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推荐------------------------------------------------------1/16(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与反思摩擦力的秘密4摩擦力的秘密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第四课《摩擦力的秘密》设计理念《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科学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照本宣读教科书和刻板地执行教案的过程,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因此只有精心地设计、选择、提供相应的有利于学生探究的教学材料,才能减少学生探索的难度,使他们较容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从而能够感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愉快,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使他们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科学的真谛是探索,教师的责任是呵护学生探究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像科学家一样真枪实弹地研究科学。让学生去做有典型意义的探究活动,从中体验、感受科学的奥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和科学家研究所用的方法。本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进行猜测并设计出合理易行的验证方案,开展科学验证。以多元目标的实现为基础,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案设计及变量控制的方法,使实验操作科学有效地进行。领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唯物主义观点。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又与物体的轻重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够辩证地看待摩擦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设计对比实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重量的关系。难点:掌握对比实验的关键与要注意的问题。三教学准备学生:装有笔等的文具袋、测力计、毛巾。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物体重量关系实验记录表。---------------------------------------------------------------最新资料推荐------------------------------------------------------3/16教师:自制玩具小人;大米、玻璃杯、一支筷子;自制演示实验材料两组: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组合装置一套;上下用木块,两侧各用海绵连接围成的矩形框子、条形木板、大理石块等组合装置一套。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学生有的教师也有一份)四教学过程(一)利用实验创设情境,感知摩擦力1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这个小人在这根绳子上可以随便移动,而且特别听老师的话,老师叫它停它就会停在哪里,想知道这里面的秘密吗?老师再给大家做一个小实验:筷子提米。为什么筷子能把大米提起来呢?这与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摩擦力的秘密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摩擦力的秘密》。(板书课题)同学们都有这样一个生活经验:鞋子穿久了,鞋底的花纹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呢?如果穿着花纹磨平的旧鞋子走在结冰的地面上容易怎样?怎样做才能不滑倒呢?(设计意图:著名教育家于漪说得好: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课始以俩实验创设愉快有趣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新奇感,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顺势抛出一个问题,以回忆学生的生活经历,发现摩擦的普遍存在。)2体验:把手放在桌面上,轻轻往前推;第二次用力压着桌面往前推,比较两次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费力呢?3演示并讲解:把手放在桌面上,加大压力往前推,我会觉得手好像受到了一种阻力,阻碍手向前运动,这就是桌面对手的摩擦力。把矩形框子放在条形木板上,用测力计轻轻向右边拉,矩形框就变形为平行四边形,上面的木块倾向右边,而下面的木块还在原来的位置并没有滑动。这就说明有一种阻力在阻碍下面的木块向右滑动,这就是木板对它向左的摩擦力。向右拉动让它在木板上匀速滑动起来,这个矩形框就受到木板对它向左的摩擦力,它是阻碍矩形框向右运动的。摩擦力的方向与矩形框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现象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最新资料推荐------------------------------------------------------5/16拿起一个物体,它没有掉下来,就是受到了我手对它向上的摩擦力。(搓搓双手)运动与摩擦总是相随相伴、密不可分的。4课件出示摩擦力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种阻力就叫做摩擦力。实物演示:让这两块木块这样相对滑动,在两块木块间就有摩擦力产生,这个摩擦力是阻碍两块木块发生相对滑动的。上面的短木块向右滑动,就会受到下面的长木块对它向左的摩擦力;下面的长木块向左滑动,就会受到上面的短木块对它向右的摩擦力。(板书接触面摩擦产生)(设计意图:教材内容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它是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具有理性思想的内容,如果不把教材内容放到生活与实践中去,那教材内容只不过是无土之木、无源之水。根据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的实际,我这样处理教材:在学生对摩擦力一知半解的基础上,通过亲自体验和运用感官观察,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摩擦力的真实存在,这样将学生的已知与新知建立联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感受科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此法印象深刻而又简捷方便,便于教师对概念的阐述和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明白摩擦力是一种阻力。领悟出摩擦力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接触,二是运动。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针对学生最感困惑的地方,利用形象直观可操作性强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亲眼看见摩擦力所产生的阻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通过这几个小活动,将摩擦力概念巧妙的融合在活动产生的现象中,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从而推动教学过程的深入展开。)(二)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演示并讲解: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间接测量的。用测力计拉着文具袋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文具袋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文具袋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和桌面对文具袋的摩擦力也是一对平衡力。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拉力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注意:尽量让文具袋不快不慢按一样的速度前进,要用手把测力计稍抬起,以免运动时测力计底板与桌面产生摩擦而增大了文具袋的摩---------------------------------------------------------------最新资料推荐------------------------------------------------------7/16擦力。)播放测量摩擦力大小的录像。(板书大小)2演示:在同一斜面上放上同一块木块(一面光滑,另一面粗糙),第一次实验木块下滑而第二次实验却没有下滑。为什么呢?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在矩形框下面的木块上加上一个重物后匀速直线拉动它,比较和没加重物拉动时的变形有什么不同?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3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怎样用它们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这里有两个因素影响摩擦力的大小,我们可以采用对比实验分别来研究。怎样设计实验证明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系呢?4出示: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实验记录表。小组轻声讨论实验方法,并把相同条件、不同条件分别填在表中。学生演示并汇报实验方法,提出注意事项,学生分小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在不同的滑板上拖动相同重物时,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板书光滑粗糙)5刚才我们只拉着一个空文具袋,这个摩擦力已经记录下来了,现在再装上文具,看看摩擦力有什么变化?出示: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关系实验记录表。(学习方法同上)(板书轻重)6播放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的动画。我们已经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了。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演示:用手指轻轻一推透明胶圈,移动距离很小,换种运动方式变滑动为滚动,移动距离增大。(设计意图:实验是完成科学教学任务非常有效的途径,也是学生模仿科学家进行探究的重要方式。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提倡自主、民主、开放、创造性的探究,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规范化操作。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喜欢鲜明的形象活动,他们爱看老师的演示实验,更爱自己做实验。通过录像和教师的演示使学生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从而对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最新资料推荐------------------------------------------------------9/16猜想与假设已成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科学活动预见性的重要实施渠道。《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让学生放开思路,自主地、大胆地设计制定实验方案,这也是一种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我设计结构性的材料为学生学习搭建脚手架,为最终解决问题服务。在活动前制定周密的计划,对整个探究活动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科学记录也是我在教学中着力指导的,用数据、事实来说明问题是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方面。通过学生自主的对比实验使得他们对于实验的科学性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方法上少走了弯路,而且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最简捷、最有效的锻炼,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和谐的培养和发展,可谓是一举多得。)(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深化认识1利用摩擦力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在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出示自行车刹车装置、拔河、滑雪、拉琴等12幅图片,你能从这些事例中说出人们是在减小摩擦,还是利用摩擦吗?生活中还有哪些增大和减小摩擦的例子呢?作业:观察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并记录下来,写一篇观察报告。2总结:摩擦力,让人欢喜让人忧!我们要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摩擦力对物体的运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时对我们非常有帮助,有时又会给我们造成困难和危险。我们可以针对摩擦力的特性采取有效的办法消除它所带来的危害。揭示听话玩具小人谜底。(设计意图:《科学》的宗旨:以问题为纽带进行科学教育,从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到产生新的问题终。其核心策略是解决学生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利用课件针对生活中的实例判断说理摩擦力的运用情况,拓展---------------------------------------------------------------最新资料推荐------------------------------------------------------11/16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学以致用,温故而知新。科学来自生活,教学要走出课堂,向生活空间拓展,让学生带着解决新问题的激情走出课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体现科学的价值。)四板书接触面摩擦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