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晚唐古文的衰落唐代散文唐代散文清嘉庆年间董诰等人奉敕编《全唐文》,收录作者3042人,作品18488篇。同治年间陆心源又补辑3310篇。编者使用大散文的概念,相对于诗歌、小说而言。唐散文有骈体有散体,骈体占主导,公文等都是以骈体写成。古文,相对于六朝时期盛行的骈体而言,因通行于六朝以前的先秦两汉的古代,称古文。唐代散文一、唐代散文(一)初唐散文1、魏征:《十思疏》、《十渐疏》。2、王绩:《五斗先生传》、《醉乡记》3、“四杰”:《滕王阁序》、《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4、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5、张说和苏颋:“燕许大手笔”。(二)盛唐散文1、李白:《与韩荆州书》、《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2、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3、李华:《吊古战场文》。4、元结:《右溪记》(试与柳宗元《小石潭记》对读)。(三)中唐散文1、韩愈的古文理论及创作2、柳宗元的古文创作3、其他作家作品白居易:《醉吟先生传》《草堂记》。刘禹锡:《陋室铭》。(七)晚唐散文1、杜牧:《阿房宫赋》;2、李商隐:《李贺小传》;“三十六体”骈文3、皮日休《皮子文薮》:《读司马法》、《原谤》;4、陆龟蒙《笠泽丛书》:《野庙碑》、《招野龙对》、《记稻鼠》5、罗隐《谗书》:《英雄之言》、《荆巫》、《越妇言》等。中唐时,藩镇割据,佛道盛行,宦官专权,韩愈等人试图通过提倡古文和复兴儒学来振兴唐王朝。因此,他们以复兴儒学为旗号而进行了文体、文风、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要求恢复秦汉时的单行散句的“古文”,史称“古文运动”。这是中唐时一次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领袖、有广泛参加者并且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韩、柳是“古文运动”的主帅。唐代的这次散文改革是和政治形势密切相关的,与强烈的中兴愿望相联系,赋予文以强烈的政治色彩和鲜明的现实性格。古文运动古文运动的理论1、“文以明道”——古文运动的理论核心,道即儒家的伦理道德。实际亦扩大到社会人生道理等。2、蓄情养气——重视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量。“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要“不平则鸣”、理直气壮。自内容而言,就是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3、独立创新——文体、文风、文学语言的革新。文体——以散体代骈体。但并不一味摒弃,而是吸取精华,去其程式化、形式美的糟粕。文风——反对浮艳空洞的文风,提倡质朴自然的文风。文学语言——提倡“文从字顺”,也提倡“惟陈言之务去”、“词必己出”,贵创新。时代背景思想基础文学基础古文运动是在复古旗帜下,对六朝骈文从内容到形式的革新,其内容的革新与唐代的政治改革要求相适应。古文运动兆端于武后新政时期,酝酿于安史之乱后,高潮于永贞改革前后和元和中兴之际。返回儒学是古文运动的基础。古文运动者反对进士科以诗赋取士,批评明经以章句为学,要求务通经典大义,行经术之道,欲振儒学以兴唐。陆贽、啖助的《春秋》之学的启发。返回唐代散文继承和借鉴前人散文创作的成就。萧颖士、独孤及、粱肃等人的探索。广泛汲取其他文学创作的营养,如诗歌、骈文等。古文运动是个循序渐进的酝酿过程,其主将是韩愈和柳宗元。返回韩、柳散文的艺术成就其一、在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散文美学规范,把散文引入了杂文学的发展途径,在创作实践中追求“务去陈言”的创新精神,把大部分应用文写成了艺术性很强的文学散文。其二、散文情感化,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文章讲“气”、重“势”,艺术个性极其鲜明,把古文提高到了美学的境地。韩愈的生平韩愈的思想韩愈的文学主张韩愈散文的思想内容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韩愈是中唐有名的政治家,重要的思想家,杰出的文学家。返回以道统自居,弘扬儒道。用世干时,拯弱济危。唯心思想。返回韩愈最突出的主张,是重建儒家道统,越过西汉以后的经学而复归孔、孟,以孔、孟之道的继承人和卫道者自居,表现出为君权服务的强烈愿望。他是古文为其表,儒学为其里,“道”乃是其立身行事的价值标准。拒斥佛、道,与汉大儒董仲舒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一脉相传。文以明道。不平则鸣。重视修养。含英咀华,出奇创新。返回建立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是韩愈对古文运动的重要贡献,也使其成为一代宗师的重要原因。1、文以明道韩愈以仁义道德为道的内涵,以文章为明道的手段,从而阐明了古文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重道而不轻文,这是韩愈高于前辈及宋代理学家的地方。、“学古道而欲兼通其辞”(文学复古,文道合一)《题欧阳生哀辞后》2、不平则鸣韩愈强调诗文是不平则鸣的产物,把明道与批判社会不公,抒发郁愤结合起来,把古文的实用性与文学性结合起来,是其理论之精华。“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不平则鸣)《送孟东野序》3、重视修养韩愈重视作家个人修养,包括思想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勤学苦练,提高艺术水平两方面。强调只有在这两方面不断砥砺,去杂求醇,文章才能“气盛言宜”。“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低皆宜”(气盛言宜)《答李翊书》;韩文气势磅礴的特点与他实践这一主张有关。4、含英咀华,出奇创新韩愈主张于六经之外,对诸子散文,骚赋,史传乃至骈文中的精华,兼收并蓄,含英咀华,闳中肆外。在此基础上,创新出奇。这是他的理论高于那些局束于六经,泥古不化的前辈之出。从文章的立意构思,到遣词造句,他都反对模仿剽窃,务求出奇创新,独树一帜。然尚怪嗜奇过甚,对其本人及古文运动和韩派诗人创作也有一些消极影响。、“惟陈言之务去”“文从字顺务识职”(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答李翊书》、《南阳樊绍述墓志铭》明道之文。不平而鸣之作。杂文。返回1、明道之文韩愈的明道之文表达他的政治主张和思想信仰,最有积极意义的是他的直面现实的文章,主要有反割据文,(如《平淮西碑》、《论淮西事宜状》、《张中丞传后序》、《曹成王碑》、《送幽州李端公》、《守戒》等)、斥佛老文(如《原道》、《论佛骨表》、《送浮屠文畅师序》)、哀民瘼文(如《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送许郢州序》、《应所在典贴良人男女等状》)。2、不平而鸣之作韩集中不少传世名作是其自鸣不平的文章(如《进学解》《送穷文》)和为人鸣不平的文章(如《送孟东野序》《柳子厚墓志铭》《杂说》《原毁》)。3、杂文韩愈的这类文章,内容有传记人物、抒发亲友之情,论述文学主张等,体裁有祭文、墓铭、赠序、书信、传记等,其中也不乏佳作。名作:1、闳中肆外的论议文:《原道》、《原毁》、《进学解》、《师说》、《论佛骨表》等;2、生动传神的记叙文:《张中丞传后叙》、《蓝田县丞厅壁记》;3、婉而能讽的小品文:《杂说》、《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送李愿归盘谷序》、《毛颖传》、《送穷文》、;4、情至而深的抒情文:《祭十二郎文》、《祭柳子厚文》;“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是哭,一面是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吴楚材《古文观止》评《祭十二郎文》风格立异文体革新韩愈之所以成为古文运动的领袖,不仅因为其有系统的理论阐述,更因为其有斐然的创作成就。碑志。序记。传记。书信。返回韩愈对秦汉以来逐步形成、发展的各种散文、或完善、或变异、或创新,使之更富有表现力,开创了古文创作的繁荣局面。1、碑志历来碑志,多用骈体。不外历叙官秩,铺陈阀阅,征引事典,陈陈相因,歌功颂德,华而不实。提供史料之外,几无审美价值。韩愈虽也有少数落俗的谀墓之辞,,为时辈刘叉所讥,但多数碑志则巧干摹写,各肖形神,写法因人而异,剪裁得法,议论得当。2、序记序记一类文章,前人多以流连光景、刻画山川,兼以叙说事由,发抒感慨,类似词赋,率多浮浅。韩愈用而为夹叙夹议之杂文,可以议政,如《送董邵南叙》、《赠崔复州序》;可以论文,如《送孟东野序》;可以论学,如《送王秀才序》、《送高闲上人序》。如《蓝田县丞厅壁记》,也打破了“多措浮辞,褒美人材,抑扬阀阅“(封演《封氏闻见记》卷5)的藩篱,用以讽刺。3、传记韩愈的传记师法《史》、《汉》,并有创造。他善于用典型事件突出人物性格,在客观叙述中寄寓强烈爱憎。《毛颖传》、《石鼎联句诗序》类传奇小说,构思奇特,寓庄于谐,讽刺时弊,宣泄郁愤,更是创新。4、书信韩愈书信的内容形式,因人因事而异。气盛言宜,奇崛矫兀。构思运笔,云谲波诡。论理析事,雄辩明快。修辞造语,巧妙灵活。返回1..气盛言宜,奇崛矫兀韩愈以儒家正统自居,倍觉理直气壮;论文主养浩然之气;为文多不平而鸣的产物,情激气盛,故韩文发言直率,无所壁畏,气势磅礴,即奇崛又明快流畅。2.构思运笔,云谲波诡韩愈论文主张脱落陈意陈言,力求翻新出奇,并有相应的艺术功力,巧于构思,善于腾挪变化:或诙谐滑稽,妙趣横生,或坐而论道,肆雄逞辨;抒情或委婉细腻,或淋漓倾泻;刻画或精细入微,或粗笔勾勒。总之因文而异,各施其宜。3.论事析理,雄辩明快韩愈论说文有《孟子》之风,雄辩明快透辟。4.修辞造语,巧妙灵活韩文的修辞手法运用,巧妙灵活,有通篇托物喻志寓理着,有博喻状物,穷形极相者,有间用对偶排比,连类引发,一气贯注者。在语言和句式运用上,他善用口语,翻新成语,自铸新词,多用虚词,间用生词。句式长短错落,用骈于散。形成其文章即排奡奇崛,又文从字顺的风格。韩文少数篇章因嗜奇太过而有古奥艰涩之弊,如《曹成王碑》。总评:闳中肆外,雄奇奔放。(闳中肆外,韩愈自道。闳中,指情感内容;肆外,指形式猖狂恣肆。)古人的评价“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宋·李涂《文章精义》)“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苏轼: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潮州韩文公庙碑》)今人公认的评价:“韩潮苏海”柳宗元的生平柳宗元的思想柳宗元的文学主张柳宗元的散文内容柳宗元的散文艺术成就柳宗元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思想倾向是唯物主义。返回主张肃贪裁冗,罢宫市,放宫女,轻役减赋,限制宦官兵权等。变革夭折,常流不赦,成为其一生遭际的转折。思想上他虽不免有唯心主义的影响,晚年更奉佛以慰藉内心,但,批判天命,福瑞等邪说。文学上,与韩愈一起大力提倡古文,并为领袖,成就卓著。唯物无神的宇宙观。重“势”的社会历史观。兴圣人之道,利安元元的理想。统合儒释。返回1、唯物无神的宇宙观柳宗元继承并发展了王充的元气自然论,认为天地万物由元气构成,是客观存在,否定有独立存在的主宰万物的“天”。世间万物的发展变化,是由于元气内的阴阳二气的作用推动的。《天对》、《天说》、《答刘禹锡天论》为这方面的代表作。2、重“势“的社会历史观柳宗元认为社会发展有刻观点必然趋势,反对封建世袭制,认为“封建非圣人意”,批判君权神授,认为“受命不于天,于其人”。代表作为《封建论》、《贞符》。3、兴圣人之道、利安元元的政治理想柳宗元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取其“急生民之困”的一面,以辅物及时、济生人之患为己任。他把圣人之道成为大中之道,所谓“大中”,即“当”,他强调通权达变,为改革现实服务。从这点出发,他反对死守章句,严拘家法,主张兼容百家,经过取舍,使之合于圣人之道。4、统合儒释柳宗元“好佛”,他认为佛老与儒有相通之处,从解救“生人之患“出发,他“统合儒释”,与儒学反对“道听涂说”,墨守章句,于佛学反对“妄取空语”,这既不同于六朝的“内圣外圣,义理均一”,也不同于”三教论衡”的时尚,因此,他的儒学达到新的高度和深度。而佛教的鄙弃名利,脱落世俗则给他精神慰藉,也消磨了他早年的改革和批判的锐气。文以明道,褒贬讽喻。修养志行,深入社会。文道统一,反对浮躁夸饰。旁推交通,各取其长。返回1、文以明道,褒贬讽喻柳宗元认为“文有二道”,本乎著述的辞令,即政史哲伦,用作褒贬,辨是非,要求“词政而理备”,本乎比兴的诗文,用比兴手法导养讽喻,应求“言畅而意美”。2、修养志行,深入社会柳宗元重视言行一致,强调作者“以行为本”,“先诚其中”,在加强主观修养的同时,了解社会、深入现实,用世行道,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与他改革现实的政治主张3、主张文道统一,反对浮夸藻饰柳宗元早年曾习骈文,功底极深。投入实际斗争后,改写古文。他不反对形式美,还十分重视形式对内容至关重要的表达作用,只是反对言之无物的雕琢文饰。提倡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以期文章精益求精。4、旁推交通

1 / 6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