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电大发展争议也不断陈元新供电趋紧——水电核准加速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魏昭峰8月12日预测,到2012年,全国最大的电力缺口会达到5000万千瓦左右,到2013年会达到7000万千瓦左右。8月17日,江西省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省内60个县市最高气温超过35摄氏度;重庆市、四川成都市持续遭遇高温热浪袭击,“秋老虎”发威,许多地方气温超过40摄氏度……随着南方高温范围逐渐扩大,强度日益加强,电网频频告急,负荷连创新高。重庆电网最高负荷达1138万千瓦,外购电力326万千瓦;合肥用电负荷达289.93万千瓦,第5次创历史新高;上海仍存在百万千瓦的用电缺口,能源供应依然紧张;南方电网全网供电缺口达10%,其中广东达7.7%,贵州、广西已发布电力供应红色预警(即供电缺口超过20%)……南方降水仍然偏少,干旱可能持续,这意味着水力发电量还有下行风险。据发改委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7月水电发电量同比下降11.2%,为去年3月以来降幅最大的一个月。日本发生了因地震导致的核电泄漏事故,引起世界范围内的核电反思。由此,我国核电装机核准速度放缓,装机目标有可能下调;我国水电装机同样面临环境、生态和移民的压力,装机目标有可能出现变数。人们的担心不无道理。核电、水电曾是寄托着国人调整电力结构的希望,寄托着节能减排,走向低炭的梦想。当人们筹躇满志时,迎头一盆冷水浇了个透心凉。核电向何处去?水电向何处去?峰回路转,柳暗花明。8月30日,据新华网转发《中国证券报》消息,“至2015年末,将建成8个千万千瓦大型水电基地,全国水电发电量达到9100亿千瓦时。”有权威人士透露,“十二五”期间,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怒江、黄河上游干流等6个大型水电基地以及雅鲁藏布江及其他河流共有超过60个重点水电站开工建设。据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介绍,西南大旱,大面积缺电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水电项目的核准提速。2011年“计划全年新开工水电项目规模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而“十一五”期间全部开工量仅为2000多万千瓦。唇枪舌战——话水电2前一段时间,就水电建设的争论再次加剧,大有唇枪舌战之势。2011年1月2日,国家能源局长张国宝表示:水库水质降低,绝不是水库本身污染了水体,而是水库对水体的要求高于河流。他还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做了说明。比如说千岛湖,现在不挺好吗?成了旅游景点了。二滩原来争论很厉害,我连续去过好几次,我现在看到二滩真是山清水秀,而且周围的山头都变绿了,过去还不那么绿,为什么?小气候,湖面上蒸发雨量降,气温也均衡了,夏天比以前降两度,冬天比以前高两度,因为有水温调节,这个地方也成了旅游圣地,挺好,我看到的水电站搞得好的山清水秀多得是。2011年1月28日,在“中国三峡杯”全国首届水电摄影大赛启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有关怒江开发建设的前期论证,特别是设计、研究一直在做。他还说,到底怎么去推进,现在我们还没有特别准确的、成型的说法,但我个人认为怒江一定会开发,因为怒江的上游、下游都已经在建设,过去有人提出,要留一条生态江,我认为其理论、实践都不那么现实,所以我们希望能在深入论证的基础上,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能尽快启动怒江的有关电站建设。2011年2月2日,属名王学进的作者以《怒江一定会开发:此话说大了》为题尖锐指出:“我真替史先生捏一把汗,以您副司长的职位表这样的态,不怕被人指责为轻率和狂妄吗?”文章还表示:“在要不要开发怒江的问题上,专家和政府官员之间一直争议不断,前者不主张开发,后者赞成开发。众多专家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对怒江开发将要造成的生态灾难和诸多不利影响予以了充分的揭示,普遍表示了对这一计划的反对意见。”文章言辞激烈:“在争议还在继续的情况下,史副司长轻易表态,显然有失草率。”等等。对于水电建设是否破坏环境的争论已延续多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水电大坝建设就开始趋缓。到了1998年,世界水坝委员会经过两年集中调查之后发表了《水坝与发展报告》,提出水坝对于环境的破坏令人难以接受的结论。这份报告后来也成为了许多环保人士的共识。张博庭指出:“受到类似观点的影响,这些年水电的建设非常被动,在宣传上往往处于劣势。”2009年下半年开始,西南地区出现几十年来罕见的极端干旱,部分地区连续8个月滴雨未降,有关干旱的原因众说纷纭,其中一个流传广泛的观点是西南地区水电的过度开发导致了这场大旱。国内水电开发备受质疑,水电建设举步维艰成为不争的事3实。中国三门峡水库的泥沙问题,一直为世诟病,并最终进行了改造。著名环保人士、云南省大众流域管理研究及推广中心主任于晓刚表示,尽管水电界宣称中国水电技术非常成熟,但泥沙淤积问题是水电无法解决的重大难题之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程晓陶认为,水库大坝的建设,实质上是为了满足人类发展日益增长的根本性需求而去构建一个自然界本身已无力提供的新的平衡。水库大坝的修建,使河流在更大程度上由天然系统演变为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系统。这一复合巨系统在人与自然双重力量的作用下,需要经过一个过渡过程,来重构新的平衡。面对水电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争议不绝于耳,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副总工程师陈凯麒说:“在社会对能源有迫切需求,同时对环境质量改善也有强烈渴望的现在,开发与保护的博弈已到了‘十字路口’。”他还提出,水能开发要在尊重环境的前提下有序进行,以适应新的挑战,探索环境保护的新道路。一直以来,我国的决策层对待水电的态度相当谨慎。事实上也是,任何能源,无论是新能源、清洁能源都有负面效应。水电开发——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水资源被人们誉为“白色煤炭”。发达国家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对水资源的开发任务,世界范围内,包含美国、日本、挪威、瑞士在内的22个国家水资源利用率均在80%以上,有53个国家在50%以上。其中挪威90%以上的电力都来自水电,巴拉圭则完全依赖水电供应。水电开发密集的法国的地质灾害非常少,这种现象几乎是全球普遍存在的。调查结果表明,凡是水电开发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就越好,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和造成的损失就越小。瑞士因为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被誉为“水电王国”。瑞士的河流和小溪从阿尔卑斯山各个方向流向邻国。在水电开发的200年中,瑞士不仅解决了居住问题和大量用水发电,自然环境也始终得到很好的保护,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瑞士Grimse电站建于1950年,建成于是1953年,至今已经使用了57年,承担着为伯尔尼、苏黎士、巴塞尔三座大城市供电的任务。这座建在阿尔卑斯山脉的大坝,因为不是河流生态系统,所以至今还没有看到对河流生态的影响。如果水电建设会造成严重的污染,那些水电开发超过80%甚至90%的国家,环境应4该更为不堪,而事实上这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比中国更好。我国是世界上水电能源最丰富的国家,水电能源超过美国和加拿大的总和,接近巴西和俄罗斯的总和,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2005年,我国最新一轮水电普查显示,理论蕴藏量为7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为5.4亿千瓦,经济可开发量4.02亿千瓦。三项指标均为世界第一,远超世界其他国家。按水电经济可开发量,2010年底,我国水电装机容量为2.13亿千瓦,刚刚达到52.5%;到2015年,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即使达到预计的2.84亿千瓦左右,则达到71%左右。届时,我国东部、中部水电基本开发完成,而西部水电开发程度在54%左右;到2020年,我国水电装机预计达到3.3亿千瓦或3.8亿千瓦,水电开发分别为82%、95%,届时,西部水电开发程度达到67%。我国水电开发达到和接近国际水平。若按技术可开发量,则大大低于这个比重。当然,不排除随着水电普查的深入,三项指标的进一步刷新。因水电开发始终争议不断,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成就了我国水电事业。水电的发展也曾经陷入两难的境地。2009年6月,金沙江龙开口和鲁地拉水电工程,因在没有经过环境影响评价的情况下,擅自进行大江截留,“对金沙江中游生态影响较大”、“先建后批”等原因,被国家环保部强力叫停。2007-2009年全国核准的水电容量分别仅有234万千瓦、724万千瓦和737万千瓦,几近停滞。“‘十一五’期间水电开工量只有2000多万千瓦,远低于原定的7000万千瓦的开工量规划。到2009年底,《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在33座重点水电站中,仅有11座得到核准。张博庭坦承《水坝与发展报告》给水电带来了非常负面的影响,但他同时认为,水电的负面作用被反坝者夸大了,强大的反坝舆论,使得“十一五”规划中的水电工程,最终只完成了1/3。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对于水电也明确使用了“积极发展”一词。国家对水电开发支持力度将加码。2010年下半年以来,以金沙江龙开口和鲁地拉水电两项工程为代表的水坝工程陆续通过环评开工。重启工程都是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一库八级”方案的组成部分,八级中的梨园和观音岩项目的开工手续正在努力运作之中,这意味着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已经全面解禁。2010年12月21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正式发布的《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5研究报告》,提出了2015年中国电力工业的规划目标是: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4.37亿千瓦左右,年均增长8.5%,其中,水电2.84亿千瓦,抽水蓄能4100万千瓦。此目标作为确定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参考。到2020年,水电投产目标从原来初步确定的3.8亿千瓦提升到约4.3亿千瓦,“十二五”期间水电开工规划目标可能随之上调5000万千瓦。“十二五”常规水电开工目标从6300万千瓦上调到83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开工目标从5000万千瓦上调到8000万千瓦。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晏志勇说:转变水电开发的观念。首先,水电开发的规划设计应由“充分开发利用”转变为“合理开发利用”,对于经综合论证需保护或不能淹没的河段予以保留。别无选择——减排目标压力张博庭说:“在减排压力下,现在也没有别的便宜能源可以代替水电。”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中心研究员郑易生也认为:“在碳排压力下,对于能源供应一下子找不到方便的办法,这是增加水电项目的原因。”2010年2月27日,在水库大坝与环境保护论坛上,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熊敏峰处长坦承:就“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非常艰巨。”“十一五”水电发展的滞后引人担忧,水力作为中国的优势能源,存在被浪费的风险。有人甚至说,“十一五”几近成为中国水电失去的“五年”。全国人大代表、人大财经委副主任汪恕诚曾在2010年3月呼吁:“水电要抓紧上一批工程,再晚就来不及了。”他还认为:“就按2020年水电装机容量要达到3亿千瓦来算,也只有10年时间了,一年就要投产1000万千瓦,这是明摆着的。一个大的电站怎么也得建10年,中型电站怎么也得5到7年。再不加快水电建设,2020年时中国向全世界庄严承诺的15%的指标就完不成了。”张国宝曾对媒体表示,中国承诺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15%的目标当中,有9%要靠水电,大大高于核能的4%,在可用的4亿千瓦水力资源中,有3.8亿千瓦必须得到开发。原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总经理陆佑媚指出,环保对于水电的要求未免太过苛刻,6相对于其它能源,同等能量水电所付的代价最小,而且如果不开发水电就可能需要火电替代等,这可能对环境的影响更大。中国要在2020年前完成1.8亿的新增装机容量确实有挑战,需在2015年前增加大约7000万-80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大约与4个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相当。水电站建设有两个特点:首先是建设周期长,建一座火电站2至3年就足够了,而水电站少则5年,多则6至8年;其次就是投资大,火电站单位千瓦投资4000元,水电站则达到8000元甚至更高。但水电站尽管初期投入大,折旧之后纯收益很高。2010年9月27日,总装机51万千瓦时的藏木水电站在西藏加查县正式开工建设,这是雅鲁藏布江干流上规划建设的第一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