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十一五”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河北省“十一五”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县域经济是指以行政区划中的县级地域(空间)为界限,以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经济主体市场竞争力为目标,立足自身实际,依据市场导向,借助产业政策、行政机制、财税手段,持续有效地聚合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县域经济已是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的重要基础。“郡县治、天下安”,治理县政历来就是安邦定国的根本之策。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期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过渡时期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新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环境,。党的十六大非常明确地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认真研究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抓住极其重要的战略机遇,迎接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重大挑战,积极制定并实施针对性强、操作性优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河北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一)取得的成就总体来说,河北对县域经济发展比较重视,尤其是近几年来,河北县域经济发展很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3年,全省县域经济国内生产总值为5069.67亿元,是1995年2.44倍,年均增长11.7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94.23元,比1995年提高了1.36倍,年均增长11.33%;县域全部财政收入为277.34亿元,为全省全部财政收入的43.73%,分别比1995年提高了2.52倍、6.28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的产值比由1995年的33.6:66.4变为21.3:78.7。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853.29元,比1995年增加了70.98%。2003年末,全省农村邮电业务总量为862442万元,县域内通公路里程为102838公里,固定电话数为8957219户,移动电话用户5579353万户;有效灌溉面积440.95万公顷,机耕面积、机播面积和机收面积分别达到79.13%、54.08%和26.77%。可以说,我省县域经济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省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很重视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方式方法,尤其是在特色产业发展上面成绩显著,以栾城县医药产业为例,2004年上半年医药产业完成产值占全县经济总量的25%,利税78.3%,上缴财政60%以上,仅神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一家骨干企业去年上缴财政就占全县财政收入近1/3。神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主导产品五福心脑康软胶囊、清开灵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在全国产销量最大,注射级无水葡萄糖、柯柯豆碱年产量居亚洲之首。辛集皮革商城经过十多年的滚动发展,到2003年底累计投资已达13亿元,占地1300亩,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皮革服装生产交易中心。此外,发展特色产业,也为加速农村工业化进程提供了稳定的基础和可靠的依托。井径的钙镁、矿区的煤炭深加工、正定的板材、灵寿的石材、无极的皮革、鹿泉的建材等,都是依托现有资源,大力发展深加工和后续产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全新工业格局。目前,矿区炭黑年生产能力已达4.27Y吨,名列全国第七位,填补国际、国内空白的改性硅铝炭黑年生产能力也已达万吨,居全国第一位。正定板材加工、家具制造企业分别达111家和360家,年生产各类板材173万立方米,家具41万套(件),产值达5.5亿元。特别是皮革制衣、现代医药、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一批现代工业企业的崛起,使县域工业化水平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我省2004年的并县,标志着促进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将由给资金、给项目逐步向给政策转移——建立激励型财政机制,调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下放经济管理权限,重心下移,能放都放,其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县一级加快发展的积极性、自觉性,实现新跨越。当然,给资金、给项目也不应断档,重点是按“多予、少取、让利、放活”的原则加大对县域经济的财税支持力度。建议省财政明年起从当年的超收收入中安排部分资金采取转移支付办法直接计算分配到县(市),对财政收入增长快、贡献大的经济强县,省政府给予奖励;同时依照《中小企业促进法》,县级以上政府都将在本级财政预算中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县域工业发展。(二)存在的问题1.传统特色产业技术含量低,生产工艺落后,知名品牌少。如正定的板材、灵寿的石材、无极的皮革等,作为县域特色传统产业,小规模、大群体的特征十分明显,多数为家庭作坊式生产模式,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低投资,低水平,低效益,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缺少品牌效益。这些问题在一些县(市)的特色产业发展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2.思想观念落后,经济行为迟钝。主要表现在:(1)政府方面,政策制定和落实缺少时间观念,实地调查缺乏,对新事物的接收存在效仿和拒绝两个极端。在财政体制、管理权限设置、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对县域管的多、统的多,限制了县域经济发展积极性和主动性(2)企业方面,竞争意识不够强烈,很多企业仍然是以稳定为根本出发点,不敢扩大规模和与其他企业的合作,缺乏风险和投资意识,所以往往停留在小规模和本地化的基础之上,没有大的进步。(3)在农村,小农意识依然存在甚至有些地区还很严重。在经济发展中因循守旧,惧怕风险,过于求稳。在政策选择上,不能及时抓住并充分利用发展机遇,更不能预见和创造机遇,致使经济发展缺乏内在活力。3.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经济体制有待健全。微观上,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尚未分离,企业领导和经营者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缺乏知识经济、能人经济、专家理财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经过改制的企业,内部机制也不够规范,制度不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不尽合理。宏观上,我省对县域经济的投入还不够高,没有形成特殊的优惠政策和基本的配套设施,如合理的投融资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人才和资金的引用等多方面关系县域经济全面发展的引导和扶持。二、河北“十一五”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一)发展原则1.可持续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协调发展原则。经济协调发展是指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既要保持国民经济的高效运转和适度增长,又要促进各区域的经济发展,使区域间的经济差异稳定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达到各区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主要是从效率与均衡的角度所考虑的既不同于区域均衡发展,也不同于非均衡发展。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下,要保证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和适度增长,就要坚持效率原则,适时、适度倾斜与重点发展相结合,要缩小区域间经济差异,达到各区域共同发展,就要坚持公平原则,二者不可偏颇。我省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也应坚持这一原则,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提倡效率是为了促进公平,而实现公平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效率。从长远利益来看,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经济协调发展有四个鲜明的特点,首先强调效率与公平兼顾,其次强调适度倾斜与重点发展,第三强调优势互主,第四强调共同发展。3.动态原则。县域经济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我们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同时,尤其是政府在作出对发展县域经济的政策和措施时,应该坚持动态原则,用长远的眼光来对待事物的地发展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县域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及设备的变化都将影响到县域经济政策的制定以及发展模式、发展方向的转变。4.开放性原则。县域经济不仅仅是个行政区域的概念,而是以县为基础不受行政区域约束,加强与周边地区、发达地区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概念。发展县域经济只有坚持开放性原则,才能解放思想,发明创新,并不断与国内、国外其他地区的企业交流合作,对于招商引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从而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所以在政府制定各种政策和企业作出各种决策的同时一定要用发展、开放、相互联系的观点来看问题,来解决问题。5.层次性原则。县域经济的发展是个相对的概念,从高一个层面讲,县域经济是全市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下一个层面讲,县域经济包括对县域内经济布局乃至乡镇经济活动的统筹谋划。发展县域经济要分清层次,下一级要为上一级服务,并提供可靠的信息,同时听从上级的安排指挥,以便达到上下一致,政策统一传达、落实,提高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和执行效率。各层次有其自身的特点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不可越权,也不可无所作为。合理分清各级职权和责任,对于宏观调控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二)战略方向1.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我省传统的特色产业还存在很大的潜能,需要作进一步优化以达到更好的经济效果。特色产业的核心在于特色二字,其基本要素有四点:一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二是突出优势,扬长避短,扶优壮强;三是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及方向,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强的发展潜力;四是具有宏观、微观不同层面,有利于且能够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它是立足区域综合优势成长起来的、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独特竞争潜力的经济体系。把握住这几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特色产业的发展。第一,要科学确定特色产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认真搞科学论证,慎重做出选择,严格按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办事,避免追风赶浪,盲目发展,一哄而上。针对我省不同县市的发展历史和区位特点、不同的资源条件和文化传统,形成自己的特色。并把这种特色转化为现实的成产力。,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也要注意对市场的观察研究,分析哪些产业、产品有竞争力,那些不能取得竞争优势,哪些产业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变化,哪些难以适应等。第二,要充分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特别是欠发达农区,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可能比较陌生,没有发展经验,缺乏发展信心。政府应通过政策的引导和物力的支持,增植典型,使之产生引人注目的效果,让农民群众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激励下,焕发出投入、经营的激情。同时要搞好广泛宣传教育,使典型的成功经验得到普遍的传播和认同。第三,创造新的特色产业,着眼点在第三产业。目前我省的特色产业主要依靠其自身的自然资源和历史作用,以传统工业加工为主要特色。由于企业规模和市场需求的差距,这些特色产业固然还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但面对现代化市场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开放度越来越大,科技含量在竞争中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所以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的第三产业应是我们加大创新力度以赢得市场的关键。如信息咨询、传播、中介服务及物流运输等产业都可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参与市场竞争。2.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我省虽然在地理位置上属于东部沿海地区,但由于比邻京津,曾一度只处于为京津服务的次要地位,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受到影响。招商引资是适应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竞争的迫切需要,又是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的有效途径,我省经济要想追赶先进,得到跨越式发展,这条路是必不可缺的。尤其是对于发展县域经济更有利于增加企业投资,减少成本,扩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首先,要明确目标,把加大招商引资的任务落到实处。根据个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目标任务以激励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责任制,责任落实到具体的经济主体。其次,优化投资环境。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地和投资行业时,投资环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包括区位优势、社会风气、服务环境、治安状况、市场秩序等诸多因素。此外,投资者更为关注的还有政府及各部门所创造的管理和服务环境。服务环境主要是指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依法行政水平和办事行为的规范程度,这是关系域外客商来与走、去与留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优化投资环境,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政策调整,以吸引外来资金和技术以及先进管理经验的进入。第三,提升企业提升企业家素质。外地客商到一个地方投资,最先关注的是合作企业家的胸怀胆识、经营管理水平和创新发展能力等最基本的素质。因为人家把巨资交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