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ChinaInstituteo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匡尚富中国水科院内容提要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新经济模式的战略选择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差距和挑战三.水利水电发展形势与任务对水利水电科技的要求四.我院的发展思路及当前的主要工作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新经济模式的战略选择(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人为本”的内涵1、惠及全民福祉2、保障基本人权3、创造机会平等4、男女平等参与5、弱势群体救助6、文明共建共享形成尊重人、培育人、提高人的社会氛围和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宗旨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发展的内涵1、“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全面思考2、“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建设3、“政府、企业、公众”社会结构的全面管理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协调”发展的内涵1、“发展动力、发展质量、发展公平”的有机协调2、“发展数量、发展效益、发展速度”的有机协调3、“点状发展、轴状发展、面状发展”的有机协调4、“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有机协调5、“个体利益、团体利益、整体利益”的有机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必须由人类向自然的回馈相平衡2、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发展机会为代价3、本区域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其他区域或全球发展为代价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自然界的资源供给与环境容量无法满足外延式经济增长模式。同年,联合国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也承担着维护自然的义务。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系统阐明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实现途径。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和《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确立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应是人类共同的行动纲领。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通过了《可持续发展计划》和《约翰内斯堡政治宣言》----确定“发展”仍是人类共同的主题,提出了经济、社会、环境是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三大支柱,以及水、能源、健康、农业和生物多样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五大优先领域。中国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次通过三大“零增长”台阶1、人口的自然增长率2、资源能源消耗速率3、生态环境退化速率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六大平衡人与自然的平衡环境与发展的平衡效率与公平的平衡利己与利他的平衡可持续供给与理性消费平衡物质生产与精神富足的平衡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必须通过三条“倒U型”曲线1、发展动力的倒U型曲线2、发展质量的倒U型曲线3、发展公平的倒U型曲线人均财富增长与现代化进程的世界对比01020304050604567891011人均GNP对数值第二产业增加值比例(%)高收入国家中收入国家(高)中收入国家(中)中收入国家(低)低收入国家中国世界高、中、低收入工业产值占GNP比例变化趋势图2527293133353739414345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工业产值占GNP比例(%)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全球第二产业产值占GNP比例变化趋势y=-0.0552x2+219.3x-217612R2=0.9661252627282930313233343536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第二产业产值占GNP比例(%)1820~1992年美国农业、工业、服务业占全国劳动力比例变动趋势(%)010203040506070809018001820184018601880190019201940196019802000占全国劳动力比例(%)农业工业服务(二)、科学发展观催生新型国民核算体系绿色GDPGDP被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萨谬尔森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中国自1985年起建立了GDP核算制度,1993年正式成为国家统计的核心指标。GDP在衡量国民财富上有巨大的功绩,但也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从社会角度看,GDP将质量好的和坏的产出,一视同仁地算在国民财富之中从环境角度看,它认为资源和生态环境是自由财富,不去考虑资源的稀缺性与生态的退化从经济角度看,它只记录看得见的、可以价格化的劳务,其它对社会非常有贡献的劳务却被摒除在外绿色GDP标志生态赤字为零环境胁迫为零超出区域承载力的概率为零资源的生产价值与生态价值之比保持常数实现代际公平和区际公平生态赤字定义:超出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临界、借用后代发展机会的自然资本总和。生态赤字可以简略地表达为:生态赤字=损失成本+借用成本简化的绿色GDP可以理解为“绿色GDP”=(传统GDP)-(自然部分的虚数)-(人文部分的虚数)其中,自然部分的虚数主要有:(1)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环境质量下降;(2)自然资源的退化;(3)长期生态质量退化所造成的损失;(4)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5)物质、能量的不合理利用所引发的成本。人文部分的虚数主要因素有:(1)疾病和公共卫生条件造成的成本;(2)失业所造成的损失;(3)教育水平低造成的损失;(4)人口数量失控造成的损失;(5)管理不善(包括决策失误)导致的损失。1971年麻省理工学院生态需求指标1972年托宾等提出净经济福利指标1973年日本政府提出净国民福利指标1989年卢佩托等提出净国内生产指标1990年戴利提出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标1995年世界银行“扩展的财富”指标1996世界银行提出“真实储蓄率”指标1996Wackernagel的“生态印迹”指标1997Constanza“生态服务指标体系”1998欧洲日本先后执行环境会计制度托宾计算,美国从1940年到1968年,每年的“净经济福利”所得,几乎只是每年GDP的一半。日本政府按照净国民福利指标计算:凡超过国家制定的污染排放标准,企业均应列出所需的治理经费。这些治理经费必须从GDP中扣除。日本在1973年的GDP增长为8.5%,但在扣除治污费用后,事实上全国只有5.8%的增长率。1989年卢佩托等选择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印度尼西亚,按净国内生产指标进行计算,虽然印尼在1971到1984GDP的增长率为7.1%,但是扣除石油耗损、木材减少,以及由于伐木引起的水土流失所造成的损失后,GDP的实际增长只有4.8%。按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标计算,澳大利亚从1950年到1996年间,实际增长率只有官方公布GDP增长率的70%。中国的生态赤字•1985--2000的15年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GDP的平均年增长率为8.7%•如果令“名义国民财富”等于100%•当扣除损失成本和借用成本(生态赤字)后•15年来,中国的“真实国民财富”只是名义财富的78.2%•财富虚数是21.8%•它意味着:GDP的实际年平均增长率只有6.5%.即每年平均有2.2个百分点为“虚数”(三)、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和推进循环经济胡总书记在2003年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上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物排放,逐步使生态步入良性循环。江泽民同志在2002年全球环境基金大会上指出:只有走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可持续发展才能得到实现。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模式和途径。循环经济内涵: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环境保护,以生产和消费中“资源消耗减量化、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再生资源化和无害化”为目标的“资源-生产-再生资源”的环状反馈式经济循环过程。循环经济的三点评价原则:3R减量化(Reduce):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再利用(Reuse):以废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再循环(Recycle):以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目标人类经济发展的三种模式传统模式:一味强调对环境的征服,缺乏环保意识,资源利用粗放,是一种“资源-生产-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开放式经济过程。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末端治理模式:开始注意环保问题,强调在生产过程末端采取措施治理污染,“先污染,后治理”。循环经济模式:倡导与生态环境协调,强调“清洁生产”,以实现资源消耗最小化、废物资源化、排污最小化为目的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环状反馈式经济循环过程。国外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循环经济立法:日本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比较健全,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基础层面有一部基本法-----《推进形成循环社会基本法》。2000年实施。二是综合层面有两部法律-----《废物处理及垃圾清扫法》,1970年制定,1991年修订;《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原法为《促进可循环资源利用》,1991年制定,2001年修订并更名。三是产品层次有五部法规-----《促进容器包装的分类收集及再商品化法》,《特定家庭机器再商品化法》,《建筑工程资材再资源化法》,《促进食品循环资源再生利用法》,《国家推进供应环境产品法》。国外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循环经济立法:日本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比较健全,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基础层面有一部基本法-----《推进形成循环社会基本法》。2000年实施。二是综合层面有两部法律-----《废物处理及垃圾清扫法》,1970年制定,1991年修订;《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原法为《促进可循环资源利用》,1991年制定,2001年修订并更名。三是产品层次有五部法规-----《促进容器包装的分类收集及再商品化法》,《特定家庭机器再商品化法》,《建筑工程资材再资源化法》,《促进食品循环资源再生利用法》,《国家推进供应环境产品法》。国外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德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也是起步较早的国家之一。1986年出台了《废弃物限制及废弃物处理法》,1991年和1992年又先后通过了《包装条例》和《限制废车条例》,1996年颁布实施了《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美国虽然起步较早,于1976年制定了《固体废弃物处置法》,但目前还没有一部全国实行的循环经济法规或再生利用法规。半数以上的州制定了不同形式的再生循环法。如加州1989年通过的《综合废弃物管理法令》。我国于2002年颁布了《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外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循环经济的有关政策:一是政府奖励政策。如美国的“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英国的Jerwood-Salters环境奖,日本的资源回收奖励制度等。二是税收优惠政策。美国亚利桑纳州1999年颁布的法律中,对购买回用再生资源的企业可减税(销售税)10%;日本对废塑料制品类再生处理设备在使用年度内,除了普通退税外,还按价格的14%进行特别退税。对废纸、玻璃碎片、铝再生等的处理设备,除实行特别退税外,还退还3年的固定资产税。国外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三是收费政策。废旧物资商品化收费。日本法规规定,废弃者必须支付旧家电的再商品化的有关费用。如,废弃1台冰箱要交4600日元,1台空调交3500日元,1台洗衣机交2400日元。还有倒垃圾费,污水处理费等(德国)。四是征税政策。德国已开始征收生态税,除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外,对其他能源

1 / 1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