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感受我国古代进步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珍视友情的高尚情操。2、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说出课文后第1题句子中6个带点词的确切意思,并能正确理解诗句。3、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能正确地背诵和默写3首古诗。三、重点与难点重点: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赠汪伦》和《题临安邸》两首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2、解释有关词语和诗句。练习朗读,背诵和默写这两首诗。教学过程1、回忆学法,揭示课题。(1)回忆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出示学法:理解课题,认识作者;解释字词,讲说诗意;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感情朗读,体会诗境。(2)揭题。今天我们继续运用上述方法来学习三第2页首诗,要以学生自学为主。2、指导学习《赠汪伦》。(1)理解课题,简介李白及有关本诗的故事。(2)听录音,初知内容。(3)解释字词,说说诗意。○检查自学情况,抽读古诗。○逐句理解.理解第1句。“将放行”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我很快就要坐船离开这里了。理解第2句。“踏歌”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忽然听到岸上有人用脚步打着节拍,边走边唱的声音。这两句主要写什么?(主要是叙事,展示一幅离别送行的画面。)理解第3句。“千尺”是虚指,极言谭水之深,是夸张的说法。理解第4句。“不及”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虽然桃花潭水有千尺深,却比不上汪伦为我送行的情谊深。这两句诗用桃花潭来比喻汪伦的感情,以水深比喻情谊深。第3句诗用了夸张的写法。(4)总结。○说说整首诗的意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珍视友情。)○背诵这首诗。3、指导学习。《题临安邸》。(1)理解课题,简介诗人及有关的背景知识。(2)听录音,初知内容。(3)解释字词,说说诗意。①学生自由读古诗,看注释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地方。②检查自学情况,抽读古诗。③逐句理解。理解第1、2句。“休”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那些统治者在西湖边上听歌赏舞、寻欢作乐的生活到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看图帮助理解诗句含义。理解第3句。第3页“暖风”、“熏”、“醉”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暖洋洋的春风把这帮终日只知游山玩水的家伙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样。理解第4句。“直”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那些统治者简直把这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者家汴州了,忘记了故都汴州,忘记了被异族侵占的半壁江山。(4)总结。①说说整首诗的意思。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讽刺南宋统治者只顾游山玩水,醉生梦死,忘记了山河破碎的耻辱,将收复北方失地完全置之脑后的可耻行径。)③背诵这首诗。4、布置作业。(1)完成作业本上1、2、4(1)(2)、5(1)(2)(4)。(2)背诵这两句诗,并准备默写。第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第三首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2、解释有关词语的句子。3、练习朗读,背诵和默写这首诗。4、完成有关作业。(二)教学过程1、复习、检查。先背后默写前两首古诗,个别学生写在灯片上,然后出示灯。全班评价纠正。2、指导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1)理解课题,简介陆游及有关的背景知识。解释字词,说说诗意。①学生自由读古诗,看注释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地方;②检查自学情况,抽读古第4页诗。③逐句理解。理解第1句。“三万里”形容黄河的长,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黄河实际长一万多华里。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翻该,向东流入大海。理解第2句。“五千仞”也是虚指。形容华山的、雄伟高大。学生拭答后,教师讲述:五千仞高的华山直插云霄。这两句主要写景,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夸张、化静为动,使人感到景物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理解第3句。“遗民”、“泪尽”、“胡尘”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北方沦陷区老百姓在异族统治下受尽折磨,眼泪都哭于了。理解第4句。“南”、“王师”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他们盼望南边的宋朝军队收复北方失地,解救他们,盼了一年又一年。这两句描述了北方人民的境遇和盼望解放的急迫心情。(4)总结。①说说整首诗的意思。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百姓的同情。)③背诵这首诗。3、布置作业。(1)完成作业本上3、4(3)、5(3)和6的练习。(2)有余力的学生课外选学李白、陆游的诗一首抄录并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