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西湖风景名胜区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论述西湖风景名胜区规划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心,分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区;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景区内群山高度都不超过400米,环布在西湖的南、西、北三面,其中的吴山和宝石山象两只手臂,一南一北,伸向市区,构成优美的杭城空间轮廓线。景区总面积达49平方公里,其中湖面6.5平方公里,以湖为主体,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由大量乔灌木组成疏落有致、大小不同的空间;以植物造景为主,辅以亭、台、楼、阁、廊、榭、桥、汀。西湖傍杭州而盛,杭州因西湖而名。“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是杭州”。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的重要旅游区、全国文明景区、国家首批5A级景区,风景别致、异常优美。西湖是杭州政府保护的重要旅游景点,被誉为是杭州的根与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与自然的融合程度也越来越低,风景名胜区的占用或者部分区域污染程度也随之增加,对于西湖的整治工作一直从未间断过,近几年来,政府对西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面开展了综合保护工程,使这块历史文化悠久的景区保护更加完备。杭州的西湖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天然湖泊。1000多年以来,人们在西湖创造了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历史遗迹,以及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还有很多的诗歌和其他文化遗迹。西湖一直是中国传统景观,甚至是其他亚洲国家景观的理想模式。由于西湖,杭州被称为人间“天堂”。西湖是城外的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湖区与比邻的城区紧密的连在一起。有机的与城市结合,在风景区,除了能享受简单的漫步,还有很多商业区,满足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的多种需求。西湖不仅独擅山水秀丽之美,林壑幽深之胜,且更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把自然、人文、历史、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西湖四周,古迹遍布,文物荟萃,60多处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0多座博物馆(纪念馆)熠熠生辉,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游览胜地。俗话说,杭州西湖有十景,旧十景:苏堤春晓、曲院荷风、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落照、两峰插云、南屏晚钟、西湖三塔。这十景各擅其长,组合在一起代表了古代西湖景观的精华,主要分布在西湖内湖地区和湖区中心。老十景或可称谓为内环景色。三潭映月位于湖中。新十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这十景基本分布在靠近西湖的周围群山之中,以山景为主,景点面积较广,视野开阔。仅阮墩环碧是西湖中的小岛景色。新十景或可称谓为中环景色。2007年再一次评十景,评出的十景为:灵隐禅踪、六和听涛、杨堤景行、万松书缘、岳墓栖霞、梅坞春早、湖滨晴雨、北街梦寻、三台云水、钱祠表忠。1.规划独到之处东部地区是西湖和城市之间的地区,原先由一系列湖岸线性公园组成,平均宽度只有30米。在旅游旺季,四米宽的人行道很拥挤,人们簇拥着走动。一条繁忙街道分割了城市的商业中心区和湖岸区。政府决定把这个街道放在地下,原来的街道变成了一个宽阔人行道的一部分。这样,城市和西湖的结合更为整体。此外,为了更快的改造,政府带头从湖岸旁边搬离了。空出来的过度地带提供了很多景观设施。也新建了许多景观,包括音乐喷泉,广场,水景,花架,长椅和墙壁,雕塑,户外露台咖啡喝茶馆使这个地区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活空间”。在东南部本来有四个城市湖边公园,以及一些封闭的机关用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政府部门决定,(1)通过一些机构的搬迁,将用地改造成绿地,把四个公园改成一个;(2)建立一个持续的湖滨走廊;(3)扩大和开放湖泊的视觉通道,加紧城市和湖泊之间的联系;(4)就地重建一些著名的历史建筑,增加新的文化和商业建筑,如博物馆,画廊,餐厅等。北部背山面水。湖泊和城市间有一条狭窄的路充当着联系的通道。为了转变成一个更舒适的城市湖滨区开放空间,在规划中采取了一下措施,重新排列植被,打开视觉范围,修一些滨水平台,拓宽了人行道和路面,加强休息设施。在山脚下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拆除非法或低质量的建筑,建立视觉通道,山——湖泊——行人通道,从而改善真个景区的旅游体系。西湖是城外的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湖区与比邻的城区紧密的连在一起。有机的与城市结合,在风景区,除了能享受简单的漫步,还有很多商业区,满足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的多种需求。西湖周边尽可能将一些建筑设施搬离,尽量形成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绿地系统;此外,免费开放大部分公园,同时连接沿湖岸设置的行人系统。西湖风景区景点有很多,滨水空间形态多样,比如有滨水公园、露天茶座、休闲广场等这些多样的滨水空间为市民提供了很好的方式心情的场所。作为一个以旅游为主的景区,西湖的亲水设施的建造相对比较完善。环湖岸线有可以玩水的亲水木平台、入台阶等,兼具划分水面空间与休闲功能的桥和水廊,可以赏景和休闲的临水水榭、服务性建筑等。2、不足之处2.1景区交通目前风景区承担了部分城市交通功能,过多的交通在风景名胜区内穿行,给风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很大压力。规划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合理组织风景区内的交通网络,开发适合风景区的绿色环保交通工具,控制进入风景区的机动车辆,以截留自备旅游车辆直接进入风景核心区域和景点为目的,设立与公交换乘系统相联接的停车场,使自驾车旅游者换乘公交车辆进入景区。2.2景区游览分布不均衡目前西湖风景名胜区仍有大量景源处于湮没之中,造成游览活动发展不均衡。一方面是大量游客集中在几个主要景点中,使这些景点在节假日甚至平时都处于超负荷接待状态,严重影响赏景审美,并损害了景区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是价值较高的西湖山区风景资源尚未挖掘利用,不能合理有效地疏散游客,使游人在本风景区游览时间过短,影响了对景区的全面了解。3.发展方向3.1加强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整体保护。按申报世界遗产的要求确定风景区的保护与建设标准,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为规划的总原则,把保护和保持风景资源的真实性、可读性、完整性与可持续性作为确定规划布局、游人规模、服务设施规模、管理模式的先决条件和基本出发点,要保护好水体、山峦、溪泉、动植物等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历史内涵等人文景观,强调风景区内风景资源和环境的整体及综合保护,使风景名胜资源永世传承。3.2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努力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规划充分利用丰富的植物资源优势,发挥植物景观的特点和生态效益,并努力提高绿化、美化和净化水平,做到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叶多彩、冬枝可爱,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植物景观,使西湖山环水抱,林绕花环。3.3积极充实传统文化和科学技术内容。严格保护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的文物古迹,在保护的前提下,积极、不断地在景区内充实新的文化和科学技术内容,丰富西湖的文化内涵。结合环境条件和历史特点,创建博物馆、艺术馆、生态课堂,使游人通过游览进一步了解历史,认识自然,增长科学知识,促进艺术修养,在丰富西湖的游览内容的同时,使西湖灿烂的文化艺术随历史而发展传承。3.4充分体现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性。既要保持传统,充分反映传统东方文化的艺术特点,又要融于时代之中,要充分引用现代的信息技术、交通手段、后勤服务及基础设施,积极改善风景名胜区的各种功能设施。强化景区的管理及运行功能,使其更加高效可靠,并使景区的相关功能与城区的功能相融合。3.5远近结合,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和空间。远近结合,为远景建设留有充分余地。近期建设需老景点的改造和新景点的建设、一般维护和重点改建相结合,加强西湖的综合保护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条件,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增添必要设施,增加游览景点,扩大环境容量。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