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四编--第二章--盛唐诗坛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盛唐诗坛本章内容▪第一节孟浩然、王维与隐逸诗人群体▪第二节高适、岑参与边塞诗▪第三节京城诗人群第一节孟浩然、王维与隐逸诗人群体一、山水园林的新开拓▪盛唐时代南北交通,东西贯穿,诗人游历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其诗篇中的山水景观也就兼得南北气象了。盛唐山水诗写景抒情浑然一体,散发出时代特有的博大气度。▪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一、山水园林的新开拓▪田园山水作为一种诗意化的人格风范,已形成超越时代的价值内容。盛唐诗人对于田园的关注,更多地是对于自然境界的一种追求。▪王维的《渭川田家》:▪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一、山水园林的新开拓▪园林别业是人化的自然,蕴含着文人的意趣,与士人的精神审美息息相关。盛唐诗人在初唐园林诗创作的基础上,对于园林别业投入更多的关注与更丰富的书写,描绘园林景观、园林生活,抒写园林情趣,将传统意义上的山水田园诗拓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一、山水园林的新开拓▪唐代的山水园林诗在创作技法上比前代有很大发展。六朝山水园林诗讲求形似,对于山水多采用繁实细密的描写,穷形尽相。盛唐诗人则更注重对于山水意蕴的捕捉,以清旷空灵的笔墨刻画山水之态。▪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二、清旷冲淡的孟浩然▪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隐居于鹿门山,年近四十赴长安应举,失意而归,在吴越间游历。后为张九龄幕府。开元二十八年(740),会友人王昌龄于襄阳,时疾疹发背且愈,食鲜疾动,病疽而卒。▪他的诗歌多写隐居闲适和羁旅愁思,佇兴造思,不落凡近。▪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擅长朴素清淡的白描手法。他的诗里没有钩奇抉异的语言,往往在平白如话的描写中见出清空之境和传神之韵。▪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的隐逸中同样也渗透着盛唐士人高扬的入世精神,他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就写出了不甘于隐遁的心声:▪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孟浩然虽以隐逸著称,却并未忘情于仕进,这正是盛唐时代精神的体现。三、空灵隽永的王维▪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开元九年(721)进士,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笃志奉佛,一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尤其擅长山水田园之作。王维的诗作将诗情、画意、音乐美、禅趣四者高度结合,将诗人的自我形象与山水景物形象契合交融,往往着墨不多,而意境高远,后世尊其为“诗佛”。▪王维喜欢以禅入诗。他往往用佛家的思维方式去感受世界、认识世界,用佛家的语言表述方式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以禅入诗使得王维的诗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空灵美。他的有些诗里并未直接出现佛语,但是亦蕴含着无限的机趣。▪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第二节高适、岑参与边塞诗一、高适、岑参的边塞诗▪盛唐是一个充满了希望和进取的时代,是一个人们普遍渴求建功立业的时代。空前强大的国力和高度繁荣的经济,赋予了盛唐士子强烈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他们动辄以王侯卿相自许,多有为国效力、留名青史的抱负。▪立功边塞是盛唐士人取得功名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赴边从戎的士人越来越多,写实的军旅文学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开拓了边塞诗的题材内容与艺术技法。一、高适、岑参的边塞诗▪高适(700?—765),字达夫,郡望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玄宗天宝八年(749),有道科及第,授封丘尉。后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充掌书记。安史乱起,曾先后任左拾遗、淮南节度使、太子少詹事、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西川节度使等职。广德二年(764),召还长安,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世人因称“高常侍”。一、高适、岑参的边塞诗▪他有强烈的功名意识,希望驰骋疆场报效国家,希望在边塞立功封侯。高适的诗歌常常表达出他的这种理想与豪情。▪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一、高适、岑参的边塞诗▪高适的边塞诗是他豪壮的戎马生活的写照,也是他对边疆战事关注和思考的结果。▪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一、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岑参(约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三年(744)进士,授右内率兵曹参军。天宝八载(749),他首次出塞,赴安西(治龟兹,即今新疆库车),大约一年半后返回长安。天宝十三载(754),他又再度出塞,赴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入北庭都护府封常清幕中任职约三年。后至灵武,经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又历起居舍人、虢州长史等职。官终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一、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岑参的诗善于以雄奇瑰丽的笔触描绘西北边疆的奇异景色、民风民俗以及将士勇敢报国、不畏艰苦的精神,饱含热情,气概豪迈。▪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马汗踏成泥,朝驰几万蹄。(《宿铁关西馆》)▪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天山雪歌送萧沼归京》)▪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轮台歌》)▪容鬓老胡尘,衣裘脆边风。(《北庭贻宗学士道别》)二、其他边塞诗人▪王昌龄(690—756)字少伯,京兆万年人。擅长七绝,“时称诗家夫子王江宁”“七绝圣手”。多边塞军旅、宫怨闺情之作,诗风清刚俊爽,深厚婉丽。王昌龄的边塞诗体现了盛唐气象的雄厚浑成。▪边塞诗数量并不算多,但几乎篇篇俱佳,最有代表性的为《从军行》《出塞》两组组诗。其边塞诗中往往充满宁边安民的希冀,表达出愿为国家长治久安尽心尽力的雄心壮志,正是盛唐时代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绝佳写照。▪《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颀(690—751),开元十三年(725)进士,曾出塞至幽、蓟、雁门。他的诗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如《古意》《古从军行》▪崔颢(约704—754)曾从军河西、幽州、河东等地。“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表现出以身事边和报国赴难的昂扬情感。如《赠王威古》和《游侠呈军中诸将》▪王翰与王之涣现存诗作数量较少,但二人各以一首《凉州词》名扬诗坛。第三节京城诗人群一、盛唐时期宫廷诗的创作▪唐玄宗(685—762)继承了太宗、高宗、武后重视诗歌的传统,经常性的举行大型的诗歌酬唱活动。玄宗在诗歌创作方面也颇有才能。他的诗中多抒发安定边陲、开创天下大治局面的雄心,骨力遒劲、风神俊朗。▪盛唐朝廷的宰相群体及其他台阁重臣也是宫廷诗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诗歌气度端重,辞采华美,但大都得之于朝会侍宴,或者是在京都的登览与寄赠,题材较为狭窄。代表人物有宋璟、张说、苏颋、张九龄、李林甫、贺知章、许景先、孙逖等人▪张说(667—730),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徙家洛阳。历仕武后、中宗、睿宗、玄宗四朝,“三登左右丞相,三作中书令”“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张说论诗文重风骨、讲实用、尚气势、重文采,其诗歌内容丰富,有山水、送别、军旅、怀古等题材,尤善律诗和五古,作品体现出浓郁的盛唐风味。▪贺知章(659—744)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人。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开元十三年为礼部侍郎,后改官太子宾客、秘书监。贺知章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二、京城中下层文士的诗歌创作▪储光羲(约706—763),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开元十四年(726)进士及第,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宜、下邽等县尉。仕宦不得意,隐居终南别业。后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祖咏,洛阳(今属河南)人。玄宗开元十二年(724)进士。与王维交谊颇深,多有酬唱之作。中进士后久未得官,后以渔樵自终。▪郑虔(685—764),河南荥阳人。一生官位不显,却因才学出众,见赏于宰相苏颋。后自作山水画一幅,并自题诗献上,得玄宗御署“郑虔三绝”。天宝九年(750),玄宗特置广文馆于最高学府国子监,诏授首任博士,从此扬名天下。三、京城诗风的影响▪京城诗风使得盛唐的贬谪文学亦充满了从容的气度与洒脱的情怀,这正是时代精神的写照。▪随着越来越多的地方诗人赴京或者其诗歌传到京城,京城诗坛的创作在坚守帝京文化精神的基础上,越来越讲究艺术的个性,不断得到发展。盛唐诗坛正是在京城诗人群体强大的感召力与地方诗人坚守个性风格的交融互动中焕发出了蓬勃的生命力。思考题:▪1.唐代山水园林诗呈现出哪些新特点?▪2.试比较高适与岑参边塞诗的异同。▪3.试述京城诗人群的构成及其对唐诗发展的影响。▪4.结合本章的内容,谈谈对于“盛唐气象”的理解。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