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XXXX年及“十一五”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浙江省2010年及“十一五”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报告“十一五”时期,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深入实施《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不动摇,加大统筹力度,加快民生改善,加强改革创新,城乡统筹发展快速推进,统筹水平不断提升。一、2010年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全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加快提升。评价结果显示,2010年全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得分82.01分,比2009年提高5.13分,继续处于整体协调阶段[1]。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四大领域统筹水平全面提升,目标实现度分别为89.02%、82.87%、75.91%和82.16%,比2009年分别提高7.27、2.83、6.13和3.85个百分点。20项指标目标实现度平均为82.08%,超过85%的有12项。表1浙江省2010年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表领域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权数目标值2009年2010年实际值评价得分(分)目标实现度(%)实际值评价得分(分)目标实现度(%)统筹城乡经济发展1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69081.685.0083.3784.625.3589.232一产劳动生产率元/人525000175154.1282.39224064.6993.903人均GDP元/人680000446414.5976.43517114.8781.144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元/人7650045575.9184.4555126.4592.10统筹城乡社会事5财政支出中用于“三农”的比重和增幅%61512.505.0083.2515.905.1585.786标准化公路通行政村率%410098.763.9598.7599.483.9899.487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490944.00100.0095.84.00100.008城乡生均教育事业费比率%510091.14.5691.1097.634.8897.63业和基础设施9千人医务人员数人564.503.7575.014.94.0581.0010农业技术人员相当于农业从业人员的比例‰4102.871.1528.652.871.1528.65统筹城乡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1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倍数倍1022.467.3273.192.427.4474.3612城乡人均生活用电支出比率%37039.751.7056.7842.411.8260.5913城乡人均文化娱乐教育、医疗保健支出比率%36043.232.1672.0540.102.0066.8314城乡信息化水平比率%38075.452.8394.3178.112.9397.6315城乡低保水平差异度分311.162.5885.971.12.7390.8716参加社会保险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108045.945.7457.4259.027.3873.78统筹城乡生态环境17环境质量综合评分分565.114.2685.175.154.2985.8318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率%310083.002.4983.00862.5886.0019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49586.483.6491.0088.933.7493.6120村庄整治率%410053.42.1453.4063.252.5363.25合计10076.8882.01说明:本指标体系以2020年数值作为目标值。11个市城乡统筹发展差距继续缩小。评价结果显示,2010年城乡统筹发展得分最高与最低市之间差距为20.26分,比2009年缩小1.59分。舟山市得分90.48分,首次超越宁波市位居全省第一。11个市城乡统筹发展阶段呈现两个层次:舟山、宁波、嘉兴、杭州、湖州5个市处于全面融合阶段,其中舟山、嘉兴、杭州、湖州为新进入。绍兴、金华、台州、温州、衢州、丽水6个市继续处于整体协调阶段。图12009年和2010年11个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价得分61个县(市、区)[2]进入整体协调和全面融合阶段。评价结果显示,2010年,61个县(市、区)全部进入整体协调和全面融合阶段,消除了处于基本统筹阶段的县。鄞州、余杭、绍兴等17个县(市、区)处于全面融合阶段,占28%,其中岱山、嘉善、德清、嵊泗、余姚、平湖、富阳、慈溪、义乌、海盐、桐乡、玉环、海宁13个县(市)为新进入;安吉、桐庐、奉化等44个县(市)处于整体协调阶段,占72%,其中龙泉、景宁、永嘉、仙居、松阳、天台、缙云、庆元、青田、苍南、文成、泰顺12个县(市)为新进入。图22010年统筹水平进入全面融合阶段的17个县(市、区)表22010年统筹水平进入整体协调阶段的44个县(市)区域2010年区域2010年区域2010年得分位次得分位次得分位次安吉县84.3418乐清市76.8433平阳县71.3548桐庐县84.3019洞头县76.7434开化县71.2549奉化市84.2820瑞安市76.6835景宁县71.1350长兴县83.921江山市76.5236磐安县70.5251诸暨市83.8722嵊州市75.9437永嘉县70.2352临安市83.0723临海市75.8238仙居县70.0053宁海县82.8924浦江县75.5339松阳县69.8954上虞市82.3025三门县73.9940天台县69.7055象山县82.0026淳安县73.5341缙云县68.5756建德市80.1927云和县73.4442庆元县67.8357新昌县79.9928龙游县72.9243青田县67.5358东阳市78.6729兰溪市72.8244苍南县66.3859温岭市77.6030常山县72.2345文成县66.2660武义县77.4131遂昌县71.8146泰顺县66.0261永康市77.3732龙泉市71.5647说明:本表位次指在61个县(市、区)的位次。二、“十一五”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十一五”期间,我省各级党委、政府把统筹城乡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加大了投入力度,加强了政策扶持,加快了改革步伐,城乡统筹的协调性不断增强、水平快速提升、差距不断缩小。全省统筹水平呈现加速提升的发展态势。2006至2010年,全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得分累计提高20.14分,年均提高4.03分,年均增长5.8%。五年来,除2007年提高值有小幅回落外,以后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提高最多,为5.13分,比五年平均高1.1分。图32006—2010年全省城乡统筹水平综合评价得分与增幅四大领域统筹呈现全面推进的发展特征。“十一五”期间,全省城乡统筹发展从经济发展领域一枝独秀向四大领域全面推进转变。四大领域目标实现度全面提高,平均提高20.7个百分点。经济发展领域目标实现度最高,五年提高21.4个百分点,持续位居四大领域首位。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紧随其后,目标实现度提高20.5个百分点。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领域目标实现度提高17.0个百分点。生态环境领域目标实现度提高23.8个百分点,提升幅度最大。图4四大领域城乡统筹发展目标实现度变化1、经济发展领域3、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领域2、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4、生态环境领域区域统筹水平呈现差距缩小的发展格局。“十一五”期间,11个市得分最高与最低市之间的差距由2005年的27.63分缩小到2010年的20.26分,缩小7.37分;61个县(市、区)中,得分最高与最低县之间的差距由2005年的37.06分缩小到2010年的24.49分,缩小了12.57分。五年来,11个市和61个县(市、区)从初步统筹、基本统筹和整体协调三个阶段,提升至整体协调和全面融合两个阶段,舟山、湖州、丽水3个市以及岱山、德清等13个县(市)跨越了2个发展阶段,宁波、嘉兴、杭州、温州、金华、衢州、台州7个市以及余杭、嘉善等46个县(市、区)跨越了1个发展阶段。图5“十一五”期间11个市城乡统筹发展分阶段占比变化2005年(基期年)2010年图6“十一五”期间61个县(市、区)城乡统筹发展分阶段占比变化2005年(基期年)2010年图72006—2010年11个市统筹发展水平得分对比“十一五”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价的基本结论是:经济实力强、发展速度快的地区统筹水平始终处于全省前列。宁波、杭州经济实力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2009和2010年率先进入全面融合阶段。从县域看,绍兴县人均GDP位居全省县(市)首位,城乡统筹发展持续位居全省前三、县(市)第一,2009年率先从整体协调进入全面融合阶段。自然条件优、统筹基础好的地区统筹水平保持快速提升势头。嘉兴市地处平原,农业农村基础好,城乡差距比较小,加之又是全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统筹城乡的体制改革力度大、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五年平均增幅比全省高0.23分,继宁波、舟山之后,跨入全面融合阶段。统筹方法好、推进力度大的地区统筹水平呈现跨越发展态势。舟山市立足海岛实际,因地制宜实施“大岛建、小岛迁”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五年内先后跨越了两个发展阶段,从基本统筹进入全面融合阶段,从全省第5位提升至第1位。丽水市从实际出发,大力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延伸、人口产业集聚”三大统筹发展战略,五年来,与得分最高市的差距从27.63分缩小至20.26分,从初步统筹进入了整体协调阶段。三、“十一五”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十二五”的发展趋势及建议(一)基本特征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全面统筹实践,我省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城乡统筹发展路子,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统筹发展水平从基本统筹进入了整体协调的新阶段。主要呈现“六大基本特征”:——推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的指导意见,建立了“五统一”的就业制度,形成了公平就业的体制机制,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十一五”期间,累计实现农民转移就业近200万人,2010年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达84.6%,比2005年提高9.1个百分点。——实现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全覆盖。建立健全了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加快城乡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建立了面向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省企业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参保率均在92%以上。“20分钟医疗服务圈”基本形成,十五年基础教育普及率达97%。——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大力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战略,着力推进强塘固房、乡村康庄、千万农民饮用水、农村电网改造等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标准化公路通行政村率、村庄整治率、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分别从2005年的72.4%、92.8%、21.5%和65.0%提高到2010年的95.8%、99.5%,63.3%和86.0%;累计完成了72万户农房改建、1500万亩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耕地有效灌溉、旱涝保收率分别达75.0%和56.0%;全面实现“户户通电”、“城乡同网同价”。——健全了城乡要素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围绕集聚集约发展和资源高效利用,积极推进“人进城、地流转、房置换”的体制改革,有效促进了劳动力、土地、资产等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十一五”期间,城市化率从56%提高到61.6%,土地流转率从17.9%提高到36.9%;土地整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稳步推进,134家小额贷款公司、21家村镇银行开业运行,股权、承包经营权、使用权贷款业务有序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进程加快。——形成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在全国率先出台《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制定出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型城市化、中心镇和小城市培育、农村综合改革、农村住房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等政策文件,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有力地保障了城乡一体化发展。——遏制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健全农民创业增收的长效机制,千方百计提高农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