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圳市发展战略附录资料附录1:三来一补三来一补是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属于加工贸易的范畴。加工贸易的基本内容是:一方提供原料、辅助材料、元器件和部件,另一方按其提供的规格、质量、技术标准加工成成品交给对方,并收取加工费。来料加工指外商提供原材料、辅助材料与包装物料等,并提出成品的质量、规格、式样等要求,由国内企业按要求生产,成品交给对方,收取加工费。来样加工指由外商提供样品款式和规格等要求,国内企业按要求生产,成品交给对方,收取原材料费及加工费。来件装配是指由外商提供装配所需零部件、元器件,必要时提供技术或设备,国内企业按要求进行装配,成品交给对方,收取加工费。补偿贸易是进口商在信贷基础上,向出口商购买机器、设备、技术物质或劳务,约定在规定期限内,一次或分期用商品或劳务偿还的贸易方式。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补偿贸易在国际贸易事务中较为流行。补偿贸易在我国,主要以直接产品补偿、间接产品补偿和劳务补偿三种方式为主。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三来一补是我国重要的国际贸易方式,特别是东南沿海航运发达的地区,三来一补贸易尤为发达,大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附录2:产业链产业链的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产业群。上下游关系的大量存在是产业链的基本特征。在一条产业链上,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之间存在交换关系,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可以是有形的物质产品,也可以是技术和服务等特殊商品),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价值。一条产业链上的所有环节共处在一个产业生态系统之中,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发生了变化(如技术上的变化、2供给上的变化),会导致其它环节发生连锁反应式的变化。任意一条产业链是否能健康发展取决于内外两个条件:产业链内部的平衡,包括产业链上必须建立起合理的利益分配模式,产业链上各环节必须保持平衡发展;良好的外部环境,产业链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能够满足产业链上各产业发展需要的外部支撑体系,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支撑、技术支撑、资金支撑、政策支撑等方面。附录3:深圳城市交通问题近年来小汽车年均增长接近19%,预计未来几年的增长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机动车总量将从2000年的35万辆增长到2005年的60万辆,小汽车总量将从16万辆增长到35万辆。深圳城市机动化的迅速发展已经造成城市主要道路,特别是特区东西向道路交通流量快速增长,特区内路网基本处于饱和。根据有关规划和车辆保有预测,五年后,特区每公里城市道路分担的机动车辆将达到450~510辆,分担的私人小汽车将达到310~350辆,特区道路不堪重负。这直接导致干道网车速大幅下降,在城市中心区,平均车速已从1991年的约28公里/小时,降到目前的20公里/小时以下,而这种趋势还将加剧。停车设施不足一直是困扰特区发展的严重问题,根据社会停车场泊位约为车辆拥有量1/4进行估算,预计至2005年,全市社会停车场泊位需求为19~22万个,而据有关资料估计,2000年底全市社会停车位仅4.6万个,供求缺口巨大。此外,城市综合交通还存在以下问题:交通设施的建设普遍受到用地的制约,现有口岸布局与城市过境交通系统接合关系不好;由于城市轨道网络上处于建设初期,城市公交网络负荷过重;特区内外道路设施发展水平差异很大,特区外大部分道路不成网络。附录4:深圳限额以上的企业结构企业性质企业单位数企业职工年平均人数工业总产值数量(个)%数量(人)%数量(元)%港澳台投资企业123970.857115663.31427265746.23外商投资企业23913.716666518.41031811933.4内资企业27115.516473818.3631253620.4资料来源:根据深圳市2002年统计年鉴制成。上表中的内资企业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市外的经济主体投入到深圳这块土地上的资金,由此可见,深圳经济的80%以上控制在外部人的手中,深圳市制定的各种产业政策要靠尚未真正融合为深圳市民的外部人来贯彻。这是“飞地”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附录5: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三个阶段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在统计了西方国家工业化的进程时,曾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而发生的变化划分为六个时期、三个阶段(见表)。收入水平(1970年美元)时期阶段140~2801第一阶段:初级产品生产281~6502第二阶段:基本工业化561~112031121~210042101~336053361~50406第三阶段:发达经济资料来源:参见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附录6:深圳市三次产业结构的逆向变化按常规,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和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的重心将依次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转移。然而,这个世界公认的配第―克拉克定律在深圳并不灵验。从三次产业轨迹图可以发现,深圳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的变化呈现了你追我赶之势,出现了几次交叉。近六年来,深圳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一直低于同期GDP的增速,2003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从2002年的44.55%下降到40.5%,显示了一种产业结构的逆向变化。4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图010203040506070135791113151719212325T%系列1系列2系列3从图中可以发现,深圳第三产业的比重在建立特区之前就高于第一、第二产业,这表明,毗邻香港的深圳,即使在尚未完成工业化的阶段,也具有发展第三产业的天然优势。从1982年开始,深圳第二、第三产业形成了交织上升,你追我赶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深圳经济的内在素质已经提高到第三产业即将成为产业结构的主体,而是因为深圳作为对外开放的城市,部分企业享有进出口自主权,而且享受外汇全额留用和自由调剂的优惠政策,因而有能力经营内地企业无法承受的高亏产品出口,并以所得外汇进口内地紧缺的工业原料和家用电器等,从中获利,这就促使中央和部属企业在深圳广泛开展商贸活动。在政策力的作用下,第三产业的发展才显出强劲之势。当然,中央在深圳建立证券市场以及口岸城市运输业的必然发展也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1988年以后,深圳第二产业终于摆脱了第三产业的纠缠,其比重超过第三、第一产业比重之和。这在表面上是因为1989年全国都实行了超额创汇,国家和企业分成的方法,降低了深圳在外贸中的优势地位,实际上是恢复了深圳三次产业结构在现阶段经济发展程度中的本来状态。附录7:我国今年实际利用外资将突破600亿美元据商务部最新统计,今年1—10月份,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5万多家,比去年同期增长7.66%;合同外资金额1189.99亿美元,同比增长34.1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7.81亿美元,同比增长23.47%。5截至2004年10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00479个,合同外资金额10621.2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552.51亿美元。商务部有关负责人透露,预计今年全年我国外商实际投入金额将首次超过600亿美元,增幅为15%以上。今年,流入高新技术产业的外资大幅增长,前10月,电子器件制造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实际外资金额同比均有大幅增升。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迅速增加,据不完全统计,1—10月,跨国公司以各种形式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已超过600家。另外,宏观调控在利用外资领域取得成效,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过热行业新增外商投资得到有效遏制,前10月钢铁业新设外资企业数、合同吸收外资金额、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分别有明显下降。资料来源:《我国今年实际利用外资将突破600亿美元》,《人民日报》,2004年11月16日第二版附录8:今年1-7月苏州市吸引外资情况今年以来,苏州市引进和利用外资持续稳步增长,1-7月,该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589项;新增注册外资102.2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53.8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7.79%和32.8%。主要特点:(1)外资增资扩股势头强劲。7个月的新批外资项目中,增资项目有682项,增加注册外资23.43亿美元,约占全市外资总额的23%,平均每月新批增资项目97项,增加注册外资3.34亿美元。(2)产业集群项目投资旺盛。机械、电子通信、电气器材和纺织服装四类产业投资项目数达1033项,注册外资69.36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总额的65%和67.86%。(3)外商投资进一步向国家级开发区集聚。该市国家级开发区累计引进外资项目487项,新增注册外资44.07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20.25亿美元。附录9:国际分工及其类型国际分工指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6的结果,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国际分工的发生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两上条件:一是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各国的科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国内市场的大小,人口的多寡和社会经济结构;一是自然条件,包括资源、气候、土壤、国土面积的大小等等。这里,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国际分工发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的进步是国际分工得以发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国际分工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18世纪开始的第一次科技革命,由于机器的发明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生产力空前提高,分工空前加深。这次科技革命首先在英、法等国进行,它们发展为工业国,而其他广大国家则处于农业国、原料国的地位,这是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2)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开始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特别是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的发明及其广泛应用,生产力更加提高,分工更加精细。这次科技革命是在英、美、德等国进行的,其他国家在引进技术与机器设备的推动下,某些基础设施与某些轻工业和采矿业有一定发展,但仍不同程度处于初级产品供应国的地位。这是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3)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开始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它导致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诞生,如高分子合成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工业、宇航工业等。对国际加工的型号深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国际加工的形式和趋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国际加工的形式从过去的部门间专业分工向部门内专业化分工方向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不同型号规格的产品专业化;零配件和部件的专业化;工艺过程的专业化。任何一个专业发达技术进步的国家也不可能生产出自己所需的全部工业产品。当今世界,少数经济发达国家成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国,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劳动(土地)密集型产业国,它们各自内部以及相互之间又形成更细致的分工。这是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阶段。今后,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的进展,国际分工更要向前发展。国际分工是不依赖于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它具有双重性:进步性和落后性。一方面它打破了民族闭关自守状态,把各个国家和民族在经济上联系起来,促进了生产的国际化、专业化和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国际垄断资本强制地使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经济依附于帝国主义国家,使这些国家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在这种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的帝国主义宗主国与殖7民地国家经济贸易关系,从来不是按平等互利的原则进行的,帝国主义国家总是通过各种形式剥削和掠夺经济落后的国家,从而对落后国家的生产力发展起了阻碍作用。近年来,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及本国经济的发展,已在积极争取和改变旧的国际分工体系,建立新的平等互利的国际分工体系。国际分工按不同的分类方法有不同的类型(形式)。(1)按参加国际分工的国家的自然资源和原材料供应、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业发展情况的差异来分类,可划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国际分工形式。①垂直型国际分工。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国家(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垂直分工是水平分工的对称。它分为两种。一种是指部分国家供给初级原料,而另一部分国家供给制成品的分工型态,如发展中国家生产初级产品,发达国家生产工业制成品,这是不同国家在不同产业间的垂直分工。原一种产品从原料到制成品,须经多次加工。经济越发达,分工越细密,产品越复杂,工业化程度越高,产品加工的次序就越多。加工又分为初步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