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断层解剖矢状面:将身体分为左右两部的纵切面冠状面:将身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纵切面横断面: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的纵切面颅脑CT检查方法颅脑CT检查一般用横断面,扫描基线为眦耳线(眼外眦与外耳道中心的连线)或上眶耳线(眦耳线向后倾20°角),层厚8~10mm,连续8~10个层面。颅脑常规行横断面扫描,根据病变部位辅以冠状或矢状面,一般中线结构(三脑室、脑干、四脑室)、后颅窝病变辅以矢状面;颅底、桥小脑角及天幕附近病变辅以冠状面。垂体及鞍区结构病变需冠状及矢状面扫描。一般横断面层厚8~10mm,间隔1~2mm;矢状及冠状面层厚4~5mm,垂体微腺瘤或微小听神经瘤需采用薄层扫描,层厚小于等于3mm。颅脑MRI检查方法横状断层解剖1.半卵圆中心层面本断层恰经胼胝体上方,可见大脑半球的髓质形成半卵圆中心,半卵圆中心的纤维主要为有髓纤维,故在MRIT1加权图像上成高信号,在CT图像上成低密度。半卵圆中心顶下沟顶枕沟中央沟关键结构:中央沟,顶枕沟,顶下沟,半卵圆中心。顶下沟起自扣带回,止于胼胝体压部后方,在半数以上的中国人此沟纵行,故在横断面上可以显示。CT半卵圆中心中央沟半卵圆中心顶枕沟MRI1.2胼胝体干层面胼胝体干出现于断面的中央。其前部纤维伸向额叶,称额钳;后部纤维弯入枕叶,称枕钳。其前角向前伸入额叶,外侧可见尾状核;后角较长,突向枕叶。大脑半球内侧面胼胝体以后的部分由前至后依次为扣带回峡、顶枕沟、楔叶、矩状沟和舌回。大脑半球外侧面最突出的变化是出现了外侧沟后支,它均与侧脑室同时出现,有的还高于侧脑室。因此,侧脑室首次出现层面是识别外侧沟后支的标志,而后者又是识别缘上回和角回的标志。203122293426161621CTMRI1.3胼胝体压部层面侧脑室的前角位于胼胝体膝、尾状核头和透明隔之间。侧脑室的三角区出现,其前内方可见海马伞。屏状核为一薄层灰质,在岛叶与壳之间,分开外囊与最外囊。内囊呈“”形,其前肢居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后肢位于豆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前、后肢的交会处为内囊膝。在断面上辨认矩状沟较困难,禽距为矩状沟在侧脑室三角区后内侧壁上形成的隆起,易于辨认,是识别矩状沟的标志。胼胝体膝尾状核透明隔侧脑室三角区屏状核,最外囊禽距矩状沟CT侧脑室三角区胼胝体压部MRI尾状核头内囊前肢内囊膝部1.4松果体层面第三脑室居两侧背侧丘脑之间,其后方为松果体和大脑大静脉池。此断层是显示基底核区(纹状体-含尾状核和豆状核-壳核和苍白球,屏状核及杏仁核)的最佳断层,壳和尾状核头接近,形如振翼,苍白球居其内侧。于此断面上,可见额盖和顶盖,自前向后表现为三部:前部为额下回后部(Broca区),为运动型语言中枢;中部为中央前、后回,分别为躯体运动中枢和躯体感觉中枢;后部为缘上回,为听感觉性语言中枢。缘上回后方是角回,为视感觉性语言中枢,故此断层及其上、下断层为大脑皮质功能区较为集中的部位。第三脑室苍白球壳核海马上丘海马旁回屏状核额下回外侧沟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外侧沟缘上回角回侧脑室前角呈逆八字形,脑室前角旁为尾状核头部,中央部有豆状核(壳部及苍白球),视丘、内囊、外囊及脑岛。此层面是脑出血、脑梗死的好发区域。16岁以后,松果体开始钙化,称脑砂或松果体石,这在CT图像上呈高密度影。颅内结构除松果体钙化外,还有缰连合、脉络丛、大脑镰、小脑幕、床突岩骨韧带、苍白球、尾状核、齿状核和脑动脉壁等。14CT松果体第三脑室1.5上丘层面前连合是本断面上最为特征性的结构,居尾状核头的后方和穹窿柱的前方,整个形状恰似自行车的扶把。在整体上,前连合呈“H”型。中脑呈“V”形居小脑蚓部前方,两侧为海马旁回和钩。在横断面上,通常分中脑为4部分,从前至后依次为:大脑脚底、黑质、中脑被盖(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红核和网状结构)和顶盖。大脑脚底呈高信号,中脑水管呈低信号居中脑断面的后份中线上。上丘与小脑之间为四叠体池,中脑的外侧是环池。前连合红核大脑脚黑质四叠体池外侧膝状体钩MRI海马旁回四叠体池中脑导水管1.6鞍上池平面CT像六角形鞍上池:CT扫描层面较高或头偏前倾时出现。五角形鞍上池:头呈后伸位时可出现。四角形鞍上池:扫描层面较高,环池不显影时出现。鞍上池居碟鞍上方,是交叉池、脚间池和桥池在轴位扫描时的共同显影。此断面以出现乳头体和鞍上池为主要特征。此断面上鞍上池表现为六角形,前方有大脑纵裂池,内有大脑前动脉;前外侧为外侧窝池,内有大脑中动脉;后外侧有环池,内有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和滑车神经;后方为脚间池,内有动眼神经。乳头体在断面上表现为一对椭圆形结构,居中脑前方,靠近脚间窝,海马发出的穹窿止于其内的乳头体核,乳头体是海马环路中的重要结构,主要参与记忆与情绪等活动。颅底内侧面的颅前、中、后窝在此断层较为明显。大脑纵裂池脚间池外侧窝池环池小脑上动脉大脑中动脉乳头体和黑质侧脑室下脚和杏仁体于本断面上,鞍上池表现为五角形,由大脑纵裂池、外侧窝池、交叉池和桥池组成。杏仁体在钩的深面,居侧脑室下脚的前方,三者之间的恒定关系可作为杏仁体在横断面上的识别标志。在横断面上,杏仁体的形态变化很大,有梯形,椭圆形,三角形和不规则形等多种。第四脑室居脑桥与小脑之间,呈五角形,其后外侧可见齿状核。大脑纵裂池外侧窝池桥池侧脑室下脚钩第四脑室脑桥蚓垂齿状核漏斗鞍上池为蝶鞍上方的星状低密度区,多呈六角星形,当后界为桥脑时,则呈五角星形。脑桥鞍上池1.7第四脑室层面在横断层中,大致可将第四脑室分为上、中、下三部。第四脑室的上部横断面大致呈五角形,前方为脑桥,后外侧为小脑上脚和齿状核;中部横断面,主要呈五角形,亦有呈三角形或新月形者,于CT图像上常表现为凹面朝后的新月形或马蹄形的低密度区;下部横断面常显著呈菱形或三角形,其前方为延髓,后方为小脑扁桃体。鞍上平面CT像:前方为大脑额叶,双侧为颞叶,中央部为鞍上池,侧为颞叶海马,小脑位于后颅凹,第四脑室居脑桥与小脑之间五角形。马蹄状,其后外侧可见齿状核。大脑纵裂池外侧窝池桥池侧脑室下脚钩第四脑室脑桥蚓垂齿状核第四脑室鞍上池第四脑室呈马蹄形CT垂体柄垂体此断面第四脑室呈三角形。此断面最大的特征是出现垂体及其两侧的海绵窦。垂体居碟鞍的中心,其前方可见蝶窦,后方可见垂体柄和鞍背,两侧为海绵窦,后外侧壁三叉神经腔出现,内容纳大致呈三角形的三叉神经节。海绵窦蝶窦鞍背三叉神经节第四脑室由于骨质伪影太重,CT对脑干、小脑和颅底结构的观察受到很大限制,颅底附近的小肿瘤,CT常不能发现。颅底平面CT像即蝶鞍层面,多因颅骨复杂而引起伪影,中央为蝶鞍,左右侧为锥体前部及双侧颞叶下部,后方为桥脑及小脑。矢状断层解剖正中矢状面胼胝体居脑部中份,胼胝体与穹窿之间是透明隔,胼胝体的最下方为前连合和终板,它们构成第三脑室前壁。正中矢状面是显示垂体的理想层面。垂体胼胝体膝前连合终板松果体正中矢状面正中矢状面:扣带沟缘支是识别中央旁小叶的标志。中央沟恰位于扣带沟缘支的前方,以此确定中央前、后回和额、顶叶分界。第四脑室呈尖向后的三角形。内囊膝层面扣带沟已不连续,依其中央旁沟和扣带沟缘支可确认;两沟之间为中央旁小叶,中央沟位于扣带沟缘支的前方。顶枕沟深而易见。尾状核、壳与背侧丘脑之间的白质是内囊膝,向前突入尾状核头与壳之间的白质为内囊前肢,丘脑下方的白质为内囊后肢。扣带沟背侧丘脑红核黑质前连合侧脑室三角区直回钩关键结构:大脑沟、回,内囊,小脑幕。茎突层面大脑半球外侧沟出现;侧脑室全部消失。外侧沟后上方的脑回为缘上回,缘上回前方依此可见中央后沟、中央后回、中央沟、中央前回、中央前沟、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颞叶出现颞上、下沟及颞横、上、中、下回。围绕于颞上沟后方的脑回为角回。小脑幕下方可见小脑半球,被前下方的乙状窦和后上方的横窦环绕。缘上回额下沟中央前沟额下回中央沟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茎突颞上沟角回横窦乙状窦关键结构:大脑沟、回,小脑。中央沟是三条纵行脑沟中最深的一条沟。小脑半球的后上方为横窦,前下方是乙状窦。冠状断层解剖内囊层面红核和黑质层面豆状核由壳和苍白球组成。背侧丘脑构成第三脑室的侧壁,借“Y”形的内髓板将其分为前核群、内侧核群和外侧核群。红核位于上丘平面,在冠状断面上,它居底丘脑核和黑质的内侧。黑质在人类最发达,占据中脑全长并伸入间脑尾部。尾状核背侧丘脑苍白球壳黑质脑桥海马体内髓板红核脑干层面:MRI主要显示膨隆的脑桥基底部和脚间池,应注意不要将脚间池误认为第三脑室。胼胝体压部层面侧脑室三角区松果体松果体和四叠体层面胼胝体压部居脑部断面的中心,其上方大脑纵裂的两岸为大脑半球内侧面。松果体两侧近乎椭圆形的灰质团块为丘脑枕。侧脑室三角区出现于胼胝体压部的外上方。海马海马旁回松果体和四叠体层面侧脑室后角层面大脑镰上端含上矢状窦,下端连于小脑幕,两者呈“人”字形外观,并将脑分成三部分,即左、右大脑半球和小脑。半卵圆中心断层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