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轻工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布日期:[12-01-0914:46:00]点击次数:[171]轻工产业是消费品工业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扩大内需、繁荣市场、改善民生、吸纳就业、服务三农、增加出口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促进“十二五”期间全省轻工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提出了2011-2015年轻工产业发展指导意见。重点规划了皮革、造纸、日用玻璃、日用陶瓷4个转型升级行业,塑料加工、五金制品、家具制造3个基础优势行业,工艺美术、文体用品2个文化艺术行业及新型家用电器、非电力家用器具、绿色照明电器、绿色日化等4个新兴行业。一、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全省轻工产业(未含食品,下同)取得长足发展。已形成14个大类、50多个中类、120多个小类的比较完整的轻工产业体系。1、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834.94亿元,比“十五”末增加1995.48亿元,年均增长27.53%,占全省工业的8.98%;工业增加值780亿元,比“十五”末增加524亿元,年均增长24.91%,占全省工业的9.53%。规模以上企业2385家,从业人员120万人。经济总量居全国轻工产业第八位。2、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总额306.82亿元,比“十五”末增加180亿元,年均增长19.31%,占全省工业品出口总值的26%。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加,电池、家用电器出口量大幅提升。3、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国有企业比重下降到1.84%,民营经济成为主导力量。重点行业集中度提高,塑料制品、轻工五金制品等6个骨干行业规模和效益约占全行业的85%。轻革、丝网、防爆工具、BOPP包装膜、粘胶带等20余种主要产品产量居全国前五位。到2010年,皮革、造纸行业分别淘汰落后产能603万标张和204.83万吨。4、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拥有10个中国名牌、13个中国驰名商标和118个河北省名牌。高温抗菌耐热合成骨质瓷、同步法尼龙双向拉伸膜等产品质量超过国际同类产品。5、行业实力稳步提升。形成了沧州东塑集团、保定钞票纸厂、圣春冀暖、英凯模丝网、中泊防爆、方圆玻璃、隆达骨质瓷、金音乐器、古城香业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沧州明珠、博深工具等企业成功上市。我省轻工产品国外和省外市场销售额比重达到70%左右,其中国外市场占9.15%。国内市场优质名牌占有率明显提升。6、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轻工特色产业、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数量已达26个,拥有企业近万家,主营业务收入近900亿元,10个县镇被列为我国轻工特色区域。(二)存在的问题“十一五”时期,我省轻工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产业规模缺乏优势。仅有皮革毛皮及其制品、金属制品等3个行业规模居全国前五位,亿元企业仅占全行业的3.3%,家电、日化、文教体育等新兴产业发展缓慢。二是研发创新基础薄弱。80%以上企业无研发创新机构,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滞后,技术创新资源的辐射效应不足。三是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发展方式粗放,产品同质化严重;出口普遍贴牌生产,附加值低;高科技、新兴产业项目少;资源依赖性较强,可持续发展性偏弱。四是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与国内外先进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标准相比,造纸、皮革等重点行业存在较大差距。中小企业实现清洁文明生产、节能环保任务十分艰巨。五是技术装备相对落后。技术改造、装备升级投入偏低,国外先进装备技术消化、吸收、创新不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步伐缓慢,行业整体工艺技术装备落后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六是产业积聚有待加强。产业集群建设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集群规模小、产业链不完善、集聚效应不强,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缓慢。(三)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期间,全球经济复苏过程复杂曲折,汇率争端和贸易保护将成为常态,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粗放式发展走入困境,轻工产业面临新的挑战。同时,消费品社会需求的刚性增长,国民收入的增加和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为轻工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市场需求稳定增长。扩大内需政策为轻工行业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居民消费能力的稳步提高和消费转型升级将为轻工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市场空间。成本优势逐步丧失。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处于上涨趋势,中国人口红利出现拐点,劳动力价格将刚性增长,轻工产品的成本压力凸显。产业环境复杂多变。国内资源和环境约束进一步强化,全球经济复苏过程复杂曲折,汇率争端、贸易摩擦以及反倾销、碳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加剧,产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转型升级压力巨大。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发应用加速,轻工产品向个性化、智能化、人性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绿色、环保、低碳将成为新的消费理念,“以量取胜”的发展模式受到挑战。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一)总体思路紧紧围绕调结构转方式,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技术改造为抓手,立足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深化对标行动,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兼并重组,加强品牌建设,促进产业聚集和链式发展;着力发展一批特色产业集群、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骨干企业、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一批新特优产品,促进我省轻工产业上档升级。(二)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末:1、规模总量。规模以上轻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200亿元,增加值达到1700亿元,年均增长15%。主要指标进入全国前7位,前移1-2位,跃居环渤海经济圈第2位。2、结构调整。形成一批知名区域品牌;大中型企业比重由“十一五”末的7%提高到12%;中高档、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大幅提高;皮革制品、中高档纸所占比重达到60%。3、技术进步。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比2010年提高1.5个百分点;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主要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创建产业聚集区研发中心10家。4、集聚发展。主营业务收入超20亿元的轻工特色区域达到29个,其中超200亿元的8个,100-200亿元的9个。轻工特色区域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40%以上。5、节能减排。全行业单位产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年均下降5%。淘汰造纸、皮革毛皮、陶瓷制品、玻璃制品行业高耗能、高耗水、污染大、效率低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实现清洁生产。三、发展重点立足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按照“绿色生态、清洁生产、循环经济、集群发展”的思路,重点发展皮革、造纸、日用玻璃、陶瓷、塑料加工、五金制品、家具制造、工艺美术、家用电器、非电力家用器具、照明电器、日化、文体用品等13个行业。(一)加快皮革、造纸、日用玻璃、日用陶瓷四大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环保型产业,提高质量效益皮革。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清洁生产、节水工艺、无铬鞣技术、皮革绿色化学品的应用,减少污染物排放。按照集中生产、统一治污的模式,加快鞣制企业向园区聚集,改变鞣制加工布局分散状况。提升辛集、肃宁、无极、枣强、阳原、故城、南宫等皮革产业园区化水平,实现鞣制加工企业园区内加工生产,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治污,提高资源循环利用和绿色发展水平。适度控制制革总量,延伸制革产业链,提高终端产品比重。重点发展环保生态革,开发高附加值的羊皮服装革、鞋面革,增加包袋革、家具革和汽车坐垫革。提高皮革制品的品牌、设计、时尚和文化的附加值。鼓励张家口、承德发展规模化畜牧养殖及唐山、秦皇岛、沧州建立特种养殖基地,提高多品种优质原皮自给率。重点扶持辛集制革制衣工业区、肃宁皮毛工业园区、白沟箱包工业区建设,建成全国皮革毛皮及制品加工基地。重点推进投资50亿元的中国北方国际裘皮城项目,投资6亿元的辛集国际皮革城二期工程项目和新建华斯裘皮加工园项目,河北汇通路桥建设公司投资18.15亿元年产50万件高档裘皮服装、8000万只皮具项目,投资5.9亿元、年加工兔皮5亿张的大营龙脉生态鞣质产业园项目。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12%,高档产品达到20%、中档产品达到50%。皮革毛皮服装等主要制品生产规模跃居全国第一,皮革毛皮制品占皮革行业比重由50%提高到70%。单位耗水量降低15%,实现污水达标排放,辛集、肃宁皮革毛皮鞣制加工区进入国家级制革示范基地。皮革鞣制大中型企业数量占同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由“十一五”末的15%提高到30%。培育国际知名品牌3个,国内知名品牌8个。造纸。发挥我省造纸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优势,加强造纸企业节能减排改造和污染治理,发展以商品纸浆和废纸为主要原料,纸制品深加工的绿色生态造纸产业,重点发展金融、光学用高技术特种纸,工业过滤、晒图用特种纸,高档低定量彩色新闻纸,高档胶印新闻纸、高档箱纸板和低定量高强瓦楞原纸,中高档生活用纸,中高档书写印刷纸及办公用纸,工农业配套及食品医疗用纸及纸板。开发环保防伪包装和全息防伪包装材料用纸,优化产品结构,做大做强规模优势,淘汰低质、高耗能产品。鼓励发展棉秆等非木纤维,因地制宜发展速生材生产化机浆和化学木浆,加强废纸资源综合利用,优化原料结构,木浆占22%、非木浆17%、废纸浆61%。推进邱县林板纸一体化工程,支持河北永新纸业、徐水东方造纸等企业向百万吨大型企业发展。加强保定市特种用纸、满城生活用纸、玉田包装纸、抚宁包装和书写纸、滦南包装纸、赵县新闻纸六个基地建设。延伸纸制品产业链条,加快建设迁安正元彩印包装基地。重点建设河北永新纸业年产120万吨A级牛皮箱板纸项目,唐山昌泰纸业年产120万吨石膏板护面纸及低克重高强瓦楞原纸项目,东方纸业年产100万吨数码打印纸及高档文化和生活用纸项目,总投资近6亿元的保定钞票纸厂二分厂技术改造项目,中顺洁柔纸业公司年产10万吨高档生活用纸项目,国美纸业和金螺纸业公司的重点扩能项目。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80亿元,年均增长12%,先进产能比重明显提升,机制纸及纸板产量650万吨,中高档产品比重由60%提高到80%,六个造纸工业基地产量占全省总量的90%。日用玻璃。推进玻璃窑炉节能化改造,鼓励应用节能型蓄热式马蹄焰窑、全电或电辅加热窑、逐步采用富氧、全氧燃烧先进节能技术。推进原料标准化和精制化,优选玻璃配方,逐步淘汰污染、毒性大的原辅材料,采用自动化称量配料,加强先进技术在原料、配料和成品质量检控方面的应用;提高废玻璃回收和处理技术,提高循环利用水平。重点发展中高档玻璃器皿和工艺玻璃,开发高科技含量的技术玻璃。研发玻璃瓶罐小口压吹技术,采用富氧、全氧燃烧先进节能技术,加快玻璃瓶罐轻量化进程。引进机电一体化成型设备,推广行列机电子阀箱技术。采用先进工艺,研发玻璃器皿料道着色新技术,开发高端玻璃器皿和艺术玻璃制品。采用全电熔维洛法精密拉管技术,发展药用中性硼硅玻璃瓶和轻量模制瓶,逐步替代低硼硅玻璃和钠钙玻璃包装。建设秦皇岛怀来中高档葡萄酒、果酒瓶生产加工基地,沧州啤酒瓶、饮料瓶、专用瓶、高档异形酒瓶生产加工基地,沧州四星玻璃公司药用中性硼硅玻璃加工基地。以华富玻璃、华莹玻璃为龙头企业,以饶阳工艺玻璃产业集群、涞水县和南皮县玻璃器皿产业集群为重点,扩大玻璃器皿和玻璃内画工艺品生产规模。支持石家庄华莹玻璃制品有限公司7万吨环保型电熔炉全自动生产线技改项目,秦皇岛方圆玻璃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高档轻量薄壁玻璃瓶项目,香河永拓玻璃制品公司年产25万吨高档玻璃器皿项目。2015年日用玻璃制品产量保持全国前3位,30%的瓶罐玻璃达到轻量化水平,大型骨干企业技术装备达到本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全行业综合能耗降至350千克/吨产品,比“十一五”末降低10%。陶瓷。按照“创新驱动、绿色增长、由大变强”的原则,通过增强创新能力,优化产品结构,适度控制中低档普通陶瓷产量,重点发展骨质瓷、高石英瓷等高档日用细瓷,扩大釉下彩、釉中彩、无铅无镉、抗菌环保等绿色陶瓷和出口陶瓷生产。通过加强技术改造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提高节能减排水平。淘汰技术落后、能耗高的产能。鼓励发展高新技术陶瓷,加快开发航空、信息、化工、电子领域的功能陶瓷、结构陶瓷等高技术陶瓷。推广结构陶瓷新材料,重点发展蜂窝、耐磨等新型结构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