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试题AB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试题(A卷)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20分)1.国民收入(page31):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的加总即国民收入。它包括五个经济总量指标: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狭义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2.摩擦性失业(page42):摩擦性失业是指那些具有某种熟练技术的工人的短期性失业。这种失业的原因有:(1)工人自愿转换工作;(2)由于某种产品的市场供求变化而引起的从一个企业、部门或地区向另一个企业、部门或地区的工作转换。3.自动的财政政策(page179):指这种政策本身具有内在的调节功能,能偶根据经济波动情况,无需借助外力而自动地发挥稳定作用。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税收的自动稳定效应;二是公共支出的自动稳定效应4.法定准备金(page193):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按照法律规定必须存在中央银行里的自身所吸收存款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存放在中央银行、超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收入乘数的作用过程。(page67)乘数的定义与公式:乘数是指某一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的状态和结果。收入乘数是指总支出增加后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总支出包括C、I、EX、IM等项,乘数原理应用于不同的方面,就有不同的乘数。国民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一变化的支出量最初变化的比率公式:MULT=K=△NI/△AE。投资乘数是投资增量与由它所带来的收入增量之间的比率:KI=△NI/△I或KI=1/1-MPC=1/1-b乘数的作用过程分析:假设增加投资10万,MPC=4/5=0.8△AE△NI第一轮1010第二轮10*0.88第三轮8*0.86.4第四轮6.4*0.85.12------总计:10*(1+0.8+0.82+0.8n+---)502.总供给曲线为什么在接近充分就业时有一个肘弯?在接近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时,劳动已接近充分利用,失业的熟练工人几乎找不到了。如果要继续扩大生产,就必须使用结构性失业的非熟练工及妇女和青少年的劳动,这会使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大幅度提高。由于厂商争夺熟练工的竞争加剧,而熟练工的供给不再增加,工资会上升,再加上其他生产要素的使用量在接近充分就业时已接近其供给的极限,资源的稀缺性大增,导致所有生产要素的价格大幅度提高,总成本大幅度上升,生产效率下降,使总供给只能有很小的增加。这样,总供给曲线在接近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时形成了一个肘弯。3.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利率有什么关系?投机动机是指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便满足从中投机获利的动机。因为货币是最灵活的流动性资产,具有周转灵活性,持有它可以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随时进行金融投机。出于这种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称之为货币的投机需求。由于交易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加上出于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构成了货币总需求。投机动机是指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本损失或增加资本收益,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凯恩斯认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随利率的变动而相应变化的需求,它与利率成负相关关系,利率上升,需求减少;反之,则投机动机货币需求增加。4.简述凯恩斯主义关于货币供给对变动国民收入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供给变动影响国民收入的传导变量是利率。因为,利率不变,货币供给的增加,使得人们实际持有的货币超过他们愿意持有的量,他们将此超额的货币购买政府债券,结果导致债券价格上升和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刺激投资增加,通过乘数的作用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反之,人们就反向操作,利率上升,投资和国民收入减少。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怎样配合才能有效地治理通货膨胀?货币政策是西方国家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管理来调节信贷供给和利率,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管理包括对铸币、纸币和活期存款的管理。在货币供给中占比例最大的不是铸币和纸币,而是活期存款,所以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管理主要是对活期存款的管理,而对活期存款进行管理的关键是准备金。因此,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采取措施管理准备金来实现对货币供给的管理。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一般定义是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通过改变政府的收支水平和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可以影响总需求水平。由于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因此,总需求水平的变动又可以影响国民收入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而对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运行目标产生影响。在实践中,上述影响表现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节。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变动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来调节社会总需求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政府行为。财政政策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两种基本类型。使用财政政策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原则是逆风向调节。当经济中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导致经济衰退、失业增加时,政府通过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降低税收水平,以刺激有效需求。货币政策包括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两种基本类型。政府使用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原则是逆风向调节。当经济中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经济萧条、失业增加时,货币当局通常使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即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降低再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等手段降低利息率水平、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有效需求的增加。也就说,当经济衰退时,同时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财政,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相互协调,并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有效地调节。2.有人认为轻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发展,如何评价这种看法?轻微的通胀一方面可以给企业传达社会需求比较强劲,产品预期销售比较乐观的积极信号,可以促使企业扩大生产,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轻微的通胀也为可以为企业缓慢而又小幅度地提高产品价格提供一个合理的借口,更高的价格会促使企业更多地生产和改进产品质量。虽然企业提价并不会增加实质利润,因为有通胀的抵消,但是企业不会那么快地意识到这一点,它只会感觉名义收入的增加,这叫做货币幻觉。总之轻微的通胀可以使更加有动力地提供更多和更好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消费的选择,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试题(B卷)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20分)5.自然失业率: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需求与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也就是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6.通货膨胀: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7.边际储蓄倾向: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储蓄部分的比率,边际储蓄倾向是用来测度收入增加引起储蓄增加的程度的一个概念,即居民边际储蓄倾向指居民收入每变动一单位时的居民储蓄的变动额。8.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与一般金融机构所从事的证券买卖不同,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收缩银根时,便卖出证券,相应地收回一部分基础货币,减少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相反,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放松银根时,便买进证券,扩大基础货币供应,直接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5.简述IS曲线的含义。IS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了产品市场的均衡,代表了产品市场上人们的计划支出正好等于实际国民收入。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影响IS曲线的位移。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减税或扩大政府购买],利率水平和国民实际收入将同时扩大,从而使IS曲线平行向右推移。[至于国民实际收入的增加主要体现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1)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宏观均衡,即i=s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的关系。2)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化的关系,即利率提高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减少,利率降低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增加。3)处于IS曲线上的任何点位都表示i=s,偏离IS曲线的任何点位都表示没有实现均衡。4)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右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高,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小于储蓄规模,意味着需求未能消化当期的产出,产品市场供大于求。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的左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低,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大于储蓄规模,意味着当期的产出未能满足需求,产品市场供小于求。6.简述LM曲线的含义。LM曲线是一条用来描述在货币市场均衡状态下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LM曲线上每一点上都代表了货币市场达到了均衡,代表了货币市场上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正好等于实际能得到的货币数量。LM曲线主要受货币政策的影响。扩张性财政政策[政府扩大货币供应量],将会使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利率水平下降,即LM曲线向右平行移动。紧缩性货政策则恰好相反。7.简要说明政府增加税收(净税收增加)IS曲线的影响。净税收增加意味政府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有效需求减少,从而使投资-利率曲线向右移动(向原点移动),在收入-储蓄曲线不变动的情况下,IS曲线向左移动。8.说明增加公债产生“挤出效应”的传导机制。公债挤出效应(Crowding-outEffect):公债发行导致政府财政支出扩张,这种财政扩张通过利率上升或非利率机制,造成非政府部门产出下降或抵消的经济现象。(1)、货币供给量不变情况下的公债挤出效应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两条曲线的斜率。IS曲线越陡峭,挤出效应越大,反之,挤出效应越小。LM曲线越陡峭,挤出效应越大,反之,挤出效应越小。极端情况,LM曲线水平,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无穷大,货币需求曲线在某一特定的利率水平上变成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即:流动性陷阱——零挤出效应;LM曲线垂直——完全挤出(古典分析)(2)、货币供给变化情况下的公债挤出效应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结果9.简述货币主义关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主义学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主要内容: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无需通过利率加以传导,而可直接引起名义收入的变动。传导过程如下所示:M↑→E↑→Y↑M表示货币数量;E表示总支出水平;Y表示总产出从货币主义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可以看出,货币政策效果的有效指标不是利率,而是名义货币供应量。10.解释政策的内部时滞。内部时滞指货币当局从根据经济形势下定调节决心,到具体政策方案出笼的过程。内部时滞由认识时滞和行政时滞构成,它们的作用需要一段时间。而且,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不排除产生逆向效应的可能性。在中国目前情况下,由于国家银行在信贷资金供给中处于垄断地位,金融市场发育速度迟缓,因此,由货币政策工具变动到中介指标变动之间的中间时滞主要体现在各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对货币政策调节的反应方面。国家垄断银行业,金融市场欠发达,虽然从长时期看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但从短期宏观调节来说,这种体制条件却常常能收到扩缩随意的效果,也就是说,这种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中间时滞要相对短些。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3.用“IS-LM”模型说明紧缩性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紧缩性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抑制或压缩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它往往是在已经或将要出现社会总需求大大超过社会总供给的趋势下采取的。它的典型形式是通过财政盈余压缩政府支出规模。因为财政收入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而财政盈余意味着将一部分社会总需求冻结不用,从而达到压缩社会总需求的目的。实现财政盈余,一方面要增加税收,另一方面要尽量压缩支出。当采用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