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区总部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29期2006年9月18日海珠区总部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总部经济是城市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形态,它表现为跨区域、跨行业的企业总部向城市中心区域集中,并逐步趋向专业化和集群化的现象。发展总部经济,对于促进我区产业结构优化,带动消费、税收、就业和社会资本等方面的增长,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根据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就我区总部经济的现状、优势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今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一、总部经济的发展现状1、从经济总量上看,总部经济占近四分之一。据经济普查资料显示,我区经济处于一个稳定增长的时期,2004年全区生产总值达2到28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1.3%;而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总部经济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区共有总部企业161个,占全区企业总数的1.4%;实现增加值63.58亿元,占GDP总量的22.1%;实现营业收入322.64亿元,占全区企业总收入的41.6%,可见,总部经济正逐步成为拉动我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从行业分布上看,总部企业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我区总部企业覆盖的行业范围比较广,其中,批发零售业的总部企业最多,既有广东省土产进出口(集团)公司、广东省农业机械总公司、广州市小洲燃气服务有限公司以及中国图书进出口广州公司等批发和进出口企业,又有广东苏宁电器有限公司、广州家广超市有限公司以及广州市海王星辰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等连锁零售企业,共计52个,占总部企业数的32.3%;而制造业的总部企业中,包含了我区很多大中型工业企业,如广州市珠江啤酒集团公司、广州摩托集团公司、广州市橡胶轮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造纸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广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等,共计48个,占总部企业数的29.8%;建筑业、房地产业和其他服务业各有15个总部企业,各占9.3%,包括中港第四航务工程局、中港四航局第二工程公司、广州航道局、广东省航盛工程有限公司、信息时报社、珠江电影制片公司等;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各有8个总部企业,各占5.0%,包括广州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广州二运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白云出租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广州酒家滨江西有限公司、广州珀丽酒店有限公司等。我区总部企业对各行业经3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其中,制造业总部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5.73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42.3%;批发零售业总部企业实现销售额96.81亿元,占全区销售总额22.3%;建筑业总部企业完成总产值46.39亿元,占全区建筑业总产值的70.88%;交通运输、仓储业总部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6.32亿元,占该行业总收入74.2%;其他服务业总部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3.96亿元,占该行业总收入44.6%。3、从经济类型上看,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最多。在我区的总部企业中,国有企业36个,占总户数的22.4%,实现营业收入135.51亿元,占总部企业总收入的42.0%;集体企业9个,占总户数的5.6%,实现营业收入1.32亿元,占总收入的0.4%;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17个,占总户数的10.6%,实现营业收入54.87亿元,占总收入的17.0%;民营企业78个,占总户数的48.4%,实现营业收入45.86亿元,占总收入的14.2%;而其他类型企业合计21个,占总户数的13.0%,实现营业收入85.08亿元,占总收入的26.4%(详见附表一)。4、从企业规模上看,总部企业的户均资产和户均收入都超过2亿元。我区总部企业资产总额为396.05亿元,户均资产达到2.46亿元,其中,资产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12个,占总部企业数的7.5%,合计资产总额252.33亿元,占总部企业资产总量的63.7%;资产在5—10亿元之间的企业有8个,占5.0%,合计资产总额53.39亿元,占13.5%;资产在1—5亿元之间的企业有30个,占18.6%,合计资产总额63.71亿元,占16.1%;而资产在亿元以下的企业有1114个,占68.9%,合计资产总额26.62亿元,占6.7%(详见附表二)。此外,总部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22.64亿元,户均收入为2.0亿元,其中,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9个,占总部企业数的5.6%,合计营业收入178.41亿元,占总部企业营收总额的55.3%;营业收入在5—10亿元之间的企业有4个,占2.5%,合计营业收入30.06亿元,占9.3%;营业收入在1—5亿元之间的企业有34个,占21.1%,合计营业收入80.80亿元,占25.0%;而营业收入在亿元以下的企业有114个,占70.8%,合计营业收入33.37亿元,占10.4%(详见附表三)。5、从就业人员上看,总部企业吸纳的人数众多。我区总部企业共有就业人员68514人,占全社会劳动者人数的21.9%,平均每个企业吸纳就业人员426人,超过全区企业户均就业人数16.7倍。其中,就业人数超过1000人的总部企业有19个,合计人数40454人;就业人数在500—1000人之间的有16个,合计人数11022人;就业人数在100—500人之间的有56个,合计人数14578人;就业人数在100人以下的有70个,合计人数2460人(详见附表四)。此外,在总部企业的全部就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有400人,占0.6%;大学本科学历的6966人,占10.2%;大专学历的8875人,占13.0%;高中及以下学历的52273人,占76.2%。二、主要问题1、总部企业分布较为分散,尚未形成集群效应。我区的总部企业分别散落在除官洲街以外的17条街道,户数最多的是赤岗街,有520个,占全区总数的12.4%;南石头街有16个,占9.9%;昌岗街、滨江街各有15个,各占9.3%;江南中街、南洲街各有11个,各占6.8%;而其余街道总部企业的数量均未超过10个。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琶洲地区的总部企业仅有9个,说明琶洲商务中心区的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仍未能大规模吸引总部企业进驻,总部聚集的区域尚未形成。而且至今还没有世界500强企业在我区设立地区总部,反映我区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仍需进一步加强。2、现代服务业仍不发达,与总部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总部经济要求专业化的服务支撑体系应覆盖金融、保险、物流、旅游、法律、教育培训、中介咨询、公关、电子信息网络等诸多行业和领域,而目前还没有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旅行社、保险公司、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区设立总部,中介、广告、网络服务等行业的企业户数虽然不少,但普遍规模不大,档次不高,仍处于“小、散、杂”的阶段。我区现代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与总部经济的要求相差比较远。据统计,现代服务业企业总部在我区寥寥可数,合计仅14个,占总部企业数的8.7%;实现营业收入24.71亿元,占总部企业总收入的7.6%。3、配套设施有待完善。一是商务办公楼比较少,办公条件比较差,导致部分总部企业不愿意进入我区经营,也使我区的一些企业因缺少扩大发展的空间而外迁;二是文化体育娱乐场地不足,如音乐厅、电影院、体育场、图书馆等设施,远少于实际的需求量;三是城市管理仍需加强,流动人口众多,乱摆买的现象比较普遍,脏、乱、差等6问题依然存在,治安形势也不容乐观。三、海珠区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1、地理环境优势。第一,我区位于广州市市区的中心地带,是市政府的规划中重点发展的区域之一;第二,通过新光快速路、新窖南路等一系列城市主干道及多条地铁线路的建设,交通网络体系日臻完善;第三,区内完备的通信和信息网络,使企业能快速便捷地获取各类资讯,并与异地保持顺畅的沟通;第四,我区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万亩果林、新电视塔、大元帅府、邓世昌纪念馆、黄埔古港、琶洲塔、赤岗塔等众多著名景点,可以作为一张张名片,向外展示海珠的风采。2、人才、教育、科技资源优势。技术和人才是当今企业总部的两大核心要素,我区辖内有中山大学、广东商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广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等10多所高校,以及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市电器科学研究院、广州通信研究所、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州市医药工业研究所等20多家科研机构,丰富的教育、科研和技术资源,为公司总部知识密集型价值创造活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我区还毗邻大学城,便于企业及时吸纳和挑选优秀的人才,以满足自身壮大发展的需要。3、琶洲国际会展中心的龙头优势。作为亚洲最大的会议展览场馆,琶洲国际会展中心承办了全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且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交易会——“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其周边配套建设有香格里拉大酒店、中洲中心、保利国际广场、国际采购中7心等高档次高标准的酒店、写字楼和会议中心,一旦全部建成,必将引入许多大集团大企业的总部,形成一个总部的集群,同时以此为龙头,向区内的其他地域扩散,“以点带面”,促进我区现代商务业和总部经济的繁荣发展。4、日益浓厚的商务氛围优势。首先,我区现存的一批工业和商贸业的大公司、大企业,在其自身所属的领域均占据着一定的强势,其中,广州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和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位列全国企业500强之内;其次,海珠区是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主要的商品集散地之一,广州国际轻纺城、中大布匹市场、南天国际酒店用品批发市场等各类专业市场十分兴旺,年交易额达到105亿元,形成巨大的市场辐射能力;再次,区委、区政府经过多年的打造,搭建起一个合理高效的综合性平台,能够在政策、信息、市容环境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并及时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的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四、发展思路及对策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公共服务意识,为总部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第一,要用高标准、高规格布局我区的交通系统和信息通道,重点是解决好中央商务区的问题;第二,加强制度建设,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确保公平、公正的自由竞争环境,尤其是要打破一些针对社会资本、民营资本进入市场的歧视性政策;第三,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清理并大幅减少行政性审批手续;第四,做好生态社区建设,加强城市综合治理,合理配套文化、体育、娱乐8等功能设施,为总部集聚提供优美的人居环境。2、结合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实施适当的产业政策,促进总部经济发展。首先,要根据我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特点,制定长远的总部经济发展规划,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其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引导产业调整方向,增加高档商务楼宇的建设,吸引企业总部入驻;再次,通过灵活有效且个性化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经济政策,减轻企业总部在中央商务区营运的成本,增加其所能获得的收益;最后,我区原有的大中型加工制造企业生产基地外迁时,要积极鼓励和争取它们把总部留下来,避免流失。3、努力打造总部集群所需要的现代服务业链条。现代服务业是总部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部经济的发展,需要较为发达的现代服务业为其配套。因此,在总部基地的规划过程中,不但要增加培训中心、会议中心、展览中心、国际商务中心等建设项目,而且同时要在招商时,注重对于金融、信息、咨询、法律等知识型服务业的招商,完善总部服务链条。4、构建更大区域的经济合作机制。一是要把海珠区放在全广州市、珠三角经济带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的视野中考虑,强调要素禀赋不同的区域之间进行合作分工,明确角色定位,实现经济发展的双赢;二是依托我区的优势产业和未来的发展战略,以会展业、物流业、商贸业、现代制造业等行业为载体,打造具有海珠特色的总部经济发展模式。5、加强策划宣传,大力推广“总部基地”品牌。对总部基地进9行宣传策划时,先要确立其概念、特色和构成,例如以琶洲会展中心为核心的会展业总部基地,以中大布匹市场为核心的服装原材料集散地等,然后基于这一品牌概念的内涵及外延,进行一系列品牌形象推广活动,通过新闻报道、媒体户外广告等全方位的包装宣传,进一步扩大总部基地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吸引力,促进总部经济的发展。注:本文所指的总部企业是:总部在海珠区,产业活动单位两个以上且营业收入达到超过500万元(批发业2000万、餐饮业200万)的企业。撰写:李启后审核:关凯芬核发:周振彪10附表一:各类型总部企业营业收入单位:个、亿元经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