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和合文化---实施和合教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传承和合文化---实施和合教育传承和合文化实施和合教育——盛泽镇中心小学文化建设方案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决定学校发展的综合水平。在形成学校项目特色的基础上,实现学校特色的转型和提升,是提升学校办学品味和层次、创建特色品牌学校的必由之路。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我校一以贯之地以“为生命奠基,建优质学校”为长期办学理念,在原有“数学为主,象棋为辅”的学校办学特色基础上,融合当前学校多校区办学形势,以及学校自身内涵发展的需要基础上,着力实现以“和合”教育为主流意识的学校文化建设目标,积极打造“品质民主、品味文化、品牌课程”学校。一、项目特色向和合教育的转型分析1.文化转型适应学校一脉相承的特色发展之需我校前身是原盛泽镇第二中心小学,当时学校曾将“休闲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文化,后将象棋作为休闲教育的重点,历经一番教育实践与探索,在与其他两校区合并成现在的盛泽镇中心小学之后,学校在承继并发展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将“数学主为、象棋为辅”定位为学校的项目特色,学校特色文化在逐步的建设中日益浓厚。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内涵发展的加快,学校在体育、科技等领域也迎头并进,成为一元为主、多元特色相结合的特色文化新格局。在特色发展的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引领,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核心,在特色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坚持走“一个重点突破,全面和谐发展”的道路。从“休闲特色”、“象棋休闲特色”到“数学为主,象棋为辅”的主辅式特色、多领域特色并行的过程,是一脉相承的发展过程。我校始终没有将传统的特色丢弃,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提升和发展。在进入“十二五”教育发展时期,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将这些并进的特色项目加以统整,更好地为学校发展、师生成长服务?而“和合”教育恰好能将多元特色加以融突整合,为实现学校和谐全面发展打开通道。因而,从单纯的特色项目向和合教育的转型是适应学校一脉相承的特色发展之需的。2.文化转型适合学校师生的可持续成长之需人是学校建设中的主体元素,学校的发展建设必须要为师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基。师生的成长并非是线、面的单一构建,而是丰富立体交叉式的整体协调的综合式发展。我校以“学生快乐地学,教师幸福地教”为追求,以“为生命奠基建优质学校”为办学理念,教学中融丰富情感、生命智慧、多元能力、个性特长于一体,以“和合”思想作为贯通的绳索,突出强化学校对培养人方面“和智和能”的目标。对于教师的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和同中寻求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因而,“和合”教育在我校教育发展史上的转型和定位,是适合学校师生发展的需要的。3.文化转型适宜学校与周边社会环境融合之需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社会人,增强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校地处丝绸文化背景的经济重镇,金钱主义与社会层面的浮躁一度与学校强调的淡泊明志、脚踏实地的教学理念,形成思想领域的冲突。加之自2011年下半年始,我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响应社会平等教育的号召下,我校学生中外来民工子弟学生所占比例日益提高,这些不同地域文化、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如何更好地融入本地学生的群体中,更快地适应我校的学习生活?在思考之余,我们想到了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和合”思想,以此为理念直接引领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在周边社会资源复杂多变、师生人员结构不均衡的状态下,加以多元的冲突和融合,实现学校在育人方面的协调一致、协同发展。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说,文化转型亦适合我校与周边社会环境的融合之需。综观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始终在追求着一种理想的境界,那就是在师生上下通力合作的过程中,实现“教师幸福地教,学生快乐地学”的理想,在和融、和谐、和悦中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文化。因此,“和合”教育是符合学校实践发展历程的,是学校长期精神文化的自然积淀,也是学校文化发展的必然走向。我校确定以和合教育作为学校的主流和导向文化,也算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二、和合教育的内涵解读1.“和合”思想的历史渊源“和合”的“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和合的“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指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中诸多形相和无形相的相互冲突、融合,在与冲突、融合的动态变易过程中诸多形相和无形相和合为新结构方式、新事物、新生命的总和。“和合”一词的文化概念蕴涵着深刻的哲学意义,其精神实质强调了矛盾体中和谐与协调的重要性,成为不同要素融合最为理想的结构存在形式,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最富生命力的文化内核和因子,其本质来讲就是一种和谐文化。殷周时期,和与合是单一概念,尚未联用。春秋时期,和合二字联用并举,构成和合范畴。东汉时期,和合思想被儒家和道家学派广泛应用,此二主要文化流派关于和谐的丰富思想,既形成了和谐文化的固有传统,也是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宝贵思想资源。儒家贵“和”尚“中”,认为“德莫大于和”,更看重的是“人和”。孟子所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把“人和”看得高于一切,强调人际关系“以和为美”。先秦道家的思想体系中也蕴藏着丰富的和谐观念,其“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观、“理想真人”的人际和谐观、“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和谐观等主张,对当前的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有着很大的启迪。人民大学张立文教授提出“和合学”理论,已有二十多年历史。他提出,和合文化是对传统精神文化的转身,这种文化精神便是追求人和自然的和合,人与社会的和合,人与人的和合,人自身心灵的和合,以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和合等。并由此而衍生出“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五大原理。不难领悟,和合文化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客观承认差异、矛盾、不同;二是把异质、不同的事物和谐地融合为一体。和合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内核是创生、出新的生生不息的生文化。“和合文化”不仅要求个体身心和谐、人际和谐、群体与社会和谐,更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为“天人合一”的整体哲学精神,强调“天人共存、人我共存”的辩证立场,以宽容、博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张扬着丰富的天道与人间和谐融洽观念,对于当前消解社会矛盾、人与自然的冲突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2.“和合教育”的内涵认识“和合”教育是指以“和合”理念为指导,教育者以“和”为价值导向,并运用“和合”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以“合”为途径和方法,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的影响,促使其得到优质均衡发展,达到“由和致合,由合致胜”的实施过程。“和合”教育并非是多种教育教学元素的简单叠加,它是一种相融互渗的教育,在融突中实现一体,实现“和合”。和合教育核心理念:教育首先要充分认识并承认各教育要素之间的矛盾差异,通过创设开放的教育场促使相互依存的教育要素和合共生,吸取彼此的优长而克其短,使之达到最佳俎合,由此促进新知能的产生,推动各教育要素的发展。“和合教育”的核心要义有两层:一层是“和”的取义有三个:一是尊重,二是合奏,三是协调。二层是“合”的取义有二个:一是在说文解字里解释为:合口,适合之意。二是汇拢团聚,引申为:合作、分享、共赢的行为方式。“和合”教育是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怡的育人环境,通过各方教育教学因素的共同合力,在多元融突中实现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培育心性高洁、“和智和能“、”“和乐成长”的一代盛小人。三、和合教育的精神解读基于我校办学实际,在对传统“和合”文化进行取舍与整合之中,以“至和”为“和合教育”的文化轴心,形成属于我校的“和合”教育解读:(1)和睦同心,和衷共济——人文关系(2)政通人和,合力合拍——学校管理(3)和其和美,悦目怡情——校园环境(4)合作合享,和智和能——课堂教学(5)和而不同,和而大同——培养学生(6)形异神合,多元发展——教研科研(7)和心合育,和谐发展——德育实施(8)和合创生,百花齐放——课程建设(9)融合通达,形成特色——校区特色(10)由和致合,因和而胜——办学追求四、和合教育的指导思想“一种好文化就是一所好学校”。我们要以先进的现代办学理念为导向,积极构建和谐、和善、和婉、和顺、和融、合作、合力的“和合”教育精神文化,逐步完善科学化、系统化、人文化、个性化的学校制度文化,努力聚合各方文化资源,创设以和美、和怡、雅致、文化为主要特征的优美的校园环境,全面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在整体合理规划的前提下,积极构建教育、教学、教研、服务等为板块的文化,营造书香、温馨、活泼的生活和学习氛围,创设校本特色文化,努力打造品牌化校园,促进全体师生和谐、健康、快乐成长。五、和合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合教育注重传承与整合,彰显底蕴,凸显个性,要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和宗旨,丰实学校“和合”教育文化精神,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优化管理制度,丰富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的内涵,加快课程文化建设步伐,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以“和智和能”、“和乐成长”为培养目标,构筑“和容管理”、“和怡环境”、“和润德育”、“和乐课程”、“和调评价”的和合教育发展体系,让师生共享和合教育的暖阳,努力为每个孩子的生命成长奠基。1.以和致合,实现“人人相和”人的因素是学校文化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因素,要将和合思想渗透到人与人的交往之中,在融突各种差分中理顺彼此关系,在融洽和处中共同成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以“尊重、理解、信任、期待”为教育的首要法则,树立良好师表形象,给予学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学生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乐学善思,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一个学生的优良素质。形成和谐的生生关系,倡导学生友好待人、互帮互助、分享学习,在“比学赶帮”的过程中,转化学习中的冲突,形成励进氛围。理顺师、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家校路路通、百名教师访千家、德育导师制等活动,密切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在融突矛盾中形成教育合力,提升教育品质。2.和润和美,实现“物我合一”中国古人早有“仁民爱物”的思想,体现了对于人生生命和自然生态环境生命的关怀。“和合”教育,追求人与校园内一切物体的融合,由此化生出人与物的统一。以高雅和美的物化环境,尊重生命的意识形态,润泽学校师生,形成“物我合一”的校园环境、精神文化。3.和生和达,实现“人社通合”人追求意义、价值的活动是与人的社会交往活动相联系的。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最终是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人。主动建立与社会的联系,协调一切积极的教育因素,借助实践活动、拓展阅读等形式,形成共生意识,教育学生要用理想的态度激励自己,为追求更理想的社会而努力,奋发向上,协调发展。满怀感恩之心,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在融突情境中求得协调、平衡、和谐,以达到共同发展。六、和合教育的实施策略(一)和容管理,凝心聚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和容教育就是管理者要有广博的胸襟,要把“以人为本”与“和合”作为叠生的价值准则。“以人为本”是内在的原则,“和合”是外在的表现形式,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作用。和容管理即在民主、阳光、智慧的管理中,发挥管理团队的优质潜能,共同为学校的发展作出积极的努力。1.阳光管理和容管理首先是一种民主阳光化管理,学校始终以打造“品质民主、品味文化、品牌课程”的“三品”学校为目标,在谋划布局、决策处事方面,始终坚持民主阳光、积极吸纳。学校设立家校助学室、家校共育室和校务委员会,将家长请进学校,积极发挥家长的聪明才智,共同规划办学,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学校各类文件措施的出台,在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审核通过的基础上,于“校务公开”栏进行公示,接受全体教职工的监督。2.开放管理和容管理也是一种开放管理,尊重多样性和差异性,形成百花齐放、均衡和谐的动态发展局面。学校领导班子通过各种途径,聆听八方声音,了解师生内心的想法,在开放化的管理中,提升管理品质。学校通过校园网论坛、网络调查、纸质问卷调查等,对管理措施进行征询论证,并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了解民情,积极吸纳师生中的有益建议,调整管理策略,在公开、阳光中集聚群体智慧,提升管理实效。3.智慧管理和容管理也应是一种智慧管理,这是确保管理出成效的关键。智慧的管理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