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与可持续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化学1专题4硫、氮与可持续发展《教学指导意见》解读一、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分析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内容标准活动与建议1.通过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3.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4.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作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通过查阅资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讨论:向大气中排放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硫的措施,自然界氮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以酸雨的防治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1.课程标准为什么要讲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放在“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同一主题中?课程标准将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酸、碱、盐的电离等概念远离归入“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这个内容主题,也是有积极意义的。一是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必要的基础;二是有利于打破将元素化合物知识与概念原理知识学习截然分开的传统做法,有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整合;三是从元素观、分类观和反应观(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元素化合物知识元素观物质分类观氧化还原反应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氢化物盐类学习视角22.课程标准的内容特点课程标准中对元素化合物的处理,突破了传统的物质中心模式,不再追求从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研究物质,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常见物质,将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活动中,体现其社会应用价值。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经验,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充分体现元素化合物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贯彻STS教育观点。通过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树立一些基本的态度和观念,例如,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认识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以及在化学合成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等。与现行人教版教材相比,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内容覆盖上差别不大,但是内容的组织线索、具体化合物知识内容的选取以及处理的深广度等都有较大的变化,弱化了按照元素自然族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传统做法。二、本专题知识体系分析教材在选择和组织内容时,围绕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确立了三条基本的内容线索:①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②科学探究和化学学科的思想观念、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③反映化学与社会、环境、个人生活实际以及其他科学和技术的广泛联系、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具有STS教育价值的内容主题和学习素材。本专题以空气资源的利用和空气污染问题作为切入点,关注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将STS的思想引入教材,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物质在造福人类、促进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不当使用也可能引起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只有掌握物质的性质并加以合理应用,方可避免出现某些负面现象,帮助学生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必修本打破了传统的律前、律后编排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体系结构,不再刻意地追求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时的原有系统性,而是将相关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综合布局,将其放在最能发挥其教育教学功能的地方,让学生学习这些内容而最终获得发展。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编排线索物质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元素周期表物质分类单个元素或者物质元素族或一类物质3三套必修教材中关于硫、氮元素及化合物内容的处理元素具体物质三套教材共有的内容三套教材分别特有的内容山东科技人教版苏教版硫硫单质颜色状态与氧气的反应与铁反应与汞反应二氧化硫三氧化硫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二氧化硫的漂白型,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三氧化硫与水反应二氧化硫与硫化氢的反应二氧化硫与过氧化氢的反应浓硫酸与铜、木炭的反应钝化脱水性吸水性脱水性硫酸盐在资料中介绍在资料中介绍氮氮气与氧气、氢气的反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颜色、状态、气味,与水反应氨一水合氨分解,与氯化氢的反应与氧气的反应一水合氨的部分电离与氧气的反应,一水合氨的部分电离铵盐受热分解,与碱反应硝酸浓、稀硝酸与铜的反应,钝化浓硝酸与木炭的反应,硝酸的分解浓硝酸与木炭的反应,硝酸的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从海水中获得化学物质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硫、氮与可持续发展背景元素具体物质氯、钠铝、铁、铜硅硫、氮硫单质、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亚硫酸、浓硫酸、硫酸盐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铵盐、硝酸(空气资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工业制备性质探究社会应用社会问题性质探究社会应用专题2、专题3专题44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知识体系1.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知识体系核心知识: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SO2的化学性质恰如其分地评价SO2对人类的影响2.硫酸的制备和性质知识体系核心知识:工业制备硫酸的反应原理以及与工业生产的不同,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不同价态硫之间的转化关系。浓硫酸的性质(吸水性、脱水性和氧化性)3.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知识体系二氧化硫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的通性(物质类别的角度)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氧化还原的角度)漂白性、毒性(特殊的角度)对环境的污染——酸雨硫酸型酸雨的形成酸雨的危害酸雨的防治物理性质用途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的知识体系硫酸FeS2(或S)SO2SO3稀硫酸的通性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工业上制硫酸的原理硫酸的性质Na2SO4H2SO4BaSO4SO3SO2SH2SFeSHgSH2SO3Na2SO3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5核心知识: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认识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6402SSSS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1.氮氧化合物的产生及转化知识体系核心知识:从两个方面(自然、人工)产生氮氧化物,以及氮氧化物的转化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2.氮肥的生产和使用知识体系核心知识:以氮肥的生产和使用为载体,重点是学习氨和铵盐的性质3.硝酸的性质知识体系三、与本专题相关的《化学1教学指导意见》的几点说明(本专题深广度的把握)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内容要求基本要求①了解硫的主要性质,认识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②实验探究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知道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和防治办法,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③知道工业生产硫酸的基本原理,认识浓硫酸的特性,了解硫酸的应用。发展要求形成硫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知识网络。说明不宜拓展硫化氢在氧气不足和足量条件下的燃烧反应雷电NONO2HNO3空气中N2化工汽车空气中N2NH3物理性质NH4+弱碱性氯化铵的热分解铵盐与碱反应NH3NONO2HNO3物理性质不稳定性、强酸性强氧化性(浓、稀硝酸与铜反应,浓硝酸与炭反应,钝化)硝酸工业制法硝酸的性质6第二单元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内容要求基本要求①认识氮氧化物的性质,了解氨、铵盐、硝酸的性质和用途,知道含氮化合物的应用对社会生产的积极作用和对人类环境的影响。②通过对含氮化合物性质实验的探究,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③了解氨的合成对氮肥生产的促进作用,知道氮肥的性质,认识科学使用氮肥的意义。发展要求①形成氮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知识网络。②全面、系统地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网络。说明不以拓展:①二氧化氮和四氧化氮的转化。②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的还原规律。课时分配建议单元名称内容课时建议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1硫酸的制备和性质1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1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1氮肥的生产和使用1硝酸的性质1专题回顾与小结11.单质硫没有专门成节学习,而是分散在本单元中。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单质硫的颜色状态、硫与金属(主要是汞)和非金属(主要是氧气)反应属于基本要求,从硫的非金属性和硫元素的化合价认识单质硫的化学性质。硫与其他金属(如Na、Fe、Cu)的反应,硫与其他非金属(如H2)反应不是基本要求,重点学校可以补充。硫与碱溶液反应不作要求。2.“二氧化硫性质与作用”与原人教版内容接近,其中: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从物质分类的角度认识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知道二氧化硫与水、碱性氧化物(如CaO)和碱[如Ca(OH)2]等反应。7还原性和氧化性:从硫元素化合价认识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其中还原性仅限于SO2(或H2SO3)与过氧化氢、氯水或溴水的反应,不要增加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氧化性只要求学生知道这是中间价态的特点,不要例举某些反应(如与硫化氢的反应)。“拓展视野”栏目中“燃煤烟气脱硫”方法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来处理。“调查研究”栏目中内容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3.硫酸的制备和性质硫酸的制备重点是让学生形成不同价态的硫元素的转化,让学生知道理论上的化学反应与实际工业生产的不同,而不是工业问题的本身。硫酸制备的流程图可以看成是一个背景材料,交流与讨论所达到的目标是:①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S(FeS2)→SO2→SO3→H2SO4;②理论上的化学反应与实际工业生产中不同这样的基本观点。重点学校可以继续讨论流程中的“净化”、“热交换器”、“储酸槽”等问题。一般学校只要求三个设备中所对应的三个反应原理。硫铁矿在沸腾炉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方程式不要求学生掌握配平方法,但要求知道铁、硫元素的价态,以及负一价的硫被氧化的事实。4.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二氧化硫、硫化氢的制备只要求知道制备的事实和会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室制备装置等不作要求。H2S→S的转化,只要求硫化氢溶液与氯水反应的转化关系,而硫化氢与充足或不充足氧气的燃烧反应及其计算不作要求。“调查研究”栏目中的内容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5.氮氧化物的产生与转化教材中图4-12氮气与氧气放电实验,实验效果不是很好,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作演示实验,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录像。NO2和N2O4的相互转化不作要求。6.氮肥的生产和使用N2和O2的反应需“放电”的条件,N2和H2的反应需要“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说明氮气的稳定的事实,但不宜用结构式来解释。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只要求反应原理。7.硝酸的性质硝酸的氧化性仅限于浓、稀硝酸与铜的反应,以及浓硝酸与炭的反应,活泼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规律和复杂的定量计算不作要求。8硝酸工业制法要求与硫酸工业制法的要求相同。四、教学建议1.教学方法建议(1)对氮、硫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认识宜从物质的通性、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物质特性这三个角度去认识、理解。从金属、非金属、酸、碱、盐等物质的类别所具有的通性来预测某个具体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从物质所含有元素的化合价角度预测物质是否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实现知识与技能这一维度的教学目标。(2)采用实验探究法是本专题较为适宜的教学方法。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比较、分类、观察,这是课标规定的。运用实验探究时要注意:①明确实验探究的目的,理解实验设计的原理;②学会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去认识物质的性质;③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实现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的教学目标。(3)本专题是围绕空气资源的利用和空气污染问题,介绍硫、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关注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将STS的思想引入教材。提倡讲知识放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教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知识的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教学情境的落实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的教学目标。2.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突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新的知识体系。硫、氮元素的学习以往是放在元素周期律之后,现在放在元素周期律之前,我们必须认识新的知识体系结构,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系统,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功能化。必修化学1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系统性侧重于体现含有同种元素不同物质的知识结构。(2)将“裸露”的知识“包装”起来。我们需要改变以往教给学生“赤裸裸”的化学知识或者说“纯碎”的化学知识,然后在简略介绍有关的应用的授课方式。将元素化合物知识置于真实的情境中,强调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可持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