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淀区政府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议案“审议意见书”落实情况工作报告——2010年9月21日在海淀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傅首清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2007年11月27日,海淀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区政府关于“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促进我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六案并案的工作报告,并提出审议意见书。会议决定,将此议案列为跟踪督办议案,要求区政府从2008年起,连续三年就“议案”办理工作落实情况向区人大常委会汇报。2010年是教育均衡发展议案跟踪办理的第三年。受林抚生区长的委托,我代表区政府,就本年度教育议案审议意见书落实情况向区人大常委会汇报。同时,也借这个机会,对三年来区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进行简要总结,并对今后的工作谈几点想法,请审议。一、2010年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主要工作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使所有孩子享受公平而高质量的教育,是政府的重要职责。2010年,区政府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改善学校-2-办学条件,大力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深入推进课程和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提升了全区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一)依法保障教育投入,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本年度,区政府按照“三个增长”的要求,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区财政下达教育经费40.48亿元,比2009年增加8.15亿元,增长25.2%。其中教育事业费28.98亿元,比2009年增加4.71亿元,增长19.41%,教育费附加4.79亿元,比上一年增长59.67%。2010年,我区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8234元,比上一年的6716元增长22.6%,目前我区预算内生均日常公用经费标准达到市标准的1.92倍。在经费投入方向上,依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优先保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需资金,确保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和城区相对薄弱学校的发展。2010年,我区为北部农村学校安排倾斜性政策资金3100万元,其中,投入94.32万元,使北部农村教师月绩效工资收入比城区高600元;投入157.57万元,继续保持农村教师人均培训费比城区高700元;投入333万元,使我区农村地区中小学生均日常公用经费比城区高350元,达到市标准的2.3倍;投入548万元,免除农村地区学生教辅材料、服装等费用,并使农民工随迁子女享受本地农村学生待遇。(二)合理配置资源,减少相对薄弱学校数量为了给全区居民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义务教育,区政府加-3-大资源统筹整合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通过合并、承办、委托管理等模式,进一步扩大区域内优质教育规模。一年来,区政府先后委托首师大附中承办育强中学,清华附中承办永丰嘉园配套中学。与首都师范大学共同建设四季青中心小学,并将四季青中心小学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此外,由中关村一小合并地处西苑地区的北宫门小学,并计划委托一零一中学承办温泉地区配套中学。通过资源重组,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增量,减少了相对薄弱学校的数量,整体提升了全区义务教育水平。(三)以实施抗震加固工程为契机,全面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从2009年开始,区政府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区属公办中小学105万平方米的校舍安全工程,总计投资26亿元。其中,2009年投资2.3亿元,完成了23所学校7.8万平方米的校舍加固工程。今年,区政府投资4.27亿元,完成了31所学校15.9万平方米的校舍加固工程,计划明年完成剩余的校舍加固任务。今年还启动了16所学校的食堂改造工程。专项投入5736万元,继续提升海淀教育信息化水平。其中,投入600万元,对40所中小学校园网进行升级改造。投入1190万元,完成25所中学光纤工程建设。投入240万元,开展新概念互动教室第三代系统研发。推进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数字实验室、课程录播直播和点播系统等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提高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水平,以信息化建设推动教育均衡发展。-4-(四)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和完善了《海淀区中小学校长聘任暂行办法》、《新任校长试用期制度》、《党政正职的述职考核办法》、《书记校长定期谈话制度》和《海淀区教育系统校长离任经济事项交接办法》,加强对学校党政正职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学校中层以上干部选拔机制,严格任职条件和选拔流程,加大审核力度,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投票评议制度。改进干部评价方式,实行学校中层以上干部述职制度和网上民主评议制度,加大对干部的民主监督。采用专业的教育人才测评系统,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干部能力素养测评,分析干部队伍的能力特点和岗位胜任要素,并实施针对性的选拔和培养。依据干部队伍结构现状,结合学校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开展校长轮岗和交流,激发干部队伍的内在活力。2010年上半年,共对28名学校正职进行调整,交流干部7名。建成学校正职、副职、中层干部、引进人才、年级(教研)组长等五个类别的干部资源库,形成人才梯队机制。逐步扩大“优秀校长培训基地”的培训范围,开展加快培养年轻干部的研究和探索。完善教师交流机制,逐步促进教师合理有序流动。启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双向交流工作,选择30%的学校,通过互派教师参加为期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薄弱学校师资水平。统一城乡同类学校的编制核算原则,为农村学校及时补充师资。继续采取兼职支教、“名师指导团”听评课指导等教师柔性流动方式,充-5-分发挥我区20个校际间校本培训协作体的作用,协助农村校和薄弱校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在市区级骨干教师评选中设立农村校、薄弱校专项评选指标,扩大农村校、薄弱校的推荐比例。在同等条件下,对参加支教、教师交流的教师优先晋升职称,鼓励优秀教师向薄弱校和农村校流动。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缩小校际间教师收入差距。按照“限高、稳中、补低”原则,专项安排近4亿元,积极稳妥地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2010年区财政专项投入94.32万元,用于对北部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实施“补低”,使农村教师月均收入提高600元。(五)依法规范各类学校办学行为,维护正常招生秩序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教委、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进一步治理利用培训机构选拔学生干扰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秩序行为的意见》,禁止各公办校利用培训机构或民办学校举办各类学科类培训班,禁止以各种名义面向小学生进行入学选拔。召开全区11所市级示范高中校校长会,规范示范校招生行为,重点规范非区属公办校办学行为,要求示范校起带头作用。结合对民办培训机构年检,进一步规范依托公办校举办民办培训机构的行为,按照法人、校舍、财务、招生、学业证书“五独立”的规定,共清理各类民办教育培训机构20所。规范初中招生秩序,禁止在初中入学工作中组织学科考试和测试,要求各小学不得为中学提供学生名册及学生成绩,不得协助中学在六年级毕业生中进行选拔测试。严格小升初招生计划管-6-理,通过文件、宣传手册、网站等形式对社会公示招生计划。加强对中学共建行为的规范管理,执行“两统一、两报告”制度,严格控制具有共建资格的学校数和接受共建单位职工子女数,规定共建生不得超过学生总招生计划的12%,招生未满额的,剩余计划取消,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共建生计划。2010年,我区参加小学升初中的学生共计17977人,其中共建生录取1057人,占全区总招生计划的5.9%;参加电脑派位的学生9899人,占全区初中招生计划的55.1%。(六)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将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全面纳入我区小升初招生管理工作中。2010年我区有近4770名借读生享受本地户籍学生同等待遇,通过八种途径升入初中,切实保障了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坚持以公办校为主,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配合城乡一体化改造,认真做好土地拆迁中流动人口子女学生安置工作。2010年,在我区小学登记入学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9600人,比上年增加2600人。全区小学克服困难,采取腾出专业教室、修缮临时用房、扩招班级、扩大班额等方式,努力解决来京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需求,为此专项投入1500万元,对招收流动人口子女较多的公办学校进行补助。今年继续投入40万元,对两所已获批准的流动人口自办学校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改善其办学条件。目前,我区义务教育阶段非京籍学生5200人,占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30%,区-7-财政为此投入约4亿元。(七)注重内涵建设,推进改革创新我区现有26所小学素质教育优质校,全区一半以上的小学生在这些学校就读。2010年,我区又开展了第三批22所小学的评定工作。启动第二轮初中建设工程,建立初中学校质量提升与交流协作联合体,定期举办交流研讨活动,进一步提高初中校办学水平。召开北部新区农村学校教育改革与创新专题研讨会,介绍红英小学和北部新区实验中学两所学校的典型经验,提升农村学校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探索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在人大附中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支持十一学校申办北京市综合教育改革实验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有关精神,向北京市申请设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和教育国际化改革试点,推荐人大附中、十一学校、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等7所学校申报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探索人才培养体制等多方面的改革。(八)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保障学生生命安全针对今年春季以来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出台了《关于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的实施方案》。各街乡镇、相关委办局对校园周边开展拉网排查,对可能危害学生安全的隐患问题进行了排查整治。健全校园安全工作“一把手”责任制和定期通报制度,落实实名制防控责任,将安全工作落实情况纳入校长履职考核。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为全区每个校区配齐了4个保安,投入140余万元,为中小学、幼儿园和相关直属单位配备了警-8-棍、催泪喷射器、防刺背心、钢盔和防割手套等安保设备1400套,确保学校门卫一律武装上岗。投入3528万元,建设校园安全视频监控系统,涉及辖区内683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师生法制意识和安全防范教育,提高防暴应急能力。二、办理议案三年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本情况2010年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议案”跟踪督办的最后一年。三年来,在区人大的监督和指导下,区政府以落实教育议案“审议意见书”为契机,认真研究海淀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入思考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内涵和思路,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稳步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海淀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取得较大成绩。三年来,我区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加大,年均增长5亿元。我区特级教师由三年前的163人增加到189人,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由2526人增加到3230人。我区通过合并、委托、承办等资源整合方式,撤销合并近10所相对薄弱校,全区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在26所小学素质教育优质校就读的小学生65243人,占全区小学生总数的55%,在11所市级示范高中校就读的初中生16693人,占全区初中生总数的30%。(一)结合实际深入思考,进一步提高了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认识在办理议案过程中,结合海淀区的实际情况,我们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我们认为,海淀区义务教育要实现优质均衡发展,要在扩大优质教-9-育资源规模,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上促进相对均衡。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而是扬长补短。均衡发展不是平均发展,而是在资源配置相对均衡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学校办有特色。均衡发展的目标不是无校可择,而是各择其校。选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文明进步的社会应该为人们的合理选择创造更多的条件,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教育均衡发展,应该是在普及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保障人民享有接受更好教育的机会。(二)创新资源整合模式,进一步扩大了区域内优质教育规模三年来,区政府尝试打破体制界限,充分发挥现有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发展培育新的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区域内优质教育整体规模,努力解决海淀区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问题。一是打破区属和非区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