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学习评价的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通知》进一步规定了考试制度改革的原则,要求建立每名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因此,本节我们就语文课程在考试方面的改革以及语文档案袋评价和同学们展开对话,并提供一些案例与同学们一起分析研究和参与学习。语文课程考试改革语文课程评价强调评价方法多元化。《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针对传统评价把考试当做评价的唯一方式,强调“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我们要明确的是:传统的考试作为一种评价方法,无论其内容、形式,还是结果的处理等都需要改革。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程考试改革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考试内容方面,要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要考查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具体而言:首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命题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注意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考查。如:“小明买了一只文具盒,回家后发现太小了。于是他马上来到商店,想调换一只大一些的。接待他的还是刚才那位40多岁的女营业员。假如你是小明,你将怎样和营业员说话?把说话的内容写下来,要简明,得体。”像这样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题型,既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也是对方法、态度情感的考查,不但考查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且考查过程本身教育了学生怎样去做人做事。其次,命题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杜绝设置难题、偏题和怪题。要体现与学生生活实际问题相关联的,能体现综合应用的,需要创新思维的内容,以反映学生真正的理解状况。譬如小学阶段对于拼音的考查,会认会写,会借助拼音查字典就可以了,应避免一些难题及偏题。更要避免如“‘夜色加浓,苍穹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这里的‘明灯’是指‘星光’还是‘星星’?这里的‘苍穹’是指‘宇宙’还是‘天空’”这种没有实在意义的纯粹是文字游戏的怪题。第三,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自己的见解是培养学生个性的重要方面。因此,在命题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给学生出一些能让学生自己发表看法、能有个人情感体验的题目。比如阅读和文学作品的考查,要让学生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受到的启发。答案要求留有余地,注意考查不同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注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作文要给学生个性发挥以广阔的空间,有供学生选择的题型。(二)在考试形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如自考、试卷、辩论、课程研究与论文、制作作品、特长或任务表演、情景测验等。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2一次考试与多次考试相结合。要尊重学生考试的权利,一次考不好,可以再考,直到自己比较满意为止。我们认为学生参与多次考试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提高的过程。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非毕业、升学的考试中要鼓励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在综合应用中考查学生的发展状况。笔试与口试相结合。传统的以笔试为主的方式,无法适应考试内容日益重实践、重创新等的变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综合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是评价方法多元化的体现。综合考试与分项考试相结合。语文课程既有综合性和整体性,又有实践性与人文性。同一考试也可多样化呈现给学生不同的类型。可以单项进行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阅读、写作及综合性学习等的考查,加强综合评价。(三)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作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考试和其他评价方法一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对考试的结果应加强分析指导,为学生提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要根据考试的目的,灵活选择考试结果的处理方式,如公开反馈还是匿名反馈,完全反馈还是不完全反馈,群体参照反馈还是个体参照反馈等等。学生有权决定如何公布学习成绩,学校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权利,关注学生的处境和发展中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自信,认真思考,谨慎选择,以激励的方式对考试的结果进行反馈,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要鼓励学生以个人的发展为参照,自己和自己比较,关注自己的努力和进步情况。总之,语文课程考试作为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的一种方法,无论其内容与形式,还是结果的处理都需要改革。须要我们明确的是,语文考试改革并不等同于语文课程评价改革,而是评价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考试改革的同时,还需要和其他评价方法,如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描述和判断学生发展的状况,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真正实现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案例:语文:“四结合”记者深入到了泉州市实验小学的实验班,该校目前一至六年级共有7个实验班。3实验班的学生十分活跃,颇感意外的是,有几名学生是记者在以前的采访中就已熟识的,他们是鼎鼎有名的“小摄影家”、“小诗人”。同学们正在攀比在期末考试中的新收获,比资料,比创意,似乎这次期末考试给他们带来的兴奋冲击波还没退去。在一名同学所保留的旧卷子中,记者找到了一张他们在四年级时考过的单元测查开卷考试卷,发现考试内容令人耳目一新。这张卷子考的是阅读一篇题为“神奇的机器人”的文章,其中有这样几个问题:机器人是机器吗?为什么称机器?机器人能做哪些工作?这些工作是一个机器人做的吗?最早的机器人是什么时候、哪个国家造的?叫什么?你认为机器人能干还是人能干?为什么?你还从什么地方获取了关于那些机器人的信息?你想设计一个怎样的机器人?把你的想法简略地写下来……“你们都设计了什么样的机器人?”记者问。有人说,他设计了一个高楼清洁工机器人;有人说,他设计了一个吃垃圾的机器人,让他在大街上吃垃圾,并把垃圾转化为有用的东西……同学们说,为了在开卷考试中得高分,他们学会了多种获取资料的方法:查百科全书,上图书馆,剪报,上网,等等。这是一种没有标准答案的考试,但显而易见,这种考试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有极大的好处。据同学说,他们还有一种没有“标准试卷”的考试。一名姓黄的同学出示给记者的是一份他“主编”的卷子,这名可爱的男同学还在试卷上写下“家庭编委会编”的字样。他说:“教师常让他们出卷子互相考,以检验他们对课文的自学程度。此外,教师常采用的考试方式还有即兴演讲、朗读等。”“由你们来考试能算数吗?”记者问,他们说:“当然算数。”除了由他们来评分,还要由家长和老师来评,最后综合起来的才是该学生的成绩,这就是“四结合”,即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和老师评。———摘自《新课程与评价改革》(编入时有改动)【点评】在成绩考查中,如何正确处理考试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如何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从根本上讲是一个评价观念的问题。过去通常采用的办法是考查内容以课本内容为第一指向,考查形式以闭卷考试为唯一选择,以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为目的,以牺牲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为结果,对学生进行一次性裁决。这种做法,对一部分智力暂时滞后或因主客观原因造成考查结果与本身潜在能力发挥不相吻合的孩子来说是不公正的。因为它从根本上否定了孩子有继续进取的欲望和继续发展的可能。而我们所看到的考试,却是另外一种4情况:在考试中,考试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考试形式灵活,把促进孩子的发展作为考查的根本目的,把孩子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作为起点,对在考查中出现失误的孩子不是简单地淘汰了之,而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通过考试唤起孩子强烈的进取欲望,使孩子在考查过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潜在的智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在这里,评价不再由老师垄断,老师与学生都是平等的一员,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裁决的对象,而是学习的真正主人。他们可以充分认识自我,评价自己在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民主和谐的评价气氛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和特长得到有效张扬,创造性思维得到全面发展。阅读材料:这群孩子不怕考7日晚上,接到朋友的急电,说家里的电脑出了故障,上不了网,要求帮忙。“儿子正在答期末考试试卷,快!”朋友强调说。家里,网络,着急的父亲。这些与期末考试有什么关系?带着重重疑惑,记者直奔朋友家。朋友的儿子正在为“没米下锅”着急,一旁是急得跺脚的父亲。一眼扫过,便吃了一惊,小朋友的面前摆着一张小学语文期末考试的卷子。期末考试不是本月11日才进行吗?该不会是漏题吧?做父母的还在帮忙作弊?朋友的儿子指着几篇网上下载的资料对我说:资料不足,考试恐怕拿不了优。在我迟疑的时候,朋友一语道破天机:是开卷考。“我儿子上的是市实验小学的实验班,他们对考试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像这样的开卷考试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与我们年少时“填鸭式”教育模式下的那种“挤牙膏”般的考试相比,实验班学生的评价方式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朋友的儿子告诉记者,他们班从一年级开始使用一套“与众不同”的教材,新书带来了新“考试”,早已废除了单靠一张考卷定期末成绩的办法。除了开卷考,他们还有许多考试的方法。考试成绩评等级不评分,边学边考,考试还有趣得很呢!———摘自《新课程与评价改革》(编入时有改动)活动过程(1)结合阅读材料小组讨论新课程改革在考试内容、考试方式和对考试结果的处理方面等有哪些变化?5(2)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人谈到评价改革时认为,“评价改革实际上就是考试改革”,请谈谈你的认识。(3)小组内交流。(4)就你所在的区域,同学间互相合作分工,收集一些小学考试改革的案例材料,然后与你所理解的新课程考试要求进行对比,发现问题,并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或策略。语文档案袋评价《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提出:“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解读“评价建议”这一部分,“语文学习档案资料”这个概念值得关注,它并不只是指学生语文学习分数的成绩档案,而是所有定量与定性评价资料的集合,它与“成长记录”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其中,也包括采用档案袋评价的方式。那么,什么是档案袋评价?档案袋评定的目的和意义又是什么呢?档案袋评价是教育实践中出现的一种学业成就评定方法。概括而言,档案袋评价就是收集学生在某一科目学习过程中的作品,以学生的现实表现为判定学生学习质量的依据的评价方法。它是一种属于质性评价的新的评价方法。档案袋评价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源于美国,最初是艺术家和摄影家所使用的优秀作品的档案袋。它的最初设计,是把一些典型的作品集中起来以展示给别人。应用于对学生表现的评价,档案袋评定就是收集学生从某项任务开始到该任务结束这段时间内的典型作品,以这些作品作为依据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作为教师,必须要认识到档案袋评价的目的和意义,然后才能接受并真正实践档案袋评定。“由于档案袋是根据已知标准对学生成果的实质性证明,学生可以用这些标准来观察自己的成果,因此档案袋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促使学生向更高标准持续地提高”。档案袋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持续发展。档案袋评价的意义对教师而言,主要的变化就是可把课程、教学与评价整合起来,贯彻到日常课程中,即运用当前的课程活动达到对学生成绩评估的目的。具体说,就是提供学生的某项语文学习活动结果,如作文、读书报告、问题设计或解决方案等有关他们学习的情况,以此为评价的依据,彰显评价的意义。6对学生而言,档案袋评价的更大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这是因为档案袋评定并不是在课程实施之后给学生一个成绩、排定名次从而让学生知道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而是把学生的发展作为一个持续的过程来看待,注重学生对自己的进步作出判断。学生是自己档案袋内容的决策者,也是作品的质量和价值评价者之一,档案袋评定的价值,正是体现在允许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上。实际的问题是把什么装入档案袋?如果需要,如何使用档案袋给出学生的等级?这是一个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其实档案袋评定不同于标准化测验,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档案袋的内容可能涉及老师想要知道学生些什么,什么成果最能反映学生的表现和进步,什么资料最能反映学生在知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