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网()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精品资料网()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沈阳工程学院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06-2020年)沈阳工程学院作为一所新建的本科院校,要办成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这样的大学,是学校发展的大计。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确保学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开放式的竞争中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内在统一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一、战略思想战略思想是战略规划的灵魂,它系统概括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指导思想及办学定位。(一)办学理念一所新建的本科院校确立什么样的办学理念,是关系到把学校办成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这样的大学的理性思考。办学理念是对学校办学思路与过程的概括,对学校理想的目标追求和办学行为的价值判断与理性认识,是办学思想的精髓。它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思路、发展战略以及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沈阳工程学院的前身——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积累了宝贵的办学经验,积淀了良好的校风、学风与教风,形成了富有时代特征的办学特色。我们认真总结50多年的办学历史与经验,根据学校的办学传统与特色,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概括为“依托行业、面向市场、工程教育、职业取向、打造品牌、人民满意。”学校办学要紧密依托电力行业、铁路行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按照市场机制配置教育资源,主动全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举办工程教育,培养具有较强的人文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创造世界的未来,主动全面服务社会做出贡献;人才培养以职业取向为主;办学要有创品牌意识,创学校的品牌、创专业的品牌、创学生的品牌和教师的品牌,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向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认同,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二)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指导思想是落实办学理念,指导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具体方针。根据上述对办学理念内涵的阐释,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托行业,面向市场,依法办学,民主建校,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服务社会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和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内在统一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于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把学校建成国内一流(示范性)的多科性、开放式、应用型大学。(三)校风与校训校风与校训是学校精神最集中的体现。校风是学校全体师生形成比较稳定和突出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校训是用以“训诫”“训导”和“指导”师生思想行为的准则。我校作为一所合并组建不久的院校,要在总结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办学实践中,结合时代精神,逐渐形成校风、校训。(四)管理理念我校的管理理念是:“小机关、大教育,过程打造、精干高效”。管理即服务,学校的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育人为宗旨。小机关、大教育,体现学校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人本化”管理,“人性化”服务;过程打造,体现在管理服务中,要注重工作过程,打造过程精品,崇尚细节决定成败;精干高效,体现学校的管理机构要精简,管理人员高素质,运行高效益。(五)办学定位学校的定位是学校办学方式与角色的理想选择。新建本科院校能否准确定位,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方向,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能否办出特色。办学定位也是举办、管理和经营学校的前提和基础,是多种教育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沈阳工程学院的定位就是在社会组织系统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确立自己的地位。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需要,依据我国高等教育的走向以及布局与政策,依据自身发展历史和现有办学条件,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战略机遇,对学校的发展定位是:办学类型:以工程教育为主的多科性、开放式、应用型学校。办学层次: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体,本科教育、高职教育共同发展,适时举办研究生教育。办学形式:以全日制教育为主体,多种形式的非全日制教育与国际合作教育持续发展。办学功能: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主要任务,积极开展科技开发与创新,引领、服务行业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面向:立足辽宁、面向东北、辐射全国,服务于电力行业、铁路行业、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学科专业:以工为主,经管文法协调发展,重点建设和发展能源动力类、电气工程类,以及具有工程背景的现代管理与服务类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强的人文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工程技术人才,具有工程背景的现代管理人才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服务人才。发展规模:总体规模为全日制在校生15000人,2010年达到12000人。二、战略目标经过若干年的奋斗,使学校形成“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体,本科教育、高职教育共同发展;以全日制教育为主体,多种形式的非全日制教育和国际合作教育持续发展;以工为主,强化特色,经管文法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把学校办成具有科学的办学理念、先进的管理与服务、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优质人才,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效益显著,国内一流(示范性)的多科性、开放式、应用型大学。总体发展规模为全日制在校生15000人;到2010年达到12000人,其中本科生5000人,高职生4000人,独立学院2000人,国际学院1000人;继续教育(学历教育)4000人,各类培训每年达8000人次。为了实现上述总体发展目标,需要分“三步走”。第一步,2006~2010年,优化资源配置,注重内涵发展。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将学科基础较好的长线专业办好本科教育(二本),培养高质量的专门人才;吸纳社会资金,采取股份合作的体制和民营办学机制,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和专业,组建独立学院(三本);借鉴发达国家办学经验,引进境外资本,举办国际合作教育项目与机构(筹建国际学院),培养国际化人才;高等职业教育要把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办好、办精,同时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走连锁办学的道路;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开发培训市场,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做出贡献。初步形成多种形式、多样化和开放式的办学格局。第二步,2011~2015年,适度稳定规模,提高办学实力。坚持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科技开发与创新为支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立足点,以文化建设与创新为灵魂,以制度建设与创新为保障,在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方面有所突破,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第三步,2016~2020年,培育品牌,形成特色。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稳步增强,衡量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水平的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同类院校一流水平,把学校建成国内一流(示范性)的多科性、开放式、应用型大学。为了实现上述总体发展目标,必须达到“三个显著提高”。一是教师队伍结构和整体实力要有显著提高。力争使我校专任教师的博士比超过30%,省级学科带头人达到20人以上,造就8~10个优秀学术群体和创新团队。二是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设施的数量和质量要有显著提高。通过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加大实验室和教学科研基地建设,力争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万元。三是科技创新能力要有显著提高。形成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一体化的机制与体制,建立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对经济发展具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创新型产业,不断提高服务社会水平。三、战略方针为了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以工程教育为主,依托行业办学,利用社会资源办学”的战略方针。(一)科学发展的发展方针发展是学校的第一要务,发展对新建本科院校尤为重要。只有发展了,才能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克服和解决学校前进中的困难,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保持学校的稳定。从现在开始,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最佳战略机遇期,而且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和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又给学校发展带来了历史的机遇,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不但在办学规模和办学格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且要在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水平和服务社会水平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跨越式发展中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内在统一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以工程教育为主的发展方针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确立,迫切需求大批应用型的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加强和发展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我校是一所新建的本科院校,在办学类型上定位为:“以工程教育为主的多科性、开放式、应用型大学”,这适应了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和电力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也基本符合我校的基础办学实力,因此走以工程教育为主的发展道路,是我校在发展道路上的战略选择,也是我校办学的主要任务和功能。(三)依托行业办学的发展方针面向区域经济与行业经济举办工程教育,为电力行业、铁路行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培养应用性人才,这是我校办学特色之所在,因此,必须坚持依托行业办学的发展方针。在人才培养方面,专业要对应人才需求的行业链,充分利用行业资源,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达到互惠双赢;在科技创新与服务方面,要坚持“以应用为主导,以创新为优势,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基本方针,面向行业经济,为中小企业服务,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提高服务社会的水平,引?煨幸导际醴⒄埂R劳行幸蛋煅Р坏?(四)利用社会资源办学的发展方针经费短缺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难题,而对我校则是更大的难题,在今后一段时间资金短缺将制约学校的发展。面对这种形势,必须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的发展道路,要有经营的战略,进行资本运作,谋求学校的发展。一是利用境外资本组建国际学院,培养复合型、开放型的国际人才;二是利用国内社会资金,以股份制等形式举办独立学院;三是积极进行自筹资金的资本运作,积极进行科研收入、培训收入、经营与服务收入、政府和行业的专项投入、争取社会捐赠等方面的运作。四、战略举措(一)人才强校战略人才强校战略的核心是通过完善内部学术与人才管理机制,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成长机制,把高校培育人才和用好人才作为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以建立优秀学术群体和创新团队为重点,通过机制创新,实现人才强校的目的。一是引进、培养与使用并重,完善竞争与激励机制,打造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富有活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通过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多渠道、多形式引进急需学科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引进企事业界高端人才;引进归国留学人员。采取多种形式重点培养教学、科研岗位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选派优秀教师出国学习,到国内著名大学做访问学者和到企业挂职锻炼,带动学校教师素质整体提高。创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加大用人制度改革力度,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学术环境、人文环境和政策环境。二是以提高开拓能力和管理水平为核心,以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为宗旨,加快建设一支能力强、素质高、团结协作,掌握并能运用现代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型管理队伍。合理配置管理岗位,按照“选贤任能、能上能下”的原则公开聘任管理人员,建立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益。三是以加强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为目标,建设一支政治合格、能力过硬、素质优良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二)创新战略创新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一所新建的本科院校,更要顺应发展的趋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创新理念为导向,确立新型的教育价值观念,改革和完善创新体制和机制,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人人能创新、时时能创新、事事能创新的氛围。一是加强科技创新。要以科技平台建设为载体,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和科技人才梯队的培养。结合学校科研能力的实际,以面向行业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为重点,提高科研人员的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切实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格局。二是加强制度创新。通过建立校务委员会履行行政权力、建立学术委员会履行学术权力,建立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