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十一五”专利发展规划二○○六年十月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保障,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根据我省科技强省建设与“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一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特制定《浙江省“十一五”专利发展规划》。一、现实基础“十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专利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专利事业迅速发展,专利工作对促进自主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截止2005年底,我省已累计申请专利181097件,授权专利104826件。其中2005年全年专利申请量43221件,比2000年增长318.97%;授权量19056件,比2000年增长154.25%。2004、2005两年的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居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二位。“十五”期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是“九五”期间的2.24倍和1.74倍;是前16年总量的1.97倍和1.81倍。“十五”专利规划所设定的主要指标都已全部达到,专利工作呈现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专利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省人大常委会相继于2003年,2005年分别审查批准了《宁波市专利管理条例》、《杭州市专利管理条例》,2005年审查批准了修订后的《浙江省专利保护条例》。修订后的《条例》在营造创新环境、强化执法力度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有效地推动了我省专利工作的规范发展。——专利行政执法不断加强。“十五”期间,省市两级及部份县(市)都不同程度开展了专利行政执法工作,建立了公安联络室,许多专利侵权案件在市、县(市)两级专利管理机关得到及时处理和调解。积极组织和参与了重大行政执法整治专项行动,与16个省市建立了专利行政执法协作关系。共受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954起,结案802起,结案率为84%,查处冒充专利78件起。专利行政执法的力度得到进一步强化。——企事业专利工作不断深化。开展了企业专利试点示范工作,出台了《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暂行管理办法》,共认定各级专利示范企业750余家,其中国家级13家、省级191家、市县级550余家。企业专利试点示范引导了企业专利工作的方向,推动了企业专利工作的实施。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的专利工作进一步得到重视,通过机制激励和体制改革,营造和改善保护知识产权政策环境,推动了全省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利工作。——专利中介服务机构不断发展。2000年,按照国务院要求,专利代理机构进行脱钩改制,从原来隶属于政府部门到经过剥离走向市场,从事业身份转变为企业性质。至2005年,我省已获专利代理人资格258人,专利事务所由改制前的15家发展至31家,办事处16家,共拥有206位专职代理人,一批初具规模、运转有序、服务规范、信誉良好的机构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专利宣传培训与对外交流不断拓展。在抓好日常宣传的同时,坚持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特定时期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是“十五”时期全省专利工作的一大特色。省市县三级分层次、多对象的培训活动,普及了专利的基本知识,增强公众的专利意识,提高了专职人员的业务水平。与国外政府、民间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密切,宣传了我省的专利事业,增进了相互理解与沟通,拓展了专利工作者的视野。但是,我省的专利工作还远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综合指标与先进省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我省经济在全国的地位还不相称。一是全社会专利意识相对比较薄弱,专利侵权行为仍处于多发状态。大多数企事业单位没有建立知识产权制度,全省约有95%的企业没有申请过专利或不拥有专利。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体现技术创新水平的发明专利,只占全省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的14%和2.93%,万名就业人员发明专利授权量指数为4.83%,居全国第11位。三是专利管理队伍不能适应工作任务的要求。省市县三级从事专利管理的人员编制总体偏少,专职人员缺乏,业务管理能力亟待提高,工作条件亟待改善。四是专利中介服务机构数量少且规模偏小,不能满足企事业专利工作的需求,从业人员数量和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专利的投入特别是企业对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投入仍然不足。专利技术的产出、实施和保护的协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省份、科技强省的重大战略任务,以维护我省经济安全为核心,以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水平为重点,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实施专利战略,集聚优质专利资源,完善专利制度,强化创新动力,转化专利成果,加强专利保护,着力提升企事业单位运用专利制度和国际规则的能力,提升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既重视对原创性重大核心专利技术的攻关,也重视与产业、产品紧密结合的综合基础上的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不断提高我省专利技术的拥有量以及对我省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二是坚持创造、运用、管理与保护相结合。既重视专利技术的创造,更重视将专利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进产业技术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既重视利用专利制度,培育鼓励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也重视利用司法和行政手段,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三是坚持企业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运用专利制度,提高产品附加价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职能,加强技术预见和专利技术预警研究,指导企业超前研发,及时化解技术风险。四是坚持专利技术的研发、引进、转让和许可相结合。鼓励企业既重视依靠自身力量加强核心专利技术研究,也重视通过合作、委托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国内外大院名校的合作研发;既重视核心专利技术的引进,也重视自有专利技术的转让和许可,通过技术溢出和技术转移,获取研发利润,提升产业技术层次。(三)奋斗目标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努力,进一步完善以专利制度为保障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研发与运用相长的专利技术产业化体系,保护有力的专利行政执法体系,高效运转的专利信息和中介服务体系。全社会专利意识明显增强;专利数量和质量显著提高,企事业单位运用专利制度的能力明显提升,专利的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的综合水平走在全国前列。1.以“十五”期末专利申请量为基数,保持年增长率10%以上,到2010年,年专利申请量达到8万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申请总量的15-20%,向国外申请专利的数量有大幅度提高。专利授权量与申请量同步增长,到2010年,年专利授权量达到3.5万件以上,每百万人年专利授权量达720件,发明专利的授权量位居全国先进水平。2.专利行政保护力度明显加强。建立以省、市两级行政执法为主,县级行政调解配合或委托执法的行政执法体系,常年结案率在80%以上,专利行政执法工作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3.开展各类专利试点和示范工作。到2010年,争取4至6个市成为全国知识产权工作试点示范城市,2-3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有20家以上企业成为全国试点示范企业,2000余家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省市县各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推进专利技术的产业化,促进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扶持培育200个具有自主专利和核心技术、实现专利产品产值过亿元、利税超千万元的企业。5.支持发展专利中介服务机构,拓展综合服务功能。发展各类专利服务机构达50家,各类专利中介从业人员达到1200人以上。6.建设专利信息服务平台,提高专利信息利用水平。建立与国家知识产权局联网的专利管理信息平台。扶持3-5个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关联度较大的行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7.开展知识产权宣传与培训。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培训资源,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培养专利专业人才。五年内全省接受专利知识培训达5万人次以上。8.完善专利管理体系。到2010年,所有市、县(市、区)建立专利管理机构,基本形成职能明确、人员专职、经费保证、运转有效的地方专利管理工作体系。三、主要任务(一)构建专利事业发展的法律政策环境。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专利保护条例》,加强行政执法力度,进一步完善专利行政执法的规范,加强与专利权法律法规和规章相配套的政策研究,制订《浙江省查处专利违法行为办法》和《浙江省处理和调解专利纠纷办法》。坚决打击假冒和冒充专利等扰乱市场秩序的专利违法行为,积极处理专利纠纷案件,发挥各级专利管理部门执法职能和区域协作执法机制,发挥行业协会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自律作用。研究制定《浙江省专利奖励办法》、《浙江省鼓励职务发明工作指导意见》,引导企事业单位加强专利职务发明的申报与产业化。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不断推进创新创业。(二)编制我省必须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专利技术和产品目录。紧紧围绕能源、资源、环境、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高效生态农业、健康安全等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编制我省必须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专利技术和产品目录,研究应对策略,制定实施方案,提高我省优势产业的技术竞争力。(三)开展重大专利攻关。根据我省必须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专利技术和产品目录,组织实施重大专利技术攻关计划。省级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审批和验收要以获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目标;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的立项、审批和验收要以增强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引进重大装备技术要以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而获取自我专利技术为重要考核指标。(四)积极扶植发明专利。进一步调整完善发明专利扶植政策,鼓励发明专利的申请、开发、应用及产业化,提高职务发明的比例,加强对授权发明专利的资助力度,提高发明专利的有效持有量和实施率,促进发明专利产业化。不断提高发明专利在我省专利总量中的比例,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到贸易国申请专利,通过PCT组织申请PCT成员国专利,或直接到贸易关联国申请专利。提高我国产品的专利技术含量,利用TRIPS协议,增强我国产品在贸易国及贸易关联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五)推进优秀专利成果产业化。设立优秀专利产业化奖励专项,对由企业自主研发或以企业为主研发、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已实现产业化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专利成果,特别是已将专利技术转化为技术标准的重大专利成果,给予政府奖励,推动企业专利成果的产业化。积极协同有关部门推进专利技术标准化工作。同时,对于具有较好产业化前景尚未产业化的专利技术,给予一定的产业化扶植和支持。(六)大力培育专利优势企业。开展企事业专利试点示范工作,不断增强专利优势企业的辐射效应。指导大中型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制定实施结合自身特点的专利战略,加大专利技术的研发力度,建立健全有利于专利技术创造、管理、运用、保护的企业管理制度,将专利工作纳入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市场拓展、资产管理各个环节。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申请专利,运用专利技术,加大专利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实施512计划,到2010年,累计培育各级专利示范企业2000家,其中省级专利示范企事业500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1000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专利优势企业。(七)提高重大产业专利技术预警能力。加强区域支柱产业的技术预见、技术标准和专利技术动态研究,跟踪行业技术发展态势,构建区域支柱产业技术标准和专利信息平台,充分利用国外专利公告信息和专利保护期限,及时提出重要产品特别是重要出口产品的技术标准和专利预警,不断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积极应对贸易国的技术壁垒和技术性贸易措施。(八)加快专利信息化建设。建立纺织、化工、五金、机电等若干重大区域支柱产业专利数据库和服务平台,开展专利信息加工和动态趋势分析,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快速、便捷的信息服务,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专利化水平。建立全省专利案件处理监管信息系统,加强专利执法数据统计与分析,提高专利执法的规范化和监控能力。建立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全省11个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联网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