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税收大学期末考试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简述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阐述的主要财政论点。私人的、自由的经济制度在市场自发调节下能保持理想的秩序;国家的活动属于非生产性活动,不创造物质财富;关于财政收入问题,提出了以受益者负担为中心的收入理论,关于税收问题,他提出了平等、确定、便利、最少征收费用的赋税原则;关于公债问题,提出了“公债有害论”;关于财政支出问题,他主张严格限制、量入为出的理论,必须限制在国防、司法、公共工程建设和维护公共机关的需要。2.简述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阐述的主要财政论点。把经济危机的根源归结为“有效需求不足”,提出了政府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增加投资,刺激消费,实现充分就业的一整套理论政策体系。归纳起来,其财政理论与政策主张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在财政支出方面,他论证了政府投资具有“倍数”扩张社会总需求的作用;在税收方面,他突破了仅就增加财政收入和税负转嫁进行研究的传统界限,着重分析了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变动私人部门需求,进而调节经济运行的作用;在财政宏观调控方面,他以需求管理为重点,分析了变动财政支出在促进充分就业和经济稳定增长方面的作用,特别是他首次冲破了“量入为出”的理论原则,系统地论证了财政赤字的经济合理性。3.简述公共财政论的主要内容。(1)财政对象:“公共产品论”(2)财政目的:“公共需要论”(3)财政起因:“市场失灵论”(4)财政模式:“公共财政论”(5)财政决策:“公共选择论”4、政府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它与社会上其他经济实体个人、家庭、企业有哪些主要区别?(1)它的规模是其他经济实体无法比拟的;(2)它具有强制性的行政权力;(3)它的权力和资产来源于社会全体公众。5、按经济性质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的意义。可以了解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和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比重越大,政府配置资源的规模就越大,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越大;反之,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越大。从财政职能角度来说,购买性支出比重大的支出结构表明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较强,转移性支出比重大的支出结构表明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较强。6、根据财政支出结构发展阶段论,结合我国经济情况,谈谈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财政指出结构发展阶段论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公共积累支出应占较大的比重。在经济发展的中期,公共积累支出的增长会暂时放慢。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起飞阶段,交通、通信、水利设施等经济基础设施具有极大的外部经济性,而这些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严重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政府必须加大经济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加速经济起飞。在经济发展的中期,私人部门的资本积累较为雄厚,各项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也已基本完成,财政投资只是私人投资的补充。因此公共积累支出的增长会暂时放慢,在社会总积累支出中的比重也会有所下降。所以,财政支出结构也要从维持性服务开始,首先扩展到经济性服务领域,然后进一步扩展到社会性服务领域;与此相适应,维持性支出比重逐渐下降,经济性支出比重逐步上升,然后这两者都逐渐下降而社会性支出比重明显提高。中国还处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动态过程中,财政支出结构正与此相适应地发生变化,其实这也正是财政支出结构逐步优化的过程7、确定财政支出的合理规模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第一,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目前,我国仍处在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面临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实现经济转换时期。在这一阶段,既要求政府要承担更多的投资职责,应该多支配一些资源。但是也得根据国情,来分配准资金规模。第二,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一过程中,要使各种矛盾得以化解和保证社会基本稳定,政府就要承担大量的转型成本,政府就要支配相应的资源。第三,我国政府管理公共资源的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政府支配的资源应限于满足政府履行最基本职能的需要。第四,从根本上来讲,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资源的配置市场应该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支配的资源应该主要限于消除市场失灵。根据以上分析与许多学者的研究,再加上主要发达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的历史经验,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应保持在GDP的25%~30%为宜。8、影响行政管理支出变动的因素:(1)政府承担的公共事务;(2)政府机构规模、行政人员数量和行政机关效率。政府机构规模越大、行政人员数量越多,国家的行政管理支出的数额就越大;而行政机关的效率越高,国家的行政支出则会越少;(3)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督体系。健全的内部激励机制和外部监督体系都会对财政支出形成一种有效的约束;(4)物价变动幅度。随着物价的上涨,行政管理支出也会不断地增加。9、与非政府投资相比政府投资的特点为政府投资的项目可以不盈利或少盈利;政府资金雄厚,可以从事一些大型项目或长期项目;政府可以从事一些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甚至没有的投资项目;其主要投资领域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投资;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行业;关系到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正在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支柱产业等。10、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三项内容是什么?针对我国的现状具体分析这三者对中国财政支出的重要性。部门预算、国库直接支付和政府采购作为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的三项核心内容,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第一,编制部门预算是基础。它为确定政府采购的品目目录、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和制定政府采购计划奠定了基础。第二,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手段。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可使财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同时也有利于对部门预算执行的监督,有利于政府采购制度的执行。第三,政府采购制度是保证。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可提高部门预算执行准确性和效率。主要体现在:一、通过政府采购并在配套的支出标准的约束下,可压缩不合理支出;二、通过政府采购可将通过法定的集中采购方式,充分运用竞争机制,大幅度节约财政资金;三、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极大地增强了采购过程的透明度,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总之,只有将这三项改革同时做好,我国财政支出的效益才能真正发挥,财政支出的绩效也可以被明确的考核,财政职能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11、怎样理解经济发展水平与技术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从总体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它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是一个根本性因素。因为财政收入来源于对社会产品的分配,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财政收入会随着社会产品总量的增长而提高。在经济发展中,技术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内在的影响因素。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总是靠一定的技术水平来维系的。这种影响首先表现为技术进步会带来生产速度的加快、新产品开发能力的加强和生产质量的提高,因此,GDP的规模也不断扩大,财政分配的物质基础越来越丰富。其次,技术水平的进步,必然带来物质消耗的降低,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更高。由于公共财政收入主要建立在剩余产品价值的基础上,所以技术进步的幅度越大,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也越大。因此,一国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起决定作用。12、如何正确解决征税中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理想的税制必然要兼顾公平和效率两个方面,只考虑其中一个方面的税收制度对经济发展会起到破坏性的作用,因此。如何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是税制建设的核心问题。(1)税收应以公平为基本原则。(2)税收也必须考虑效率的要求。因此税收的公平与效率是密切相关的,从总体上讲,税收的公平与效率是互相促进、互为条件的统一体。①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如果税收活动阻碍了经济发展。影响了GDP的增长,尽管是公平的,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经济发展是税收活动的基础,没有效率,公平便成了无本之木,真正的可维持的公平必须是有效率的公平。②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虽然公平是以效率为前提的,但税收如果失去了公平,也不可能是高效率的。税收不公平必然会挫伤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甚至还会引致社会矛盾,从而使社会生产缺少动力和活力,自然也就无效率可言,真正的税收效率必须是大体公平的。当然,税收的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并不是绝对的,就具体的税种来说,高效率高公平的最优结合是少有的,就某一具体的税收政策来说,往往是侧重于效率或公平中的一个方面。因此,对税收公平与效率的研究必须跳出具体的税种和税收政策的圈子,从整个税制或税收总政策的角度来进行思考。仅就某一税种来说,可能是以公平或效率为主的。但作为税种集合的税制,通过各税种的互相补充完全有可能组成一个公平与效率兼备的税制。同时,税制的设计还应该同具体情况和长远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在一定时段内有所侧重。只有这样,也才能认识我国目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税制建立原则13、企业所得税中准予扣除项目有哪些?(1)成本。成本是指纳税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转让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成本。(2)费用。费用是指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发生的可扣除的销售(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已计入成本的有关费用除外。(3)税金。税金是指纳税人按规定缴纳的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关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以及发生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4)损失。损失是指纳税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营业外支出,已发生的经营亏损和投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在确定纳税人的扣除项目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①企业在纳税年度内应计未计扣除项目,包括各类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等,不得转移以后年度补扣。(2)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处理与税法不一致的,应依照税收规定予以调整,按税法规定允许扣除的金额,准予扣除。14、如何理解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界定及其纳税义务的范围?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包括中国公民、个体工商业户以及在中国有所得的外籍人员(包括无国籍人员,下同)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上述纳税义务人依据住所和居住时间两个标准,区分为居民和非居民,分别承担不同的纳税义务。(1)居民纳税义务人。居民纳税义务人负有无限纳税义务。其所取得的应纳税所得,无论是来源于中国境内还是中国境外任何地方都要在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居民纳税义务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2)非居民纳税义务人。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是指不符合居民纳税义务人判定标准(条件)的纳税义务人,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即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向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规定,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个人”。因此,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实际上只能是在一个纳税年度中,没有在中国境内居住,或者在中国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外籍人员、华侨或香港、澳门、台湾同胞。15、财产课税体系是如何界定的?财产税不是单一的税种名称,而是税收分类中的一个类别,故严格说来,应称之为财产税体系。从法学角度看,财产保有是指对财产事实上的控制与支配,包括财产所有人的保有和非财产所有人的保有。因此,在世界各国的财产保有税制度中,纳税义务人既有规定为财产所有人的,也有规定为非财产所有人的。财产保有税根据其课税对象范围大小,可分为选择性财产保有税和一般性财产保有税。广义的财产税则不仅包括财产保有税,还包括财产转让税与财产收益税。财产转让税相应地可分为财产有偿转让税和财产无偿转让税。财产收益税是对财产交易所产生的收益的课税。财产收益税一般仅指不动产收益税。不动产收益税是指对不动产所产生的收益进行的课税,包括不动产所得税和不动产利得税。理论上讲,利得与所得是有区别的,前者指不劳而获的收入,后者指要素收入或经营收入。1、某外贸进出口公司。2006进口一批应缴纳消费税的货物,到岸价格为150万,当月该公司缴纳关税30万及进口消费税18万。当月公司将货物含税价格292、5万销售给一家企业,计算该公司进口环节和国内销售环节应该申报缴纳的增值税。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关税的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17%=(150+30+18)*17%=33.66万元国内销售的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口环节增值税)=292.5/(1+17%)*17%-33.66=8.84万元2.某汽车维修中心是一个以大修各类小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