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PowerPoint演示文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黄贻修内容介绍新时期中央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实质是什么?如何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地位?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据与原因(一)基本根据1、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2、倡导科学发展是世界潮流。3、20多年发展提供了沉痛教训。(二)深层原因过去之所以在发展中出现许多问题,一个最深层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发展观出现了偏差,传统发展观的弊端充分地暴露出来,这也是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原因。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质与地位(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发展观就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容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核心是“以人为本”。1、第一要义是发展。(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实质1、科学发展观就是关于矛盾的发展观。2、科学发展观就是系统的发展观。3、科学发展观就是不间断连续的发展观。4、科学发展观就是重点论与两点论相结合的发展观。5、科学发展观就是尊重和把握客观规律的发展观。2、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三)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地位1、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4、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变化国家经济实力发生变化体制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三变两不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增长。(1650年—20世纪60年代期)第二阶段: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60年代—70年代)第三阶段: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70年代)第四阶段: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人的发展(尤其是后代人的发展)。(80年代以后)世界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发展道路:独立时间1975年GDP2006年GDP(万亿美元)1978年以来引进外资额(亿美元)2006年进出口额(万亿美元)2006年外汇储备(万亿美元)中国19492.3262241.71印度1948+9%0.8543310.30.17中国与印度实力的比较项目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外汇储备吸收外资额对外贸易总额全球综合竞争力占位四一一三三十五中国国家实力在世界上所处地位美国政坛要人布热津斯基说:我认真阅读了可以得到的大量关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前景的文献,又与中国人打了将近1/4世纪的交道,我相信一个显见的事实:即中国国土广袤,不容忽视;中国历史悠久,不容藐视;中国雄心勃勃,不容我们对其想当然。中国,不论其具体前景如何,是一个日益崛起的潜在的主导性大国。这一阶段有三个影响深远的文献:1、《新发展观》1983年,联合国推出法国经济学家佩鲁的著作《新发展观》一书,成为经济社会综合发展观的标志性著作。此书提出了“整体的”、“内生的”、“综合的”、“以人为中心的”、“关注文化价值的”新发展理论,并称之为“新发展观”。佩鲁认为,为了一切人和完整的人的发展应是各国发展的中心目标,这也是一个社会能够正常运行和保持稳定的关键之一。佩鲁提出的为一切人的发展,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评价发展尺度和发展目的的观点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这种关注中心由客体移向主体,标志着发展观的一个质的转变。2、《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核心之处在于阐述了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使人们认识到代际公平的重要性。3、1995年3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宣言》和《行动纲领》:社会发展以人为中心,人民是从事可持续发展的中心课题,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改善和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社会发展与其所发生的文化、生态、经济、政治和精神环境不可分割。社会发展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中心需要和愿望;也是各国政府和民间社会各部门的中心责任。社会性发展应当列入当前和跨入第二十一世纪的最优先事项。发展应该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发展的目的是消除贫困、扩大就业、普遍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是全体社会成员分享发展成果的社会全面进步。这种发展观纠正了以物为主的发展,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20多年发展提供的沉痛教训:(1)经济高速增长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2)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3)城乡失业和贫困问题严重,劳动就业矛盾加剧。(4)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破坏。(5)加入国际贸易体系后因为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而带来的压力。城乡差距扩大据国家统计部门资料显示,198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例为2.17:1,2004年和200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分别为3.21:1和3.22:1,2006年扩大到3.28:1,绝对额的收入差距达到8172.5元。如果再加上城镇居民享受的各种补贴和福利,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要超过5:1。这一比例大大超过经济发展水平在同一水平国家1.7:1的比例。地区差距扩大中国是世界上地区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按照2006年数据,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GDP的比值是3.26:1.09:1;上海人均GDP达到75990元,而贵州只有5750元,超过13倍。2006年西部地区总体区域经济增长率超过13%,可就在西部经济强劲增长的情况下,东西部差距却仍然在不断地扩大。西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占东部地区的比例由2004年的69.7%下降到2005年的66.7%,而2005年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占东部地区的比例由2004年的48%下降到44.2%。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拉大据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去年对全国54000多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10%的居民占有45%的城市财富,而财富最少的10%居民,只占有全部城市财富的1.4%。0.4%(约150万)的家庭占有了70%的财富。基尼系数2000年达到0.417,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2004年的基尼系数为0.465,2006年的基尼系数超过0.48。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接近巴西(0.59)、委内瑞拉(0.49)、智利(0.57)等拉美国家。城乡就业压力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从劳动力供给看,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加上需要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人员,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达2400万人。从劳动力的需求看,按照经济增长保持8%至9%的速度,每年可新增800-900万个就业岗位,加上补充自然减员,可安排就业1200万人左右,年度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1200万人左右。而在农村,虽然乡镇企业和进城务工转移了2亿人,由于土地容纳的农业劳动力有限,按1.7亿计算,则农村富余劳动力还有1.2亿以上。绝对贫困人口2365万人(683元的标准)低收入贫困人口4067万人(684-944元)城市贫困人口2220万人(低保困难群体)国际标准绝对贫困2亿(排世界第二)(每人每天消费1美元)(首届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提供的数据,《第一财经日报》06,5,15)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农村贫困问题专家汪三贵认为,我们确定贫困人口的标准太低,按照国际的标准来看,中国农村贫困的问题实际上没有解决。困难群体人数的增加资源短缺和消耗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养活着21%的世界人口。近年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球的5%左右,但消耗的一次性能源约占全球的12%,淡水占15%,氧化铝占25%,钢材占28%,水泥占50%。据世界银行报告分析,中国每创造1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西方7个发达国家的5.9倍,是美国的4.3倍、法国的7.7倍和日本的11.5倍。据测算,到2010年,资源对外依赖程度将不断加大,石油、氧化铝达到40%、铁矿石达到45%、铜达到50%,而铬铁矿高达90%。我国水资源人均2200立米,是世界的1/4,到2030年,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将降至1760立米以下。生态环境破坏我国目前的废水排放总量为439.5亿吨,超过环境容量的82%,七大江河水系中劣五类水质占41%,城市河段90%以上受到污染。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目前我国土地沙化面积已达174.3万平方公里,并且仍以每年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7%;被酸雨侵害的面积占1/3。十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大多超额完成,但环境保护的指标没有完成:一个是二氧化硫排放量,200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一个是化学需氧量。化学需氧量仅减少了2%。两项均未完成削减10%的控制目标。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王玉庆指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万元GDP能耗水平超过发达国家3-11倍,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已近极限。我国环境污染已从陆地蔓延到近海水域,从地表水延伸到地下水,从一般污染物扩展到有毒有害污染物,已形成点源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排放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态势,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相互作用格局,对生态系统、食品安全、人体健康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淮河新童谣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身心受害。淮河新渔歌吃水有污染,洗澡身起癣;大鱼光,小鱼完,青蛙老鳖爬上岸。乌鸦的诞生鱼的请求吃什么好1985年至2000年的15年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GDP年均增长率为8.7%。要是扣除损失成本和生态赤字,即自然部分的虚数和人文部分的虚数后,这期间我国的“真实国民财富”仅为名义财富的78.2%。这意味着,过去15年我国GDP的实际年均增长率并没有这样高。2005年1月,评估世界各国(地区)环境质量的“环境可持续指数”(ESI),在瑞士达沃斯正式对外发布。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中,按照满分100点的打分规则,芬兰位居第一,中国(38.6分)位于伊朗之后,名列第133位(倒数第12位)。在2002年第一次发布该指数时,全球142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位居第129位。美国兰德公司最近预测,中国如果沿用现在的发展方式,到2020年资源基本用尽,自然生态破坏非常严重,缺乏发展后劲,中国将变成一个很穷的国家。传统发展观具有五大弊端1、在发展道路上,单纯地强调工业化的经济增长,忽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的途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生产方式。具体表现在重二产,轻三产;重发展速度,轻发展效益;重经济增长,轻社会发展。2、在发展的目标上,单纯强调物质财富的积累,没有以人为中心,不能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人只是经济发展的手段。具体表现在“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有形资源,轻无形资源”。3、在发展与自然的关系上,一味地强调“征服自然、人定胜天”,不断向自然索取的反自然倾向,缺乏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亲自然倾向。具体表现在“重资源开发,轻资源保护”“重生产,轻生态”、“先污染,后治理”、“先温饱,后环保”。4、在发展的方法上,注重片面发展,而忽视全面发展。具体表现在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5、在判断发展的指标上,强调单一指标,忽视综合指标,具体表现在重GDP,轻其他因素。GDP的先天不足表现在:首先,从社会方面来看,GDP难于区分内在质量的好坏。GDP将好的、坏的产出一视同仁,只要是生产活动成果,不管是制造武器、生产香烟形成的产出,或者教育青少年、服务老

1 / 6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