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哲学部分第四篇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背景介绍1、列宁生平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的地位2、《谈谈辩证法问题》的写作背景3、《谈谈辩证法问题》的地位与意义列宁生平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的地位列宁(1870---1924):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是他的笔名。列宁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布尔什维克党创建者、苏联缔造者。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被全世界共产主义者广泛认同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革命导师和领袖”。列宁生平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的地位1870年4月22日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列宁是他参加革命后的笔名。列宁的父亲是一位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教育活动家,哥哥亚历山大因参加谋刺沙皇而被处死。1887年秋列宁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不久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而被学校开除,遭到逮捕和流放。第二年,回到喀山后他开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列宁生平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的地位1892年,他又开始筹建马克思主义小组,并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了俄文,还写下了第一本著作《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这时的列宁已由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了。1895年,列宁在彼得堡创立了彼得堡工人解放协会。年底,他再次被捕入狱,14个月后,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的3年中,他开始使用“列宁”这个化名,写出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并与另一位革命者克鲁普斯卡娅结了婚。列宁生平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的地位1900年2月,列宁在西伯利亚的流放结束,回到彼得堡后不久转赴西欧,在德国创办了第一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机关报《火星报》。1903年7月30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鲁塞尔召开代表大会,会上形成了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列宁生平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的地位1905年11月,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后,列宁回到祖国直接领导革命,并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12月,莫斯科武装起义失败,列宁又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在此期间,他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等一系列著作,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列宁生平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又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阐明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1917年3月,沙皇政府被推翻。听到沙皇垮台的消息以后,列宁立即返回俄国,积极准备发动武装起义。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人民终于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革命胜利后,列宁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主席,他领导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三次武装进攻和国内的叛乱,使苏俄的经济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轨。列宁生平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的地位列宁在晚年患了脑溢血症,但他在病中仍口授了《论合作制》等文章和信件。列宁的全部著述达55卷,所以有人说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1923年,列宁病情开始恶化,第二年不幸与世长辞,终年54岁。列宁去世后,苏联政府为了纪念列宁,在莫斯科的红场建造列宁墓并将列宁的遗体保存在水晶棺内供瞻仰。近年来俄罗斯科学院等机构提出将列宁的遗体迁出红场下葬,并得到了部分议会议员的支持。但这一提议同时也遭到包括普京等人的反对。列宁生平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的地位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合称,简称马列主义。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在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继承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并在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一国取得胜利,关于建立无产阶级新型政党,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等问题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谈谈辩证法问题》的写作背景本文是列宁《哲学笔记》中的一篇短文,写于1915年。1914年前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同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国际社会各种矛盾空前尖锐化,无产阶级政党处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面临许多新问题。第二国际大多数党背叛《巴尔塞宣言》,堕落成为支持本国政府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的沙文主义的党。一些第二国际的领导人为了替自己政治的堕落辩解,他们用诡辩冒充唯物辩证法,抹煞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欺骗工人参加战争为帝国主义卖命。《谈谈辩证法问题》的写作背景列宁为了从理论上批判和揭露第二国际社会沙文主义的诡辩论及其思维方法,阅读了大量有关辩证法的著作,并且做了大量笔记。这些笔记整理汇编后以《哲学笔记》为书名出版。《谈谈辩证法问题》就是《哲学笔记》中的一部分,和《辩证法的要素》是列宁专门论述辩证法学说的上下篇。《谈谈辩证法问题》的写作背景上篇即《辩证法的要素》是讲构成辩证法本身的基本内容,列宁在概括十六要素的实质时指出:“可以把辩证法简要的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抓住了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的”。作为下篇《谈谈辩证法问题》就是对这个核心的说明和发挥。该文即是阐发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理论要求,也是当时俄国革命运动的实践要求。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奠定了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基础,但是没有完成系统阐述辩证法理论的夙愿。列宁通过一系列哲学著作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研读,准确的把握了古希腊朴素辩证法、黑格尔唯心辩证法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对辩证法进行了深刻而系统的阐述,该文就是这一理论努力的成果之一。《谈谈辩证法问题》的地位与意义《谈谈辩证法问题》的科学价值《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经典著作。它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而且为无产阶级政党提供了思想武器。首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列宁第一次精确地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一次指明了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对立;第一次揭示了同一的相对性和斗争性的绝对性问题。《谈谈辩证法问题》的地位与意义其次,第一次论述了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了认识的辩证本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学说;第一次从论识论和阶级利益的角度深刻分析了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第三、列宁彻底清算了社会沙文主义的理论根据的反科学性,指出诡辩论的形而上学实质,为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奠定了哲学理论基础,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谈谈辩证法问题》的地位与意义《谈谈辩证法问题》的现实意义当前学习《谈谈辩证法问题》,对于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的指导意义。《谈谈辩证法问题》的中心思想《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长期研究辩证法的总结。全文20个自然段。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揭示了认识的辩证本性,论述了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露和批评了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哲学基础和阶级根源。《谈谈辩证法问题》的基本内容从哲学史上考察,辩证法经历了三种形态,即古代朴素辩证法,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三种形态相比,前两种形态虽然各有片面的道理,但都有不可克服的缺陷。古代朴素辩证法世界观的总体是正确的,但缺乏实验科学的证明,总画面的一个个细节说不清楚。黑格尔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但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是不彻底的。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综合了人类认识史的积极成果,克服了辩证法前两个形态的缺陷,是辩证法科学形态。《谈谈辩证法问题》的基本内容一、对立面的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二、辩证法就是认识论三、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一、对立面的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1、提出命题辩证法之成为辩证法,其最主要的特征或实质是在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即发现矛盾、研究矛盾、把握矛盾。赫拉克利特最早提出统一物是由两个对立面构成的赫拉克利特的生成辩证法:,并认为世界是基本规律是“向对立面转化的规律”。黑格尔不止一次指出辩证思维的本性完全在于:在对立环节的统一中把握他们。赫拉克利特的生成辩证法:1、转化的关系。事物无时无刻不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2、和谐的关系。对立的状态或相反的性质共存,产生出和谐。3、同一的关系。对立面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4、相对的关系。对事物某一方面的取舍有不同的标准,事物的性质因评判标准不同而不同。一、对立面的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列宁开宗明义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所谓“统一物分为两个部分”这是就客观辩证法而言的,意思是说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所谓“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这是就主观辩证法而言的,意思是说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是认识它的内部矛盾,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一、对立面的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列宁认为,两个对立面的统一物是事物的主要特点或特征,因此,它就是辩证法的实质、核心。列宁的这一思想是他联系革命实践研究辩证法所得成果的结晶,也是考察哲学史,批评地继承和发展前人优秀思想成果的产物。列宁指出,黑格尔主义的实质也是在于把事物看成矛盾,但不同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一、对立面的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列宁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核心的思想首次在《辩证法的要素》一文中作了表述。他说:“可以把辩证法简要的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一、对立面的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2、在《谈谈辩证法》一文中,列宁主要是对这个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和发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1)对立统一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文章一开始就明确之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独立统一体,矛盾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辩证法,也是认识的内容和认识的规律,唯物辩证法是客观的、普遍的,世界就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一、对立面的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列宁还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具体事实说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中普遍存在着矛盾,矛盾就是世界,矛盾就是思想。列宁不反对举例子,普遍存在于特殊之中,并通过特殊表现出来,可以用实例通俗化地证明一般理论。但是他反对用实例代替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人们采取客观主义、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一、对立面的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区分两种发展观的重要标志。发展的原则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得到的承认。但对发展的理解是不同的。第一种,认为发展是增减的是形而上学的发展观,也叫庸俗进化论;第二种是辩证发展观。一、对立面的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首先,列宁指出,哲学上的矛盾概念就是对立面的统一,对立的方面既分又合,既斗争又同一,构成了矛盾。其次,列宁还论述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推动一切事物发展的源泉,由于矛盾是客观的普遍的,事物的一切发展过程都是自己的运动,要把它当作对立面统一来认识。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是质变,但从发展的总体上来看,对立面的双方不可分割,矛盾的统一是矛盾斗争的前提和结果,没有矛盾的统一就没有斗争。对立面的既对立有统一是推动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形而上学把事物发展看作是数量上的增减,简单的重复,否认质变,否认“自我运动”,认为发展变化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一、对立面的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的钥匙无论是量变质变规律还是否定之否定规律,都是有对立统一规律的作用引起的,也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体现。把握了对立统一规律,就可以正确理解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掌握了对立统一规律,也就从本质上抓住了辩证法。这说明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一、对立面的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诡辩论的分水岭列宁在进一步论述对立面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指出,是否承认相对和绝对的辨证关系是区别辩证法和主观主义即怀疑论、诡辩论的分水岭。诡辩论和怀疑论都是否认绝对的相对主义,是形而上学绝对化和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