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媒体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潘寿星[摘要]习作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而新媒体的出现,为教师的习作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对新媒体的合理利用,来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并创设教学情境,指导构思方法,建立交流社区,从而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新媒体运用人们通过文字的书写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向他人传递信息。因此,一个人必须具备一定的习作能力,才能保证文字的合理运用和信息的良好传递。小学习作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字交流能力及文学素养的基础教学,对学生日后各方面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新媒体时代下,教师也应转变原有的教学方法,积极运用新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营造愉悦的教学环境,切实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一、小学习作教学中新媒体应用的意义新媒体的出现和运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人们运用互联网收集、传递大量的信息资源,实现了即时交流,大大提升了工作、学习的效率。目前,新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普遍运用,教育领域也开始将其运用在实践教学中,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新媒体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运用,具有提升课堂趣味性的重要意义。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弱,学习意识未能完全形成,其学习动力主要是依靠自身的兴趣。新媒体的应用,能够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灵活生动。它运用多方面的资源,如图片、音乐、视频等,全方位地刺激学生感官,吸引其注意力,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有效培养了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同时,新媒体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运用,对丰富教学资源有着重要意义。新媒体能够将多种素材资源转化成教学资源,如声音、文字、影像等,为小学习作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素材。同时,新媒体主要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而发展,教师在运用新媒体时,能够通过互联网迅速找到大量所需的资源,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另外,新媒体的运用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生和教师可以运用相应的新媒体平台,实现双方之间的即时沟通,及时解决习作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之间也可以在平台上相互交流写作心得,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二、小学习作教学中新媒体的具体应用(一)丰富习作素材素材是学生创作文章的基础,素材积累不足,学生便会出现无话可写的情况。但是小学生生活经验较少,阅读的资料有限,教师又无法要求他们在习作过程中去重新体验生活。新媒体的出现,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例如,在描写“牡丹”的习作中,很多学生都听说过牡丹,甚至知道牡丹是我国的国花,但是对于牡丹的具体种类、形态等并不了解。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搜集关于牡丹的简介、图片、视频等,在习作前先在微信平台、微博平台上为学生展示所收集的素材,请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师在每张图片旁都加上所展示的牡丹种类说明,并添加“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等诗词,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使学生在了解不同种类牡丹颜色和形态的过程中,能够积累一定量的古诗词,并体会到诗词中所描述的牡丹特征及其代表的含义。小学生十分容易被色彩斑斓的图片所吸引,能够认真观察每一幅图片,并尽可能多的记忆上面的信息。在观察后,教师可以再为学生展示与牡丹相关的视频,展示牡丹成长、绽放的过程,使学生为生命的美丽而惊奇。随后,教师再为学生讲解写作要求,并指导学生进行写作,便会发现一些学生对牡丹繁多的品种十分感兴趣,还进行了仔细的描写;一些学生则着重描写了牡丹的代表意义,引入了教师提供的诗词;还有一些学生甚至在习作中感叹大自然和生命的奇妙。由此可见,运用新媒体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习作内容,同时也实现了其思维的拓展,对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为学生建立素材资源库。例如,运用QQ建立“习作资源群”,将每一次习作的素材上传至群文件中,在为学生布置习作题目后,要求学生前往群文件中查找相应的素材,通过素材获得思路的拓展。另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将日常生活中发现的优秀写作素材分享给全班同学,培养学生良好的素材积累习惯,从而将更多的素材运用到写作中,实现自身写作水平的提升。(二)激发写作欲望一讲到写作文,不少学生会大吐苦水,不是没内容可写,就是写得笼统,不够具体。尽管教师反复引导、提示、启发,学生还是无从下笔,只好通过编造、抄袭来交作文。那怎样突破这种困境呢?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让学生不再感觉生活单调,不再忽略身边的人与事。例如,在进行“写一种小动物”为主题的习作时,教师先提出习作要求,指导学生重点观察小动物的习性,并将小动物以视频的形式拍摄下来,传到班级的微信里,或发布在朋友圈上。通过这样的作业布置,学生的观察重点明确了,积极性也提高了。发上来的视频达到了二、三十条,有拍小金鱼的,有拍小仓鼠的,有拍小乌龟的……教师选择其中精彩的视频,在课堂上给学生多次播放,让学生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饮食习惯等。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学生就会产生写作的欲望与冲动,等到开始写作时,学生的思绪就会如泉水般涌出,真实而流畅。(三)创设教学情境兴趣是学生进行习作的主要动力。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进行以“春天”为主题的习作训练时,教师可以在习作前,先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去大自然中寻找春天,并录制小视频传到微信朋友圈里。教师将优秀的视频集中起来,做成课件。在作文课前,播放给学生看,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然后,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有关春天的图片,并配以欢快的音乐,如《春天在哪里》等,使学生受到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刺激。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所知道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便能够立即进行回忆,并主动向教师和同学叙述自己回忆中的春天。在新媒体的运用和激烈的讨论中,学生充分融入了教师所创建的情境中,并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了用文字描述春天的欲望,激起了自身的写作兴趣。在习作训练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较为抽象的题目,学生难以理解这类题目,就无法进行良好的创作。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实现教学情境的创建和拓展,帮助学生理解这类题目。例如,在要求学生以“温暖”为题进行习作时,学生第一个想到的会是身体感知上的温暖,但是无法对其内涵进行拓展。这时,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创设温暖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温暖的内在含义。如为学生播放《为妈妈洗脚》的广告片,并询问学生看过广告片的感觉以及母亲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关怀,或是为学生播放具有正能量、传递温暖的视频,使学生充分理解温暖的真正含义。同时,在播放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遇到过的温暖事件,使学生充分融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使其习作内容充实且蕴含丰富的情感,从而进一步提升习作水平。(四)指导构思方法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应运用新媒体教给学生习作的构思方法,使学生思路更加清晰,文章连贯有序。例如,在描写“中秋节”的习作训练中,若是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向学生介绍中秋节,学生便也会在习作中对教师提到过的内容进行简单拼凑。为指导学生进行良好构思,教师可以将PPT分成三个部分,首先介绍中秋节的来源和时间等,其次向学生讲解古代中秋节的习俗,最后描述现代人过中秋节的习惯,并在每一部分设置过渡语,使学生在习作时也能够按照教师引导的思路,将文章写得井然有序,过渡自然。同时,教师也可以运用新媒体,为学生制作网络概念图。概念图就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用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教师运用这一手段,将学生每个阶段的写作内容显化出来,并以线段连接思路,能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思考习作内容。这对学生思维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等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对习作进行良好构思。(五)建立交流社区新媒体能够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甚至家长联系在一起,共同参与到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建立习作交流社区,为学生、家长提供与教师共同交流的途径。例如,在安排学生进行习作后,教师可以将学生习作上传至博客、朋友圈、公众号等新媒体上,学生在这些新媒体上看到自己的作品,会立即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获得习作动力,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师安排的习作任务。同时,在发布的习作的最后,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学生在获得积极评价后会产生学习的动力,从而刺激学生的习作兴趣。在此基础上,家长和学生也能够通过新媒体,对教师的评价进行反馈。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过程中,能够了解自身的不足,充分激发写作兴趣;家长在与教师的交流过程中,能够了解自家孩子的优缺点,明白指导习作的方向;家长在与孩子的交流中,能够实现彼此的理解包容,进一步实现对孩子习作学习的鼓励与支持;而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实现彼此之间思维的碰撞,获得百花争鸣的效果,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实现学生写作思路的拓展。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新媒体的运用也逐渐成为小学习作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现有的情况以及兴趣爱好、年龄特征,合理运用新媒体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创设教学情境以提升学生的习作兴趣,指导学生构思方法,从而实现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参考文献][1]陶象胜.教学媒体融入享受习作快乐——多媒体在习作起步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2):58-60.[2]袁贞宏.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J].课外语文,2016(1):134-135.[3]邱胜东.多媒体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10):149-150.[4]张燕.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巧用多媒体策略探析[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2(1):59-60.[5]赖淑珍.网络环境下小学习作教学资源开发与实施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5(14):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