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2—2020年)文本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杭州园林设计院二ΟΟ二年十月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总体规划………………………………………………(3)第一节风景资源评价………………………………………(3)第二节风景名胜区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4)第三节规划分区、结构与布局……………………………(8)第四节风景名胜区容量及生态原则……………………(10)第三章专项规划………………………………………………(14)第一节保护培育规划……………………………………(14)第二节风景游赏规划……………………………………(21)第三节植物景观规划……………………………………(31)第四节地质地貌景观规划………………………………(35)第五节建筑风貌及园林景观规划………………………(36)第六节文物古迹及西湖龙井茶保护规划………………(36)第七节游览设施规划……………………………………(38)第八节道路交通规划……………………………………(40)第九节电力电讯规划……………………………………(41)第十节给水排水规划……………………………………(42)第十一节燃气规划………………………………………(44)第十二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44)第十三节西湖湖体及水质保护规划………………………(45)第十四节防灾规划………………………………………(46)第十五节居民社会调控规划………………………………(48)第十六节经济发展引导规划……………………………(50)第十七节土地利用协调规划……………………………(51)第十八节分期发展规划…………………………………(53)第四章实施规划的对策及措施……………………………(57)第五章附则……………………………………………………(6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在风景名胜区资源综合考察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编制,为风景资源“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第二条编制与实施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目的是在确保具有高度自然与文化价值的风景资源完整保护、世代传承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综合效益,促进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第三条规划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与相关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管理条例》《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杭州市西湖水域保护管理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98-199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国务院建城国函字(1983)99号《关于杭州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报批稿)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风景名胜区工作的意见》国发(1982)136号《国务院批转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审定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请示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5)23号《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建设部(2001)83号文“关于发布《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务院国发〔2002〕13号《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建设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监察部国土资源部、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建规[2002]204号)“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第二章总体规划第一节风景资源评价第四条景源特征评价1、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西湖风景名胜区”或“风景区”)与杭州城区紧密相融,形成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共生互依关系。2、西湖风景名胜区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水乳交融的特征。3、西湖风景名胜区的空间格局与景域范围具有整体性的特征,其一景一物的意义除了体现于景物本身,更在其与周围空间环境的组合中显现其价值。4、西湖风景名胜区具有秀丽清雅的江南自然景观,是自然山水美学中的典范(1)具有典型湖泊风景和江南山水特色的水景。(2)具有繁盛而富有生机的动植物景观的生景。(3)具有逶迤绵连的丘陵和多层次景观特色的地景。(4)具有随时入景的气象景观的天景。5、西湖风景名胜区具有与自然景观交融一体,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1)拥有高密度、高价值的文物古迹、历朝遗宝;(2)拥有优美感人影响深远的诗文传说、名人逸事;(3)拥有众多江南风韵的佳构异园、古刹名寺;(4)拥有丰多彩的民俗风情、地方产品。第五条景源统计1、西湖风景名胜区内共有主要景点122处,其中:特级景点26处,占景点总数的21.31%一级景点25处,占景点总数的20.49%二级景点39处,占景点总数的31.97%三级景点21处,占景点总数的17.21%四级景点11处,占景点总数的9.02%第二节风景名胜区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第六条确定范围原则西湖风景名胜区范围已经省人大常委会发布保护条例确定,规划根据现状情况,建议作局部修改,并遵循以下原则:1、保持景源特征及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2、保持历史文化与社会的连续性;3、保持地域单元的相对独立性;4、强调保护、利用、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七条风景名胜区范围东起松木场、保俶路转少年宫广场北,经白沙路、环城西路、湖滨路、南山路、万松岭路、铁冶路接四宜路,河坊街、大井巷,至鼓楼。南自鼓楼沿十五奎巷、丁衙巷、瑞石亭、大马弄、太庙巷、中山南路、白马庙巷、市第四人民医院西北面围墙、严官巷、杭州卷烟厂西面围墙、万松岭路、中河高架桥路、馒头山路、规划凤凰山脚路至天花山沿西湖引水渠道连接钱塘江北岸,向西经九溪至留芳岭(不包括之江旅游度假区0.98平方千米范围)。西自之江旅游度假区北端(留芳岭)、竹杆山、九曲岭、石人岭至美人峰、北高峰、灵峰山至老和山山脊以东。北自老和山山麓(浙江大学西围墙)转青芝坞路北侧30米,接玉古路、浙大路、曙光路至松木场以南。总面积为59.04平方千米。以上范围和1983年省人大确定范围的修改之处是:(1)新增加白塔起至六和塔沿江绿地;(2)浙大南侧退至青芝坞路北30米;(3)凤山门外增加馒头山地区;(4)划出之江旅游度假区0.98平方千米。第八条外围保护地带东起中河北路、中河中路、中河南路转复兴大桥一线以西地区;南至钱塘江主航道中线、之江路至转塘路以北地区;西为绕城公路以东地区;北自留下经杭徽路、天目山路至环城北路以南地区。外围保护地带总面积为39.65平方千米。第九条风景名胜区性质具有世界遗产意义,以秀丽、清雅的湖光山色与璀灿的历史文化交融一体为特色,以观光游览为主要功能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第十条规划指导思想遵循建设部关于风景名胜区建设的十六字方针: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与申报世界遗产相结合,同时必须与杭州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相衔接。第十一条规划的基本原则1、保持和发展西湖特色。充分体现西湖风景名胜区独特的风格特征,既考虑各个景区、景点的整体格局和风格的协调性,又突出各个景点在历史文化、文物古迹、园林建筑、植物景观等方面所形成的各自特色,还要特别强调景区与城市能形成和谐共美、互依互利的良性共生关系。2、加强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整体保护。按申报世界遗产的要求确定风景区的保护与建设标准,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为规划的总原则,把保护和保持风景资源的真实性、可读性、完整性与可持续性作为确定规划布局、游人规模、服务设施规模、管理模式的先决条件和基本出发点,要保护好水体、山峦、溪泉、动植物等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历史内涵等人文景观,强调风景区内风景资源和环境的整体及综合保护,使风景名胜资源永世传承。3、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努力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规划充分利用丰富的植物资源优势,发挥植物景观的特点和生态效益,并努力提高绿化、美化和净化水平,做到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叶多彩、冬枝可爱,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植物景观,使西湖山环水抱,林绕花环。4、积极充实传统文化和科学技术内容。严格保护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的文物古迹,在保护的前提下,积极、不断地在景区内充实新的文化和科学技术内容,丰富西湖的文化内涵。结合环境条件和历史特点,创建博物馆、艺术馆、生态课堂,使游人通过游览进一步了解历史,认识自然,增长科学知识,促进艺术修养,在丰富西湖的游览内容的同时,使西湖灿烂的文化艺术随历史而发展传承。5、充分体现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性。既要保持传统,充分反映传统东方文化的艺术特点,又要融于时代之中,要充分引用现代的信息技术、交通手段、后勤服务及基础设施,积极改善风景名胜区的各种功能设施。强化景区的管理及运行功能,使其更加高效可靠,并使景区的相关功能与城区的功能相融合。6、远近结合,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和空间。远近结合,为远景建设留有充分余地。近期建设需老景点的改造和新景点的建设、一般维护和重点改建相结合,加强西湖的综合保护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条件,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增添必要设施,增加游览景点,扩大环境容量。第十二条确定发展目标原则1、贯彻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指导思想。2、充分考虑历史、当代、未来三个阶段的关系,科学预测并满足风景名胜区发展的各种需求。3、因地制宜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4、使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功能安排和项目配置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趋势及步调相适应。第十三条发展规划目标1、自我健全目标(1)完整保护融汇了审美与生态、文化与科技价值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规划以完整保存、保护这一风景特点为基本目标,强调其风景脉络的延续,并在规划措施及建设中特别强调这一特色的体现。(2)具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游览设施。风景名胜区应充分满足游人在游览观赏时即时即地的游览服务,形成完善的,与功能要求相适应的游览设施系统。(3)建立与城区和谐共美、互利互依的共生关系。规划应通过适当的疏理与合理布局调整城市与景区的良好协调关系,使城景共美、互利互依。2、社会作用目标(1)保护风景资源,树立国家和地区形态的典型作用。达到和保持湖水明净、大气清新、花树繁茂、人文荟萃、内涵丰富、交通便捷、设施齐备的总体面貌,树立其国家和地区形态的典型作用。(2)展示本风景名胜区特有的自然和人文遗产,提供游憩风景用地,发展风景旅游活动,促进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和协调发展的启迪作用。加强对风景区的科学研究,发掘、认识和宣传风景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增加其可读性,并强调这些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使游人能了解传统文化、认识自然规律、增进健康、陶冶情操。(3)促进旅游发展,拉伸地方经济的先导作用。把保护风景资源与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合理选择旅游内容,科学合理地保护、利用风景资源,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对杭州城市及周边地区经济起先导作用。第三节规划分区、结构与布局第十四条风景子系统按三级配置西湖风景名胜区——九大景区——百二十二处景点(群)西湖风景名胜区环湖景区西湖十景荟萃之区,风景名胜区的核心主体与代表一百二十二处景点(群)北山景区城景结合景区,以历史街区、登山观湖及名人文化为特点吴山景区城景结合景区,以襟江带湖之景及城市民俗文化为特点凤凰山景区南宋、吴越文化积聚区虎跑龙井景区以龙井茶、虎跑水为代表的西湖山林文化区和龙井茶保护区植物园景区以植物多样性和植物资源保护为代表的杭州西湖休闲型生态景观区灵竺景区佛教文化积聚区五云景区登高缆胜,一望汇流云天,与寻涧访幽,竹径、清溪相结合的钱江文化积聚地钱江景区第十五条旅游服务子系统按四级配置杭州主城区(旅游服务基地)——四处一级旅游服务点(服务半径三至四千米)——十六处二级旅游服务点(服务半径一至二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