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以连横说秦《战国策》东周: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前221年(秦朝统一)(1)【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共295年(2)【战国】(共255年):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前221年(秦朝统一)战国时代战国文化圈前言战国之初,七雄并起,及至中叶,秦国日趋强大,已显兼并六国之志.战国的形势,已由七雄并霸,转入六国不得不联合抗秦的政治格局,秦国以连横之策,远交近攻,蚕食诸侯,六国则以合纵应之,阻扼秦国发展的势头.在这种背景之下,“士”阶层相应而生,游说诸侯,运作天下,以“智”佐助诸侯之“力”,成为战国政治舞台上最为活跃的一群。本文所记的苏秦,就是“士”阶层的突出代表之一,本文记叙的苏秦的游说活动和心态,反映了“士”阶层人物的普遍特征。一、战国养士之风与《战国策》的时代背景1、士的兴起古代作为“四民”(士农工商)之一的“士”,指“学习道艺”的人,商、西周时将“士”划入最低级的贵族阶层,春秋初年到中叶,士大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有的有食田,有的以俸禄为生。春秋末年以后,士才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战国,养士之风盛行,士的地位有了新的提高,相当一部分人登上了政治舞台,直接参与政治活动。三类士人《战国策》描述和欣赏的三类士人:①纵横策士:屈首受书,以取尊荣。②高行义士:排难解纷,不求回报。③刺客勇士:已诺必诚,不爱其躯。高才秀士奇策异智朝秦暮楚唯利是图1.纵横策士策士:主观上追求富贵,客观上安定社稷。代表人物:纵横家为各国连横合纵,诸如苏秦、苏代、苏厉、张仪、范睢、蔡泽等。他们具有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能言善辩,忍辱负重,追求个人功名富贵的同时,化解了不少战争,对社会安定有贡献。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南北为纵,是以魏国、韩国、赵国为中心,北联燕国,南联楚国,东联齐国,共同联合起来对付秦国的霸权和侵略的国际战略。此战略核心人物就是苏秦。连横——即“事一强以攻众弱”。东西为横,曾是齐、秦两国用武力迫使弱国听命,继而兼并其他弱国的国际战略。在战国后期齐国衰弱之后,连横便成为秦国专用的吞并六国的谋略。此战略核心人物是张仪。1、苏秦简介苏秦,字季子,战国时韩国人。出身农家,曾随鬼谷子学习多年。苏秦先仕于燕,又联合五国以攻秦,前334年游说六国合纵,次年成功,从出身卑微的一介寒士成为身挂六国相印的显赫人物。并相六国,赵封武安君,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前318年纵约离散。后受齐闵王重用,但暗中为燕效劳。他劝齐攻宋,转移齐对燕注意力。燕昭王派乐毅突然出兵以攻齐,齐败。苏秦与燕谋齐的活动败露,齐处以车裂之刑,死时五十余岁。他说服六国联合对抗秦国,以一己之力促成了空前庞大的联盟,被誉为纵横家的鼻祖。张仪连横张仪(?-前309)魏人,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苏秦自以学术不及张仪。前329年入秦,秦惠王任为客卿,并首任相国。一度任魏相。前317年再任秦相国。散六国之纵,秦武王时去秦之魏,卒于魏。2.高行义士不畏权势不慕富贵推贤进士排难解纷齐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战国人,美男。以鼓琴言政游说齐威王,被任为国相,封为成侯。劝说齐威王奖励进谏,广开言路。邹忌与将军田忌不睦,用公孙闬(hàn)反间之计,迫使田忌出走之楚。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身体昳[yì]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深受蒙蔽蔽家蔽国蔽妻之美我者私我妾之美我者畏我客之美我者求我宫妇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内求王广开言路三等奖赏三个阶段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令初下,门庭若市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谤议于市朝者,受下赏期年之后,无可进者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已诺必诚不爱其驱3.刺客勇士五大刺客专诸为吴公子光争位刺杀吴王僚(春秋后期)要离为吴王阖闾刺杀吴公子庆忌(春秋后期)豫让为报答知伯知遇刺杀赵襄子(战国初期)聂政受严仲子请托刺杀韩相侠累(战国中期)荆轲受太子丹请托刺杀秦王嬴政(战国末期)公子光的父亲是吴王诸樊。诸樊有三个弟弟:大弟弟叫余祭,二弟弟叫夷眛,最小的弟弟叫季子札。诸樊知道季子札贤明,就不立太子,想依照兄弟的次序把王位传递下去。夷眛死后本当传给季子札,季子札却不肯立为国君,吴国人就拥立夷眛的儿子僚为国君。公子光说:“如果按兄弟的次序,季子当立;如果一定要传给儿子的话,我才是真正的嫡子,应立我为君。”专诸,春秋时吴国棠邑(今南京)人,吴公子光(即吴王阖闾)欲杀王僚自立,伍子胥把他推荐给公子光。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进献(鱼肠剑),当场刺杀吴王僚,专诸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公子光自立为王,即吴王阖闾,以专诸之子为卿。专诸要离吴王僚之子庆忌为报杀父之仇,筹集兵力,夺取父亲王位。当时,不管是吴王阖闾政权的稳定还是百姓和平生活都受到严重威胁,要离用苦肉计成功刺杀了庆忌。过程:伍子胥举荐要离----------要离毛遂自荐(苦肉计)-------朝堂用伍子胥争论伐楚------断其右臂,然后投入监狱,抓其妻子-------越狱逃走------杀妻子焚烧、弃于闹市--------卫国投--------庆忌之死-------要离之死豫让晋哀公四年(前453年),智伯被韩、赵、魏三家攻灭,赵襄子把智伯的头盖骨涂漆后做成了酒杯。豫让万分悲愤,立誓要为智伯报仇,刺杀赵襄子。他先是改换姓名,怀揣匕首到赵襄子宫中做杂活,因行迹暴露而被逮捕。赵襄子觉得他忠勇可嘉,将他释放。豫让获释后将漆涂在身上,使皮肤肿烂,剃掉胡子眉毛,同时吞吃炭块,使嗓子变哑,使人认不出本来面目。埋伏于一座桥(即豫让桥)下。赵襄子过桥时,马突然受惊,猜到是有人行刺,很可能又是豫让。赵襄子责问豫让:“您不是曾经侍奉过范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豫让说: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赵襄子满足了他这个要求,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聂政聂政(?—前397年),(今河南)人。春秋末期,韩国大夫严仲子受丞相侠累迫害流亡他国。后闻听魏国人聂政因杀人避仇,携母及姐隐迹于齐国,在市场做市贩屠狗生意。其人仁孝侠义,武功高超。严仲子遂赴齐数次登门拜访。聂母辞世,聂政服母丧三年,并嫁其姐。无后顾之忧后,聂政只身去韩国为严仲子报仇。聂政仗剑直入韩府,聂政以长剑刺入侠累胸膛,侠累顷刻命丧,难逃重围,遂倒转剑柄,以剑尖划破面颊,剜出双眼,破腹而死。韩王暴其尸于市,悬赏购求能辨认其人者。聂政姐聂嫈(yīng)闻听消息动身赴韩,抱尸恸哭,好心人劝道:“此乃刺韩相之凶手,你不躲避,怎么还敢来辨认呀?”聂嫈答:“聂政之所以蒙受屈辱隐迹于市贩之中,是因老母在堂,我尚未嫁。严仲子认识吾弟聂政于屠贩之中,屈身结交,此深厚知遇之恩怎可不报!士为知己者死,聂政不过是因为我才毁坏自己的躯体,以免被人辨认出来牵连与我。但我又怎能害怕被牵连而任聂政的英名埋没!”话说完,聂嫈长呼三声“天!”然后自杀于聂政的尸体旁。荆轲(?—公元前227年),姜姓。卫国人,战国时期著名刺客,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随之由田光推荐给太子丹。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之头及燕督亢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荆轲私见樊於期,告以实情,樊於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燕太子丹、高渐离等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与秦舞阳入秦后,在交验樊於期头颅,献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之地图,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剑击成重伤后为秦侍卫所杀。《战国策》简介《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共33卷,共497篇,约17万字。所记载的历史,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记载了战国时代二百四十年左右的史实,既称战国“杂史”,又号“纵横家言”,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主要内容《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战国末年,秦国变法而富强,打破了六国均势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诸侯间的胜负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武力,但也决定于谋臣策士的胜算和纵横势力的消长。所谓“横成则秦帝,从成则楚王”。春秋时代所讲的礼法信义,不得不变为权谋谲诈;从容辞令的行人,不得不变为雄辩的说士。所以《战国策》中所载一切攻守和战之计,钩心斗角之事,正是这一时代政治斗争的反映。25作者本书各篇并非出于一人之手,最初只是战国时代各国史官和一些游说之士记录下来的文稿、史料,后经秦汉间人(待考)杂采各国史料编纂而成。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西汉末年刘向校订和编定,始定名为《战国策》。目录学之祖-刘向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宣帝时,为谏大夫。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向”,官至中垒校慰。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中国思想史上的第一次大解放以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取代仁义道德的说教个人奋斗改变社会地位描写的对象从诸侯卿相转向平民精英散文的辞赋化由此而起影响缺点1、有若干事实和说辞出于编造,不可信据。2、过分夸大说客的作用。3、鼓吹追逐富贵。4、宣扬士为知已者死。课文内容简介本文描写了著名的纵横家苏秦游说各国,牟取功名富贵的经过。先是以连横之谋,游说秦惠王而惨败,后又经过自己发奋苦读,以合纵之谋,游说赵王而一举成功,直至成为六国之相。既表明了战国策士积极进取的精神,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人情势利和世态炎凉。30课文赏析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yáo】、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shèng】,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战国形势图32秦惠王:前336年至前311年在位。(3)巴:今四川省东部。蜀:今四川省西部。汉中:今陕西省秦岭以南一带。(4)胡:指匈奴族所居地区。貉(hé):一种形似狐狸的动物,毛皮可作裘。代:今河北、山西省北部。以产良马闻世。(5)巫山: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黔中:在今湖南省沅陵县西。限:屏障。(6)肴:同“肴”,肴山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函:函谷关,在今河南省灵宝县西南。乘shèng:古代称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苏秦起先主张连横,劝秦惠王说:“大王您的国家,西面有巴、蜀、汉中的富饶,北面有胡貉和代马的物产,南面有巫山、黔中的屏障,东面有肴山、函谷关的坚固。耕田肥美,百姓富足,战车有万辆,武士有百万,在千里沃野上有多种出产,地势形胜而便利,这就是所谓的天府,天下显赫的大国啊。凭着大王的贤明,士民的众多,车骑的充足,兵法的教习,可以兼并诸侯,独吞天下,称帝而加以治理。希望大王能对此稍许留意一下,我请求来实现这件事。”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