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是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战略资源,是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水旱灾害的防治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1998年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水利投入大幅度增加,水利发展和改革实现了一系列重大跨越,水利发展思路深刻转变,基础设施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发挥了显著的效益,为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对水利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继续巩固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政府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节水型社会,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水生态环境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对水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与此相比,我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影响水利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十分突出,洪涝灾害、水资源紧缺、水污染严重与生态环境恶化等水问题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利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新时期的治水方针,按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及流域机构和省发改委等关于“十一五”规划的有关工作部署,省水利厅组织和开展了江西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规划采取由厅计财处牵头、省水利规划设计院负责编制汇总,厅有关处室、厅直有关单位和各设区市水利(水务)局密切配合的方式。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规划思路报告编制阶段,从2004年2月~2005年2月。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水规计[2003]652号)和《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目标、布局、任务和新时期的治水思路,以及省发改委关于编制“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江西省实际,在对全省水利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九五”以来水利建设情况等调研、分析和研究,并在广泛征求各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2004年9月编制完成《江西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思路报告》报审稿。2005年2月,按水利部水规计[2004]603号文精神和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江西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思路报告》。第二阶段为规划编制阶段,从2005年3月~2006年12月。规划思路报告完成后,水利厅及时组织和部署开展了规划编制阶段的工作,包括规划工作大纲的编制,规划总体2工作的部署与安排等。2005年5月水利部组织召开了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根据会议精神,省水利厅对全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部署和落实。在对各设区市等“十一五”规划初步成果进行核实、分析和汇总,并征求有关单位及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省水利规划设计院于2005年7月完成全省“十一五”规划初步成果,2005年8月先后通过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水利部组织的“十一五”规划项目汇总。依据水利部汇总的最终成果,结合江西省的实际情况,在再次征求有关单位及部门意见后,于2005年12月编制完成《江西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报告(初稿)》。2006年1月,省水利厅组织厅有关处室,并邀请省直有关部门对规划报告(初稿)进行了审查,并经厅党委会、厅长办公会同意,按有关意见精神及要求,2006年3月修编完成本规划报告报批稿,报省政府批复。根据省政府征求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部门的意见精神,再次对规划报告进行了修改完善,于2006年12月编制完成本规划报告。31、基本情况1.1自然地理概况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地处东经113°34′至118°28′,北纬24°29′至30°04′之间。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接湖南,北毗湖北、安徽,北控长江,上接武汉三镇,下通南京、上海,东南与沿海开放城市相邻。京九铁路和浙赣铁路纵横贯通全境,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江西省地形复杂,东南西三面群山环绕,内侧丘陵广亘,中北部平原坦荡,周边渐次向鄱阳湖区倾斜,形成南窄北宽以鄱阳湖为底部的盆地状地形,全省总面积16.69×104km2。全境以丘陵、山地为主,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42%,山地占36%,岗地、平原、水面占22%。境内水系发达,河流众多。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河五大河流为省内主要河流,纵贯全区,五河来水汇入鄱阳湖后经湖口注入长江。境内水系主要属长江流域,面积为16.31×104km2,占全省总面积的97.7%,其中绝大部分属鄱阳湖水系,江西境内鄱阳湖水系的集水面积为15.67×104km2,占全省总面积的93.9%;珠江流域面积3708km2,占2.2%;此外,有约97km2面积属东南沿海的钱塘江水系。区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水量丰沛。全省各地多年平均气温为16.2~19.7℃,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00~1900mm。全省大部分地区的多年平均陆地蒸发量在700~800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都在800~1200mm之间,大部分地区为1000~1100mm。江西省各地多年平均径流深一般在600~1410mm,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565×108m3。丰富的水利资源,为江西省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区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幅度大,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洪旱灾害频繁。1.2社会经济状况江西省行政区划分为11个设区市,下辖10个县级市、70个县,19个市辖区。2005年末,全省总人口4311.24×104人。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407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769.23亿元,第二产业1929.18亿元,第三产业1371.59亿元,分别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18.9%、47.4%、33.7%。2005年全省财政总收入425.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2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66元。全省国民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42、水利发展现状2.1水利现状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对水利工作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较完善的防洪、治涝、灌溉、供水、发电、水土保持等水利工程体系。截至2005年底,全省共修建各类水利工程40余万处,其中堤防工程816座(千亩以上),水库工程9394座,山塘243339座,引水工程96711处,机电排灌站27099处,机电井4254眼。水利工程年供水总量223.52×108m3,灌溉耕地面积2747.13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88.3%,水电装机达259.0×104kw;治理低洼易涝耕地面积525.9万亩,占全省易涝面积的71.5%;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67×104km2;堤防工程堤线总长9719.73km,保护耕地面积1143.42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36.8%,保护人口1165.12×104人,占全省人口的27.0%;此外,1161.56万人的饮水困难得到解决。水利工程为江西省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防洪安全和水资源保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2“十五”水利建设成就总结“十五”水利发展和改革的经验,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的高度重视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治水思路的转变和治水理念的创新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大规模的水利投入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全社会关心支持水利的氛围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深化各项水利改革和强化管理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推进依法治水和水利科技创新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坚强保障。“九五”以来,特别是“98”大水后,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大江大河大湖的治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抓住国家加大水利投入的有利时机,持续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江西水利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水利投资大幅度增加,水利建设进程加快。一批重要骨干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和开工建设,水利发展和改革实现了一系列重大跨越,全省水利发展“十五”计划总体进展顺利。“十五”期间全省完成基建投资101.02亿元,“十五”规划目标基本实现。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水利事业全面推进,为保障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1)防洪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十五”期间,全省完成防洪工程基建投资76.71亿元,约占该时期完成总投资的75.9%,以堤防工程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长江干堤与江岸加固整治工程竣工完成并通过验收;鄱阳湖区二期防洪工程部分重点堤防、赣抚大堤加固工程基本达到设计防洪标准。南昌等城市防洪及五河整治重点段等重点防洪工程建设加快,重点县城防洪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快进展。廖坊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一大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5工程,以及河湖清淤疏浚、蓄滞洪区安全建设、防汛指挥系统工程正在实施。“十五”期间,全省共新建及加固堤防1162.6km,廖坊水利枢纽工程将下闸蓄水,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1356座,河道整治与疏浚河段长116km,其它防洪设施建设也部分完成。我省由堤防、水库、分蓄洪区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组成的综合防洪体系初步形成和完善。(2)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成效显著,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十五”期间,江西省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预计共投入水利基建投资8.02亿元,约占完成总投资的7.9%,兴建集中供水工程6173座,单户供水工程52910多座,解决了21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问题,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取得进展,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6.87千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3.41千公顷,新增农村水电装机59.1×104kw。(3)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十五”期间,全省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由赣江流域扩大到整个鄱阳湖流域,全省11个设区市均有国家重点治理项目。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长治”工程国家农业开发水土保持项目、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十百千”示范工程和其它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全省水土保持地方性法规体系日臻完善,监督执法体系初步建立,预防保护和监督执法工作有效开展,“破坏大于治理”的局面得到扭转。“十五”期间,全省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98×104km2,为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水土流失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促进江西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4)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得到加强。水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投入力度逐步加大,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得到加强。全省主要江河湖库已布设水质监测站245个,水质监测站网体系逐步完善。入河排污口水质水量监测逐步开展,水资源保护、环境影响评价、治污新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已全面展开,部分水环境治理工程已开始实施,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5)水利前期、水利科技等基础工作不断加强。相继完成了《江西省水利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规划》、《江西省解决农村人饮困难“十五”规划》、《江西省防洪规划》、《江西省“十五”期间及2010年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规划》、《江西省水库建设规划》、《江西省水利信息化规划》、《江西省长江主要支流和重要湖泊防洪工程建设规划》、《江西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江西省机电泵站更新改造规划》、《江西省水利血防近期及中长期规划(2004~2015年)》、《江西省水利科技发展规划》、《江西省主要城市水资源规划报告》、《江西省水功能区划报告》、《江西省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报告》、《江西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江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近期实施规划》、《江西省农村水利建设规划》、《江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江西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规划》、《江西省崩岗防治规划》等,目前正在进行《江西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江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体规划》、《江西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障规划》等工作。完成了《峡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