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同意请勿转载浙江统计分析(105)浙江省统计局2006年12月31日——————————————浙江省第一次经济普查系列课题之十九浙江省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发展研究当今世界,高技术及其产业以空前的规模、巨大的力量影响着国家、地区的命运。综合国力的对比,经济发展的进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高技术及其产业。谁想在21世纪占有一席之地,谁想占据竞争的优势,就必须占据综合国力的制高点——高技术与高技术产业。所以,不管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全力以赴,殚精竭虑地参与高技术的竞争。深入实施科技强省战略,大力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是我省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传统产业是推动我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它在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提高区域竞争力,并进而在提供就业岗位、增加财政和居民收入,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目前,已基本完成资本积累的我省传统产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世界产业的梯度转移,为我省传统产业的持续发展腾出了空间,另一方面,以低成本、低质量、低价格为主要特征的我省传统产业在国际、国内竞争的压力下,需要高技术的改造和嫁接。在上述背景下,如何正确处理高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互动发展关系,在传统产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下,着力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通过高技术产业发展,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提高,以推动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高技术产业、传统产业的内涵及统计界定目前,国际上还没有高技术与传统技术,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统一的概念和一致的划分标准。明确高技术和传统技术的确切含义以及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区分标准,在理论上有助于丰富和发展科学技术哲学和产业成长理论,在实践上有助于测度高技术产业、传统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贡献,分析高技术产业、传统产业演变的一般规律,并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本文从科技革命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机制入手,探讨高技术、高技术产业的内涵及与传统技术、传统产业的本质区别,并在此基础上把握目前世界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传统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一)高技术的内涵及本质特征高技术一词在国内外已被广泛使用,但其概念却不尽相同。美国的《韦氏词典》(第9版)(1983)认为,高技术(hightechnology)是指“与生产或利用尖端的或复杂的仪器、设施、方法等相关的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领域内的科学技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厄特巴克(J.Utterback)教授认为:“高技术在不同时期所指范围不同,冷藏技术、电器、汽车和航空技术都曾是不同时期的高技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88年)认为:高技术是指那些需要以充满活力和持续进步的研究和开发为基础的、迅速发展和高度综合的部门。按照上述观点,从发展过程看,高技术是一个相对的、历史的概念;从技术先进程度看,高技术是区别于一般技术、先进技术的尖端技术。因此,高技术就是一定时期内的尖端技术。应该说,对高技术特征的这一概括具有一般的科学合理性。但是,上述概括忽视了高技术是新科技革命背景下新出现的一个特指的概念,混淆了科技变革与科技进步的概念,削弱了高技术的革命性含义。科技革命是指新的范式(paradigm)出现并导致以旧范式为指导的科技共同体瓦解,以新范式为指导的新科技共同体形成的过程。在科技革命过程中出现的突破型创新对产业变革产生了巨大影响。即:在突破型创新的基础上形成新兴产业,新兴产业迅速发展成为新的主导产业乃至支柱产业,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乃至经济、社会的转型。这是科技对经济影响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也是科技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机制。18世纪中叶,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爆发了第一次科技革命,产生了机器工业,纺织、冶炼业成为支柱产业。产业结构从以农业为主转变为以机器工业为主,实现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19世纪后叶至20世纪初,以电机的发明和电力的使用为主要标志,诱发了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了电力、机械、化学等新兴产业,产业结构实现了从轻纺工业为主向钢铁、机械、化工为主的转变,推进了工业社会的昌盛。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和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的突破为标志,开始进入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信息产业为主导,新科技革命成果产业化进程加速,对经济社会的强大影响日益显现。21世纪的前叶,新科技革命将继续向纵深方向发展。从科技革命角度对高技术的界定,高技术是指在新科技革命基础上产生的、能导致新兴产业出现并对产业结构乃至经济、社会形态的转变具有重大意义的新兴、尖端技术。我们认为这是高技术的理论含义,也是高技术的本质特征。与以往2次科技革命不同的是,新科技革命导致的高技术以技术群落的形式出现。一般认为,高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海洋开发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等。其中主导的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高技术具有高度综合性、不连续性、加速发展性、高渗透性、高投入与高风险性和深度产业关联性等特征。(二)高技术产业、传统产业的特征及其统计界定对高技术的不同理解必然带来对高技术产业的不同认识,并导致其在统计上的不同界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高技术产业具有以下五个特征:研究与开发(R&D)投入强度大,对政府具有战略意义,产品和工艺老化快,资本投入大、风险高,R&D成果及其国际贸易具有高度国际合作与竞争性。日本长期信用银行把高技术产业定义为:能节约资源和能源,技术密集度高,技术创新速度快,由于增长能力强,在将来拥有一定市场规模和能对相关产业产生较大波及效果的产业。美国学者R·纳尔逊认为:“所谓高技术产业,是指那些以大量投入研究与开发资金,以及迅速的技术进步为标志的产业。”上述各种表述在内容上虽有差异,但有一点却十分一致,即都把技术密集度高作为高技术产业的基本特征。因此,在实际操作当中,国际上将技术集约程度高低作为划分高技术产业的主要依据。1994年,OECD将R&D强度明显高于其他产业的航空航天制造业、计算机与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与通讯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品制造业确定为高技术产业。目前,OECD关于高技术产业的界定已经为大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所接受。联合国工发组织、世界银行等都按照它的分类标准测算和分析各国的高技术产业发展状况我国制造业各行业不具有技术密集度明显高的特征,因此,在制订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时不能直接套用国外的标准(OECD的标准为R&D投入强度在8%以上)。国家统计局把技术密集度达到制造业平均水平2-3倍作为划分标准,按照满足同口径国际可比的要求,确定了《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目录包括了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制造、电子通讯设备制造、计算机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制造等行业大中类中的58个行业小类。另一方面,虽然从“基于高技术的新兴产业”来界定高技术更符合高技术产业的本质特征,但是若以这一标准来界定高技术产业,如现阶段新兴产业所包括的基于信息技术、纳米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信息产业、纳米产业和生物制药产业,进行这样的高技术产业统计,需要先建立高技术产品目录,然后根据目录进行统计,并且在实践中确定高技术产品目录技术要求很高,难度很大,产品统计也非常复杂,显然可操作性较差。为此,有学者建议,为了准确地反映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类型,应在高技术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调整标准产业分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产业统计。所以,目前以技术密集度作为主要指标界定的所谓高技术产业其实质仅仅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虽能很好地反映产业的要素密集类型和知识、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但并不能反映高技术产业是基于高技术的新兴产业这一本质特征。这是我们在后面资料分析过程中需要把握的。传统产业是指在工业化进程中前一阶段经过高速增长后保留下来的,处于生产周期成熟、饱和、甚至衰退阶段的一系列产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传统产业积累了庞大的资产存量,形成了巨大的规模经济。在我国,制造业传统产业主要是指在工业化初级阶段和重化工化阶段发展起来的一系列产业群,在行业分类上大多属于原材料工业以及加工工业中的轻加工工业,主要包括纺织、轻工、部分机械、化工和建材等行业。传统产业的特性主要有:(1)技术稳定性。传统产业一般是以较为稳定的技术为主,通过常规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技术水平低,产品需求弹性小,产品的附加值较低。(2)劳动密集性。传统产业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在吸纳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方面有重大的作用,它能把大量剩余劳动力与丰富的常规资源结合起来,既能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又能安排就业,稳定社会,实现一定的社会效益。在一般分析研究中,通常把高技术产业外的其它制造业都归为传统产业。在本课题研究中,也这样假定。二、西方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传统产业发展演变趋势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正经历着重大转变。正如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经济工业化,信息革命则带动世界经济由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迈进。在经济信息化的进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中处于领先地位。(一)高技术产业在制造业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技术成果不断涌现,这些成果迅速应用于生产并逐渐普及,催生了一系列高技术产业。这些高技术产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取代了原先的传统优势产业,在经济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新兴高技术产业生产规模逐渐扩大,传统产业生产规模不断萎缩,是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高级化演变的一个显著特点。据统计,1973-1982年,美国计算机工业就业人数增长了126%,产值增长了369%,通讯设备和生物制药制造业产值也大幅上升。与此同时,钢铁工业产值与GDP之比从1.9%下降到1.6%,从业人数减少了17%;汽车工业产值与GDP之比从3.7%下降到2.1%,从业人数减少了43%。1981-1992年,日本和美国高技术产业占制造业的比重分别提高了14%和11%;主要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长了1倍多,而其它制造业产值只增长29%(冯之浚,1998)。1994-1996年,高技术产业对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已达27%,远高于房地产的14%和汽车产业的4%。1992年-2002年,主要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业的产值又增长了1倍多,高技术产业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继续呈快速提高态势。到21世纪初期,美国、日本、英国和法国等国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已经达到或超过20%。制造业结构的高技术化还表现在高技术产品出口方面。1990年,OECD成员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制造业产品出口的15.1%,比1970年增加5.2个百分点。美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制造业产品出口的比重从1970年的25.9%增加到1993年的37.3%。最近10年,美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以2倍于全部商品出口的速度增长。目前,美国、日本和英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制造业产品出口的比重达到25%以上。(二)传统产业在高技术改造后重新获得了生机50年代前后,钢铁、汽车、机电工业等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但随着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的发展速度放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减少。许多传统产业如化工、机械、纺织、汽车以及家用电器等生产增长迟缓,一度被视为“夕阳产业”。为了扭转传统产业的发展颓势,重振传统产业雄风,在80年代前后,各国普遍加强了高技术对传统设备、生产线以及传统产品的改造。如将微处理器引入机床,使传统机床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将程序控制器、微处理器等电子元器件引入机械产品,使传统产品跃上一个新档次;将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新技术应用到汽车工业,提高了设计速度和产品质量。通过高技术对传统产业的革新和改造,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传统产业的衰落速度,使部分产业重新获得了生机。如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都相继出重金分别兼并了数据处理公司、计算机软件公司和高技术电子系统公司,不但实现了企业的技术改造,而且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到20世纪90年代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