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淮南市现代医疗和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年)(征求意见稿)现代医疗和医药产业是支撑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现代医疗和医药产业发展迎来重要历史性机遇。依据《安徽省现代医疗和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年)》《淮南市“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等政策,结合淮南实际,编制本规划。一、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加快了现代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需求。在技术变革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现代医疗和医药产业正成为新一轮区域战略性竞争焦点,各省市纷纷瞄准这一领域,出台支持政策,加大对现代医疗和医药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奋力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我市医疗和医药产业历史上处于全省的先进行列,闻名全国,经过多年培育发展,我市现代医疗和医药产业已初具规模,主要特点如下:(一)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以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主的公立医院和以东方医院集团为辅的民营医院蓬勃发展,以基因检测、生物打印技术、智慧医疗及第三方医疗服务等为重点的现代医疗产业快速崛起,截至年底,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个,其中医院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个,其他卫生机构个,全市医疗机构总收入约亿元。以化学制药、现代中药为主体,以生物制药、高性能医疗器械为重点,以药用辅料、药包材为配套的现代医药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国瑞药业、山河药辅、绿十字等一批骨干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逐步提升。截至年底,我市拥有医药核心企业及产业关联企业近家,年家规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亿元,同比增长。(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现代医疗新技术、新平台具有一定基-2-/27础,拥有眼科、护理学科等省级重点学科和专科个,工业粉尘深度净化与职业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大健康创新研究平台个,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等省级院士工作站个、安徽理工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家、安徽山河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家,同时还富集了多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重点实验室等。(三)聚焦效应初步显现。现代医疗基本集聚在传统的人口密集老市区,初步形成了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并存,大型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竞相发展的现代医疗体系。此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兴工业园区的现代医疗正在逐步建设和完善。医药产业形成了经济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的集中聚集区,以国瑞药业和山河药辅等为代表的化学药物、药用辅料、现代中药、生物制药相关企业在此扎根。部分原料药和中药制药企业、药械生产企业分散于市区、凤台县和寿县。医药流通体系和医药衍生产业分别位于大通工业园区、凤台县经济开发区、寿县工业园区。(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由于种种原因,我市现代医疗和医药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大型公立医院匮乏,医疗重点学科薄弱。公立医院、民营医院数量较多,其总数在全省各地市中处于前列,但全市医疗机构重点学科建设薄弱,与拥有万人口的淮南市整体地位极不相称。市中医院、其他市属公立医院整体规模都较小,公立医院及医联体建设亟待加强。全市现代医疗水平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使得大量患者不得不近赴合肥、远赴南京及上海求医,给患者及政府都增加了大量负担。.医药产业规模偏小,创新研发能力薄弱。龙头企业数量急缺、竞争力弱,研发新药能力有待提高;创新药械拳头产品少、老品种多、利润薄,企业融资难,缺少有力资金注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长效、紧密合作机制未完全建立,市域内大学和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没有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不够健全,企业创新创业动力不足,评价体系不够完善。-3-/27.高层次人才缺乏,人才结构有待优化。全市人才总量不足,“高、精、专”人才短缺,高层次、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人才占比失调,领军型创新人才严重不足。缺乏相应的新药研发资金投入科技人才积极性没有有效激发,创新创业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等。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健康产业快速发展机遇,结合我市自身优势,借鉴先进经验,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崛起和淮河生态经济带等战略规划,紧紧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以市校共建为抓手,将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打造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现代化医院;以打造安徽省化药中心为核心,引进一批带动作用强的产业项目,扶持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培养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龙头产品。(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主导、特色发展。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公立医院的公益普惠和重大公共健康事件的担当角色,配合相关医改政策的落实,完善产业政策和监管体系,规范市场秩序,注重产业升级与推广应用相互促进,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同时依托资源特色和产业基础,强化品牌效应,推动高质量特色发展。坚持产业聚集、绿色发展。推动化学原料药向环境承载能力强、生产配套条件好的园区集聚。引导传统中药制药企业种植、加工一体化。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促进医药产业绿色改造升级和绿色安全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积极对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超常规发展现代医疗。完善创新环境,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强医药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促进技-4-/27术、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医药产品管理、质量、标准、注册体系与国际接轨,充分利用国际资源要素,加强产业全球布局与合作。(三)发展路径。.以创新发展为引领,突出现代医疗的重点、内涵。以现代医学为基础,以智慧医疗为支撑,以生命科学为引领,坚持医学科技创新与发展,把握生命科学发展的大趋势,利用智能技术手段,以现代医疗的新技术、新平台建设为重点,促进各学科的交叉融合,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重点学科、专科建设为龙头,加快现代医疗超常规开放发展。加大支持重点学科、专科建设力度,培育具有省内先进水平、体现我市特色的优势学科。切实加强县级医院临床专科建设,探索建立市县联动共建机制,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构筑医疗卫生人才高地,加强高层次、领军型、创新型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形成学科梯队。.通过“引、建、聚、筑、联”推动现代医疗和医药产业发展。“引”即引进技术、企业和平台,提升市场竞争力。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引进一流的医院管理体系,医学人才和医疗技术,组建优势医疗团队,创建特色专科和品牌医院,在重大疾病诊疗中突显优势。引导制药企业聚焦“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和“临床疗效价值导向的新药创制”,围绕安徽省化药中心的建设目标大力发展化学制药、现代中药和生物医药等,推动制药企业产品升级,增加医药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所占份额,抢占仿制药和创新药发展先机。“建”即创建平台、项目和基地,增强企业创新能力。通过创建省市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产品共性技术开发中心等技术平台,开展市重大新药创制、产业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等项目,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药品检验检测标准化等基地,提升医药产业发展层次,构建医药产业生态营商大环境。建设一批标志性的医学重点学科和科技创新平台,努力培育科研开发和聚集、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聚”即聚合产业优势建立产业化集群。依托淮南市独特的现代医疗和医药资源,加速打造安徽省化药中心及药用辅料、现代中药、-5-/27生物制药产业化集群。支持八公山、寿县、大通区利用豆腐文化、楚文化、红色文化优势建立医养结合、健康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集群。“筑”即构筑医疗卫生人才高地。加强高层次、领军型、创新型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与引进,形成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技术带头人梯队。制定多层次、多角度的人才培养计划,着力推进医学科技创新和成果临床转化。加快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和评估机制,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加快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进程,提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水平。“联”即紧密联系、广泛合作。加强与省内外知名医疗机构联系,在选派医疗技术人员进修、学历提升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广泛联系,共享要素资源,借助重点专科团队力量,提升医疗水平;依托安徽理工大学等单位,主动对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联合组建联合实验室。对标国内外最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区域现代医疗中心、临床重点专科以及研究型医院。主动加速融入合肥都市圈,争取实现医保政策互联互通,惠及淮南人民群众。(四)发展目标。到年,实现现代医疗和医药产业总收入约亿元,年均增长。市校共建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级医院建制、体制基本到位,作为现代医疗示范性标杆医院的框架基本形成,其他中低端公立、民营、私立医院协调发展的网络初步显现。现代医药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产品研发能力与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逐步增强,产业共性技术基本掌握。到年,实现现代医疗和医药产业总收入约亿元,年均增长,发展成为我市战略性支柱产业。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现代化医院基本建成,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治理机制,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基本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医药产业绿色发展、安全高效、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安徽省化学药中心、全国药物辅料产业中心基本形成,产业集群基本建立,现代医药的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市场环境显著改善。-6-/27三、重点领域(一)现代医疗技术.基因诊断技术。支持基于生物和信息技术的新的诊疗科研等创新,推进基因芯片与测序技术在遗传性疾病诊断、癌症早期诊断和疾病预防检测方面的应用,推动精准医疗技术的发展。以第三方代表性基因检测机构为依托,积极发展基因诊断技术,逐步拓展其在精准出生缺陷控制、新生儿遗传性疾病的检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基因检测及靶向治疗、肿瘤诊断与治疗、孕期基因筛查和基因组测序等领域应用。在产前胎儿罕见病筛查、肿瘤、遗传性疾病等方面实现精准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生物打印技术。生物打印技术可实现个性化、非均质的复杂生物结构成形制造,推进生物打印技术在牙科、骨科和肿瘤粒子植入手术中的应用。在体外医疗器械领域,打印个性化手术导板的应用提高了治疗成功率和手术精度,个性化矫形器械提升了矫正的效果。在齿科领域,打印义齿实现了精准种植,个性化矫正牙套提高了矫正的精度和牙套的美观度。在骨科领域,骨骼修复技术已趋于成熟,并将打印技术运用于骨科手术。.细胞治疗技术。引导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创新能力较强的研发机构和先进生产企业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实现免疫细胞治疗关键技术突破。加强医疗机构合作,为医疗机构提供高质量细胞治疗产品,加快推进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在转阴、乙肝转阴、肺结节、急性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以及肺癌、肝癌等淮南特有和多发疾病等领域的应用。推动个体化免疫细胞治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恶性肿瘤的存活率和生存期,满足临床需求、维护公众健康、降低医疗成本。支持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的建立,争创国家级临床药物试验医院,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加快推动细胞治疗技术在医疗机构推广应用。医疗技术。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治疗新模式新手段,建立快速精准的智能医疗-7-/27体系。支持医疗软件开发与应用,以网络技术、医疗大数据、可穿戴设备、健康管理软件等技术为依托,加快“互联网医疗”发展步伐。鼓励智能语音、人工智能辅助影像诊断等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提高医疗诊断准确率与效率;提高患者自诊比例,降低患者对医生的需求量;辅助医生进行病变检测,实现疾病早期筛查。推进医药监管智能化;加强流行病智能监测和防控。.医学影像技术。针对影像信息的产生、存储、传输、共享和诊断环节中存在的“信息不共享、标准不统一、存储时间短、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建立一套统一的医学影像数据采集标准。在此基础上,建立医学影像信息库,整合不同医疗机构的疾病影像数据,建立影像数据共享机制,通过小范围试点,建立并推广区域典型疾病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