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审美体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审美体验月牙泉一审美体验•1.日常体验与审美体验•日常体验是指日常生活中的生命体验。日常体验具有升华为审美体验的潜能;审美体验是日常体验的集中、凝练和理想化。毕加索格尔尼卡19372.审美体验的含义与分类•含义:•a.审美体验是发生在瞬间的直觉。•b.审美体验是对生命理想形象的顿悟。•c.审美体验是个体的亲历感兴。•总之,审美体验是日常体验的升华,是个体在亲历中对理想的生命形象的直觉或顿悟。•北岛《生活》:“网”•白莎《枯树》:“坏就坏在根上”•麦芒《雾》:“你能永远遮住一切吗?”•穆仁《麻将牌》:“把日子砌起来/打出去/最后手上留下一张白板”,•傅天虹《神像》:“它之所以显得高大/是因为我们低下了头”•谭朝春《有感于拾破烂》:“把腰弯下去/让日子站起来”•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分类:•纯审美体验:以精神性、圣洁或高雅为标志,强调超越现实世界的精神性内涵,属于少数艺术家或精英人物的审美体验•泛审美体验:是纯审美体验向世俗的日常生活流播的结果,强调审美享受的当下性、世俗性的审美体验。3.中西审美体验的演变与比较•西方:柏拉图的“迷狂说”;席勒的“游戏说”;狄尔泰的“生活体验论”。•中国的感兴论:孔子的“诗可以兴”;陆机“诗缘情”;刘勰“赌物兴情”、“情以物兴”。•感兴是外感事物、内动情感而又情不可遏的特殊状态的产物。•比较:中国的体验论强调对天人合一境界的瞬间领悟;西方的体验论强调精确性、明晰性,因而大量求助于分析。•严羽的“妙悟”说;道与逻格斯;无与有。道与逻格斯•逻格斯:在西方语境中,逻格斯涉及希腊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两个领域。逻格斯(希腊语为logos)首先是一个希腊哲学的概念。认为逻格斯是一种隐秘的智慧,是世间万物变化的一种微妙尺度和准则。认为宇宙万物混乱的外表下有一个理性的秩序、有个必然的规则和本质的观念。•逻格斯包括两个部分,内在的逻格斯和外在的逻格斯。内在的逻格斯就是理性和本质,外在的逻格斯是传达这种理性和本质的语言。上帝的智慧就是内在的逻格斯,上帝的言辞就是外在的逻格斯。•道:“道”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民间有道教,这个和逻格斯意义上的“道”不沾边。庄子的“道”,则颇有一些意味了。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就涉及了“意/宇宙大道”和“言”的关系,但是还没有清晰化;“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才说出了一些中国特色。•中国哲学在对言和意关系的理解上和西方是不同的。逻格斯中心主义认为语言是传达宇宙真理的最佳途径,甚至可以达到准确无误的地步。但是中国哲学一开始就不相信语言的这种传递作用。中国哲学追求的是“忘言”境界,追求超越语言而直接进入意义的内核。这和西方二十世纪哲学语言学转向以来的某些流派颇为类似,他们对语言的质疑同中国哲学的道家境界倒有几分神似。其不同处在于,西方的某些语言哲学挟后现代之风尚,不是希望跨过语言寻找意义,而恰恰相反,是要解构意义,关注语言。二、审美体验的特征与作用•1.特征:•第一,原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原始建构的性质,这种原构性赋予美感以强度。•第二,历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历史建构的性质。体验的历史建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生活经验对精神的建构,二是历史文化对精神的建构。审美体验的历构性使美感获得了深度。•第三,超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超越现实、超越个体而进行意义建构的性质。审美体验的超构性使美感获得了高度。•第四,预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预先建构未来形象的性质。审美体验的预构性使美感通往了人的远景。狼•春穆旦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春天来了,•谁没烦恼。•你看那狗,•你看那猫。•一代人•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泛审美体验,同样具有原构性、历构性、超构性和预构性的特征,只是淡化了精神性而凸现了世俗性。2.审美体验的作用•审美体验的原构性具有升华本能、解放情感、焕发生命的作用。•审美体验的历构性具有能使人心游千载,拓展精神空间的作用。•审美体验的超构性和预构性能使人超越局限,走向无限,蕴含巨大的创造潜能。•审美的高峰体验是达到主客两和、物我同一的“和”的最高审美境界。三、现代审美体验形态•中国人的现代审美体验是指晚清以来中国人在新的全球境遇中对世界与自我的生存感觉。•从“天下观”转向“全球论”。所谓天下观是指视中国为天下,为海内,为六合,而视天下以外是四夷,四海之外是诸夷,六合之外则圣人存而不论。•“修身,齐家,平天下”;“天子”中国现代审美体验的四种形态•1.惊羡体验:现代中国人对于新的现代性景观的震惊与羡慕的体验。•2.感愤体验:是指现代中国人对现实的生存状况的感世与愤时交织的体验。•3.回瞥体验:是现代中国人对自身古典传统神韵的怀旧体验。•4.断零体验:是现代中国人对自身孤独与飘零境遇的体验。罗中立父亲1980•当我的长调和全部音乐那久久不散的余音终于悄然逝尽的一霎间,我滚鞍下马,猛地把身体扑进青青的茂密草丛之中。我悄悄地亲吻着这苦涩的草地,亲吻着这片留下了我和索米娅的斑斑足迹和炽热爱情,这出现过我永志不忘的美丽红霞和伸展着我的亲人们生路的大草原。我悄悄地哭了,青绿的草茎和嫩叶上,沾挂着我饱含丰富的、告别昔日的泪珠。我想把已成过去的一切都倾洒于此,然后怀着一颗更丰富、更湿润的心去迎接明天,就像古歌中那个骑着黑骏马的牧人一样。张承志《黑骏马》四、现代审美精神流变:从诗意启蒙到异趣沟通诗意启蒙不同于理性启蒙,是一种通过审美或艺术感染手段去实现大众教化的启蒙形态。1.梁启超论小说之力•一曰熏。熏也者,如入云烟中而为其所烘,如近墨朱处而为其所染•二曰浸。熏以空间言,故其力之大小,存其界之广狭;浸以时间言,故其力之大小,存其界之长短。浸也者,入而与之俱化者也。•三曰刺。刺也者,刺激之义也。熏浸之力利用渐,刺之力利用顿。•四曰提。前三者之力,自外而灌之使入;提之力,自内而脱之使出,实佛法之最上乘也。•2.王国维论“悲剧”。中国传统文化缺乏真正的悲剧精神。《红楼梦》张扬了缺失的悲剧精神。追寻审美现代性的诗意启蒙意图。•3.宗白华论“节奏”•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化、节奏化的宇宙感。•“和”的精神境界使中国文化缺乏悲剧的抗争精神,表达了宗白华的现代性诗意启蒙关怀。•4.李长之论审美“人格”•塑造孔子的理想人格形象:理性但富有情感。•反对五四时期的理性启蒙,倡导诗意启蒙。•5.李泽厚论审美“积淀”•华夏审美精神的特点是,既不排斥感性欢乐,重视满足感性需要,同时又要求节制这种需要。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智力结构(理性的内化)意志结构(理性的凝聚)审美结构(理性的积淀)•6.从诗意启蒙到异趣沟通•诗意启蒙:是指以诗、艺术或审美手段去实现理性启蒙的意向。(20世纪初到80年代)•异趣沟通:是中国现代审美精神在20世纪到21世纪之交的一种演化形态,是指相互差异的审美趣味之间的相互杂糅与通融的状况。异趣沟通是多种话语的对话。五、审美体验与艺术创作•1.狄尔泰论体验与诗:“诗的活动的起点始终是一种生命体验。”2.中国“感兴”理论•贾岛的《二南密旨》说:“感物曰兴。兴者,情也。谓外感于物,内动于情,情不可遏,故曰兴。”•叶夔《原诗》:“原夫作诗者之肇端,而有事乎此也,必先有所触以兴起其意,而后措诸辞,属为句,敷之而成章。”3.审美体验与主要艺术类型的创造•a.高雅艺术:是艺术家个体审美体验的结晶,不媚俗是高雅艺术家坚守的立场。•b.主导艺术:具有明确教化性或群体整合性的艺术,在特定情况下,能起到凝聚民心的社会动员作用。•伤痕文学•寻根文学•改革文学•新写实小说•C.大众艺术:满足普通市民感性愉悦需要的艺术。•贺岁片•肥皂剧•网络恶搞•d.民间艺术:往往是由群体创造的具有传统性和传承性特点的相对稳定的艺术形式。•民间歌谣•民间绘画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