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理学1.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名解)萎缩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萎缩与年龄有关;病理性萎缩:①营养不良性萎缩:全身性:脂肪组织、肌肉、脾、肝、肾、心脑局部性:局部缺血(脑动脉粥样硬化)②压迫性萎缩:常见于尿路结石阻塞输尿管;③废用性萎缩:肢体、器官、组织因长期不活动,或只担负轻微的活动,导致功能减退所引起的萎缩。④去神经性萎缩⑤内分泌性萎缩:肉眼观:萎缩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变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常成褐色;心肌萎缩时,其胞浆内可出现棕褐色颗粒,即脂褐素。2.肥大: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高血压病,左心功能负荷加重,心肌纤维体积增大)。3.增生:实质细胞数量增加,使组织、器官体积增大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名解)化生:①鳞状上皮化生: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或长期吸烟者,气管及支气管的纤毛上皮转变为鳞状上皮;慢性胆囊炎及胆石症;慢性宫颈炎;肾盂结石。②肠上皮化生③结缔组织和支持组织化生5.变性:又称可逆性损伤,指新陈代谢障碍时,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一些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积蓄。(名解)⑴细胞水肿(水变性):常见于缺氧、感染、中毒时的心、肝、肾等脏器的实质细胞。(病毒性肝炎和四氯化碳中毒时,肝细胞水肿,严重者细胞肿大如圆球状,特称为气球样变)-2-⑵脂肪变性(脂变):常见于心、肝、肾①肝脂肪变性②心肌脂肪变性:心肌脂肪变性多见于贫血。肉眼观:轻度脂变一般无明显异常,但在严重贫血时,常在心内膜下,尤其是左心室乳头肌处出现红黄相间的条纹,形似虎皮斑纹。(名解)③肾脂肪变性⑶玻璃样变性:又称透明变性,是指在HE染色情况下,细胞外间质或细胞质内出现伊红染、均质半透明、无结构的玻璃样物质。①细胞内玻璃样变性:②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常见于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③血管壁玻璃样变性:常见于高血压病时的肾、脑、脾及视网膜的细动脉⑷黏液样变性⑸淀粉样变①含铁血黄素⑹病理性色素沉积:②胆红素③脂褐素④黑色素⑺病理性钙化:主要成分为磷酸钙、碳酸钙及少量铁镁等物质营养不良性钙化:结核坏死灶、血栓、寄生虫体和虫卵转移性钙化:甲状腺功能亢进或骨肿瘤造成骨组织破坏;接受超剂量维生素D6.坏死的基本病变:①核浓缩:核脱水、体积缩小、染色质浓缩、嗜碱性⑴细胞核的改变:②核碎裂:染色质崩解、核膜破裂、染色质分散(坏死的主要标志)③核溶解:DNA酶解染色淡仅见轮廓⑵细胞浆的改变:细胞浆内嗜碱性核蛋白体减少或丧失⑶间质的改变:早期无改变;最后坏死的实质间质融合成无结构红染物质7.坏死的病理类型:⑴凝固性坏死:组织坏死后,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名解)常见于心肾脾。镜下特点:早期坏死灶细胞微细结构消失,但细胞组织的结构轮廓仍可保留一段时间。(选择)-3-⑵液化性坏死:常见于脑。例如脑软化。⑶特殊类型坏死:①干酪性坏死:结核病时,坏死区内脂质较多,颜色带黄,质地松软,状似干酪。(名解)常见于结核病②纤维素样坏死③脂肪坏死④坏疽:大块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败性变化。(名解)8.坏疽的分型及特征:⑴干性坏疽:坏死局部干燥、皱缩、黑褐色;多发于动脉阻塞而静脉回流仍然畅通的四肢末稍;腐败性变化较轻⑵湿性坏疽:坏死区肿胀、暗绿色、污秽黑色;动脉受阻伴静脉瘀血体表组织;常发于肠、阑尾;腐败菌感染严重、全身症状⑶气性坏疽:深在的开放性创伤合并产气荚膜杆菌感染;蜂窝状、“捻发”音;分解坏死组织并产气;全身性高度中毒症状;病情凶恶,预后差9.坏死的结局:①溶解吸收、②分离排出、③机化与纤维包裹、④钙化10.再生:生理性再生、病理性再生;完全再生、不完全再生完全再生:子宫内膜不完全再生:疤痕11.按再上能力不同,将人体组织细胞分为三类:⑴不稳定细胞:(增殖能力很强、周期循环增殖)全身的上皮细胞、淋巴造血细胞。上皮细胞包括皮肤表皮、胃肠道和呼吸道的黏膜上皮、泌尿道的移行上皮以及腺体的导管上皮等。⑵稳定细胞:(再生能力较强、生理处于G0期)各种腺体及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肝、胰、内分泌腺、汗腺、皮脂腺及肾小管的上皮细胞等)、间叶细胞及其衍生的各种细胞(成纤维细胞、骨、软骨、脂肪、平滑肌细胞)。⑶永久性细胞:(无再生能力)神经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12.肉芽组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及多少不等的炎细胞组成,在创伤表面常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似新鲜肉芽,故此得名。(名解)⑴3种成分: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各种炎细胞。⑵3种功能:抗感染及保护创面;机体化凝血块、坏死组织及其他异物;填补伤口或其他组织缺损等作用。-4-13.皮肤的创伤愈合:⑴一期愈合: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炎症轻、出血少;愈合时间短;白线状瘢痕:瘢痕少,抗拉力强度大。⑵二期愈合: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哆开、无法整齐对合、伴感染的伤口;与一期不同(炎症反应明显,继续发生变性、坏死;伤口大、收缩明显、愈合时间较长;肉芽组织量多、瘢痕大、抗拉力强度较弱)。14.动脉性充血(主动性充血、充血)病理变化:局部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液输入量增多。15.静脉性充血(被动性充血、淤血):器官或组织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引起的充血,称静脉性充血或被动型充血,简称淤血。(名解)⑴静脉受压(外压):肿瘤、妊娠、肝硬化原因:⑵静脉腔阻塞(内塞):V血栓⑶心力衰竭::左心衰→肺淤血;右心衰→肝淤血16.肺淤血:多见于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病人。⑴镜观下:肺泡壁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满血液,肺泡间隔增宽。肺泡腔内可有淡红色的水肿液、少量红细胞和巨噬细胞。⑵心衰细胞:漏出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在胞浆内形成棕黄色颗粒状的含铁血黄素,这种细胞在心里衰竭时常见。⑶肺褐色硬化:长期肺淤血时,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肺质地变硬,且伴有含铁血黄素广泛沉着,使肺组织呈现棕褐色。17.肝淤血:⑴肉眼观:肝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切面呈现红黄相间的花纹状结构,状似槟榔的切面,故称槟榔肝(名解)。⑵镜下观:肝小叶中央静脉及附近肝窦高度扩张淤血,淤血处的干细胞受压萎缩,甚至消失。18.静脉性充血的后果:⑴淤血性水肿和出血⑵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和坏死⑶淤血性硬化⑷侧支循环开放-5-19.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聚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名解)20.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⑴心血管内膜损伤⑵血流状态的改变⑶血液凝固性增加:主要是指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或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降低,导致血液的高凝状态。(选择)21.白色血栓:⑴多发于血流较快的心瓣膜、心腔内、动脉内或静脉性血栓的起始部,即延续性血栓的头部。〈心脏(心瓣膜)、动脉、延续性血栓起始部(血栓头)〉⑵肉眼观:呈灰白色小结节或赘生物状,表面粗糙,质较坚实,与心血管紧密黏着,不易脱落。(与内膜紧密相连、灰白色、质地坚实)⑶镜下观:主要由血小板及少量纤维素构成,又称血小板血栓或析出性血栓。(小梁染为淡红色,均质无结构)22.混合血栓:⑴发生于心腔内、动脉粥样硬化溃疡部位或动脉瘤内。⑵肉眼观:粗糙圆柱体、灰白与红褐色交替、与血管壁粘连、可脱落。⑶镜下观:珊瑚状,红色均质血小板小梁;小梁周围:白细胞黏附;小梁间:纤维蛋白网;红细胞。23.透明血栓:发生于微循环的血管内,主要在毛细血管,因其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故又称微血栓。透明血栓主要由嗜酸性同质性的纤维蛋白构成,又称为纤维素性血栓。(名解)24.血栓结局:软化、溶解与吸收;机化与再通;钙化。25.血栓对机体的影响:⑴有利:对破裂的血管起阻塞裂口和止血的作用;⑵不利:阻塞血管(动脉:梗死,坏疽;静脉:淤血)、栓塞、心瓣膜病、出血(DIC)。26.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名解)27.肺动脉栓塞:(栓子来源)95%以上来自下肢深部静脉,尤其是腘静脉、股静脉和髂静脉,偶可来自盆腔静脉或右心附壁血栓。28.体循环动脉栓塞来源:左心及动脉系统的附壁血栓(80%)。-6-29.脂肪栓塞:栓子来源常见于长骨骨折、脂肪组织严重挫伤和烧伤时,骨髓或脂肪组织的脂肪细胞受损破裂,脂肪游离成无数脂肪滴,通过破裂的小静脉进入血流。30.羊水栓塞:(镜下观)镜下可见肺的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内有羊水的成分,包括角化鳞状上皮、胎毛、胎脂、胎粪和黏液等。31.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液中断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名解)32.梗死的一般形态特征:(选择)⑴心肌梗死灶呈地图状或不规则形;⑵肠梗死灶呈节段型;⑶脾肾肺:锥形。33.梗死的类型:(选择)⑴贫血性梗死(白色梗死):多发生于侧支循环不太丰富,且组织结构致密的实质性器官;心,脾,肾,或脑;⑵出血性梗死(红色梗死):多发生于肺、肠等具有双重血液循环、组织结构疏松的器官。34.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各种变性和坏死。(名解)35.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黏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名解)36.急性炎症时的血管反应按如下顺序发生: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血流速度减慢、血流停滞。37.液体的渗出对机体的防御意义:⑴利:①稀释毒素,提供营养;②消除病原微生物;③阻止病菌扩散、有助于WBC捕捉抗原,提供修复支架;④吞噬杀灭病原微生物,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⑵弊:压迫周围的组织和器官如:心包或胸腔积液分别压迫心脏和肺脏;严重喉头水肿可引起窒息;纤维素渗出若不能被完全溶解吸收,则会发生机化,引起器官和组织的粘连。-7-38.炎细胞的种类: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急性炎症、炎症早期、尤其化脓性炎急性炎症后期、慢性炎症慢性炎症、病毒感染的炎症、免疫相关的炎症慢性炎症、尤其寄生虫感染、I型变态反应变态反应性炎症39.炎症介质:由细胞释放的,或是体液产生的,参与介导炎症发生发展过程的化学因子。(名解)40.急性炎症的形态学类型:⑴浆液性炎:以浆液渗出为其特征,浆液性渗出物以血浆成分为主,也可由浆膜的间皮细胞分泌,含有3%~5%的小分子蛋白质、少量白细胞和纤维素。表现为感冒初期的鼻炎、皮肤二度烧伤形成的水泡、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腔积液。(名解)⑵纤维素性炎:是以大量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并在炎症灶内形成纤维素为特征的炎症。(P54白喉)①黏膜的纤维素炎又称假膜性炎。(名解)②浆膜的纤维素炎常见于胸膜腔和心包腔。③心外膜的纤维素性渗出物由于心脏的不同搏动而呈绒毛状,称为绒毛心。(名解)⑶化脓性炎: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点。化脓性炎的病理类型:①表面化脓和积脓②脓肿:局部性化脓伴有脓腔形成的化脓性炎称为脓肿,常由金葡菌引起。(名解)③蜂窝组织炎:指疏松结缔组织内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见于皮肤、肌肉和阑尾,常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名解)⑷出血性炎-8-41.脓肿与蜂窝组织炎比较:脓肿蜂窝组织炎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见于心肝肾肺脑皮肤、肌肉和阑尾范围局限弥漫炎症性质化脓性化脓性影响瘢痕病变42.炎性息肉:长期慢性炎症使局部黏膜上皮、腺体及间质增生,形成带蒂、向表面凸起的肉样肿块,常见于鼻黏膜、肠黏膜及子宫颈黏膜。43.肉芽肿:以单核巨噬细胞增生为主,形成结节状、境界清楚地增生性病灶。(名解)44.癌:指来源于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名解)45.肉瘤:指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名解)46.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名解)47.肿瘤的生长方式及其特点:⑴膨胀性生长(为多数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常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易于手术摘除,术后不易复发);⑵浸润性生长(为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手术不易切除干净,术后易复发);⑶外生性生长(常向表面生长,形成突起的乳头状、息肉状、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