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设期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应用(案例—且末)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公路建设期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应用摘要:本文概述了修建公路存在的环境污染和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一些问题,依托依托国道315线依吞布拉克——若羌公路改建工程和若羌——且末段公路改建工程为案例,分析了修建公路的生态影响并提出了环保措施。1.前言1.1研究意义我国公路建设中环境问题以往把环境问题只进行末端治理,而在公路规划中,多偏重于经济效益和技术可行性的研究,对环境保护方面的社会效益研究不够,对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没有充分研究,造成一些本可避免的不良环境影响。鉴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大力开展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到,公路建设活动必将对西部地区的环境,特别是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和污染,若不注意会对可持续发展造成伤害。为了防止类似的事情的发生,把环境问题解决在行动之前,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在今后的规划决策中,在公路建设的前期规划阶段,必须把环境保护作为重要因素予以考虑。对于生态环境脆弱的西部地区尤其如此。建设公路要防止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在生态脆弱区、环境敏感区,公路的建设应与生态保护、生态恢复工作同步进行。公路作为主体工程从前期工作开始就不可忽视对环境的影响,在设计阶段就应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妥善处理好主体工程与环保之间的关系。公路的新建,促进了区域的发展。然而,修建公路将占用土地,破坏植被,可能影响自然地貌、原始景观,以及区域内文物、遗迹、自然水系等。路体本身分割所在地动植物数代生存的空间,影响种群繁衍及动、植物多样性等。这些将给公路通过区域生态环境、景观资源、视觉环境等造成很大影响。公路工程路线长、面广,在施工期与营运期对沿线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声环境、环境空气、水环境以及水土流失等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1.2国内外研究进展(1)国外的研究进展国外公路工程环境影响研究是以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为指导党的。美国在1969年的《国家环境政策法》(NationalEnvironmentalAct)中首次确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s)。环境影响评价是监督和减缓工2程队环境不利影响、保护环境、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至今,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相继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用于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规划、综合整治、维持生态平衡和新老建设项目的污染防治方面。美国队公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文件编制的指导方针如表1所示。表1美国对公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文件编制的指导方针由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制定的指导方针,包括处理下列通常遇到的环境影响问题的特定指南·土地利用·农田·社会影响·居民和公司的重新安置·经济影响·噪声·空气质量·水的质量·湿地·水体改变和野生生物·洪水平原·沿海区·沿海屏障·受威胁和遭受危险的物种·有害废物场所·可见的影响·能源分析(大规模项目)资料来源:DECD1994引自:蔡华辉,《公路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及其方法》。国外研究公路工程队多样性的影响居多。公路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来说是重要的运输通道,但对生物来说则是危险的障碍。在美国,公路是野生动物最大的杀手。在法国,为了保护蟾蜍和鹿,修建高速公路时,在它们经常出没的地方通过修建隧道和桥梁来保护动物的通过。公路环境保护工作也在各国开展,以加拿大为例,公路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有:法律法规及有效执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补偿、保护和恢复;公路施工中采取的环保措施。其中,公众参与的作用很大,许多项目往往由于得不到公众的支持而不得不改变原定方案。(2)国内的研究进展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在吸收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发展起来的。2003年9月,我国正式实施了《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国交通部自1986年起制定并完善了《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同时,为了提高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工程设计质量,统一环境评价标准和设计标准,还相继制定了《公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等交通行业建设项目环境政策法规。3公路交通环境方面的著作也有一些涉及公路工程环境影响的。主要有董小林《公路建设项目的社会环境影响评价》、赵剑强《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张玉芬《道路交通环境工程》等。近10年来,很多学者发表了关于公路工程的环境影响方面的文章。主要可在公路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公路工程的景观环境影响、公路工程的社会环境影响、公路工程环境影响的指标体系和方法等方面做了研究。我国公路的环境的发展状况概括为:①国内对公路环境研究做了大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日渐完善。对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的环境影响研究较多,内容也涉及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景观环境等多领域,但是对于干旱区严酷环境下公路环境影响研究较少。②公路工程项目于环境因素的关系非常重要,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正在迅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策略以及定量计算或定性评价的方法,都是研究的关键,还有许多工作未做。③公路建设产生的环境影响是深刻的,要科学、全面地对其进行分析,难度很大,目前对公路的环境影响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不够完善。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公路环境影响研究中运用得不成熟。④目前,已形成了以景观为研究对象的景观科学体系,其中景观生态学最为活跃。在公路建设研究中,道路工程的视觉景观和绿化景观的研究为多,从综合整体的景观概念来研究生态才刚刚开始。2.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2.1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是公路建设所造成的最常见的环境影响之一,它起源于同受公路工程干扰的水流和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当自然条件一旦因公路工程而改变时,土壤侵蚀随之开始,这种侵蚀造成植被消失,山体滑坡,河流淤积,农田污染,土壤贫脊,在局部地区还会造成气候条件的恶劣化趋势,严重的会造成泥石流。2.2公路边坡的稳定性施工后公路边坡的稳定性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环境因素,随着高速公路向山里延伸,施工难度越来越大,公路护坡出现大量陡峭的高边坡,护坡上的土壤大部分是挖方之后的回填土,无植被覆盖,保水性能及排水性能差,若遇大雨水,4边坡上的石、沙、土随水流一齐冲下,堵塞排水系统,造成排水不良或水流方向改变,极易导致边坡过渡冲刷及坍塌。2.3弃取土场的侧向倾滑路堑工程施工中取土及弃土会破坏原有的植被,并增加土壤侵蚀及坡面的不稳定因素。在山区地段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弃土,形成弃土场。弃土无法运到其它地方堆置,若遇大量雨水,会导致弃、取土场坡面倾滑,越变越陡,冲刷严重,易形成泥石流,水土难以保持。因而这就需要对弃土场及取土场进行环境治理。3.项目概况本研究依托依托国道315线依吞布拉克——若羌公路改建工程和若羌——且末段公路改建工程。3.1地形地貌研究区域路线起点阿尔金山区的依吞布拉克镇(K1278),海拔3083m,路线终点且末(K1823),海拔1300m,总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K1278——K1406段处阿尔金山山区,阿尔金山山体高度在海拔2000~4000m,最高峰海拔5000余米,终年积雪,有冰川分布。山体切割强烈,较破碎。山间盆地比较多见、且宽广,海拔高度一般在3000m以上。路线翻越阿尔金山亚布卡勒克达坂后,穿过山间沟壑(沟谷中沟壑发达,地形破碎,进入山麓倾斜平原——平原微丘区。山麓倾斜平原——平原微丘区段(K1272—K1528),沿阿尔金山山体展布,坡度较缓。地表宽阔冲沟发育,物质组成主要有漂砾、大卵石、砾石和沙。部分地段经过平沙地;少部分过境路段穿越绿洲平原区。K1561处进入若羌县城区,海拔高895m。若羌(K1528)—亚喀托布拉克(K1654)段处于昆仑山冲积——洪积砾石质平原区,地形平坦、无大的起伏。重点且末县(K1822)南部山峰连绵,中部地势平坦为巨大的山麓洪积平原,背部为浩瀚沙漠。3.2气候气象315国道研究线路区域位于内陆腹地,地形闭塞,远离海洋,属暖温带荒漠5气候区。由于蒸发强烈,降水极少,空气极端干燥,是世界上同纬度最干旱的地区之一。该区域冬寒夏热,气温年变化及日差较大,春季升温及秋季降温很快,天气的非周期变化比较显著。区域大部分地区降水多在20mm以下,在南部的阿尔金山极高山区降水稍多,但也多在150mm以下。降水变率大,以夏季降水占多数。有时受西南季风北上西抬的影响,公路沿线区域对策东段偶尔发生暴雨。3.3水文概况路线穿越的河流主要有若羌河、米兰河、瓦石峡河、车尔臣河等。若羌河、瓦石峡河年径流量1.33亿m3,为若羌河引用;米兰河年径流量1.24亿m3,为农二师36团场引用。若羌县通过若羌河和瓦石峡河引水灌溉工程,平均年引入灌区水量为0.69亿m3,水源利用率达5.9%,若羌河矿化度0.55%g/l,PH值7.9,流域面积17.02km2。瓦石峡河矿化度1.28%g/l,PH值7.9,流域面积51.42km2。地下水分布情况,起点—K1544段、K1617—K1644段路线处在若羌和瓦石峡河绿洲区,地下水位较高在-3~1m以上,局部有地表水。K1544—K1654路段大部分为砾石质戈壁荒漠区,沿线地下水位较高,1.5~2.0m可见地下水,沙垄和沙丘上地下水位较深。K1700至终点路线线在车库尔臣河畔且末县城农业绿洲地区,地下水位在1~3m以上,局部有地表水分布。2.3土壤、植被及动物依吞布拉克——若羌——且末区域土壤主要包括山前平原和山地土壤。山地土壤主要为山地棕钙土,有2各亚类,以淡钙土为主,分布在阿尔金山海拔2500~3500m的地段。山前平原地带性土壤主要有棕漠土,非地带性土壤有石质土、风沙土、沼泽土、草甸土、残余盐土、盐土等,灌於土是其主要的绿洲耕作土壤。国道315线路区域在中国植物地里区划中为罗布泊分布区,属亚非荒漠区、亚洲中部荒漠亚区、新疆东部荒漠省、中央戈壁荒漠省和塔里木荒漠省,涉及罗布泊、若羌和阿尔金山植被州。分布区内的主要植被区系依吞布拉克——若羌段由19科63种植物组成,若羌——且末段由19科46属54种植物组成。整个路域植物区系为19科86种。其中有我国二级保护植物裸果木、三级保护区植物胡杨、塔克拉玛干怪柳、塔克拉玛干拐枣、梭梭、肉苁蓉等。64.环境影响分析4.1路线布设与占地影响研究依吞布拉克—若羌段沿线大部分为荒漠、半荒漠区,少有村镇居民点、重大建筑及农林布局。公路起点在依吞布拉克镇,途径若羌县祁曼区、米兰镇和若羌县铁干里克乡的亚喀吾斯塘村、洛浦村、东塔提让村、博斯坦村、考干村和乡镇府。若羌—且末公路沿线经过若羌、且末两线和6乡的城镇和居民点,其附近还有林带,路线穿越长度约82km。建设工程除对公路经过的耕地和林地永久占用外,取土、弃土,施工车辆反复碾压均将损失一定面积的土壤表层沃土,破坏土壤结构。4.2土壤环境工程敏感性分析依吞布拉克——若羌公路沿线不同地段土壤环境的敏感性主要表现在:①K1294—K1298盐渍土和K1330—K1340盐渍化的砾石土,其土壤环境差,一经干扰易于进一步退化(盐渍化加重或水蚀、翻浆、盐胀);②K1345—K1416穿越红柳沟,沟内泉水丰富,植物繁茂,是野骆驼、野驴、鹅喉羚等的取水地,公路建设施工将干扰和影响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土壤环境;③K1480—K1497段为风沙土(表层含砾石),施工过程中应防止随意碾压,破坏地表结构,造成风蚀和风沙流动;④K1497—K1502段36团约3km的农田路段和K1572—K1574段铁干里克乡农田为几十年耕作熟化的灌於土,施工过程中谨防碾压扰动路段周围肥沃的表土;其他多数路段为冲、洪积平原的砾质棕漠土、石质土。粗骨性强,植被极其稀疏,破坏的土壤环境将更不利于植物生长,局部水毁和洪水携带沙物质造成路基沙埋的危害将加重。若羌—且末段公路沿线不同地段土壤环境的敏感性主要表现在:①K1534—K1544段、K1615—K1644段、K1765至终点为盐土和盐渍土,其中,K1765至终点土质主要属沙性,土壤环境差,一经干扰易于进一步退化(盐渍化加重或水蚀、风蚀);②K1654—K1765段土质主要为风沙土,长约55km沙害路段,大部分为平沙地和车尔臣河边低矮沙丘地,施工过程中应防止随意碾压,破坏地表结构,造成风蚀及沙丘和平沙地沙流动;③阿尔金山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