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北宋的政治(上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五代(907—960)(中原地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907亡960兴十国(891—979)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唐玄宗统治后期,腐败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黄巢起义由藩镇割据演变而来,武力夺权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安定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史学家汤因比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余秋雨这2位文人为何向往宋朝?中国历史宋元史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三宋朝的政治特点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陈桥兵变赵匡胤是后周禁军最高将领,当时后周皇帝只有七岁,其手下赵普策划兵变,当大军到达陈桥驿时,赵匡胤佯装醉酒。第二天早上,众多将士喧闹着拥入他的帐中,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向他跪拜,高呼“万岁”!赵匡胤就这样做了皇帝。这就是“黄袍加身”的成语。1.北宋建立时间建立者主要事件都城史称公元960年赵匡胤(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开封北宋识图辨析:(1)找一找北宋统一的范围。(2)北宋是不是统一全国的王朝?局部统一宋(1)方针:"先南后北"2.局部统一(2)意义: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局部统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续资治通鉴》1、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2、北宋吸取五代藩镇的教训,怎样“尽夺藩镇之权”的?原因:藩镇太重,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行政权、财政权、兵权,集权于中央。具体措施有: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夺其权(行政权):•制钱谷(财政权):•收精兵(兵权):1、任用文官担任地方长官,三年一换。设转运使,收缴地方财税归中央。P301、“杯酒释兵权”,解除大将的兵权。在地方2、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在中央设枢密院掌调兵权。3、禁军分内外驻屯,将领定期换防。目的: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P292、设通判,牵制知州。P30“材料研读”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地方:行政权、财权、兵权中央:以宰相为首的百官皇帝中央集权削弱相权方法: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具体措施:2、由政事堂、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政权和财政权。1、设参政知事若干人,位同副相,与宰相共执行政权。强化皇权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措施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军事中央地方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②控制军队的调动③经常调动军队将领,定期换防①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②设参政知事若干人,位同副相,与宰相共执行政权。③由政事堂、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政权和财政权。①派文臣担任知州,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②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利③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④在地方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赋税收归中央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加强了皇权造成机构的臃肿造成了地方官僚机构的臃肿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在宋代,普遍受到人们尊重的阶层是[]A.士人(即读书人)B.农民C.武将D.商人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三、重文轻武的政策三、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2.政策(表现):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1)宋太祖: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2)宋太宗:抑制武将,提升文臣的地位;(3)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阵图”行军布阵。(4)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欧阳修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兵权行政权宋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其中有科举出身的6人。有正副枢密使35人,其中文官21人。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百分之九十一。——《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文臣统兵材料:宋太宗在位22年,举行8次科举考试,共取中6000余人。任用的宰相9人,科举出身的占6人。宋朝太祖时进士科最多一次是31人,诸科最多是96人;到太宗时的977年,进士109人,诸科200人,又赐进士180多人,总录500多人。真宗时继续增加,如在1000年录取进士409人,诸科更高达1129人。两宋300年间,共取士达11万,是历史上科举取士最多的朝代。说明:科举考试在北宋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科举制的发展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3、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4、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5、宋朝: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励学篇》——宋真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材料一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入侵势力所颠覆,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稳固。——《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1)政治方面: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好社会的安定。3、评价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2)科技文化方面: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材料二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先生文集》材料三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到宋朝,已呈现巅峰状态。”3、评价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材料四本朝鉴于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也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五(仁宗时蔡襄曾经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端明集》(3)军事方面:对武将和军队的发展不利。3、评价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劝学诗》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帝)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重文轻武四、北宋政治的特点如果以树干指中央或皇帝,以树枝指地方。那么根据北宋的统治措施,我们可以把北宋政治的特点概括为:中央地方地方地方强干弱枝加强树干,削弱枝叶。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守内虚外四、北宋政治的特点•1、设参政知事若干人,与宰相共执行政权。•2、由政事堂、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政权和财政权。•3、设通判,牵制知州•4、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禁军分内外驻屯选一选:以上措施,体现了北宋政治什么样的特点?A、重文轻武、文人治国B、强干弱枝、守内虚外C、崇文尚武、中央集权D、分化事权、内外相制四、北宋政治的特点(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这是宋朝政治制度最明显的特点。(2)分化事权,内外相制。“分权”是宋太祖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不仅分武将的权,也分文官的权,避免任何一个官职、官员权力过重。(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有利于镇压地方和农民反抗,但造成边防空虚,成为宋朝在对辽、西夏等战争中屡败的原因之一。四、北宋政治的特点一、北宋建立:时间、人物、首都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在中央:在地方:重文轻武政策:三、北宋政治的特点960赵匡胤开封(东京)局部统一削弱相权收行政权、财权、兵权文人统兵,改革科举制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分化事权、内外相制(最明显)1、“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这一诗句中的“唐宗”“宋祖”分别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两位皇帝。[]A.唐高祖、宋太祖B.唐高宗、宋太宗C.唐太宗、宋太祖D.唐太宗、宋真宗2、《百家姓》是我国影响极深的一种启蒙读书,据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赵是一个朝代国君的姓,理应为首,请问是哪个朝代?[]A.明代B.元代C.唐代D.宋代3、一位学生在其研究性学习论文中出现“守内虚外、强干弱枝、重文轻武、三冗局面”等语句,这典型反映了哪一王朝的统治状况?[]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4、北宋初期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借鉴的视角,当今政府应[]A.加强军队建设B.重视精兵简政C.加强民主政治建设D.大力发展经济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