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第3节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旧版城市用地分类新版城市建设用地分类新旧版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对比(1)独立地段的单位用地内往往有多种不同性质的建筑和用地一座工厂,除生产厂房外,还有附属的办公室、仓库、食堂等设施,但这些设施是从属性的,为工厂生产服务的,因此整个工厂均归工业用地(M);一所大学,既有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用房,还有体育室、运动场、仓库、实习工厂、食堂,以致所属的研究所、设计院、汽车队等等,但从其使用的主要性质来看,仍归为高等院校用地(A31)。应注意的是,单位内的职工生活区(包括住宅、服务设施等用地)要划出,归到居住用地(R)。分类中的注意事项2.调整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体系第3节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2)具有双重性质的用地按实际使用的主要性质归类,如北京的故宫和颐和园,均是国家级重点文物古迹,但故宫用作博物院,颐和园用作公园,因此应分别归到图书展览设施用地(A21)和公园绿地(G1),而不是归为文物古迹用地(A7)。(3)多功能综合楼用地,如一栋高层建筑的底层是商店,2-15层为企事业管理机构办公室,16-20层为公寓,地下室为车库,总体看其使用的主要性质是办公,因此归为行政办公用地。如若综合楼使用的主要性质难以确定时,则按底层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归类。(4)利用上空或地下作多种用途的用地按地面使用的主要性质作为用地归类的依据。如一个广场的下面虽然作了地下汽车库,但这块用地仍归为广场用地(G3),而不是社会停车场用地(S42)。分类中的注意事项2.调整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体系第3节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第3节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主要城市用地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城市居住用地的规划布局第1节城市居住问题第2节居住用地的组成与分类第3节居住用地的指标第4节居住用地的选择第5节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第1节城市居住问题国际居住标准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孙中山最低标准:每人一个床文明标准:每户一套房舒适标准:每人一个房间豪华标准:每人一套房现在我国正朝着舒适标准努力,争取每户一套房,每人一间房。住宅制度的改革(商品房体系+保障房体系)第2节居住用地的组成与分类城市居住用地的分类类别说明一类居住用地R1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包括别墅区、独立式花园住宅、四合院等二类居住用地R2设施较齐全、布局较完整、环境良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三类居住用地R3设施较欠缺、环境较差,以需要加以改造的简陋住住宅为主的用地,包括的危改房、棚户区、临时住宅等。第2节居住用地的组成与分类城市居住用地的组成三个中类,7个小类居住用地的组成:“住宅用地”(R11、R21、R31)和“服务设施用地”(R12、R22、R32)2类,其中:“住宅用地”(R11、R21、R31)既包括住宅建筑用地,也包括城市支路以下的附属道路、停车场、小游园等用地;“服务设施用地”(R12、R22、R32)指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幼托、文化、体育、商业、卫生服务、养老助残设施等用地,不包括中小学用地。在二类居住用地中增加“保障性住宅用地”(R20)小类第2节居住用地的组成与分类居住用地的指标第3节居住用地的指标影响因素:城市规模城市用地标准自然条件城市性质用地名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居住用地25.0~40.0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5.0~8.0工业用地15.0~30.0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10.0~25.0绿地与广场用地10.0~15.0表4.4.1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第3节居住用地的指标居住用地的指标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25.0%~40%)人均居住用地面积指标:第3节居住用地的指标第4节居住用地的选择1、自然地质条件不能存在地震、洪水、滑坡、崩塌、沙土液化等自然灾害的隐患在山区或丘陵地区,应尽量选择通风和向阳的坡面应当尽量少占高产农田和不占基本农田保护区居住用地的选择(城市居住用地市城建设用地中比例最大的部分,又是城市居民直接使用、关系最密切的部分。)2、周围环境自然环境接近水面、森林,将人文景观组织到居住区中与城市主导风向的关系功能用地环境与工业区的关系与对外交通的关系第4节居住用地的选择与工业区的关系发展不应妨碍工业区的发展本身也有发展与扩充的可能环保位于有害工业的上风向(并设卫生防护带)位于有害污水的上游地区交通在符合卫生的条件下,尽量靠近工业企业,减少上下班时间,有利交通经济尽可能统一组织工业区和居住区基础设施的建设第4节居住用地的选择第4节居住用地的选择居住用地与工业用地之间的卫生防护带第4节居住用地的选择工业区与居住区的布置:考虑交通便利与对外交通的关系发展居住区与铁路枢纽站、港口以及机场不相互影响与妨碍环保位于大编组站、机务段等的上风地区位于港口和特种仓库的上游交通保证与行政中心、车站、码头及附近地区等有方便的联系;港口、编组站等住宅区尽量靠近工作地点第4节居住用地的选择3、与旧城区的关系新建居住区应充分依托旧城区,利用原有设施尊重城市原有结构,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文物建筑4、可持续发展为城市规划期后的发展留有余地为城市发展准备绿色空间与其他功能用地发展的关系以上居住用地选择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全部符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选择。第4节居住用地的选择第5节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第4节居住用地的选择第5节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集中式布局组群式布局组团式布局沿交通轴布局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集中式、分散式)居住用地分散布局的实例(重庆市)第5节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居住用地既不能过于零散,也不宜在城市某一地区过度集中对于城市规模不大,且用地足够,无地形限制等障碍时,居住用地可与商业服务设施用地结合,相对集中地布置在靠近城市中心的地区。(集中紧凑的布置形式具有优点:可以缩短市政工程管线长度,节省市政工程建设投资,使城市交通联系方便,便于组织城市公共福利设施)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及城市功能复杂化,或者受城市用地条件的限制,居住用地更趋于与其他功能用地结合,形成相对分散的组团式布局由于市场因素的影响,居住用地的密度通常与距离城市中心的距离成反比。在沿高速有轨交通线路形成的居住用地中,其密度与距离车站的距离成反比。居住用地规划布置的注意事项:第5节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集中式布局适合规模较小,且用地条件较好的城市。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第5节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第5节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第5节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组群式布局城市布局受地形所限,由若干分散的居住区组成。工矿城市。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第5节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组群式布局:城市地形所限第5节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组团式布局居住用地与其他功能用地结合形成组团或片区。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第4节居住用地的选择组团式布局第5节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沿交通轴布局沿城市中的轨道交通布置的居住组团。作为“卧城”的卫星城。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