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概况3.1自然环境概况3.1.1地理位置本建设项目位于广州南沙黄阁镇小虎岛上,地理位置为东经113°32ˊ,北纬22°50ˊ,厂址位置的土地利用现状主要为池塘。小虎岛为广州市番禺区黄阁镇的管辖区域,小虎岛四面环水,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中心——南沙地区的北端。该岛的东面为狮子洋水道和莲花山水道的交汇口,紧邻珠江主航道,航道以东为东莞市;南面与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隔江相望;西面为黄阁镇,通过小虎大桥与黄阁镇相连:北面为莲花山水道,水道以北为番禺区石楼镇。小虎岛距黄阁镇中心约5km、距番禺区中心——市桥镇约20km、距广州市中心区约40km。项目厂址位于小虎岛粤海大道的南侧,厂区西侧为珂迪树脂广州有限公司(己建)用地,厂区东侧为广州南沙泰山石化发展有限公司石化仓储项目规划用地,厂区南侧为小虎沥。项目地理位置见图1-1。3.1.2气象气候小虎岛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温:年平均气温:21.8℃最热月平均气温:28.3℃最冷月平均气温:13.2℃极端最高气温:38.7℃极端最冷气温:0℃湿度:最热月平均湿度:84%最热月平均湿度:70%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1702.5mm10min最大降雨量:28.1mm10min最大降雨量:28.1mm小时最大降雨量:83.9mm日最大降雨量:284.9mm四月至九月为雨季,降雨量约占全年的82%历年日照时数:1575-2130h风向:夏季:东南风为主冬季:北风为主风速:年平均风速:2.1m/s30年一遇最大风速:30m/s夏秋季有台风候袭,在珠江口登陆的台风约为1.3次/年。气压:年平均气压1012.3hPa珠江流域的洪水对小虎岛影响不大,小虎岛的堤围高+4.5m,比历史最高水位高出0.5m。3.1.4水文小虎岛的通海航道是珠江口主航道,全长32nmile,航槽-12m。根据1964-1981年的实测数据,小虎岛有关潮位资料如下:最高潮位:4.04m(1974年7月22日)景低潮位:-0.08m(1968年12月22日)平均高潮位:2.68m平均低潮位:1.05m平均涨潮历时:5h43min平均落潮历时:6h46min3.1.5农作物与植被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农业现以种植水稻和甘蔗为主,还盛产荔枝、芒果、柚子、柑、桔、香蕉和菠萝等水果。区内低丘台地植被以马尾松、台湾相思竹、柠檬桉、细叶桉和荷树等人工林为主。项目所在地黄阁镇东湾村的植被主要树种有台湾相思竹、潺槁树、朴树、羊蹄甲和苦楝等.3.2社会经济概况3.2.1行政区域黄阁镇位于番属区的中部偏东南,西北离市桥18.5公里。镇境被小虎沥分割为东西两部。东部(大、小虎山)较小,属岛丘台地。黄阁镇总面积为67平方公里,耕地3.54万亩,其中水田34329亩,早地1082亩,鱼塘1279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甘蔗、香蕉等。2000年总人口数33635人,工农业总产值13亿。黄阁镇管辖1个居民委员会,14个村民委员会和151个村民小组。3.2.2社会经济概况工业方面,2000年工业总产值93亿元,全镇工业企业95家,其中镇属企业28家,村属企业48家,个体、私营企业19家.主要工业项目有港口、化工储运、工艺陶瓷、电子、小家电、机械制造、轧钢、服装、化工、石化.黄阁镇利用小虎、沙仟两岛拥有优良天然深水岸线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积极发展港口工业。农业方面,2000年农业总产值1.6亿。全镇有耕地面积22908亩,农业人口有29387人。水稻种植面积33900亩,平均亩产314kg,总产10636吨:香蕉2259亩,平均亩产1393公斤,总产3147吨;荔枝1880亩,总产862吨;水产养殖面积6081亩,各种水产品产量2837吨。黄阁镇在继续抓好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三高”农业。一是利用各种场合和媒体大力宣传推介“小虎麻虾”、“蕉门红番薯”,打响有黄阁特色的农业品牌。二是精心制订和组织实施“小虎麻虾”、“蕉门红番薯”种养面积。三是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有利条件据卫生部门统计,本项目所在地区未发现有地方性疾病,肝炎发病类较高,次是胃肠炎,风湿病较为常见。3.3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概况拟建项目位于广州南沙黄阁镇小虎岛,根据附近地区近年环评资料,项目所在地的S02和N02的小时平均值和日平均值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2000年修正版),目前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尚好。根据建设项目附近水体小虎沥近年水质监测结果,常规监测项目中,除石油类的监测结果超出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限值外,其余监测项目均符合III类标准限值。石油类超标率达100%,说明该评价水域可能受工业废水及往来船舶影响。项目所在地声环境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II类标准5.1.2大气污染气象条件分析(1)地面风场特征a、风向,本项目拟建址位于广州市南沙开发区小虎岛,根据南沙气象站2002年资料统计表明,该区年平均主导风向为SE风(见表5-1及图5-1),占13.2%,次主导风向为N风,占11.5%。由各季的风向分布来看,秋、冬季以N风为主,春季、夏季主要为SE-SSE风向。表5-12002年全年及各月风向频率统计(%)季节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风速,将风速分为≤1.0m/s、1.0~2.0m/s、2.0~4.0m/s、4.0~6.0m/s、≥6.0m/s五档,统计2002年中1月及7月的逐时风速,得出两个冬、夏代表月各风速档的风速频率,具体见表5-2.表5-2冬、夏季代表月各风速频率(%)风速(m/s)≤1.01.0~2.02.0~4.04.0~6.0≥6.0冬季(1月)46.7329.9721.152.150夏季(7月)20.7931.4544.303.450图5-1南沙全年风向频率玫瑰图由表5-2可知,冬季(1月)以静小风为主,≤1.0m/s风频为46.73%,风速≤2.0m/s的频率为76.7%,而≥4.0m/s风速频率很小,>6.0m/s来出现过。可见本项目拟建址所在地区冬季以静小风为主,夏季以2.0-4.0m/s的中档风速出现频率最高。根据国家“七五”科技攻关课题《华南地区酸雨来源、影响和控制对策研究》的低空风实测资料表明:广州地区300米高度以下、平均风速随高度增加较快,以幂指数形式[U=U10(Z/Z10)m,Z10=10米]拟合了各稳定度在300米以下的风速廓线指数(m),结果如表5-3所示。该结果与国际(HJ/2.1~2.3-93)推荐的指数相当接近。表5-3各稳定度条件下的风速廓线指数m稳定度ABCDEF广州地区实测值---0.150.200.270.310.30国际推荐值0.10.150.200.250.300.30(2)温度场特征根据近30年地面观测资料统计,番禺区年平均气温为21.8℃,全年中7、日月平均气温最高,1月、12月份最低。番禺曾出现极端最高气温为38.7℃,最低气温0.0℃。番禺区全年月平均值均在15℃以上,其中1月和12月较低,6、7、8、9月均较高,冬夏两季相差10℃左右。月平均温度变化较北方城市小得多.这主要是由于番禺地处珠江流域,受南海海洋气候的影响。表5-4列出了评价区域各月份多年的平均气温情况。表5-4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月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全年平均平均气温13.314.417.721.925.727.528.428.427.324.319.713.322.0(3)逆温层特征逆温种类技高度分为贴地逆温,低层逆温和上部逆温。贴地逆温一般是辐射逆温,多在夜间形成,低层逆温的底部离地面稍高,多为辐射逆温被破坏后抬升而成,上部逆温的底部一般在一公里左右,是大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并且有相当的随机性,规律性不强。番禺区逆温特征如表5-5所示。表5-5番禺区逆温特征种类项目平均逆温强度平均逆温底高平均逆温顶高平均逆温厚度频率(℃/100米)(米)(米)(米)(%)帖地逆温1.1401831837.7低层逆温0.6822536013524.3上部逆温1.03860102116121.8(4)混合层高度症合层高度是表征湍流垂直方向的一个特征量,反映污染物在垂直方向扩散的高度,一般污染物垂直扩散的高度限于混合层内。根据广州地区的气象资料统计,混合层高度年平均为693米,其中夏季最高789米,最低为春季579米,见表5-6。表5-6混合层高度统计表单位:米季节春夏秋冬年平均混合层579789736667693(5)污染指数污染指数=风向频率平均风速风向频率的大小与下风向的污染程度成正比,而风速大小与下风向的污染程度成反比。为全面综合反映风向、风速对大气污染的作用,现将南沙地区的污染指数统计结果列于表5-7,从表5-7可以看出,南沙地区的地面污染指数相对最大方位在北面,其次在东南方向。表5-7建设项目所在地区污染指数月份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WWNWNWNNW一月7.64.60.80.60.61.21.11.10.60.50.600.250.61.13.9四月3.21.50.71.94.04.65.53.81.30.60.400.30.40.22.4七月0.30.40.51.73.54.64.85.63.91.21.10.80.20.40.50.3十月6.85.71.91.32.01.31.81.71.00.30.20.10.90.30.52.5全年4.03.00.91.32.43.03.33.01.90.70.50.20.40.40.62.2根据近年气象资料,统计出本项目拟建址所在地区各个季节和全年的大气稳定度出现频率,稳定度分类法采用Pasquill分类法,具体结果详见表5-8。表5-8大气稳定度出现频率分布(%)季节稳定度ABCDEF春0.52.53.684.13.25.9夏1.52.511.461.07.216.7秋0.3710.56.153.49.120.5冬1.18.51.063.414.812.5年平均0.96.65.565.58.113.8从表5-8可见,本项目所在地区以中性D类稳定度为主,全年占65.5%。而不稳定类(A、B类)和弱不稳定C类出现频率很小,共占13.3%。由此可见,该地区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