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源县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材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六盘山下的绿色产业—泾源县林业经济发展典型材料泾源县地处六盘山土石山区,气候属于温带湿润区森林草原类型气候,全县辖4乡3镇110个行政村,总人口12.68万人,其中回族人口9.1万人,占总人口75%,,总户数3.1万户,其中农业2.64万户11.5万人。年平均降雨量641mm,年日照时数2370小时,年平均气温6.9℃,无霜期132天,海拔1608-2942米,年积温3200℃左右,气候湿润冷凉。国土总面积1131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57.9万亩,85%为山地,退耕还林草31.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1.8%,是全国造林百佳县之一。2009年泾源县被确定为全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2010年被选为国家林权制度改革典型县。近年来,泾源县坚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理念,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紧紧抓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历史机遇,坚持靠发展产业、综合整治来支撑泾河源头的资源保护工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工程,做大苗木产业,做强草畜产业,做好旅游产业,盘活县域经济发展全局,绿色产业为重要支撑的县域经济实力得到整体提升。苗木、草畜夯实基础,改善生态;以生态承载旅游,反哺三产,初步形成了草畜、苗木、旅游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绿色循环经济模式。“山绿民富”扮靓泾源。一、发展林下经济是农民致富的必然要求泾源县发展苗木产业和林下种植业、养殖业,在林改中实现生态效益和农民增收双赢,让农民从林改中获益。泾源县林木资源相对丰富,为防止农民承包后毁林开荒,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民利用分包到户的林地发展苗木产业和种植业、养殖业等“林下经济”。通过林改,借助本地较好的立地条件开展林木育苗,已形成了一条以苗木产业为主,林下种养殖、草畜产业共同发展的致富产业链,全县已形成苗木、草畜、旅游为主的支柱产业,成为群众致富的主渠道。二、林下经济成效显著(一)特色林木种苗产业筑牢农民致富根基泾源县地处六盘山腹地,土质疏松,水资源丰富,天然分布着13科788种林木资源,素有“植物王国”的美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非常适宜种苗产业发展。近年来,泾源县以“山绿民富”为目标,以培育六盘山特色的“珍、稀、缺”良种壮苗为重点,按照“川台地、沿公路、靠城镇、连景区”的布局思路,采取“政府引导、市场拉动、协会组织、土地合作社带动、群众自发栽植”的运作机制,地埂培育大苗和幼苗移植同步推进,强力推进特色种苗产业发展。一是搭建平台。多方筹措资金1320万元,建设现代化的苗木花卉交易市场,为农民打开了苗木销售渠道。二是提供信息。组织召开全区苗木生产观摩暨种苗调剂大会,委托专业机构免费培训苗木营销经纪人,定期编发苗木余缺简报,为林农提供苗木产销信息。三是资金支持。建立了多渠道支持苗木等林业产业发展的融资机制,开辟了林权证抵押贷款、干部职工帮扶贷款、大户担保贷款、林业产业协会担保贷款的四种融资渠道,凡是林农用于发展苗木等林业产业的贷款,政府均给予80%的贴息扶持。目前,全县林农累计贷款达6000多万元,政府贴息400余万元。四是引导建立合作组织。由村委会牵头,成立土地信用合作社,把一家一户的耕地集中起来,统一承包,签订租赁合同,按照规划布局,把土地转包给林农、协会或客商进行育苗。目前,全县已成立土地信用合作社6家,参与的农户1800余户,存贷土地6300多亩,扩大了育苗规模。目前,全县育苗面积达到21.1万亩,建成了特色林木工厂化育苗中心、28个千亩育苗园区、50个500亩以上的苗木专业村和1250户5亩以上的育苗专业户,成立三级苗木协会13个,培养苗木营销经纪人360余人。四是不断更新育苗品种。通过近几年苗木产业的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以培育针叶常青树、阔叶花灌木、珍稀树种“三大类”的育苗格局。全县培育的苗木品种由历年的10余种增加到现在的40余种。其中培育以云杉、油松、樟子松等为主的针叶常青树约占育苗总面积的65%;培育以山杏、山桃、刺槐、沙棘等为主的阔叶花灌木约占育苗总面积的25%;培育以黄刺梅、榆叶梅、丁香、忍冬、探春等为主的六盘山珍稀树种约占育苗总面积的10%;扦插杨树、柳树等其他树种约占育苗总面积的5%。全县实现了“人均一亩苗”目标,正在向“人均两亩苗”目标迈进。(二)草畜产业拓宽农民致富路子随着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泾源县结合丰富的林地资源,大力支持群众发展林下种植牧草,为肉牛养殖提供基础保障,加快了草畜产业发展步伐。在肉牛养殖中,泾源县把以草畜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培育地方特色、壮大县域经济的“一号工程”来抓,探索出了一套养殖规模化、圈舍标准化、品种优良化、饲草多元化、营销市场化、服务科技化的“泾源养牛模式”。在草畜发展过程中,按照壮大规模、提升层化、打造品牌的总体要求,组织实施了农民创业千头肉牛养殖园区、30个肉牛养殖示范村两大工程,加强了良种繁育体系、饲草料种植加工调制体系、疫病防治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市场流通体系等五大体系建设,把农林业有机结合,既发展了农牧业,又促进了林业。通过创新模式,政府推动,协会联动,以林下种草为基础,大力发展牧草种植规模,以种促养,形成了养殖规模化、品种优良化、饲草多元化、营销市场化独具特色的“泾源肉牛养殖模式”,促进了草畜产业的扩量、提质、增效。2010年,全县新建大雪山、龙潭、春发、双旗、世龙等8个存栏30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公司;新建合作组织8个;培育育肥贩运大户825户;林下种植牧草2.3万亩,肉牛饲养量达到16万头,人均牧业收入710元。全县肉牛养殖户达到2.1万户,占全县总农户的80%以上;养殖大户显著增加,存栏5-9头的1330户,存栏10头以上的900余户,百头以上养殖公司(园区)达到15处,肉牛养殖逐步向规模化发展,初步形成了“大户带全村,园区带全乡,龙头带全县”的发展模式。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以肉牛养殖为主的草畜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已真正成为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三)“农家乐”增添农民增收新亮点近几来,泾源县依托当地独特的森林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按照保护生态和资源开发相结合,生态观光和民俗产业同发展的思路,精心打造生态六盘这张亮丽的旅游名片,全力推进农家乐民俗接待服务,力促以农家乐接待为主的旅游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助推器”作用。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泾源县把“农家乐”林改工作的突破口,初步把“农家乐”旅游打造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亮点、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按照“依托旅游发展文化,借助文化促进旅游”的发展战略,泾源县着力做靓“生态六盘、清凉世界、泾水文化、回乡风情、红色之旅”五大旅游名片,突出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相结合,生态观光和民俗展示同发展,精心打造自然生态展示、民俗文化发掘、“农家乐”民俗接待、城市景观建设等产业开发项目,旅游产业迈出了实质性的发展步伐。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冶家、园子、羊槽等“农家乐”旅游接待示范村6个,全县农家乐经营户总收入愈300万元。冶家村农家乐是泾源县首批建成的农家乐,位于泾源县城南15公里处,是通往老龙潭、凉殿峡、二龙河、鬼门关等六盘山重点旅游景区的必经之地。2006年底,泾源县利用危房改造工程的机遇,因地制宜,吸引40户有一定经济基础和经营实力的受灾村民,统一规划,集中移地改造,建设农家乐安居工程,引导群众开展旅游服务业,发展生产经营,增加收入。冶家村有268户1245人,在2005年以前村里主要靠种植业发展生产,年人均纯收入不到1000元,是个典型的贫困村。开办农家乐旅游项目以来,村民立足特色优势种植业发展旅游,现在经营农家乐旅游项目的40户村民,每月人均纯收入都在5000元左右。三、林下经济典型村效益突显泾源县香水镇下寺村地处六盘山自然保护区边缘地带。通过大力实施退耕还林、种草养畜等富民政策,走出了一条适合本村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林改后,下寺村响应县委、政府关于发展苗木产业的号召,引导和鼓励农民在承包大力发展苗木产业,走出了一条致富奔小康的路子。一是因地制宜,选准主导产业。近年来,下寺村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利益驱动下,林业的组织结构、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等发生的深刻变化,解决了农民以前“单家独户”的生产经营格局,改变了落后的林业生产模式,让村民参与林业发展,让农民真正得实惠,带动群众致富,把发展苗木产业作为群众致富的主导产业,在全县率先建成了苗木产业专业村和特色种苗基地。目前,该村共栽植特色苗木980亩,人均育苗面积3亩,2010年全村人均仅苗木收入超过5000元。由于苗木种植规模完成了原始的积累,农民开始利用积累的资金投入到发展运输业、建筑业、苗木贩运,有的农户每月有纯收入超过万元。下寺村已成为泾源县的苗木第一村。二是创新发展模式,增强发展活力。随着苗木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下寺村注册成立了全县第一家以苗木种植、销售、生态、绿化为主的私营企业——泾源县六盘山园林有限公司。2005年,成立了本地区第一家苗木花卉专业协会,依托“支部+协会+农户+基地”的运营模式,协会理事长由村支部书记兼任,支部和村委会成员、经营大户为副理事长、监事长,重点农户为成员。协会发展的一些重大事项由村支部和协会共同商定,支部成员联系农户;每一个农户既是协会成员,又是一定数量的苗木基地,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做到尽量集中连片。这种运作模式,便于组织、协调、领导,比较灵活,农民也感到心里踏实,有一定的优越性。同时,按照农村合作组织建设相关程序,建立了《下寺村苗木花卉专业协会章程》、《下寺村苗木花卉专业协会财务管理制度》和《下寺村苗木花卉专业协会会员吸收办法》三项制度,这三项制度使协会的运作有章可循。同时,协会利用自身的优势,对外联系市场和销路,解决会员销路难的问题。苗木品种也由最初的两个发展为至今的二十余种,注册发展会员66人,占全村农户的67%,成为泾源县苗木种植面积最大的村子,村民人均纯收入由1999年的600元增加到去年的3210元,苗木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以上,高出全县平均水平。大家真正尝到了党的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好处。三是加强引导,强农富民。随着全村苗木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下寺村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外地客商闻名前来订购苗木。苗木市场已拓展至甘肃、青海、内蒙等省区,苗木产业旺了,农民腰包鼓了。2010年,全村实现苗木销售收入110万元,农民人均苗木收入26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全村有1750亩耕地和4300亩集体林地。林改后,人均分得林地11亩,主要用于发展苗木,各类苗木规格齐全,1米以上的云杉、油松大苗300亩,户均7.7亩,有云杉、油松、樟子松、松柏苗木等5个品种,年销售苗木8万株以上。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