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翻译中的自然对等与方向对等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浅析翻译中的自然对等与方向对等理论作者:白雪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11期摘要:翻译的“对等性”作为翻译中重要的一环在各个年代均作为不同学派学者讨论的焦点而存在。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到卡特福特的“等值替换”学说,学者们在翻译过程中均着眼于翻译文本,而在翻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译者却不被重视。现代学者安东尼·皮姆提出了以译者为出发点的“自然对等”及“方向对等”理论,本文将从这两个理论出发进行分析讨论。关键词:自然对等;方向对等;《人间失格》;翻译一、翻译中的对等理论“译”字在《说文解字》中的释义为“传译四夷之言者”,现代汉语将“翻译”解释为“将一种语言文字改变为相同意义的另一种语言文字”,英文维基百科中对于“translation(翻译)”的定义为“Translationisthecommunicationofthemeaningofasource-languagetextbymeansofanequivalenttarget-languagetext.”(翻译是通过对等的目标语言文本来传达源语言文本的意义),日本维基百科对于“翻訳”做出了如下的释义:“翻訳とは、Aの形で記録·表現されているものから、その意味するところに対応するBの形に翻案することである。”(所谓翻译,就是从以A的形式来进行记录表现的东西,转换成与A意义对应的B的形式)。无论是尤金·奈达还是其追随者萨尔学派,抑或是卡特福特,这些理论家提出的对等理论均以翻译文本作为出发点,竭力追求文本上的功能对等,却忽视了“译者”这个在翻译中时时刻刻发挥着主观能动性的群体。源语言及目的语之间的翻译由译者来完成,为实现目的语文本对于源语言文本最大程度上的意义对等,译者应在最大程度上了解原文内容及风格等,此时翻译的过程中就产生了方向性。国际知名学者安东尼·皮姆在论文《Naturalanddirectionalequivalenceintheoriesoftranslation》(翻译理论中的自然与方向对等)(2007)中明确提出了翻译中的自然对等与方向对等,之后又在《Exploringtranslationtheories》(翻译理论探索)(2010)中对于自然对等及方向对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释。皮姆认为,在译者介入翻译之前就存在于源语言及目的语之间的对等是为“自然对等”;而译者介入翻译之后,经由译者根据主客观情况进行干预所产生的语言间的对等则是“方向对等”。二、自然对等及方向对等理论(一)自然对等理论龙源期刊网安东尼·皮姆在《Exploringtranslationtheories》(翻译理论探索)(2010)中指出翻译过程中译者介入之前从基础开始原本就存在于源语言及目的语之间的对等,即为“自然对等”。例如:①私は、その男の写真を三葉、見たことがある。(《人間失格》)②我曾见过三张那男人的照片。(《人间失格》烨伊译)③Ihaveseenthreepicturesoftheman.(《Nolongerhuman》)例句①~③中,从中译和英译来看,两种翻译都完整的表达了日文原文的意思,且其中“私”、“その男”、“写真”、“三葉”等词语在译者进行翻译之前在中日英三种语言之中已经客观存在对应,如“私”对应汉语中的“我”和英语中的“I”,“その男”对应汉语中的“那男人”及英语中的“theman”等等,译者直接在目的语中选取与源语言对应的词语即可。因此,以上三句话可以被称为是典型的“自然对等”理论的运用。自然对等具有可逆性,也可以说是具有对称性,即源语言目的语。在自然对等原则存在的翻译中,目的语既可以完成对于源语言的转换与替代,也可以进行回译,即逆向翻译,目的语也可以由源语言进行无差别替代,自然对等理论完成了源语言与目的语之间词汇等的平移。然而这种词汇等的平移又与逐字逐句的直译有所区别。例如:④例の喫茶店に立ち寄り。(《人間失格》)⑤顺路去了之前那家咖啡馆。(《人间失格》烨伊译)⑥Andstoppedbythecoffeeshop.(《Nolongerhuman》)例句④~⑥中,日语原文的“喫茶店”在中文和英文译本中分别被翻译为“咖啡馆”和“coffeeshop”。如果对原文进行直譯,中文应译为“茶馆”,英文则为“teahouse”,但受中英文化影响,两种文化中已经存在着“咖啡馆”和“coffeeshop”这些与“喫茶店”意义相同,且广为人知,为大众所接受的说法,因此译者选取既已存在的相应词汇翻译即可。若要进行回译,“咖啡馆”和“coffeeshop”在日语中同样会被译“喫茶店”,此时虽然没有对原文进行逐字一一对应的翻译,但根据自然对等原则“源语言与目的语之间词汇等的平移”这一点,译者选取目的语中最适当的词语进行了翻译。自然对等理论中的对等是客观存在的对等,译者可以通过既存和既知信息来进行翻译的选择。(二)自然对等理论的缺点龙源期刊网自然对等理论作为一种客观翻译理论足够客观,然而也局限于这种严格的客观性。例如日语中的米饭即有“ご飯”这种和语词汇用法,也音译英语的“rice”而有了“ライス”这种外来语词汇用法,在进行翻译的时候,这两种词汇用法应该如何进行选择?不仅仅日语会产生这种用词的问题,汉语中同样会因为多音字、同义词以及近义词的存在而产生“不自然”的自然对等。因此笔者认为,想要做到完全自然的对等,译者不应被自然对等的客观性所束缚,应该对于源语言进行“脱语言化”,也就是记住源语言,然后忘掉源语言。即为充分理解源语言所表达的涵义,之后将源语言的框架忘记,改为目的语,当译者完全摆脱了客观框架的束缚,才能做到真正自然的对等翻译。(三)方向对等理论方向对等亦称为单向对等,与自然对等不同,方向对等不存在可逆性。方向对等是由译者介入翻译后所达成的目的语与源语言的对等,即为源语言目的语,但是目的语源语言与完全客观的自然对等理论不同,方向对等中,译者掌握着翻译的主动权。译者可以通过自己所处的政治文化风俗等的不同从而因地制宜的翻译进行最佳的优化。(四)方向对等理论的缺点方向对等涉及从源语言到目的语转换过程中量的改变,这种变量是由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改变,因此,方向对等在某些程度上是无法构成“对等”的。方向对等理论为了翻译结果具有对等性在翻译过程中选择了由译者进行直接干预而造成不可逆的单向翻译,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可以将目的语翻译结果进行完全的改写——即保留源语言的内涵或大意,译者在语言翻译的过程中以自己的文学或其它方面造诣为转移,进行内容上的增减以及修辞手法等的描绘。此时的译者不再是译者,而是“再创作者”,翻译结果也成为了译者再创作的结果,鉴于方向对等翻译的不可逆性,此时目的语受众已经无法从翻译结果中得知源语言的风格特点。因此,笔者认为,译者在进行方向对等翻译时,可以在尽量保留原文风格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修改,而非大幅改写,虽然在方向对等翻译进程中译者可以尽可能的发挥能动性,但还是点到即止就好。三、结语翻译中的对等理论作为一直备受学者关注的焦点,各种对等理论在收获赞赏的同时也会相应的得到批判,德国著名翻译理论家霍恩比曾指出:“言语间的对等是一种幻想,这曲解了翻译的基本问题”。龙源期刊网安东尼·皮姆的自然对等理论以及方向对等理论打破了原有对等理论中“文本至上”的原则,提高了译者的地位和能动性,把翻译研究提高到了新的层次,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是此二种理论中仍存在不足之处,所以,有关翻译对等性的研究在今后势必会更加深入,而自然对等理论即方向对等理论在接下来的深入研究中也会得到更好的诠释和完善。参考文献:[1]管兴忠.安东尼·皮姆翻译思想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35(2):86-91.[2]烨伊.人间失格[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1.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