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年度深圳市科技创新委软科学项目项目文件号:深科技创新【2013】185号深圳市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战略研究承担单位:《深圳特区科技》杂志社项目编号:RKX20130423102137449二〇一四年三月一日2目录目录...............................................................2前言...............................................................3第一章深圳的基础条件...............................................4(一)明确发展战略,打造创新政策高地。..........................5(二)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市场配置创新资源制度。..............6(三)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区域创新体系。..................6(四)加快建设创新载体,提升核心技术创新能力。..................7(五)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转型升级。....................7(六)推动融合式创新,使创新成为发展主动力。....................8(七)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助推创新发展。..........................8(八)突出开放创新,集聚全球创新资源。..........................8第二章深圳面临的发展形势..........................................10第三章深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目标............................12第四章深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战略............................16(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16(二)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19(三)建设创新要素集聚高地.....................................22(四)统筹规划空间布局.........................................26(五)全面推进开放创新.........................................28(六)优化创新发展环境.........................................31第五章深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需求建议......................32(一)中关村的主要支持政策及实施情况。.........................32(二)东湖的主要支持政策及实施情况。...........................33(三)调研启示.................................................34(四)政策需求建议.............................................373前言自2009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国务院已先后批复上海张江、武汉东湖两个国家高新区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高新区于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成立,在深圳不到1%的土地上,已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高产田,单位面积产出水平位居全国高新区首位。面对深化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深圳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立足实际,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将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统筹规划全市产业发展布局,提出依托深圳高新区,以市内其他高技术产业园区为辐射带动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扎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深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更是深圳新时期肩负的重大使命。4第一章深圳的基础条件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过去30多年来,深圳不仅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而且在科技、教育、人才等科研基础匮乏的情况下,创造了自主创新的奇迹。初步核算,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1.45万亿元,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6.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5002.50亿元,增长20.5%,占全市GDP比重达34.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超过1万件,占全国48.1%;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万家,其中销售额超千亿元的2家,超百亿元的13家,超十亿元的124家,超亿元的116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867家。在企业存亡交替的竞争浪潮中,华为、中兴、腾讯等创新型龙头企业牢牢占据行业领先地位,大批优秀的创新型中小微企业不断涌现。经济稳步前进的同时,经济质量不断提高,单位GDP能耗0.432吨标准煤/万元,下降4.3%;单位GDP电耗558.41千瓦时/万元,下降7.14%。深圳之所以在科技资源“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建成了充满活力的“创新绿洲”,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率先建立了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深圳在全国率先推进市场5化改革,营造了较宽松的市场环境,使一批拥有创新技术和创新精神的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中脱颖而出、发展壮大。二是资源匮乏形成倒逼机制。深圳土地面积只有1991.64平方公里,可开发利用土地不足50%,而且水、天然气等资源十分紧缺,这促使深圳必须走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道路。三是党委政府强力推动和优质服务。深圳市委市政府立足实际,把握发展主动权,将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认真做好创新发展的服务支持,推动创新成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打造了自主创新这个最为闪亮的城市品牌,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有益探索。(一)明确发展战略,打造创新政策高地。大力实施自主创新主导战略,制定出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1+4”文件,实施全国首部国家创新型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率先发布促进科技创新的地方性法规,出台了加强自主创新“33条”政策措施、努力建设国家自主示范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1+10”文件、引进高层次人才政策等系列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创新政策法规体系,引导社会资源加速向创新领域聚集,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驱动特征日益明显。6(二)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市场配置创新资源制度。推进要素市场改革,推动土地、产权、资本、人才、劳动力等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建立无形资产评估、技术入股、技术分红、技术秘密保护等制度,严格知识产权执法,激发了全社会创新活力。加大科技研发、创业投资、再担保等领域的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源加速向创新领域聚集。(三)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在全国率先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官产学研资介”紧密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推动形成了3万多家创新企业集群,培育出华为、中兴、腾讯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高科技领头企业。目前,深圳自主创新呈现出“6个90%”的特征:即90%的创新型企业为本土企业、90%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的研发投入源自企业、90%的专利产生于企业、90%的研发机构建在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由龙头企业承担。7(四)加快建设创新载体,提升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引进中科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华大基因研究院、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等一批发展速度快、创新成果多、产业化能力强的新型研究机构,相继建成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和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启动建设首个国家基因库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累计建设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955家,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跃升,第4代移动通信、基因测序和分析、超材料、干细胞等领域处于世界前沿。华大执行院长王俊入选《自然》杂志2012年度十大人物,大亚湾中微子“第三种振荡”入选美国《科学》2012年度全球十大科学发现,深圳成为获得这两项殊荣的唯一中国城市。(五)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转型升级。率先制定了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政策,设立了180亿元专项资金,规划建设23个产业基地和集聚区,推动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实现年均20%以上的增长。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总规模达1.63万亿元,增长19.8%,占GDP比重超过1/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8(六)推动融合式创新,使创新成为发展主动力。把创新技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融入到各项事业发展的全过程,营造了激发创新活力的生态环境。探索出“科技+金融”、“科技+文化”、“科技+物流”、“科技+民生”、“科技+生态”等创新发展新模式,深圳先后被国家确定为首批科技和金融结合、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城市,实现了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双提升”。(七)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助推创新发展。充分发挥深圳金融业比较发达的优势,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创新的支持力度,形成了包括银行信贷、证券市场、创业投资、担保资金和政府创投引导基金等覆盖创新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深圳金融总资产超过5万亿元,VC/PE企业数量约占全国1/3,仅2012年就新注册1450家,营造了科技、金融和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八)突出开放创新,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大力实施“孔雀计划”以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1+6”政策,引进了一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累计引进创新团队45个,入选广东省创新团队16个,约占全省的1/3。加强粤港澳科技合作,深入推进“深港创新圈”建设,推动深港两地研发设施、检测平台等创新资源合作共享。主动整9合全球创新资源,吸引了一批跨国公司、国际研究机构在深设立研发中心,努力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参与全球创新合作,有力推动了深圳向区域创新中心目标迈进。10第二章深圳面临的发展形势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深圳的创新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从国际看,全球科技发展进入体系化创新的新阶段,科技创新呈现出要素高度集聚、互为支撑、依存碰撞、交叉融合、集成协同的新特点;新发现、新技术出现速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周期缩短,科技资源流动性增强;发达国家加大科技资源投入,加快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步伐,加强技术封锁,加紧全球研发布局和高端人才争夺。从国内看,我国处于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从深圳自身情况看,深圳自主创新正处于由量的扩张向质的转变的跃升期,自主创新向技术链和产业链高端环节攀升的难度加大。深圳面积狭小,土地、能源、水资源、人口、环境等方面的制约越来越严重,产业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向更加高级化发展,但由于历史原因,深圳的大学、科研机构等创新基础能力载体依然严重不足,难以支撑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的创新需求。深圳试图通过整合境内外一些高端创新资源加以弥补,但遭遇一些体制障碍。比如,民办科研机11构不能享受国有科研机构待遇,光启、华大基因等无奈“被事业化”,要求政府给它们带上事业单位帽子;境外大学包括香港的大学不能在内地独立办学,不利于充分利用境外高端创新资源;境外科技人才在深圳工作超过183天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赋很重,致使不少科研项目不能进行连续性研究;深港两地政府共同资助的科研项目,港方资金可以在深圳使用但深方资金不能进入香港等等。上述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