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浙沪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南京财经大学汪素芹白晓云内容提要: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区域经济对外开放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在我国经济最活跃的东部沿海地区,先后出现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浦东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形成了“新苏南模式”、浙江模式和上海模式。本文对江浙沪三地开放模式进行比较,认为江苏在“引进来”方面有优势,浙江在“走出去”方面有特色,而上海则在中心城市的国际化发展领先全国;同时,三种模式也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应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打造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未来。关键词:江浙沪;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比较所谓开放型经济模式,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或地区通过对外开放将本土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融合,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的类型与方式。因此,开放型经济模式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成就了长三角上世纪80年代的发展,而江苏“开发区产业集聚”、“浙江现象”和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形成了长江三角洲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模式,并在上世纪90年代得到不断深化,也奠定了长三角在21世纪初期在中国的地位和在世界上的影响。一、江浙沪开放型经济模式产生与演化比较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的江苏、浙江、上海,选择开放型经济作为经济跨越的支点,使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成为中国开放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三地在原“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浦东模式”基础上经过一次次嬗变,原模式所涵盖的区域以及内涵均已大大拓展,甚至发生了质的飞跃,演变成新苏南模式、浙江模式和上海模式。1、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产生与演变江苏经济发展的精髓充分体现在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上,即著名的“苏南模式”。“苏南模式”这个词是费孝通先生在1983年所写的《小城镇·再探索》中提出来的,是对以乡镇政府为主组织资源,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的高度概括。江苏苏南以乡镇集体企业起步并由此而迅速推进的“苏南模式”,作为工业2化的一种区域范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苏南模式在经过了20世纪80年代大发展、进入90年代后,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原有的模式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已难以再有作为。90年代中后期,乡镇企业在经过对内进行产权改革,对外实行开放后,抓住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机遇,走上了国际化发展道路。这一嬗变,使苏南模式有了全新的内涵,以外资、外贸、外经“三外齐上,以外养内”的战略为基调,突破了原来以乡镇企业为主体、城乡经济结合为内容的旧“苏南模式”,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之在世纪转折时期重新显现出生机。尤其在利用外资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也成为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典范。从以乡镇工业发展为主体的苏南模式到以开放为主要特征的新苏南模式,其经济发展走过了一条先工业化、再市场化、再国际化的发展路径。2、从温州模式到浙江模式浙江经济发展模式的精华主要体现在温台地区的经济发展上,即著名的“温州模式”。所谓温州模式是对浙江省东南部的温州地区,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从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独特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概括。20世纪80年代初,一大批温州人背井离乡做小生意,跑供销,家庭工业、联户企业迅速成长起来,在此基础上,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大型专业市场迅速崛起。1985年5月《解放日报》以《乡镇工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南——温州33万人从事家庭工业》为题报道了温州的家庭工业,第一次使用了温州模式这一提法,此后直到90年代后期才在正式文件中出现并广泛传播。温州模式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期之后,温州模式进入制度、技术、市场和产品的全面创新阶段。工业和人口向城镇集聚,城镇建设市场化,产品和企业向规模化、公司制和品牌经营迈进,而本地专业市场进入衰退期,开始向国内外市场发展。通过“走出去”,首先是商品走出去,然后是商人走出去,如在国外开办中国商品城等,继而带动了相关产业、产品与劳务走出去,形成了以“走出去”为主要特征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与此同时,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浙江经济从封闭的自我积累方式向开放型经济转变,产业链开始向省外甚至国外延伸,更多的企业开始参与国际产业的分工和协作,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得以提升。因此,温州模式迅速扩展到金华、宁波乃至整个浙江大部,因而亦用“浙江模式”取代“温州模式”。从其内在发展的机理来看,浙江经济的发展本质上是“温州模式”的扩散或放大。3从浙江模式的嬗变中我们看到,浙江开放型模式是以“走出去”为主要特征。其经济发展是依靠个体私营企业,通过市场化来促进工业化;然后通过“走出去”形成国际化。3、从浦东大开发到上海模式的形成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施“区域推进式”的对外开放,从设立经济特区起步,然后开放14个港口城市。进入90年代,中央决定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新区,出现了“浦东模式”。90年代后期,浦东开发开放进入形态开发和功能开发并举的新阶段,围绕“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建设具有国际性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因此,国际化经济中心城市是上海的发展定位与目标,也构成了在中国影响最大的上海模式。致使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心从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向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流域转移。因此,上海模式实际上就是以浦东开发开放为契机,然后又不失时机的进行体制创新,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为全国塑造“中心”和“龙头”功能,从而使上海很快成为我国与世界进行经济交流的重要基地,形成了一种典型的面对国际市场的外向型经济与国际化大城市。其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第一,高起点、赶超型、跨越式的发展模式。上海围绕“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目标,实施“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方针;“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现代工业发展路线;强集聚、强辐射的国际性金融、贸易、航运、信息中心的功能定位,突出了上海经济中心地位。第二,强有力的政府指导和规划功能。中国的渐进式改革首先是一种政府推动的过程,上海政府以发展现代大工业和管理特大型城市的能力的深厚积淀,改革开放后在国际交往中对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思想的引入和借鉴,以及政府与学术界在决策过程中形成的紧密的联系与合作,正是这些因素的结合,使得政府在上海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发挥了强有力的指导和规划功能。第三,建立高度规范、高度开放的市场体系,协调改革、开放、发展等各个层面。上海模式在发展中尤其强调建立高度规范、高度开放的市场体系,创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同时,注重各个层面的协调发展,建立和谐社会,在全国起到了表率作用。二、江浙沪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效比较1、开放度比较开放度是一国或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以及本地区经济发展与国外经济的联4系程度。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开放度有很多因素,考虑到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主要体现在对外贸易与利用外资方面,因此,本文构建对外开放度指标等于外贸依存度与外资依存度之和。即: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GDP,外资依存度=实际利用外资总额/GDP。经测算,江浙沪的对外开放度如下表所示:表1:江浙沪对外开放度比较年份上海江苏浙江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对外开放度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对外开放度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对外开放度19900.1740.0070.1810.0450.0030.0480.0590.0030.06219920.1760.0160.1920.0570.0130.070.0770.0040.08119950.8250.1020.9270.2660.0870.3530.2690.0300.29919980.7040.0820.7860.3020.0760.3790.2460.0220.26919990.6410.0580.6990.3230.0710.3950.2820.01900.30120000.9950.0571.0520.4400.0610.5020.3810.0220.40420011.0180.0711.0890.4460.0600.5070.4020.0270.42920021.1110.0651.1760.5470.0790.6260.4450.0320.47820031.4870.0721.5590.7550.0700.8250.5410.0430.584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浙江统计年鉴》、《上海统计年鉴》相关年份统计数据计算得出。从计算结果来看,江浙沪开放度总体水平较高,并呈稳步上长态势,特别是在加入WTO后,三个地区对外开放度都有明显提高。2003年上海对外开放度为2000年1.48倍,江苏为2000年1.64倍,浙江为1.445倍,江苏提高的幅度相对大一些。从开放度的比较情况来看,上海开放度最高,江苏次之,浙江最低,其重要原因是由于江苏、浙江有广大的农村,城市化率低,故开放度也较上海低;从开放度的结构来看,上海贸易依存度明显高于江浙,表明上海出口产品具有竞争力,外资开放度上海与江苏非常接近,而浙江无论是对外贸易依存度还是利用外资依存度,都明显低于上海与江苏,主要是由于浙江开放模式与上海、江苏模式的差异所致。2、主要经济指标比较5表2:2003年江浙沪主要经济指标比较指标江苏值上海值浙江值国内生产总值(亿元)12451.86250.819395.0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167963653319730三大产业增加值比例8.8:54.5:36.61.5:50.1:48.47.8:52.3:39.7财政总收入(亿元)798.1886.2706.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92621486713180农民人均纯收入(元)423966585431进出口额(亿美元)1136.71123.4614.1出口额(亿美元)591.4484.82416.0合同利用外资(亿美元)308.1110.64120.5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158.058.554.5对外经济合作(亿美元)20.8714.9813.16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上海经济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版,2004年浙江统计公报。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江苏省的经济总量大,特别是开放型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上海与浙江;但人均指标低于上海与浙江,在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上海第一,浙江次之,江苏最低。反映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对经济增长及居民富裕程度的不平衡性。3、开放型经济在全国地位的比较表3:2003年沪苏浙对外贸易与利用外资情况对外贸易额(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亿美元)绝对量占全国比重(%)绝对量占全国比重(%)全国8512.1100535100江苏1136.713.3515829.53上海1123.9713.2058.510.93浙江614.27.2254.510.19资料来源: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版。从上表可看出,江浙沪开放型经济在全国均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江苏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占全国的比重最高,尤其利用外资,高达29.53%,也反映了江6苏利用外资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外贸易江苏与上海相差不大;利用外资浙江与上海比较接近,但江苏与浙江两个指标差距均较大,这也反映了两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三、江浙沪开放型经济模式发展优劣比较江浙沪选择了不同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对外开放发展之路。从总体来说,江浙沪开放型经济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江苏以“引进来”为主要特征;浙江以“走出去”为主要特征;而上海则是以构建国际化中心城市为核心,增加凝聚力,加强对国内幅射、从国外“引进来”的模式。客观地说,三个模式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上海模式的优势第一,区位优势突出。上海对外开放的优势集中体现在区位优势、管理优势和人才优势。其中区位优势是其它两省无法比拟的。上海位于中国东部海岸线的中点,向西沿长江连接中国中西部,向东出海面对太平洋,黄浦江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内河网络与长江和东海连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