▪奥托(FreiOtto),1925年5月31日出生于德国,著名建筑师、工程师、研究员、发明家。他的成名作是1972年的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该体育场开拓性的使用了轻型拉膜结构,而在此之前传统的体育场都是封闭式的严苛单一形象,弗雷·奥托的设计打破了这一传统,而他的设计也被认为象征着新兴、民主和乐观的德国。2015年3月9日,弗雷▪奥托去世,促使普利兹克奖委员会打破惯例提前宣布弗雷▪奥托获得2015年普利兹克奖[1]蒙特利尔世博会德国国家馆奥托对轻质张力帐篷结构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的设计创新且呈现了现代建筑的本质。奥托最知名的作品包括他为1972年夏季奥运会所设计的慕尼黑奥利匹克公园主体育馆、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德国馆、上个世纪50年代为德国联邦展览所做的一系列帐篷结构以及他在中东的建筑。代表作奥托的设计中他以设计技术进步和可持续使用轻量级、灵活的结构闻名于世。弗雷·奥托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建造的是和自然界共生的社会。这里的自然界奥托认为包括无生命的,有生命的,已死去的。这个观点很类似中国的“天人合一”的哲学。奥托非常重视自然的规律,他试图从中找到适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通理。弗雷·奥托认为这是他高于很多建筑师之处,因为这已经超出了单纯的建筑范畴,奥托是从形而上的高度来理解建筑,来思考建筑。日本著名建筑师——坂茂1957年出生于日本东京,1977年至1980年就读于南加州建筑学院,1980年至1982年就读于库柏联盟建筑学院,1982年至1983年在东京为著名建筑师矶崎新工作室工作,1984年获库柏联盟建筑学院建筑学士学位,1985年在东京建立私人企业,1995年任联合国难民署高级专员顾问,1995年至1999年任横滨国立大学建筑学助理教授,1996年至2000年任日本文化唐纳·基尼中心助理会员2000年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201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1957年出生于日本东京1977年至1980年就读于南加州建筑学院1980年至1982年就读于库柏联盟建筑学院1982年至1983年在东京为著名建筑师矶崎新工作室工作1984年获库柏联盟建筑学院建筑学士学位1985年在东京建立私人企业1995年任联合国难民署高级专员顾问1995年至1999年任横滨国立大学建筑学助理教授1996年至2000年任日本文化唐纳·基尼中心助理会员2000年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2014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2]1993年双顶屋(HouseofDoubleRoof)1994年MDS画廊1995年窗帘墙屋(CurtainWallHouse)1995年家具屋(FurnitureHouse)1996年纸屋(PaperHouse)1997年东京都世田谷地区羽根木森林住宅2000年汉诺威建筑展日本馆2002年长泉町「PAM-纸的资料馆」2007年银座尼古拉斯·G·海耶克中心2013年日内瓦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博物馆常设展览“人道历程”:减轻自然风险展区法国蓬皮杜梅斯中心(CentrePompidou-Metz)对于坂茂来说,社会责任意味着使用一些建筑材料,像硬纸管、竹子、泥砖和橡胶树(rubbertrees)。这些材料不仅容易得到,而且便宜,可以循环使用。因此在建筑界,坂茂也以敢大胆使用最廉价、最脆弱的材料而闻名。他还提出用传真纸筒芯代替钢筋水泥的想法。他特别强调对尖端材料和技术的运用,有充分的好奇心和执着,创新永无止境。伊东丰雄(1941年—)是一位重要的日本当代建筑师,曾获得日本建筑学院奖和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出生于日治时代的京城(也就是今日韩国的首尔)。2013年3月18日,获得2013年普利兹克建筑奖,是第六位荣获普利兹克建筑奖的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的建筑理念相当具有特色,他受到法国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吉勒·德勒兹(GillesDeleuze,1925-1995)和日本哲学家SosukeMita的影响,将自己的建筑理念透过“游牧”(Nomad)的概念发挥。仙台媒体中心伊东丰雄高中就读都立日比谷高中,在196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系后,曾于菊竹清训(KiyonoriKikutake)建筑师事务所工作;在1971年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原先称为URBOT(UrbenRobot:城市机器人之意),在1979年正式改名为伊东丰雄建筑事务所。此后推出了许多重要的日本建筑作品,从早期带有现代主义理性的线条(如1976年的中野本町之家(WhiteU)和1984年的银色小屋(SilverHut)),到后期大量的玻璃穿透效果,风格相当明显。1986年伊东丰雄的作品风之塔(TowerofWinds)引起了世人的注目,也将他推向国际当代建筑师之列,此作品呈透明圆柱状,是日本国铁横滨线的北幸地下街通风口,夜间照明相当有巧思,会依据噪音、风速等数据变化。位于神奈川县横滨市西区。普利兹克奖评委会认为,伊东丰雄是一名“永恒建筑的缔造者”,并称赞他“将精神内涵融入设计,以及其作品中所散发出的诗意之美。”八代市博物馆一场关于日本后现代建筑演讲上这样描述了伊东丰雄:“在后现代艺术运动里,伊东释放了建筑学的古老角色,让它不再仅是人类社会当中高效率的机器,在伊东的建筑语意中,我们可以看到软而透亮的疆域逐渐形成了一股强而有力的群体;伊东的建筑显现了都会中的人文环境关系,将今日高度发展的大都会风景描绘的更加具体。在这些建筑理念发展过程中,介于高度经济发展和建筑学理念的达成间,伊东有顺序的探索了其中丰富的层次。”而伊东也曾说过:“20世纪的建筑是作为独立的机能体存在的,就像一部机器,它几乎与自然脱离,独立发挥著功能,而不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但到了21世纪,人、建筑都需要与自然环境建立一种连续性,不仅是节能的,还是生态的、能与社会相协调的。”王澍祖籍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野家坡村,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建筑学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12年2月27日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ArchitecturePrize),成为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个中国人。王澍,1963年11月4日出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成长于新疆、北京、西安。小学、初中均毕业于铁一局西安子弟学校。1981年毕业于中铁一局西安中学。1981年后游学江南。1981年被东南大学(时称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录取。198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获建筑学硕士学位(导师:齐康院士)。1988至1995年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工作。1990年建造的海宁青少年宫是王澍的处女作。200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获博士学位(导师:卢济威),建筑设计与理论专业城市设计方向。2003年,“垂直院宅-钱江时代高层住宅群”项目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银奖;2004年,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项目荣获中国建筑艺术奖。2005年,宁波五散房项目荣获HOLCIM豪瑞可持续建筑大奖赛亚太地区荣誉奖。2005年,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一期工程获中国建筑艺术年鉴学术奖。1999年6月,参加北京国际建协大会中国青年建筑师实验建筑展。2008年,“垂直院宅-钱江时代高层住宅群”项目获德国全球高层建筑奖提名。2010年,作品“衰朽的穹隆”获该年度威尼斯双年展特别奖。2010年,与妻子陆文宇一起荣获德国谢林建筑实践大奖。[4]最能体现王澍建筑观点的非他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莫属,王澍抛弃了现代建筑经典规划手法,去除了没有现场意义的轴线关系,对称关系等手法,而是将周围环境作为建筑规划的最大依据,从而形成了自由的、外松内紧的、拥有清晰场所关系的规划模式。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EduardoSoutodeMoura),葡萄牙著名建筑师,2011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1952年出生于葡萄牙波尔图,是经验丰富、行事低调的欧洲建筑大师,其作品往往用简单的材质、外形以及细节营造出让人流连忘返的建筑,尤其是他建造的一栋栋引人入胜的独立住宅更为他赢得了诸多殊荣,其代表作品有莫列多住宅、伯格公司办公楼和购物中心、庞利马的两幢住宅、马托辛尤斯的庭院住宅等。博若-对玛丽亚修道院改造为国营旅馆项目大码头上街上的公寓地块莫列多住宅马托辛尤斯的庭院住宅拉拍斯特雷拉的联排住宅列日广场的三套住宅克拉斯托街的住宅马亚的公寓建筑卡斯卡伊斯的住宅塞拉-阿拉比达的住宅曼努尔-奥得维拉的影院住宅波乐图地铁[音乐宫站]庞利马的两幢住宅布拉加市立运动场密瑟里笠第教堂波维斯塔街的建筑吉马朗伊斯的住宅卡斯特罗-维亚那的多餐厅布拉干卡当代艺术中心拉比亚的住宅杜罗的两个住宅burgoo大厦评委团主席罗德·帕伦博评价道:“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德莫拉不仅建立了这个时代的作品体系而且还对传统建筑有所回应。他的建筑有着独特的能力──在同一时间内有着看似矛盾的个性传达──力量和谦虚,夸张和微妙,大胆的公权力和亲密感。”妹岛和世(KAZUYOSEJIMA)1956年出生于日本茨城县,1981年毕业于日本女子大学的大学院,获硕士学位,然后进入伊东丰雄的建筑事务所,并于14年后的1987年与西泽立卫创立了自己的事务所——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事务所中除她以外的三名所员中,有两位是女性。2004年,两人以金泽21世纪美术馆赢得了当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2010年,与西泽立卫一起荣获象征建筑学最高荣誉的普利兹克奖妹岛和世的建筑风格逐渐的受到世人注目,她与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作品,多带有重要的“穿透性”风格。大量的运用玻璃外墙等材质,让建筑感觉轻而且飘浮。亦有报导称其为“穿透、流动”式的建筑。妹岛和世对每个作品都很认真,她的成功与她的努力和智慧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她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她每年差不多只做一个工程,用她的话说刚可以维持事务所的开支。正是这种求稳、求精的设计态度,使她在日本这样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站稳脚跟并发展到现在。这一点也许对今天中国的建筑设计者来说是值得借鉴的。妹岛和世被日本评论界称为是从小通过电视和录相等媒体培养出来的一代建筑师,有着特有的与前人决不相同的空间认识。她的作品让人感受到其老师伊东丰雄的影响,妹岛承袭了伊东丰雄的轻快和飘逸,但又更进一步增加了作品中的浮游感,细腻、精致而富于女性气息。她认为建筑不应该有一个固定的形式,而是因物而异、因时而异。这恐怕就是她所追求的以空间构成的趣味为中心的创造空间设计原则吧。1966年出生于神奈川县。1988年毕业于横滨国立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1990年横滨国立大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