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书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道德经》读书报告在未曾接触《道德经》以前,我就经常在各种文献中看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一次接触这句话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它出自《道德经》,只是觉得它晦涩难懂同时又十分精妙,后来在高中的时候才知道这句话出自《道德经》,却也只是对它一知半解,真正的去了解《道德经》以及老子所言之道,是在大学时期,也是在这个时候我才知道:“道”,是老子哲学中的核心概念,它在书中出现的次数最多。《道德经》是“道”的具体化,它从人和万物的本源——“道”上阐述了道的规律,指出“道”的行为特点就是人类应该效法的道德法则。并且告诉人们,只有顺“道”而行,使人的思想符合“道”,人类才能更好的生存于世间,实现人生的完满。《道德经》对于一个人如何成人以及成才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借鉴。在《道德经》中,老子所言的“道”既体现着形而上的终极意义,又体现着形而下的现实意义,具有极为深邃的内涵,也有着非常广阔的外延,涵盖着宇宙、自然和社会的全部道理和规则。“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万物之始;有,万物之母。”在这里,“道”是世间万物的起源,它的称谓和实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有”与“无”的相互转化生发了万事万物,所以由此产生的天、地、人、万物也都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人要适应“道”的变化,即主观符合客观。见之于主观和客观,人的行为也分为两种:有为和无为。主观上自以为是,不考虑客观变化,这就是有为。主观上没有个人想法,而是随客观的变化而变化,即顺应自然而为之,这就是无为。做到无为,也需要无不为。人是万物之灵,但人也是矛盾的集合体,所以人生来是不符合道的。人是有私欲的,万物的之灵的这个“灵”被私心欲望所限制,并不“灵验”,不能适应“道”的变化,具体表现就是主观意识里总有个人的一些不自然的东西与客观不相符合。所以人需要修道,去掉不自然的东西,使人符合“道”,用道去支配主观,“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通过“修道”使自己无欲无求,不为俗事所累,逐渐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在“无为”和“有为”间寻觅人生的最佳状态。“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檄。”人唯有清心寡欲,才能守“静”,才能体味到“道”的奥秘,从而适应并符合客观的变化。“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之,德蓄之。”人只有顺应自然,不苛求过多,不执着于世间的俗事,才能实现真正的有道且有德,即“万事如意修道人”。修道的目的是求道,并以此塑造人的成功秉性的过程,《道德经》对于人们的性格塑造也有只极强的现实意义。“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它告诫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善始善终,始终如一,学会坚持,不轻易言弃,即所谓的“强行者有志”。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所以善是有利于万物生长而不争功,它处于众人都不愿意去的地方,所以最接近大道。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中,人们对名与利总是趋之若鹜,很少有人愿意不求回报的付出,所以现代社会中的社会民生问题比比皆是,正是因为人们缺少像水一样甘愿付出,不求回报的精神。这种“甘愿付出,不求回报”的精神就是“道”的品质,即《道德经》所言的“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种精神看似柔弱,实则强大,因此那些甘于无私奉献的人做事总是充满朝气的。人要想成功,就必须把“道”的特性变成自己的内在品质,无欲无求,方能成其大。除此之外,《道德经》还教育我们要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大自然的雄伟与壮美,起源于其基本程式永恒不变地在每一细微之处的成功运作。“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因此,要想成就大事,必须要有远见,做那些别人还没有察觉到的事情,先发制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万事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只有我们做好其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真正的把事情做好。因此一个人想要成功,切忌好高骛远和眼高手低,而是应该养成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的习惯,为自己的人生积淀更多宝贵的财富。人际关系也是一个人的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道德经》中有这样一章:“善者,不善人之师。不善者,善人之智。不贵其事,不爱其智。”这里就强调了在人际交往中为善的重要性,善良的人是不善的人学习的榜样,而不善良的人会启发善良的人为善,增长人的智慧,若不重视这些事情,便不能算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不管是对于我们倾慕的人还是对于我们厌恶的人,我们都要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处理这些事情,才算是真正的智慧,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即,“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善德。”在与人交往中,我们还需要关注别人的品性,如果我们只关注自己,很容易陷入一种自我沉醉,固步自封的境地,也就是《道德经》中所言的“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学会欣赏别人,也是人生的一大智慧。“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学会关爱别人,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要求得多方面的支持。总之,《道德经》之中教给了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仔细品读,这些道理会让我们受用终生。“谦逊”从古到今也都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道德经》中也有关于谦逊的论述:“万物恃生而不辞,功成而民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道为万物生长而不辞辛劳,成功了而名不归己有,滋养万物却不会劳役它们,成为它们的主人。“道”的伟大之处也在于此,默默地为万物付出却不求回报,不因为自己的功劳而居高自大。“功成而弗居,是以不去”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