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尔沃基美术馆浅析学了《建筑结构选型》的课,对于建筑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点感悟,在课堂上,很多人也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而在我看来,结构,它作为一种建筑创作手段,同时要服务于建筑功能和建筑审美这双重目的。或许过去,结构仅仅只是把按照材料性能和力学的规律性围合成一个满足功能要求的空间,然而现在,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人们对于审美有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对于结构的挑战性也就更大了。而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想要利用结构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形象,是很难实现的。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从其他的优秀建筑师身上学习,学习他们是怎么将结构与建筑的美结合在一块的。在众多建筑师当中,卡拉特拉瓦对于结构与建筑的美的处理,很是让我佩服。卡拉特拉瓦简介:卡拉特拉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人称“建筑诗人”。他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还有著名的雅典奥运会主场馆。由于卡拉特拉瓦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密尔沃基美术馆浅析:在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3》中,除了震撼的特技和华丽的音效吸引我的眼球之外,在影片中,露脸的一座奇特的建筑同样吸引我的眼球,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通体洁白,造型别致,有像鸟儿一样向天空伸展的“翅膀”。甚至让我以为这是电影的三维特效,没想到,在现实中它确确实实是一座在美国的大名鼎鼎的建筑物,名字叫做密尔沃基美术馆。或许是它的前卫造型和变形金刚们的未来范十分贴切,堪称是一座让变形金刚们都亲睐的建筑,这才吸引了导演麦克贝的目光,同时也吸引了一大批影迷的目光。看到密尔沃基美术馆的第一眼,完全惊叹于整个建筑的形态,各种复杂的曲线,两对伸展的翅膀,整个建筑浑然像一只展翅高飞的小鸟。美术馆本是一个很庞大的建筑,但是,这样的处理让整个建筑变得轻盈起来,整个建筑的整体造型也不失美感。惊叹于整个建筑造型的同时,我更惊叹的是整个建筑的结构。是怎么样的结构才能打造出这样的建筑艺术效果呢?卡拉特拉瓦的密尔沃基美术馆位于密执安湖畔。粼粼波光似乎是全球各地很多博物馆建筑不约而同偏爱的环境条件。在美术馆旁边还有另外一个好的老的建筑,是沙里宁1957年设计的战争纪念馆。为了尽情发掘地段环境与生俱来的优美潜力,卡拉特拉瓦把建筑放成了在水一方。正对着地段西面,是当地的重要干道,林肯纪念大道。卡拉特拉瓦沿着大道的方向新建起了一条拉索引桥,跨度长达73米,把人们的视线直接引导到了新建的建筑上来,笔直地正对着新美术馆的主要入口。然而桥下并没有水,湖水更在美术馆的身后。那,这一道引桥只是个空间序曲喽。直冲着引桥的主入口其实有一对,分别位于桥面层和地面层的标高位置上,上下摞着,都被设在了桥的端头处。用拉索支撑的桥在桥头构成了传统的垂直塔门,给入口划出了一个醒目的画框。由于卡拉特拉瓦对混凝土承重结构的熟练把握,这个白色混凝土材质的塔门淋漓尽致地凸显了雄浑茁壮的气质,一下子就把整个建筑的性格鲜明地和盘托出了。正对着塔门的轴线,比入口稍微靠后的地方,是这个引桥的拉索结构中的中脊。这个必不可少的构件以47度倾角升起,与桥面构成了空间关系上的平衡。中脊高达50米,与引桥的方向背道而驰,绷住了全部十条拉索,把桥面的荷载牢牢地固定在高挑的桅杆上,也把人的视线和心情一起爽快地挑拨到了天上。一路行来孜孜仆仆的辛苦劲儿,陡然换作了远飞高翔的舒畅和自由。和一般建筑不一样的,这个美术馆在户外部分居然也设计了一组遮阳的百页,而没有把百页全都放进玻璃窗的内侧去。在桅杆下面有相当大面积的玻璃屋顶,罩着的就是上下两层门厅后身共通的中庭空间,没遮拦满满地灌进阳光去怎行,那是不能不加以节制的,于是卡拉特拉瓦干脆把这一部分的遮阳百页放在室外,直接串在了桅杆上,如同一叶纤细的羽毛片。随着一天里时间的流转,白驹过隙的感受也荡漾在这片羽毛间,它会随时跟着阳光调整自己的角度,如有灵性,在城市中静谧的湖边悄然微颤。门厅以内的室内空间,更是几乎通身纯白的格局,而遮阳板设计上那一丝纤巧的痕迹则荡然无存了。早在1983年设计苏黎世的一个火车站的时候,卡拉特拉瓦就已经充分开掘了混凝土结构的雕塑表现力,把50年代由沙里宁和布鲁诺·奈尔维发扬到了巅峰水准的结构美做得进一步地纯和美。在米尔沃基美术馆里,他以厚重的混凝土拱作为基本元素反复叠加,一通操控下,沿着南北轴线长长向北伸展的展览空间产生了统一的形象特征,都归结在了遵循结构规则的绵长韵律中。最简单、最朴实的结构功能,造就了极其雅致而壮丽的美。由于混凝土的拱远远伸出的远端正好为展廊托出了檐口,因此展廊里能照得到的,基本上只是室外地面反射回来的漫射光,既能保证足够的自然采光,又避免了阳光直射对藏品的破坏。长排长排拱的重复让人联想到教堂时代的结构方式,自然地,又为这个空间添了几分神圣感。据说,这个美术馆里陈列的多是上好的艺术品,放进这样的展廊,也不算辱没了。体会: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但随着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建筑也渐渐有了律动的模样。谁都不会想到,建筑也会像变形金刚一样,自由变换造型。而海鸟一样的密尔沃基美术馆是一座会动的建筑,卡拉特拉瓦通过机械传动装置,将建筑顶部的两个像翅膀一样张开的钢结构羽翼,在阳光下慢慢打开,创造出诗意般的结构体系,和有运动感的整体效果,捕捉了鸟儿展翅待飞的一瞬间。看到卡拉特拉瓦这清新大胆的建筑,让我看到了美的回归,情不自禁为之鼓掌。密尔沃基美术馆建筑无论放在什么地方,都一定是个绝色的建筑,别的没法儿和它比肩而立的。通过对卡拉特拉瓦的密尔沃基美术馆馆的分析,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开阔、更深刻,让我们更多地理解我们的世界。他的作品在解决工程问题的同时也塑造了形态特征,这就是:自由曲线的流动、组织构成的形式及结构自身的逻辑。而运动贯穿了这样的结构形态,它不仅体现在整个结构构成上,也潜移默化于每个细节中。回顾自己大学三年多来的建筑学习历程,忽然,倍感自己在建筑结构方面知识的缺失。我们错误的认为,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之间泾渭分明,各司其职。因为对于结构的不了解,很多我们想做的奇异的造型,我们不敢去尝试,常常因为结构的原因,而不敢去大胆创新。而且,说心里话,我们总是把结构设计看成是不得不容忍的束缚和累赘,是我们戴着跳舞的枷。专业细分的行规让我们以为,我们只要灵光不断如噼哧噗哧的打火机般就是本分了,让房子立起来不倒,俗务罢了,留给结构工程师去算也罢。我们却不知道,那些建筑巨匠们,已经以结构想象力作为新创造的出发点,创造出很多新奇惊艳的建筑来了。所以,对于建筑结构方面的只是,我们很有必要好好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