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实验研究方法1本章主要内容实验研究概述实验的程序实验设计对实验研究法的评价27.1实验研究概述一、实验研究方法(一)概念实验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基本目标:判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主要特征:控制情景和变量来研究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的变化,以建立变量间的因果关系。3(二)实验研究方法进入经济学的过程•实验方法首先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研究中,如物理、化学、生物等。•20世纪中期,经济学家开始把实验研究方法引入经济研究,建立了实验经济学。实验经济学家研究的对象是复杂的经济现象,受众多因素影响,其中许多因素的影响是无法直接观察的,因为在现实中不能把它们与其他因素的影响分离开来。实验经济学家通过实验,在受控的环境下观察经济现象的变化,对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加工处理得出研究结论,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经济研究方法——实验法。4二、实验的基本要素1、自变量与因变量自变量:原因变量,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在实验中,自变量又称实验刺激。因变量:结果变量,被其他变量引发变化的变量。实验中往往研究所测量的变量。52、前测(pretest)与后测(posttest)对因变量进行前后两次测量。第一次在实验刺激之前,称为前测;第二次在实验刺激之后,称为后测。目的是比较两次测量结果,以判断实验刺激是否产生影响,以及产生何种影响。63、实验组与控制组实验组Experimentalgroup:实验过程中接受实验刺激的那一组对象。控制组Controlgroup:又称对照组,它在各方面都与实验组相同,但在实验中不给予实验刺激的一组对象。7三、实验的逻辑测量因变量Y引入自变量X再测因变量Y结果1结果2比较首先对因变量进行前测;然后,通过操纵某些条件,引入被看作自变量和原因的实验刺激;再对引入自变量以后因变量的情况进行测量;通过比较前后两次测量的结果来判断两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8四、实验研究的特点要以一定的理论假设为指导;要通过人为控制和操纵创设一定研究情境;目的是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它可以重复验证,其结论具有客观性。9五、实验的分类1、实地实验与实验室实验Fieldexperiment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进行的实验Laboratoryexperiment实验室进行的实验优点:实验背景和变量相对容易控制,实验环境较为“封闭”;缺点:实验内容受局限、实验室环境与社会生活环境差别很大、实验结果在推广性、普遍性和概括性上较差。由于人们对管理研究结果的现实意义或外部效度越来越重视,因而管理研究中的实验越来越倾向于实地实验。102、纯实验与准实验对变量的控制程度以及实验设计的严格程度不同。纯实验:指实验研究人员能够随机地把实验对象分派到实验组或控制组,也可以对实验误差来源加以控制,使得实验结果能够完全归因于自变量改变的实验。准实验:指实验研究人员无法随机分派实验对象到实验组或控制组,也不能完全控制实验误差来源的实验。由于管理问题的复杂性和难控制性以及传统实验的局限性,准实验在管理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11准实验:缺乏实验设计中一个或多个“条件”或“部分”的实验。有前测和后测的单组设计:只有实验组无控制组;仅有后测的单组设计(更像个案研究);具有不等同组的仅有后测的设计: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没有相同性;仅有后测无前测。127.2实验的程序一、实验的一般程序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资料处理13(一)准备阶段1、确定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2、建立理论假设和操作假设,即建立因果模型。3、实验设计:选择实验场所、设备、测量工具、确定实验进程、控制方式、观测方法等。14(二)实施阶段4、选取实验对象,采取匹配或随机指派等方法进行分组:实验组和控制组。5、实施实验:(1)前测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因变量;(2)引入实验刺激即自变量;(3)后测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因变量。15(三)资料处理6、整理分析资料:比较实验组的前测和后测、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的两次测量,得出实验结论,检验假设,提出理论解释和推论。7、撰写研究报告。16二、实验法在会计研究中的步骤从研究过程来看,实验方法与一般实证研究大体相类似,通常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研究问题;(2)提出假设命题;(3)设计实验研究程序和方法;(4)执行实验任务,搜集数据资料并进行数据汇总;(5)数据分析和假设检验;(6)解释数据分析的结果。17实验方法与一般实证研究方法的不同第(2)个步骤中将假设命题具体化为可以检验的模型,与实验设计有直接关系,研究者在对研究结果做出理论预期(即假设)时,必须考虑实验的可实施性;在建立可证伪的检验模型时必须考虑变量的值是否可以通过实验取得。第(3)个步骤是实验设计过程,它是实验研究的核心。因为实验研究用以检验假设的数据是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得到的,因此实验的设计如何直接关系研究的成败。18第(4)个步骤是数据资料收集,在实验研究中就是实施实验并记录实验情况。实验研究中用于假设检验的数据来自研究者自己设计的实验,而一般实证研究应用的数据来自统计资料或报刊杂志等现实世界中已经存在的数据,这个差别在方法定义时就已经明确。19一、实验法的一般设计经典实验设计更为复杂的实验设计7.3实验设计20(一)经典实验设计一个具有前后测和实验刺激的实验组加上一个具有前后测的控制组,是实验研究的经典设计。图示:实验组:前测1……实验刺激……后测1控制组:前测2……………………后测2随机分配:用随机分配的方法把实验参加者分配到实验组或控制组去。目的是使外部或无关变量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影响均等化。21(二)更为复杂的实验设计多组实验设计则有三个以上的组,它可以考察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为了排除前测与实验刺激的交互作用的影响,需要一种3组实验设计。为了进一步排除实验以外的因素的影响,需要一种4组实验设计。22二、会计研究中的实验设计设计目的:通过实验研究与会计有关的行为问题,目的是研究行为的原因与结果,特别是研究影响行为的激励因素,以便制定适当的制度与政策,预测和控制行为。设计的实验应该努力在简化的环境中,体现行为主体受到的影响,并且使影响行为的因素及其影响的结果容易观察与测量。实验设计通常需要考虑实验场景设计、行为设计和变量控制设计等方面的内容。23(一)实验场景设计关于人类行为的定义,心理学家克特·勒温表示行为是个人与环境的函数(即交互作用所发生的结果)。有关行为的实验需要反映个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对行为的影响,首先要巧妙地在实验中(即在模拟现实的场景中),把特定的环境与个人的性质表现出来。因此实验场景设计包括:外部环境设计实验行为者内因设计241、外部环境设计根据研究目标的不同,人们关注的行为可能是发生在市场交易中,也可能是审计活动或纳税过程,影响行为的外部环境可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实体,也可能是概念化的法规或制度,实验中再现外部环境的设计方法各不相同。(1)市场交易规则设计(2)市场有效性环境设计(3)企业特征设计(4)法规环境设计(5)其他实验场景设计252、行为者内因设计除了外部环境会影响行为之外,在相同的环境下也可能由于行为者内因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行为,实验中常常需要控制行为者内因的变化,来观察其对行为结果的影响。常见的控制行为者内因的方法可归纳如下:(1)通过实验参与者的选择,控制其影响行为的内因。(2)通过指定参与者在试验中的角色或工作条件,改变其影响行为的内因。(3)通过对实验参与者的调查与测定,判断影响他在实验中行为的内因。26(二)行为设计实验参与者表现的行为常常是被观察问题中的因变量。如何表现在特定场景下实验参与者的选择与判断,使之能反映行为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并便于假设检验和统计分析,是行为设计要考虑的。27(三)行为影响因素控制方法实验研究的假设检验过程就是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行为变量(因变量),与实验设置的影响行为的内外因素(自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定量分析,因此行为影响因素即自变量的变化必须能够控制,换句话说,就是要能够掌握行为影响因素的变化状况。281、组间控制和组内控制根据行为影响因素变化的特性不同,可将其控制方法区分为组间控制和组内控制。组间控制方法:参加不同实验组的被试是不同的,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通过分组的方法,使同一组内的自变量取相同的值,不同组间自变量取值不同。这样,研究者可以根据不同组间实验参与者行为有无明显差异来判断该自变量对行为的影响力。组内控制方法:每个或每组被试要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292、实验前控制和实验中控制根据实验设计中确定自变量变化的时间不同,行为影响因素的控制方法可区分为实验前控制和实验中控制。实验前控制:实验设计时就确定了自变量的变化范围和取值情况,实验在自变量变化已知的情况下观察实验参与者的行为。实验中控制:需要根据实验的进行,不断收集自变量变化的情况。大部分组间控制的自变量都是实验前控制的,即根据实验对内外环境的安排,参与者属于哪一类分组,在实验开始之前就可以确定。30三、实验设计成功的关键要素标准化的实验程序显著化的货币激励无偏化的实验语言合理设置的实验变量合适的被试对象会计领域的两类实验对象:学生和实务人士317.4对实验研究的评价一、实验法的优点第一,实验研究者有独立自主性,可以完全按照自己提出的假设来决定研究的变量、设计变量的水平等,而不用完全遵守现实环境的“自然状态”。第二,从时序角度看,实验法是纵贯式研究,实验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可在多个时点进行测量,得以研究变量的动态变化。第三,它能够比其他方法更令人信服地估计因果关系。因为实验研究者可以通过操纵自变量来观察因变量的变化,还可以通过设立控制组来判断操纵的强度。32第四,实验方法能够比其他方法更有效地控制外源变量的影响,从而分离出实验变量并估计其对因变量的影响。第五,实验方法下,可以通过调整变量和实验条件观察到常规状态下很难出现的极端值和交互作用。第六,实验方法是可以重复的,这是研究科学性的重要体现。第七,实验法的成本通常较低,因为控制变量、样本数都比较小,持续时间较短。33二、实验研究方法的缺点第一,研究者人为地营造实验条件,使其远离现实情境中的“自然状态”,会导致外部效度降低。第二,如果研究样本本身不具有代表性,即便在分组时做到了随机化分派,也会使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降低。第三,研究只能限于当前问题,对过去问题和将来问题的研究,实验方法不太可行。34第四,当研究变量和水平数目增多时,成本会急剧增加。第五,管理领域的实验研究中,实验对象大多是人,人类行为变异相当大,较难控制,同时也使实验研究面临许多伦理和法律方面的限制。第六,难以找到合适测量工具,即使找到,也容易造成使用的偏差。35实验研究的应用:预算管理领域的一篇例文一、问题的提出大量的行为研究试图揭示参与预算编制对下属工作满意度和业绩的影响。参与预算编制,意味着下属有机会参与制定对自己绩效进行考核的指标。由于信息不对称,为了能够在工作中表现出更好的绩效和更高的工作满意度,下属在参与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往往低报自己的生产能力,将预算制定的相对宽松。对于在哪些情况下,参与预算编制会导致预算松弛,此前研究较少。本文用实验研究法考察了在一个单期间内,生产能力、风险偏好等私有信息以及参与预算编制对预算松弛的影响。36二、研究假设H1:下属参与预算制定的过程会将预算制定的更为宽松;H2:风险厌恶型的下属会比非风险厌恶型的下属制定更为宽松的预算;H3:相比拥有较多私人信息的下属,生产能力被管理者知悉的下属,更不容易歪曲自己的生产力;H4:感受社会压力不断增加的下属,预算松弛的程度偏低;H5:拥有私人信息的下属会比信息已被管理者所知的下属将更多地松弛编入预算。37三、实验设计(一)实验对象实验选取了43名全日制MBA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平均年龄25岁。其中有三名由于在前期实验中对操作的错误回答被剔除出实验。每个被试的风险偏好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