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科学发展的新观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树立科学发展的新观念2007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切实把“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好,必须解放思想,破除传统思维定势,树立科学发展的新观念。树立科学发展的质量观。与沿海发达地区比较,武汉的欠发达突出表现在GDP和财政收入的差距上。但“两型社会”要求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追求的是经济发展的质量、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质量。因此,把“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好,关键在于树立科学发展的质量观,努力转变发展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破除惟GDP增长的思维定势,抓紧产业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真正做到“好”中求“快”。树立科学发展的资源观。任何地区的发展都离不开资源。过去,武汉一直认为自己具有区位优势、科教优势、人才优势以及坐拥大江大湖的水资源优势等。这种心理优势基于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它的假设条件是自然禀赋具有不可流动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发展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要素已成为可流动性要素,比较优势与一个国家或地区自然禀赋的关联度越来越小。实践表明,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要素向某个地区聚集,取决于该地区能否成为“资源洼地”,即资源流动和使用的低成本区。武汉能否建设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不仅取决于武汉拥有多少资源优势,还取决于各种资源要素能否最大程度地在这里汇聚,能否得到高效率利用。树立科学发展的环境观。“两型社会”建设对武汉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树立科学发展的环境观。以“水”为例。目前,水之所以从武汉城市的特色变成武汉发展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水的使用成本太低,有水快流的粗放式利用加剧了武汉水环境的恶化。恢复武汉的山川秀美、碧水蓝天,既要形成强化水资源利用的约束机制,优化投资结构,又要通过技术创新加强水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树立科学发展的协作观。国际国内的发展经验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取决于城市间协作与融合的能力。武汉城市圈虽然在空间上具有层次性特征,但也存在结构上的问题,主要是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太高,城市产业链传递和扩展功能不强,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弱。武汉城市圈周边的长株潭城市群、郑州中原城市群等,又存在中心城市实力较弱、产业层次较低、结构趋同、内部竞争激烈等问题。促进城市规模合理化,建设层级优化、分工有序、功能互补的城市群,应成为武汉城市圈发展的主要方向。为此,武汉提出了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市场体系、城乡发展、生态环境“五个一体化”。对武汉来说,要少点龙头意识、多点融入理念,少点独大做派、多点协作精神,从城市规划、生产要素流动、管理体制等方面谋划城市间的合理分工与协作,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三个创新胡锦涛总书记在“6·25”《讲话》中,第一次对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及理论体系作了系统的论述,丰富创新了我们党逐步形成的独具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最鲜明的亮点集中体现在理论体系、思想观点、基本要求等方面。第一,理论体系的创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地把我们党的发展观称为”科学发展观“,并对这一理论作了精辟论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三中全会之后,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深刻地论述科学发展观,《讲话》系统地完整地论述科学发展观的体系框架还是首次。其创新点有三。《讲话》第一次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概括为九个基本观点,这九个基本观点可分为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三个阐明”,即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新起点,阐明了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这“三个阐明”,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形成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第二层意思,是“六个揭示”,即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论是统筹兼顾;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价值取向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这“六个揭示”,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部分,也是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部分。第三层意思,是“一个要求”。《讲话》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时,提出了四项战略举措,以保证进一步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使之真正成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思想观点的创新。《讲话》在精辟论述科学发展内容体系时,提出了许多创新的思想观点,归纳起来有四个“首次”。一是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新起点。这一历史新起点就是新世纪新阶段的“国情”起点和“世情”起点把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起点。把握好“新的历史起点”,对进一步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都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六大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第一次提出本世纪头20年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讲话》把这个战略机遇期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新起点。它告诉我们,机遇为科学发展提供了可能,并把可能变为现实,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更加自觉地促进科学发展,把世界眼光、科学决策、创新精神与历史机缘结合起来,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的紧迫感,使命感和忧党、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只争朝夕的精神抢占发展先机,赢得发展优势,实现发展目标。二是首次把“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论。第一次提出“统筹兼顾”概念的是毛泽东,他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一文中,把“统筹兼顾,适当安排”作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基本方针。胡锦涛总书记把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论,科学地把统筹兼顾的方法论展开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相协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创新了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三是首次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立足点和落脚点。第一次提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思想,是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七·一“讲话中,针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奋斗目标而强调的。《讲话》把“三好”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相联系,不能不说是一种思想创新。从党的宗旨到科学发展观的立足点和落脚点,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发展创新了党的宗旨观。科学发展观这一立足点和落脚点,要求我们做好“四件事”,分“三步走”。即做好多数人受益的事、做好群众最急需的事、做好长远起作用的事、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三步走”,即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要实现好,人民群众的近期利益要维护好,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要发展好。四是首次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讲话》指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价值取向的高度,回答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归属问题。科学发展观这一价值取向,要求一切以人为根本、以人为核心、以人为目的;要求一切为了人、为了一切人、为了人的一切。在发展中要尊重人、依靠人、塑造人、解放人、发展人、为了人;在发展中维护民利、解决民生、保护民权。丰富发展了党的群众基础,发展创新了党的执政地位。第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的创新。《讲话》明确指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四项基本要求的内容,过去都明确提出过。但是,把这四项内容作为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还是第一次。其创新之处就在于指明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进方向,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路线保证、目标保证、动力保证、组织保证;抓住这项要求,就抓住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关键点、切入点、着力点,使基本路线的保证力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向度、改革开放的动力度、党的领导的核心力度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强大的综合力,保证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推动21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发展。(以实践为尺、为鞭、为镜2009年04月17日10:35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是基础,实践是关键。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力、渗透力和破坏性继续扩展,一些老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新矛盾不断产生的形势下,突出实践特色,解决突出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必须用好“实践”这把尺子、这条鞭子、这面镜子。实践是把尺子。31年前,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从那以后,实践成了衡量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工作对与错、得与失的重要尺子。当前,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特殊困难,面对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都应用实践这把“尺子”,量一量自己的头脑,《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等读本是否学懂弄通、入脑入心;量一量自己的紧迫感、责任感、事业心,从而刻苦学习,找准困难,厘清问题,认清形势,不断增强在科学发展道路上攻坚克难的责任意识。实践是条鞭子。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如何凝心聚力推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如何“以人为本”解决民生问题?如何实现“人民群众的实惠、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的目标?这些都需要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来回答、去解决。呆在办公室里看看文件、打打电话,坐而论道、纸上谈兵,是回答不了也解决不了的;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也是回答不了解决不了的。而惟有实践,惟有选准一到两个突破点,才能快马加鞭,推进科学发展上台阶。不实践,不寻求突破,最多只能是纸上画饼;不实践,不破解难题,“科学发展”之马永远不会奋蹄远行。实践是面镜子。群众满意不满意,实践成果是检验镜。干群之间,距离肯定产生不了美,只能产生隔阂。现在有些领导干部“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体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人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就在于不想也不会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不是颐指气使,打官腔、摆架子,不顾群众冷暖,就是高高在上,不知下面真实情况,乱说话、瞎指挥。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尤其需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多坐坐群众的炕头,多问问企业的账头,多聊聊失业居民就业的盼头,把群众评议作为查找问题、破解难题的重要途径,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实践的重要标准,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只有这样的实践,才能让群众得实惠,让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学习实践活动要扮演好四个“佼佼者”角色2009年04月21日13:29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E-mail推荐:提交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坚持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最大的实际,把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最好的实践,着力扮演好“规定动作的示范者、自选动作的创新者、三保实践的推进者、制度创新的领跑者”这四个“佼佼者”角色。要扮好规定动作的“示范者”。要认真贯彻落实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部署,在保证“规定动作”不走样的前提下扮演好“示范者”角色。要严格落实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方法步骤,深入开展“千人大集训、百题大调研、万人大讨论”活动,学深学精业务本领,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围绕科学发展深入进行解放思想讨论,做到边学习、边讨论、边实践,把学习讨论的成果转化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实际行动。要不断加大对各项“规定动作”完成情况进行查漏补缺的力度,深入查找开展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对个别党员干部由于工作原因没有完成全部“规定动作”的,要及时通过采取自学、集中学习、下基层开展调研等方式进行补课,做到程序不简化、要求不放松、标准不降低,确保规定动作做到位、出精品,组织有力,序时推进。要扮好自选动作的“创新者”。要立足实际抓创新,勇于扮演好自选动作的“创新者”角色。要突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