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加快社会发展,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是提升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扩大内需的必然途径,是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为更好地推进“十二五”时期社会发展工作,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一、发展背景“十一五”时期是浙江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较快发展和人民得到较多实惠的五年。“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扎实推进社会发展。(一)现实基础。“十一五”以来,全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不断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如期完成“十一五”社会发展规划主要目标任务。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率先制定并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以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公用设施三大体系为重点,明确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框架。2008年以来,每年组织实施80多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项目,到2010年累计完成均等化项目投资2333亿元,城乡、区域、人群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逐渐缩小。2.社会事业全面较快发展。文化大省与科技强省、教育强省、卫生强省、体育强省等建设扎实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加快,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1.82%,区域综合创新能力居全国第5位。率先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十五年教育普及率达9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5%,居全国各省区第一。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实现全覆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全省总人口的31.1%。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41人,人均期望寿命达77岁。3.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五年新增城镇就业391万人。率先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构筑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三大医疗保障体系,养老和医疗保障在制度上实现城乡全覆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五年分别净增729万和704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295万,新农合参保人数达2972万。连续五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水平居全国前列。社会救助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基本建立了资源整合、层次清楚、种类齐全、标准规范的社会救助制度。新型社会福利体系形成基本框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全省老年人口数的2.4%。4.社会管理不断加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具有浙江特色的社会管-2-理体系初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不断健全,社会组织发展能力有效提升,基本实现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人员、机构、财务“三脱钩”。深化“平安浙江”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管理模式,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5.82%。应急管理全面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基本形成。5.社会改革纵深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公共财政体制加快建立,连续五年财政支出增量的2/3以上用于民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五项重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置改革加快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等改革深入推进。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率先完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发展等走在全国前列。6.社会结构加快转型。城乡结构加快优化,非农从业人口比重超过80%,城市化率达59%。城乡居民收入连续10年和26年位居各省区首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全国最小的省份之一,劳动所得占生产总值比重下降态势有所趋缓。中产阶层加快形成,私营企业投资者、个体工商户以及各类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群体持续扩大。同时,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公共资源主要集中于城市,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相对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素质和结构不尽合理,人口老龄化加速,人口机械增长过快;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利益表达与协调机制不够完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刻不容缓。(二)发展阶段。“十二五”时期我省总体上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科学发展主题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对社会发展的转型支撑功能提出新要求;和谐发展与保障改善民生,对社会发展的公共服务功能提出新期待。社会发展进入整体推进期,战略地位更加突出。1.社会需求处于快速增长期。“十二五”时期,浙江进入人均生产总值7000美元向10000美元迈进的发展阶段。居民消费结构加速升级,教育、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体育及旅游等服务消费显著增加,拉动社会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同时,居民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生活质量的认识和标准普遍提高,对专业化、高端化的非基本公共服务提出更高要求,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格局。2.社会结构处于深刻变动期。人口老龄化程度仅次于上海,人口红利加快减弱;流动人口大量增加,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衔接、城市公共管理和社会治安等问题亟需解决。社会阶层分化加速,职业更加多元,“单位人”加快向“社会人”转型,社会人员组成趋于复杂。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分配关系不尽合理,收入差距扩大势头尚未根本扭转,优化收入分配的要求更加迫切。3.社会矛盾处于集中凸显期。公共需求快速增长,而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配置结构也不够合理。社会利益、社会思想更趋多元,社会矛盾交织复杂。以互联网为代表-3-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舆论传播和社会交流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使社会进入矛盾凸显、风险增加阶段。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卫生防疫、交通安全等公共安全问题,随着经济规模增大和社会流动性增加而更加突出,社会管理难度增加。4.社会改革处于深入推进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全面完成三年医改目标任务基础上,将进一步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建设全面推进。中长期教育规划加快实施,国家和省教育改革试点稳步开展。以“两个同步”为目标,收入分配改革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顺应社会需求多元化要求,民办社会事业等公共服务供给创新步伐将大大加快。适应社会转型加快趋势,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必须大力推进。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富民强省、社会和谐为根本目的,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健全社会服务体系,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深化社会领域改革,切实加快社会转型,切实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二)基本原则。———坚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尊重人民群众的参与权和表达权,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加快教育强省、科技强省、卫生强省、体育强省建设,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服务需求,提高居民健康素质和文明程度,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人生内涵。———坚持把公平正义普惠均衡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取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符合省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社会事业、民生保障和社会管理,强化对困难群体的帮扶照顾,提升社会服务的公平性与均衡性,确保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坚持把社会体制改革作为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更加重视社会领域制度建设和创新,着力破除束缚社会发展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加快社会事业、收入分配等改革步伐,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的社会协同治理机制,完善多元化的社会发展投入机制,凝聚和提升整体合力,为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坚持把支撑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作为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在加强社会发展的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传统功能的同时,突出社会发展在提升人力资本、增强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功能,发挥社会服务业在扩大内需、形成服务业经济新增长点以及引导要素、产业和人口合理布局中的作用。(三)主要目标。“十二五”时期,浙江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顺应全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难有所助,增强社会活力,促进公平正义,维护和谐稳定,社会发展综合水平-4-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社会服务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五年新增城镇就业300万人,社会保障实现人群全覆盖。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超过21%,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不低于2.51人。城乡住房条件不断改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满足多元和个性需求的社会服务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服务水平加快提高。———社会结构更加合理。新型城市化战略深入实施,城市化率达到63%左右,城乡一体化发展迈上新台阶。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6‰以内,人口素质加快提高,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5年,人均期望寿命达78岁。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得到遏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8.5%和9%,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加快提高。———社会管理更加有序。具有浙江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作用进一步发挥,社会应急管理进一步健全,社会关系更加协调,社会行为更加规范,社会秩序更加良好,社会大局更加稳定,力争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处于全国前列。———社会安全更有保障。“平安浙江”建设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稳定在95%以上。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亿元生产总值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下降至0.13%。食品药品安全保障监管水平不断提高,整体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人口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更趋协调。表1“十二五”时期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102015年均增长1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1.822.5〔0.68〕2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213学前3年入园率%9596〔1〕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556〔11〕5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2.813.5〔0.7〕6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3.87〔3.2〕7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人2.412.51〔1〕8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总人口比重%31.135〔3.9〕9人均期望寿命岁7778〔1〕10新增城镇就业人数万人——〔300〕11职工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27503400〔650〕12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9295〔3〕13每百名老人平均拥有养老机构床位数张2.43〔0.6〕14城镇住房保障覆盖面%13.820〔6.2〕15城市化率%5963〔4〕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7359411008.5%1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11303174009%-5-18城乡居民收入比—2.42<2.36—19人口自然增长率‰4.53<6—20社会组织数量个28937387006%21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95.8295—22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230.13—23食品安全检测覆盖率%9024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吨/万元国家下达指标—25主要污染物排放化学需氧量万吨84.274.6〔-11.4%〕氨氮万吨11.8410.36〔-12.5%〕二氧化硫万吨68.459.3〔-13.3%〕氮氧化物万吨85.369.9〔-18.0%〕注:城乡居民收入绝对数按2010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内数据为五年累计数。三、主要任务围绕促进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