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发展战略研究——以承德市为例作者:朱世宝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麻朝晖.MAZhao-hui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优化整合-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3)在社会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人们对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有不同的评价值.由于发展经济的巨大张力和脱贫致富的巨大压力,欠发达地区人们往往牺牲生态效益来换取经济效益.从欠发达地区的历史与现状出发,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在造就新的更有利可图的生产方式的同时提升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精神,是实现欠发达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与生态环境优化整合的现实路径.2.期刊论文李志刚陕甘宁接壤区的区域发展--典型资源型欠发达地区发展战略研究-地理科学2000,20(2)陕甘宁接壤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但区域经济十分落后,二元结构问题突出,生态严重失调.本区发展战略,要贯彻国家目标、区域利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多元化发展,城市化和地理建设先行,外力助推等战略思想,实施以启动市场为导向的协调一倾斜发展战略模式.3.期刊论文洪尚群.陈国谦.叶文虎.段昌群.王海娟基于政府-公众-企业协同的生态经营管理是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内蒙古环境保护2002,14(3)生态建设的生态效益转换的经济效益的转换速度、转换数量、转换成本、转换难易等直接影响生态建设的活力、效率和可持续发展,将生态效益转换的经济效益生态经营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本文开创性探讨生态经营起因、内涵、功能、内容、技术、方法、手段等,为培育欠发达地区生态经营意识、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明了方向.4.学位论文董广霞黄土高原欠发达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以定西地区为例2001该文是在实地考察了西北黄土高原欠发达地区的典型代表——定西地区后而作的,力图寻求一种与以往传统发展战略相区别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兼顾生态与经济,做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文章系统总结和概括了区域经济和生态经济的基本理论、实践经验和黄土高原欠发达地区的主要特征;系统分析了定西地区的区情,重点用灰色关联模型剖析了导致定西生态环境主要问题-水土流失的可能的人类活动影响;提出了适合于定西地区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优化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结构,调整区域生态经济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积极发展生态型支柱产业,把生态环境建设与扶贫富民的有机结合;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减轻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压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施科教兴区,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加强区域可持续能力建设,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围绕这一发展模式,文章最后提出了七项对策与建议.5.期刊论文陈良.CHENLiang欠发达地区生态农业建设模式与效益分析——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生态经济2007,(9)江苏省宿迁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是宿迁市的第一产业,也是支柱产业.宿迁在建市之初,就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生态品牌.宿迁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推行不同的生态农业模式:轮作倒茬,协同进化;农林牧副渔一体化,结构稳定性与功能协调原理;庭院型生态农业建设模式:鸡粪→喂猪,猪粪→沼气,沼液、沼渣肥田,生物链索式相互制约等,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为欠发达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6.学位论文吴兰田我国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结构比较研究--以浙江温州市与广西梧州市为例1999该文首先阐述了土地利用结构的涵义及其研究意义,指出研究土地利用结构对于促进区域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差异,促进区域生产力布局和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化,反映区域城市化水平,促进区域城市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以及对LUCC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该文在第三部分着重比较分析温州与梧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定性地比较分析温州市与梧州市土利利用现状结构;(2)通过建立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分析模型定量地比较分析温州市与梧州市土地利用结构特点;(3)阐述了温州市与梧州市土地处用结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4)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建立了温州市与梧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其驱动因子之间的关系;(5)提出了温州市与梧州市发挥地区优势,实现土地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该文最后总结了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一般特点以及协调发展区域土地利用的对策,指出土地利用结构的形成是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其发展变化来看,人为因素的作用更为显著,持续开发区域土地资源应从改善人类活动入手,促进土地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7.期刊论文吴恩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系列报道之十一恩施模式——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样板-农家参谋2007,(9)何为恩施模式从2000年开始,恩施提出了以沼气池为龙头的生态家园文明新村的建设构想,并确定了五改三建两提高的主要内容,产生了较为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央文明办刊发文章介绍了恩施市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的经验.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半月谈等中央媒体都报道了恩施经验.8.期刊论文王晓峰论欠发达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SWOT分析——以安徽省六安市为例-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3(3)安徽省六安市发展生态农业的战略优势主要有政策优势、起步优势、空间环境优势、农业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战略劣势主要是局部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科技力量薄弱、产业化程度不高、经济实力不强;战略机会主要是发展生态农业有良好机遇和市场前景,国家和安徽省要求大力发展环境经济;战略威胁主要是当前六安市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态农业制度、机制,六安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益的双赢,任务相当艰巨.9.学位论文刘金荣广东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研究2008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需求严重脱节,极大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及农民减负增收的“瓶颈”。近年来,广东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增长,全省财政收入稳步提高,但是,广东经济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协调,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农业比重明显偏高并且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保障水平低等问题。为此广东省付诸实施的《振兴计划》,是其“十一五”区域规划纲要在东西两翼地区和北部山区的细化。因此如何抓住契机,落实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和关键所在。主要采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广东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的整体分析,进而将广东欠发达地区罗定市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公路有效供给研究作为一个缩影,从这些客观的现象中,找出其中的制度根源,进而提出一些对策建议,旨在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前提下,为广东的农业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提出一些路径建议。最后得出的基本结论有:第一,广东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增强、农村医疗条件已有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第二,虽然较以前有所突破,但是粤东、粤西、粤北三个地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仍很突出。第三,农村公路作为农村地区的基础性、公益性设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必要保障。尤其在贫困地区,“要想富,先修路”这种对关系民生、能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呼声越来越高、越来越强烈。第四,有效供给缺失的主要原因是体制缺陷,体现在: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二元性、决策机制障碍、筹资机制缺陷、供给监督机制缺位。第五,完善广东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对策建议如下:构建多中心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完善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决策机制,引入农民的利益表达机制、城乡统筹公共产品供给、改革农村公共产品筹资制度、建立有效的农村公共资金使用监督机制。10.期刊论文魏刚.WEIGang提高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解读--陕西省渭南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实证分析-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0(1)农业产业化经营自然而然地、有机地将稳定家庭承包经营、改革经营方式和管理体制、发展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农业融于一个历史进程.渭南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辐射面还不够广,带动农户能力也还比较弱.应依靠市场信号来组织生产经营,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新产品的产业化开发进程,改善农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彻底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行生态和清洁生产模式,推广农业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新、优、特农产品,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c09be952-c6f7-40df-b787-9e2c015df814下载时间:2010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