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清朝初年,清政府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对西藏的管辖?A、赐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顺治帝)B、赐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康熙帝C、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雍正帝)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D、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修建须弥福寿庙。(乾隆帝)葱岭巴勒喀什池西伯利亚外兴安岭和库页岛太平洋南海诸岛台湾、钓鱼岛、赤尾屿2.请说出清朝疆域?喜马拉雅山脉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经过清初的恢复,社会经济在清朝前期得到迅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据历史学家研究,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有什么新的发展变化?人口增长的情况如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清初的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耕织图》(局部)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原因:入关后,清朝的经济一度困难。这主要是因为南明政权的抵抗使富裕的江南成为了一片废墟。清朝统治者又实施圈地,屠城,投充,逃人这些政策。圈地主要是将无主的荒田分给诸王,勋臣和兵丁,使不少人失去了土地。投充是允许各旗招收贫民役使,满族贵族任意逼迫汉人为奴。逃人法指对逃跑奴隶实施严惩。“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让这些地区变为废墟。这些政策惠及了满人,也大大破坏了经济。顺治亲政后,逐步废除了这些政策。顺治帝从顺治元年起,清政府就把招抚流亡,鼓励垦荒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其一,宣布垦荒归己,由政府发给垦荒者印信执照,明确产权,并且保护垦荒者的土地所有权。顺治六年四月,明确宣布:“无主荒田,州县官给印信执照,开垦耕种,永准为业”。有主荒田,令原主开垦,官给牛、种。后又作了补充规定:“如有主荒田,原主不能开垦,地方官另行招人耕种,给予印照,永远承业,原主不得妄争”。顺治十四年,又宣布将“永远承业”改为“永为己业”。当时在南方很多地区种植双季稻,在河北有大批旱地改为水田种水稻,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明代引入中国后,到了清代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此外,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也在更多的地方推广。相关史事:玉米,原产美洲大陆。最初传入欧洲(哥伦布)。16世纪传入我国。甘薯,原产美洲大陆。最初传入欧洲和东南亚(哥伦布)。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马铃薯,原产南美洲。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欧洲直到18世纪末还将其当作观赏植物。花生,原产南美洲。15、16世纪传入我国。其实我国种植花生的历史已有四百年的历史。向日葵,原产北美洲。大约在17世纪从东南亚传入我国。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清朝垦荒执照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2、表现:(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2)大量兴修水利(3)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3、影响:相关史事:清朝以前,江南盛产稻米,养鱼业已经很发达,被誉为鱼米之乡,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清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普遍推广玉米、甘薯等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当时的湖广地区成了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致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手工业的发展:(1)传统手工业的发展:(2)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丝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二)商业的发展1.条件(1)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2)陆路和水运发达。《盛世滋生图》局部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各类商业城镇的繁荣(2)晋商、徽商等大型商帮的兴起;出现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的“票号”(二)商业的发展2.表现《盛世滋生图》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前门街市图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记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盛世滋生图》(局部)吴江县的盛泽镇湖北的汉口镇吴江县的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湖北的汉口镇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四大名镇之景德镇四大名镇之佛山镇四大名镇之汉口镇四大名镇之朱仙镇商帮名称组成人员主要商业活动特点晋商山西商人组成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徽商江南徽州府商人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贾而好儒,富甲一方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徽商鼎盛时期,“无徽不成商”开始叫遍天下。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晋商是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最有经营实力的北方晋帮集团。晋商真正崛起于明代,至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已发展到鼎盛。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晋商祁县乔氏从清光绪至民国初,是乔家的极盛时期。商业金融双管齐下,当时乔家的商业字号有200多处,流动资金就有白银700万-1000万两,再加上各地房产,乔家的资产相当于现在的八、九十个亿。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8724.8平方米,由6幢大院19个小院共313间房屋组成。从高处俯瞰,整体为双喜字型布局,城堡式建筑。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国力增强,社会安定。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三、人口的增长1、原因:2、表现:3、影响:乾隆末年人口3亿,占世界人口1∕3。消极:人地矛盾突出;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积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康熙时期国库充盈清初,统治者注重发展农业和工商业,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家的财政收入逐年增加。康熙时期,朝廷每年的财政收入约3000万两白银,最高的年份达到4736万两。财政收入增多,国力大为增强,为国家的安定提供了财政上的保证。知识拓展:雍正帝康熙帝乾隆帝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清朝的经济逐步恢复与发展。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乾盛世”。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意义:有利于社会稳定;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原因: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商业:商业发达人口的增长原因:清前期统治者采取的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兴修水利;粮食产量提高带来的问题:人地矛盾突出;社会压力增大1.阅读下表并回答问题。年代耕地面积(顷)1661年(顺治十八年)5493576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60784301724年(雍正二年)6873914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74144951661年到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课后活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垦清朝前期国家统一、国力增强,社会安定;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广大劳动人民辛勤劳作。2.从国外引进的作物如玉米、甘薯、马铃薯,在清朝时得以普遍种植。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一下,这些作物的种植与清前期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课后活动: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到了清代得到大面积的推广。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压力,促进了清朝人口的增长。1.明末以来,造成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B、连年混战C、国力强盛D、社会安定2.如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A.出现了农村集市B.坊市分置C.边境贸易繁荣D.商业市镇兴盛D3.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B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