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胸部正位摄影技术与质量控制2应用解剖胸部是以胸廓为支架肺胸膜纵隔(心脏大血管食管气管)横膈等胸廓上界前方:颈静脉切迹后方:C7棘突下界横膈3应用解剖4应用解剖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中点5摄影注意事项摄影体位:1、一般采用站立位。尤其是要求怀疑气胸或者需要观察气液平面。特殊情况,可采用半坐位或卧位。2、常规采用后前位,心脏加摄左右斜位,特殊情况可用前后位、前弓位摄影距离:延长焦-片距(胸部150-180cm,心脏180-200cm)中心线入射点:胸部、心脏。屏气:根据不同的检查部位,采取合适的屏气动作肺部摄影时采取吸气后屏气曝光心脏摄影时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婴幼儿摄影时,吸气末瞬时曝光床旁胸片6★胸部后前位(立位)--胸部常规摄影体位:受检者面向摄片架站立,双足分开,胸前部紧贴摄片架,双手内旋,手背放于两侧髂骨上,两肩放平,两侧上臂尽量内转。胸部正中矢状面垂直摄片架中线并重合。照射野上缘包括肩峰,下缘包括肋膈角。中心线:对准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中点(T6水平),垂直探测器入射。深吸气后屏气曝光。摄影距离(源—像距即SID):180cm照片显示:胸部正位影像。两侧胸廓、肺野、肋膈角都能清晰显示。心脏正位:①摄影距离:200cm②中心线:剑突③平静呼吸下屏气胸部后前位(立位)摄影焦点选择:大焦点7胸部仰卧前后位摄影摄片目的:检查病重不能站立的成人及幼儿患者,也适用于床边摄影。摄影体位:影像接收器(imagereceptor,IR)置于摄影台/病床上,患者卧位,背部靠紧IR,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IR中线,头稍后仰,两肘弯曲,手背放于髋部,两肩尽量内转,锁骨放平,IR上缘超出两肩约平下颌。幼儿双臂拉向上举。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与IR垂直。屏气方式:深吸气后屏气曝光。照片显示:同站立前后位片,但膈肌位置较高。8胸部半坐前后位摄影摄片目的:检查病重不能站立的患者及床边摄影。为有胸腔积液患者特殊体位摄影体位:患者取半坐位,IR放于背后,使背部紧靠IR,手背放于髋部,两肘弯曲,将肩胛骨拉向外方,IR上缘包括肩部。(图3~219)中心线:根据半坐位姿势,倾斜相应对的角度,使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与IR垂直。屏气方式:深吸气后屏气曝光。照片显示:同站立前后位片,但膈肌位置较高。液面显示高度高于垂直位时。9胸部半坐前后位摄影有图有真相10胸部正位摄影如患者因某些不可抗拒因素(比如外伤、术后、引流置管、关节强直等)无法配合上述体位,可使患者双臂抱住胸片架,同时内转靠近影像接收器(imagereceptor,IR),也能得到同样效果女性患者的发辫可放于IR后侧或者扎在头上,以免影响诊断如何成为胸片高手?利用“阳极效应”,X线球管阳极端对准头端,X线球管阴极端对准足端检查前尽可能让病人去除胸部成像范围的体表异物(比如项链、药膏、文胸、胸针等),重症监护、病情危急等特殊情况下心电监护电极、引流管等物品例外。在进行高千伏摄影胸部正位时(管电压在120Kv以上),需配合使用高栅比(比如12:1)滤线栅用以提高X线照片对比度以及注意更换滤过板(3mm铝换成0.3mm铜)用以提高对长波X线的吸收,加强对病人的防护对细节更加讲究!11标准影像显示(1)肺门阴影结构可辨(2)锁骨、乳房、左心影内可分辨出肺纹理(3)肺尖充分显示(4)肩胛骨投影于肺野之外(5)两侧胸锁关节对称(6)膈肌包括完全,且边缘锐利(7)心脏、纵隔边缘清晰锐利12胸部正位摄影示例正位胸片棒棒哒!13正位胸片常规摄片质量控制标准(一)一级片标准1.摄片体位正确:(1)胸部投照在胶片两侧正中,应包括两侧肋骨外缘、两侧肋膈角、肺尖上软组织;(2)肩胛骨应投照于肺野之外,两侧锁骨平行对称:(3)肩部软组织影上留3~5cm;(4)投照影像无失真变形。2.影像密度适当:(1)基础灰雾密度值:D≤0.25;(2)诊断区域的密度值:D=0.25~2.0;(3)空曝射区密度值:D2.4。3.影像层次分明:(1)能清晰分辨肺野、纵膈、胸壁与软组织的层次;(2)第1~4胸椎及心影后肋骨应隐约显示。4.无技术操作缺陷:(1)铅字号码整齐排列于胸片右上角,不能与被检组织阴影重叠;(2)无体外伪影:14正位胸片常规摄片质量控制标准(二)二级片标准按一级片标准,其中有一项不符合要求,但基本不影响诊断,总体观察分析不够一级片标准者。(三)三级片标准按一级片标准,其中有两项不符合要求,但基本不影响诊断,总体分析不够一级片标准者。(四)废片标准不符合前述各项要求,无法作出放射诊断者。本标准来源于放射诊断质量控制标准(2000~2002)上海市放射诊断质控中心15大家来找“茬”16大家来找“茬”17大家来找“茬”18放射质控新进展19放射质控新进展20胸部后前位影像质量的综合评价为什么要综合评价?1、单纯的物理学评价在日常临床上难以坚持2、物理学评价缺乏影像评价的目的性,难以与主观评价相统一3、最终的影像诊断还是要靠医生的视觉主观判断21胸部后前位影像质量的综合评价什么是综合评价?欧共体(CEC)在1995年发布“放射诊断影像的质量标准”文件综合评价:以诊断学要求为依据以物理参数为客观评价手段以满足诊断学要求所需的摄影技术条件为保证同时充分考虑减少辐射剂量敲黑板划重点!易被忽视22胸部后前位影像质量的综合评价(一)诊断学要求标准肺野的评价重点是对血管(肺纹理)向肺野外带末梢连续性追踪的评价纵隔部的评价重点是对低密度区、低对比度影像分辨力的评价23胸部后前位影像质量的综合评价(二)体位显示要求标准心脏、纵隔边缘清晰锐利肺门结构可辨锁骨下密度易于肺纹理的追踪乳房阴影内可追踪到肺纹理左心影内可分辨出肺纹理可显示纵隔阴影肩胛骨投影于肺野之外两侧胸锁关节对称膈肌包括完全,且锐利24(三)成像技术标准摄影装置:带有静止或活动滤线栅的立位摄影架标称焦点值:≤1.3总滤过:≥3.0mmAl当量滤线栅:栅比12:1栅密度40线/cm屏/片系统相对感度400FFD(焦-片距):180cm摄影管电压:125Kv自动曝光控制(AEC):选择三野电离室曝光时间:<20ms防护屏蔽:标准防护胸部后前位影像质量的综合评价25(四)受检者剂量标准胸部后前位影像质量的综合评价成年人标准体型受检者的体表入射剂量≤0.3mGy易被忽视26参考文献1.数字X线摄影检查技术专家共识(2016年7月第50卷第7期)2.放射诊断质量控制标准(2000-2002)上海放射诊断质控中心3.《X线摄影学》孟代英主编山东省卫生厅1984年出版4.《医用影像设备(CT/MR/DSA)成像原理与临床应用》石明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版5.《2017年放射医学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6.《医学影象检查技术》孙存杰周学军主编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版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