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转类民营企业经营战略分析与继续发展之思考①——以中国塑料城为例的剖析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余艳炯②摘要:通过指出流转类企业群在地区产业集群中的重要地位,在基于对浙江中国塑料城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微观角度出发,分析其内流转类民营企业群落在聚集状态下特有的经营模式、发展状况及相关原因,同时考察周围服务类产业部门与中国塑料城企业群之间的相互影响,并对阻碍流转类民营企业③发展的因素进行思考。最后本文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以流转类民营企业群为立足点,对东部地区民营企业群的产业升级和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群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关键词:流转类产业群聚集规模经济2.5产业公共企业家一、引论(一)文献综述对产业集群的定义,较早提出的观点是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缘上接近的相关企业和相关机构,由共同性和互补性联系在一起(波特,1998)。国内外已有文献对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将集群产业作为一个整体考察其衍生扩张规律与集群效应。外部经济理论代表人马歇尔和克鲁格曼认为以下三点是决定制造业地理集聚规模报酬递增的基础:(1)本地专业化劳动力的发展;(2)大量增加的相关企业和生产服务活动对核心产业的支持;(3)频繁的信息交流对创新的贡献;集群经济理论代表人韦伯在考虑了运输、劳动力成本对区位选择的影响后,强调了企业通过分享公共基础设施、专业化劳动资源、销售市场等获得集聚经济效益(韦伯,1997);新竞争理论代表人迈克尔•波特则用以下三个原因解释产业群竞争优势的形成:一是产业群能够提高集群内企业的生产率;二是产业群能够提高集群内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三是产业群能够降低企业进入风险,促进企业的产生与发展(波特,1998)。但迄今从产业群的内部职能分工入手进行分析的相关研究仍不多,已有的包括李永刚对生产性民营企业子群落与商贸服务性民营企业子群落关系的论述(李永刚,2002),以及周霖对浙江台州地区生产类产业群与流转类产业群的相关论述(周霖,2005)。本文将在以上两者既有分析的基础上,以微观经济行为主体为立足点,对产业群中承担流通职能角色的流转类产业群进行考察,并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二)流转类产业群简介及发展根据在产业链中所处的地位与功能,学术界将产业群划分为生产类产业群与流转类产业群。前者专门从事产品制造、加工等生产性活动,而后者活跃于流通环节,专门为生产类产业群提供商贸服务型活动,主要包括原料型专业市场与成品销售专业市场。从中观层面分析可以发现浙江省民营企业群区域聚集具有这样一个显著特点:每一个生①本文的修改论文《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经营战略分析——以中国塑料城为例》在第五届全国高校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科讨会中被评为优秀论文。任保平教授、杨小卿副教授和严汉平副教授阅读了本文并给与了指导意见,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吴星星同学和王维娟同学承担了相关翻译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当然,本文文责自负。②作者简介:余艳炯(1984—),浙江余姚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学生。③国内有学者对民营经济概念提出三层次分析法:第一层次即私营经济,专指私营企业,这是目前流行最广的范畴;第二层次从所有制出发,除私营经济外的个体户、非国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等非国有制经济均属于民营经济范畴;第三层次仅就经营方式而言,除国营经济外均为民营经济(黄文忠,2002)。本文中的“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专指第一层次,即私营经济与私营企业。产类民营企业群周围存在一个相配套的流转类专业市场,如图1所示。这种区域聚集特色的形成,一方面缘于浙江活跃的民营经济、生产类产业群的兴起与流转类产业群的发展相辅相成,最终形成完善的地区产业功能配套模式;另一方面则基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作为一个能源、资源极度匮乏,省内市场狭小的省区,生产类民营企业群想要得到发展,必须依靠省外与国外不断为其提供原料产地与销售市场,流转类民营企业群作为两者的衔接主体有其产生的客观必然性。而纵观中西部地区,生产类民营企业群起步受阻、发展迟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周围缺失一个相配套的流转类企业群。本文下面将从流转类产业群入手,以理论分析为主并结合案例探讨浙江省流转类民营企业群经营战略,得出相关借鉴经验;最后,第三部分将进一步讨论浙江省流转类民营企业群在继续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二、流转类民营企业经营战略及相关分析(一)案例背景简介本文案例选择位于浙江省余姚市的中国塑料城。余姚市(县级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隶属宁波市(地级市),北距杭州湾40公里,东距宁波镇海港55公里。作为长江三角洲上海经济区的新型轻工业城市,全市共有塑料成品、半成品加工企业数百家,塑料原料销售企业逾1000家,塑料产业已成为余姚继轻纺、机械之后的又一大支柱产业。位于余姚市区的中国塑料城建于1994年,现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目前内有塑料原料经营企业950多家,上市品种逾4000,已发展成为集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于一体的国家级现代化塑料专业市场,其塑料原料成交量居全国之首,是国内最大的集塑料原料(配料)、塑料制品、塑料机械、塑料信息、会展于一体的专业市场和浙江省最大生产的资料市场①。中国塑料城内聚集的销售企业90%以上规模较小,整个公司包括所有者、财会人员、销售人员、宣传人员等一般为4~8人,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离,并带有浓厚的家庭经营风格。创建历史的长短与企业规模的大小并无明显必然联系,规模较大的企业一般为一些石化公司驻当地的销售中心。根据科斯的理论,企业的最适规模应位于企业规模扩大导致的边际影响费用等于市场规模调节扩大引起的边际交易费用相等处,但是由于国内金融市场发展滞后、政策歧视等一系列原因,民营企业进行创业的筹资依赖于民间金融市场与自身资本积累,规模发展受严重制约,而中国塑料城民营企业不但在市场机制并不十分完善的情况下实现了小规模高效率经营,而且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发展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塑料原料(配料)专业市场和浙江省最大的生产资料市场,这种与理论相悖的现象又如何解释?以下将在理论基础上结合案例予以分析。(二)经营战略一:“搭便车”实现内部规模经济流转类企业具有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拥有广阔的地域市场,大量的调查数据也证明民营经济发达地区中小民营企业的原料市场与产品销售市场绝大部分位于外省市及国外市场②。从中国塑料城的调查结果也映证了这一结论。表1对20个抽样企业的国内外主要货源地进①资料来源:中塑在线,②199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浙江制造产品销售市场分布状况为:省内市场销售额:其他省市销售额:国外市场销售额=3:5:2。生产类产业部门业部门流转类产业部门服务类产业部门图1企业群聚集层次行了统计:绝大部分企业的国内货源地集中于中石化、中石油所属企业,国外货源地集中在东南亚、中东各国与德国,且进口量在总量中占相当大的比重。货源地广阔、小批分散采购是当地塑料原料销售企业的一大特色。这种采购方式对于小规模经营企业存在明显的不经济性:首先的不经济性表现在运输上。小数量的运输难以进行大规模集约化操作。决定租用成本的制造成本由表面积决定,即与r²成线性正比,而运输量却与容量r³成线性正比,采用大型运输工具进行大规模运输将极大降低单位产品运输成本。表1抽样企业国内外主要货源地统计国内主要货源地(不定项)国外主要货源地(不定项)省份(市)样本数(家)比重(%)国家样本数(家)比重(%)上海市735韩国840北京市630日本735浙江省420德国525台湾省420沙特阿拉伯420江苏省420美国210辽宁省210印尼15安徽省210湖北省15资料来源:实地调查采集另外,管理经济学认为企业的最小效率规模(MES)通常随运输成本重要性的增强而下降,当运输成本相对不重要时,货源地具有全国性与国际性,规模经济往往造成市场由少数几个大企业占有,以塑料原料为代表的生产资料行业就极具代表性。其次,在原材料的进口操作手续上,大型企业获得进口许可证和海关审批等过程所承担的时间成本与货币成本更低(这类成本可视为与进口数量无关的固定成本)。下面我们用模型分析固定时期内单位数量产品运输成本与每批次采购量之间的关系,首先建立运输数量——成本模型的变量及函数假设:1、单位数量产品的运输成本C(包括运输设备使用成本、劳动力成本、燃料成本等可变成本)是运输距离s与批次总采购量q的函数。在运输距离是既定且q'q(规模临界点)的情况下,(,)Csqq0。但对于单个企业而言'q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可视单个企业始终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区;在批次总采购量q既定的情况下,(,)Csqs0。2、虽然企业的货源地并不固定,但通过对某一时间段在各地购买频率的统计分析仍可以确定企业在某一货源地的采购概率,它是采购价格p与运输距离s的函数,其联合概率密度记为:(,)fps,自变量取值区域00,pp,00,ss,(,)fps0。3、除产品的长途运输成本外,进行产品采购还将发生其他固定成本,记为M,M受进口产品的批数n等外生因素影响,与每批次运输量无联系,即:M=M(n,…)。下面分析一定时间段内在所有货源地采购产品的单位数量运输成本的数学期望E(C):求各货源地采购概率(,)fps关于s的边缘概率密度:00(,)psffpsdp,sf0;则00()(,)ssECCsqfds,记(,)(,)sCsqfgsq,当00,pp,00,ss时,(,)Csq、sf0,得(,)0gsp。将(,)gsq对q求偏导:(,)(,)0sgsqCsqfqq。()EC为q的函数,记()()GqEC;当12'qqq时,120(,)(,)gsqgsq;00112200()(,)(,)()ssGqgsqdsgsqdsGq,得到:()0dGqdq,()EC是q的递减函数。同样,单位数量产品承担的终点成本为:1(,...)miiMnq,其中iq为第i批产品采购量,m为总采购批次数,为外生变量。可知单位产品终点成本亦随总量增加而递减。由此得出结论1:在批次运输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所有批次产品单位数量成本的数学期望随每一批次采购量增加而递减。许多生产资料行业往往为几家大型企业控制也证明了规模经济造成自然垄断,规模报酬递增的行业存在过多竞争者也势必导致效率损失,那么塑料城内出现近千家小企业垄断竞争局面的原因何在?调查表明,所有销售企业均实现了经营信息化、信息网络化。通过每天收集来自东南亚、中东、欧美地区石化公司的销售信息确定货源地并发出订单。签订合同后,卖方企业一般通过两种途径解决运输问题:其一为与海洋运输公司签订合同,根据合同内容完全由海运公司承担运输事项,这是大部分相对规模小的企业采取的方式;另一种途径为买方企业寻求与卖方企业近期有业务联系的国内厂商(一些大型的国内化工企业、成品制造企业一般直接向国外石化公司购买原料)达成协助运输协议。因为海洋运输规模经济临界点数量巨大,所以大企业为实现高效率也愿意与多家小企业达成“搭便车”协议。所有进出口手续均由大企业承办,而小企业只需在货物运抵港口后根据其运输量承担相应比例的运输费用、手续费用、进口税额等。而国内货源市场集中于近距离的东部地区,公路运输规模经济临界点低,一家小企业较大的采购量或两三家企业共同采购即能实现规模经济。正是通过“搭便车”的运输方式,中国塑料城内的小企业才能在小批量采购的情况下实现大规模运输的低平均成本。同时又充分发挥小企业灵活的经营机制,近千家企业随时通过网络收集世界各地的信息,并在整个专业市场内传递吸收,分散采购,实现小规模低成本,这是中国塑料城能成为中国最大、品种最齐全的塑料原料(配料)专业市场的重要原因。(三)经营战略二:聚集降低广告成本21世纪的市场经济是信息社会的市场经济,作为流转类企业,其角色定位的特殊性决定在经济全球化、竞争全球化的趋势下能否及时把握世界市场信息、同时将自身的信息传递给市场已成为在市场竞争中胜出的关键之一。因此对于中国塑料城内的民营小企业,降低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